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90165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PPTX
  • 页数:23
  • 大小:3.4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内涵 特点 ppt 课件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第三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历史历史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与传播目录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第第1 1课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第第2 2课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第第3 3课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第第4 4课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欧洲文化的形成第第5 5课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文化交融与认同第第6 6课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第

    2、7 7课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第8 8课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流第第9 9课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第1010课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扩展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战争战争与文化交锋与文化交锋第第1111课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第第1212课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第第1313课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

    3、交流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文化的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承与保护第第1414课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第第1515课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第1 1课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标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特点和和价值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2022年年5 5月月2727

    4、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概念阐释2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

    5、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对应于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当代文化和和外来文外来文化化的一种统称。的一种统称。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有巢氏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到夏朝建立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至今。中之后绵延发展至今。中华传统文化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塑、书

    6、法、戏剧、节日等如绘画、雕塑、书法、戏剧、节日等),是其具体,是其具体表现形式。表现形式。1.“1.“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议释义唐律名例疏议释义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时期时期概况概况上古时期上古时期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秦朝秦朝两汉两汉魏晋时期魏晋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晚清民国晚清民国中华文化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文化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文化的奠基:夏商周,汉字、青铜、礼制;中华文

    7、化的奠基:夏商周,汉字、青铜、礼制;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初步形成血缘认同、文化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局面出现。推崇法家学说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玄学玄学盛行,呈现儒、佛、道交汇融通景象。盛行,呈现儒、佛、道交汇融通景象。辉煌灿烂:佛教盛行,传统儒学在挑战中获得发展;科技文艺繁荣。辉煌灿烂:佛教盛行,传统儒学在挑战中获得发展;科技文艺繁荣。儒、道、佛相互渗透,理学形成;科技文艺高度繁荣。儒、道、佛相互渗透,理学形成;科技文艺高

    8、度繁荣。进步思想出现;心学广泛传播;厉行思想专制;科技总结、文艺雅俗共赏。进步思想出现;心学广泛传播;厉行思想专制;科技总结、文艺雅俗共赏。向西方学习成为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五四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向西方学习成为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五四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特点: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特点: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问题探究材料材料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这种与世隔绝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

    9、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

    10、行了近二千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年之久;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征召有才能的人较之西方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特有的、进行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古代中国相对古代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封闭的地理条件,易于形成稳定的文化体系;,易于形成稳定的文化体系;农耕文明的稳定农耕文明的稳定发发展利于文化传

    11、承展利于文化传承;较早形成了较早形成了成熟的汉字体系成熟的汉字体系,确保了文化的稳定传承;中国古代,确保了文化的稳定传承;中国古代的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中华文化有中华文化有较强的包容性较强的包容性;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的大一统体制大一统体制利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利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等。,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等。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内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提倡爱国提倡爱国家国

    12、情怀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崇德尚贤天下为公天下为公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周公周公“敬德保民敬德保民”;孔子;孔子“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务民之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P4“P4“史料阅读史料阅读”老子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孔

    13、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是儒家学说的精髓。西周西周“明德明德”“”“敬德敬德”;孔子;孔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墨子;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周易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曼曼

    14、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太史伯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孟子;孔子、孟子“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问题探究材料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国国际友好大

    15、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以和为贵”“”“与与人为善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深深体现

    16、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一步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储峰中国储峰中国“和和”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和和”文化蕴含的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的理解。的理解。提示:可以从其

    17、含义、表现、意义等方面来谈理解,此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提示:可以从其含义、表现、意义等方面来谈理解,此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1、特点:、特点:(1 1)本土性:本土性: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性。中国是中国是世界上最

    18、早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稻的国家,这片土地孕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华文育了中华文化。化。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1、特点:、特点:(2 2)多样性:多样性: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十分明显。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十分明显。一是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中华民,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儒教为主,与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族文化是由儒教为主,与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和其他早期宗教文化整合而形成的文化。二是化和其他早期宗教文化整合而形成的文化。二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民,中华民

    19、族文化是由汉族文化即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整合而成的文化。族文化是由汉族文化即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整合而成的文化。5656个民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音乐、人生礼仪、岁时礼仪等,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音乐、人生礼仪、岁时礼仪等,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三是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三是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地域辽阔,千里不同风,中国地域辽阔,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区均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百里不同俗,各地区均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何星亮何星亮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

    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1、特点:、特点:(3 3)包容性:包容性: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

    21、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1、特点:、特点:(4 4)凝聚性:凝聚性: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闪现着该民族灵魂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各类的搏动,以巨大的向心力吸引着该民族的各类成员,因而,成员,因而,文化认同构成民族认同的核心文化认同构成民族认同的核心。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 1、特点:、特点:(5 5)连续性:连续性: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

    22、如今只剩下空荡巴比伦王国早已经消失在沙漠中了,曾经无比繁华的空中花园,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遗址;古埃及除了留给后人几座谜一样的金字塔和解不开的文字之外,再无任何荡的遗址;古埃及除了留给后人几座谜一样的金字塔和解不开的文字之外,再无任何曾经辉煌的文明的迹象了;古印度的代表曾经辉煌的文明的迹象了;古印度的代表“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经过异族的侵略和摧残之后,已经灭绝,现今的印度语言和古印度语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印度的原生文明已经已经灭绝,现今的印度语言和古印度语言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印度的原生文明已经彻底消失。彻底消失。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

    23、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中国几千年来,也和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不断遭受异族文明摧毁。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五胡乱华时期,北宋末期,中原地带的中华文明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元朝和清朝是中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国两次最大的被异族统治的时期,但是一个被推翻,一个被中华文化同化。18401840年到年到19451945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年是中国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国依然屹立不倒,没有消亡。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 2、价值:、价值

    24、:(1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内在思想源泉和和精神动力。精神动力。(2 2)其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其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方式。(3 3)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即时练习1 1(20222022广东高考广东高考4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

    25、人李觏认)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为原因在于“儒失其手,教化坠于地儒失其手,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幻的,与“吾儒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即时练习2 2(20222022全国甲卷高考全国甲卷高考2727)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

    26、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的是A A承续华夏传统承续华夏传统 B B倡导疑古辨伪倡导疑古辨伪 C C弘扬程朱理学弘扬程朱理学 D D保存历史文献保存历史文献即时练习3 3(20212021辽宁高考辽宁高考44)黄宗羲曾言:)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

    27、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这反映了明朝明朝A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 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 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 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即时练习4 4(20202020山东高考山东高考1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他们所说“义义”的实质是的实质是A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中央集权

    28、政治的准则 B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即时练习5 5(20192019全国全国卷高考卷高考25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A王国势力强大王国势力强大 B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C现实

    29、统治需要现实统治需要 D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6.6.(20182018江苏高考江苏高考21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30、。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

    31、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根根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 3分)分)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的融合)。满天星斗,多元起源满天星斗,多元起源公元前公元前

    32、3000年年-前前2500年的文化形势年的文化形势兼收并蓄,兼收并蓄,中原核心中原核心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文化认同的民族交融、文化认同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华夏华夏”连称,本义指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P10P10“历史纵横历史纵横”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33、它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它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哲学结合起来,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远问题的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内容:内容:思想上,宣扬思想上,宣扬“无无”是产生万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清谈”。背景:背景: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士人们寄情

    34、山水,摆脱环境对激烈,士人们寄情山水,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精神的羁绊。影响:影响:形成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形成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会风气。在魏晋清谈的许多流派中,有些人在魏晋清谈的许多流派中,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纵情享乐。他们觉得儒家那是为了自己纵情享乐。他们觉得儒家那一套伦理道德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而走一套伦理道德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而走向极端放纵的道路。比如刘伶,他一天向极端放纵的道路。比如刘伶,他一天到晚喝酒,在屋子里连裤子也不穿就接到晚喝酒,在屋子里连裤子也不穿就接见客人。客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见客人。客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拿天地当作房屋,拿房屋当作衣服,我拿天地当作房屋,拿房屋当作衣服,你为什么跑到我的裤子里面来呢?你为什么跑到我的裤子里面来呢?任继愈魏晋清谈的实质与影响任继愈魏晋清谈的实质与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90165.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期末共7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共6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6单元共6套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