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90203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PPTX
  • 页数:28
  • 大小:5.2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9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内涵 特点 ppt 课件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尊祖敬宗尊祖敬宗忧国忧民忧国忧民团圆和睦团圆和睦 四合院四合院和谐有序和谐有序社稷坛社稷坛 农本、民本观念农本、民本观念 黄帝陵黄帝陵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以下以下传统节日和建筑传统节日和建筑体现了中华优秀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程;2.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

    2、统文化的特点。目目录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011.原始社会(2 2)核心:)核心:中原华夏族中原华夏族率先成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的形成。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原始社会时期(1 1)多元:)多元:黄河流域、长江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方草

    3、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的摇篮。(1)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称为“夷”。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奠基先秦时期 (2)面对礼崩乐坏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

    4、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2、奠基先秦时期 (3 3)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局面出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奠基时期。(2 2)汉朝:)汉朝:汉武帝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传统文化的主流。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3、形成秦汉时期(1 1)秦朝:)秦朝: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

    5、始皇推崇始皇推崇法家法家学说。学说。“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要“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加强、限制君权的加强、限制君权的需要需要“德刑并施德刑并施”“”“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的需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要4.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1 1)随着佛教传入和道家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随着佛教传入和道家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汇融通的景象。(2 2)魏晋玄学盛行。)魏晋玄学盛行。魏晋玄学玄学,亦称形而上学,此处的“玄”字,起源于老子中的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影响: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理学的形成。5.成熟:隋唐时期(1 1)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促进了)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儒学的创新与发展。(2 2)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唐诗、书法、天文历法、医学等)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唐诗、书法、天

    7、文历法、医学等)韩愈(768824)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期,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佛教庙宇遍布洛阳及长安城内,并形成不同宗派。面对佛教、道教的冲击,唐中期,儒学家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韩愈通过弘扬师道、提倡古文来培养能够发明儒道的士大夫,为儒学复兴做出巨大贡献。儒学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创新与发展。唐朝新儒学具有哲学思想品格和政治实践品格。它一方面继承和创新了先秦原始儒学的人性思想和政治思想,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提出批评。除了儒学外,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等也有很大的发展,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局面。

    8、(1 1)背景:)背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学形成。(2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及主张 朱熹:强调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提倡“格物致知格物致知”。陆九渊:提出陆九渊:提出“心心”就是就是“理理”的主张,强调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是宇宙”。6、繁荣宋元时期(3 3)理学影响:)理学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情操、注重,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情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

    9、化性格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精神世界。(1 1)王守仁:)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宣,宣扬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提出,提出“致良知致良知”“”“知行知行合一合一”的学说。的学说。王守仁(14721529)7、转折明清时期时代价值:修补了理学僵化所造成的问题,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成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学基础。(2 2)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 代表人物:黄宗

    10、羲、顾炎武、王夫之。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主张: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3 3)康雍乾时期,)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黄宗羲(16101695)顾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7、转折明清时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

    11、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魏源(17941857)8、衰落近代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时,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知识回顾】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1915-1919年,民主主义者学“思想文化”。(4)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小结知识小结】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古古代代阶段阶段时间时间概况概况起源远古时期多元一体奠基先秦春秋战国,民族交融;战国百家争鸣发展秦汉文化统一;汉武帝时,儒家确立了正统地位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融通,文化灿烂宋理学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宋元科技文化繁荣传承与转折明中后期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经世致用清康雍乾文字狱禁锢中华文化发展,思想受到钳制 近近代代冲击1840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20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 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与民主走向复兴191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源远流长源远流长

    13、博大精深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02请请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4-6,结合名人名语,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名人名语,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内涵。165432“敬天保民敬天保民”;“”;“仁者仁者爱人爱人”;“”;“民为贵,社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稷次之,君为轻”“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桀亡”“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家之本在身”;“”;“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人和”“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厚德载物载物”;“上下求索上下求索”“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见贤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NoImage内涵165432“敬天保民敬天保民”;“”;“仁者仁者爱人爱人”;“”;“民为贵,社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稷次之,君为轻”“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桀亡”“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

    15、亡、匹夫有责”“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厚德载物载物”;“上下求索上下求索”“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见贤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NoImage重视以人为本主张和而不同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伦理观自然观家国观价值观人生观处世观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尚天人合一体现到政治伦理上的民本思想内涵内涵内涵依据依据意义意义以人为本人本思想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提倡爱国、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下为

    16、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周公周公“敬天保民敬天保民”;孔子;孔子“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孔子孔子“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孟子“仁政仁政”老子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孟子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家之本在身”墨子: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屈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下而求索”西周末年太史伯:西周末年太史伯:“和实生物,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同则不继”。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

    17、起积极作用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关系。国家共同体的认同,自觉承担共国家共同体的认同,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同体的责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境界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知识小结知识小结】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03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

    18、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材料二 诸子百家部分代表:诸子百家部分代表: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策)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策)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兵家(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兵家(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材料三 两汉之

    19、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材料四 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

    20、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1840年到年到1945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本土性、凝聚性多样性包容性连续性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

    21、域广阔。(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1)历史价值: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标准;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

    22、共同构成了中华民主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历史价值: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行为方式。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认知中,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德性的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认知中,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养。论语开篇形成和培养。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其中其中“学学”与与“习习”指的就是对于德性的修养和践行。指的就是对于德性的修养和践行。大学亦是如此:大学亦是如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家庭中家庭中“父慈子

    23、孝、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的伦理规范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塑造出规范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塑造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妻纲”的政治生态,它对维护家庭和国家的伦理政治秩的政治生态,它对维护家庭和国家的伦理政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序具有重要作用。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3)当代价值:有利于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维系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强化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放凝聚力,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首倡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起到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特殊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民族的灵魂和特征,升华为一种伟大

    24、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追求祖国的强盛和繁荣。(4)当代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阅读教材P7“学习拓展”,说一说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9)-(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90203.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