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ppt课件.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中华文化 世界 意义 ppt 课件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 2 2 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化古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材料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
2、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合作探究一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思考 根据材料,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提示 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宗教并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一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佛教传入1.历程(1)开始传入: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2)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佛教传播路线(一)佛教传入中国(1 1)开始:)开始:两汉之际,
3、来自古印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度的佛教传入中国。1、发展历程材料: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材料: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欣然悦之。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寻佛取经。整理自整理自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一、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2)兴盛: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相融合。材料材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南朝
4、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杜牧江南春江南春材料材料:北朝的佛寺、僧尼远北朝的佛寺、僧尼远多于南朝,北魏末,仅洛阳多于南朝,北魏末,仅洛阳一地就有佛寺一地就有佛寺13671367所,全国所,全国有有1 1万余所。东魏北齐有寺万余所。东魏北齐有寺3 3万余所,僧尼万余所,僧尼300300万人。北万人。北周也有寺周也有寺1 1万所,僧尼万所,僧尼100100万万人。人。晁福林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云岗石窟(3)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4)融入中华
5、文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道理论的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道理论的宋宋明理学明理学形成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佛教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儒学儒学孔孟正宗孔孟正宗(根本根本)道教道教贯通宇贯通宇宙自然宙自然(2)(2)、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1)积极: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和理念。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敦煌莫高窟8 8到到1010世纪,印度佛教开始
6、衰微,世纪,印度佛教开始衰微,1313世纪回教入侵,世纪回教入侵,印度佛教文化遭印度佛教文化遭到毁灭到毁灭。但中国恰在。但中国恰在7 7、8 8世纪,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大量佛教译著和论世纪,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大量佛教译著和论著著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输出到东北亚、东南亚。冯天瑜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生命力(3 3)中国佛教文化影响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佛教文化影响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二)西学东渐1.明末清初(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传播内容: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
7、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利玛窦与徐光启(3)影响明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汤若望、南怀仁史料阅读史料阅读 练一练练一练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概括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来华做出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特点,并说明其作用。提示 成就:介绍西方科技思想,修订历法。特点:注重总结、实用性强、融合中西方科学文化。作用: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材料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材料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
8、求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较过程,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
9、程度的吸收程度的“西化西化”与与“化西化西”的不同。的不同。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接受西学“三种层次”的。提示:历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主要吸收西学中的物质层面,进行器物救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主要吸收西学中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进行制度救国;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主要吸收西方精神层次的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化救国。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2.19世纪中后期(1)背景: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2)表现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林则徐和魏源材料:很少有人认
10、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材料: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周英杰周英杰(海国图志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的孤寂与荣光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留学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
11、近代知识分子。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维新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政治学说传播。严复、詹天佑184)评价:)评价:打破了打破了华夷秩序华夷秩序和和天朝上国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有利于观念的束缚,有利于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有利于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打破中西文化对立,推动,推动西学传播西学传播和对和对传统文化反思传统文化反思推动推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开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化的第一步。“中体中体”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十九世纪十九世纪5050、6060年代,面对年代,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2、,清朝统治者中的有识之,清朝统治者中的有识之士以一种新眼光观察外部世界,尝试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把大规模的机器生士以一种新眼光观察外部世界,尝试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把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工业化力量为载产、初具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工业化力量为载体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猛烈冲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儒体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猛烈冲击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儒学文化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洋务派的学文化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中体西用”理论,直接服务于现实要求。理论,直接
13、服务于现实要求。如果来势凶猛的工业化力量被称为如果来势凶猛的工业化力量被称为“急兵急兵”,那么引进西方文化的,那么引进西方文化的“缓进缓进”方式恰方式恰好就是好就是“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和时代价值。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和时代价值。3)性质:)性质:地主阶级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科技军事学习西方科技军事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自救的自救3.20世纪初(1)背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2)表现民主科学思想传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
14、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视角2近代的西学东渐材料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思考 根据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