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486545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
  • 页数:32
  • 大小:8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 语文课程 教学 资料 整理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1.形象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2.情感性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3.创造性

    2、 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4.审美性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5.应变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导入艺术 1.导入艺

    3、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释题入课法。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比如警察与赞美诗可以这样导入: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进监狱,为什么美国人苏比非常想呆在监狱里呢?简介利索,迅速把学生带到课堂的中心问

    4、题上来。 (3)直观导入法。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直观手段,结合语言,在趣味中导入新课。比如长江三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三峡风光的课件,优美的画面配上舒缓的音乐和解说,带给学生感官极大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直观导入要注意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 2.导入艺术的基本要求 (1)符合教学的目的和必要性。(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4)导入要短小精悍。(5)导入形式要多种多样。(二)结课艺术 1.结课设计方法 (1)照应法。结尾与开头相呼应,首尾相结,使教学过程前后连贯。在收束时,结尾要与开讲时的导语相照应。比如荔枝蜜,导语是:大家很害怕蜜蜂,是因为它能蛰人,

    5、那我们能不能因为蜜蜂蛰人而讨厌它呢?在结尾时,老师说:学习了这篇散文,我们深受启发,蜜蜂蛰人是防卫的本能,正因为如此,方显它的个性和力量,更可贵的是蜜蜂能够酿蜜,为人类做贡献,因此我们要爱蜜蜂。这段结语既突出重点难点,有照应开头,前后连贯。 (2)悬念法。在下课前结合下一次课要学的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次学习创造条件。 (3)延伸法。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讲课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最后延伸:这篇课文选自老舍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走的是一条自我奋斗的道路,但最终失败了。请同学们

    6、课后阅读小说骆驼祥子,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这本文学名著的。 2.结课艺术的基本要求 (1)结课要紧扣教学内容,不蔓不枝。 (2)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索 (3)结课要与开讲相呼应,脉络贯通 (4)结课要严格掌握时间,按时下课。三.语文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 (一)教学口语艺术 教学口语具有以下的特点:1.规范性。这是教学语言最本质的特点,也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规范化的标准是普通话。2.科学化。内容必须是科学的,最低的标准是准确无误,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鲜明的条理性。3.形象性。语言能使听着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感觉,语言这种创造形象的功能,正是语言形象性的表现。4.情感

    7、性。教学活动总是伴着一定的情感进行的,这种情感首先用语言表现出来。充满感情的语言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他们的心灵。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来自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真挚的热爱,这样才能情动于衷而溢于表。5.针对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服从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又要照顾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内容不同,文体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就不同。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语言表达方式。6.启发性。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把思维的结果传递给学生,更要引发学生思考,唤起求知欲望。(二)教师体态语言艺术教学中常用的体态语言有三种:1.面部语。教师的面部语可分成两种:一是平常的面部语,

    8、这是基本的面部要求,教师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是较稳定的面部表情模式。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语,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变化。2.眉目语。教师要善于以眼传神,把喜怒哀乐、褒贬扬抑等不同的感情色彩用眼神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要扩大视区,与每个学生及时的进行眼神交流,是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怀。3.手势语。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他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留下深刻印象。(三)板书艺术艺术性板书符合以下审美要求:1.简约美 2.含蓄美 3.流动美 4.奇异美 5.形象美四.语文课堂教学的激凝艺术? (一)课堂提问类型 1.回忆水平的提问 从复习

    9、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提问。这类提问是让学生回忆、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是回忆。提问常用关键词:谁、什么是、哪里、何时。 2.理解水平的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思路和脉络,理解课文的主旨、内容、特点等设计的提问。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最多,常用关键词:怎样理解、有何根据、为什么、怎么样。 3.应用水平的提问 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知识中的难点、重点而设计的问题。心理过程主要是迁移。提问关键词:运用、分类、选择、举例 4.分析水平的提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问题,训练学生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

    10、单要素、把过程分解为阶段。提问关键词:为什么、什么因素、证明、分析。 5.综合水平的提问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问题,训练学生把事物的各个本分、各个要素联结为整体,找出互相联系的规律性。这类问题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常用关键词:综合、归纳、小结。 6.评价水平的提问 让学生对一些观念进行判断选择、提出见解、做出评价而设计的问题。提问关键词:判断、评价、你对。有什么看法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1. 直问 直截了当地问,题意明确,学生便于掌握,容易回答。 2.曲问 一种迂回的问法,问在此而意在彼,本意解决甲问题,故意绕个弯,提出乙问题,学生解答了乙问题,甲问题随即得到解决。比如,愚公

    11、移山中,“孀妻、遗男”需学生理解,曲问: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一起去移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一问,学生兴趣盎然,顺即解决问题。 3.逆问 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揭示矛盾,刺激性强,训练学生的思维。 4.比较式提问 比较事物异同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的异同点。激励学生思考,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5.选择式提问 就某一教学内容提出若干解释,让学生进行分析鉴别,作出判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课堂活力。(三)提问艺术的基本要求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2.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3.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4.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5.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五. 课堂教学

    12、的调控艺术 (一)课堂氛围的调控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 课堂氛围的调控必须与教学内容的主旋律和谐一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 2.灵活运用实施调控的有效方法。 调控方法:借助导语调控,借助外部刺激调节,通过激疑诱思。 (二)课堂节奏的调控 1.教学语言抑扬顿挫 语言的抑扬顿挫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一般来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内容,放慢语速,增强音量。浅显易懂的内容,加快语速,放轻音量。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渲染出与课堂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 2.教学方式间隔变换 教师可以把讲授、讨论、练习等活动按科学顺序搭配起来,使教学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练习,减轻学生的疲劳。 3.教学内

    13、容疏密相间 一般来说,重点难点重锤敲,使学生精力高的集中,积极思考,体现一个“张”字。易懂的非重点内容,体现一个“驰”字。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奏,保持旺盛的精力。 4.节奏整体融洽和谐 语文教学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构成要素搭配合理,衔接自然,疏密有致。 (三)课堂的应变艺术 1.因势利导 对于教学中的突发情况,教师不能回避的,可以沿着学生思维积极引导,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可以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纳入讲课轨道。 2.对症下药 要求教师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应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抓住问题症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见仁见智 课堂上常有学生对教材内容或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一些不

    14、同的看法,对这类情况,教师应保护学生敢于向教材、向权威、向老师挑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发表“见仁见智”的看法。六。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 1.独特性。表现为教学艺术实践中的新颖、独到、别具一格。 2.稳定性。 稳定性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3.发展性。 要求教师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学习别人,突破自己,完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七.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影响教学艺术风格的因素 1.个性与人格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气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能决定教师能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重要意义。 2.认知结构

    15、 主要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 3.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感受性、创造性的特点。 (二)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四个阶段 1.模仿性阶段 模仿的对象有两种:一是现实中教学艺术的典范,通常是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另一种是平时接触的、影响较深的教师,通常是自己的同事。该阶段的特点是模仿成分多,带有不成熟的“他人性” 2.独立性阶段 独立性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前提条件。在该阶段中,教师的个性化特征开始显现。通过积极的观察和思考,能将他人的优秀经验有机地融

    16、入自己的教学中。 3.创造性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综合运用,自觉探索和研究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最优化,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4.有风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教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八.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类型? 1.典雅型 庄重典雅、严谨不苟、蕴涵深远 2.新奇型 形式新颖、灵活多变、吸引人 3.情感型 感情充沛热烈,感染力、震撼力很强,师生关系融洽 4.理智型 教学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重视学生能力训练 5.诱导型 勤诱善导,举一反三,点拨开窍第七章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一、阅读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1.阅读是

    17、吸收,是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学习活动过程。 2.阅读活动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3.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活动,是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二、阅读基本能力的层次? 1.认读能力 就是识别、辨别字与词的能力。认读的内容包括字词的音、行、义三个方面。认读的原则坚持音、行、义三位一体。认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认字数量的多少、质量高低、速度快慢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理解词语的能力 第一步是筛选,从课文中指出相应的关键词语。第二步选择和判断,关键的一步,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将已知的词语再现出来,在具体的环境中选择最恰当的义项。 (2)理解句、段的能力 具体方法:对具体的材料加以

    18、概括;对抽象的材料加以阐发;对含蓄的内容讲清楚明白 (3)理解篇章的能力 理解篇章是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运用想象和联想、拓展和创造,深究课文思想,品味课文妙处,体会作者意图。 3.鉴赏能力 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风格进行鉴别、欣赏、评价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知识,以正确的审美观点进行鉴别、欣赏、评价。鉴赏活动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4.活用能力 是指阅读者能够把经过阅读理解、评价而储存的知识,根据需要灵活提取出来使用的能力。是决定阅读成败的重要标志。三、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一)精读 精读是对读物的内容和形式作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的阅读方法。精

    19、读就是反复诵读、仔细揣摩、精读钻研。在阅读教学中,精读教学应是和词句段融合在一起的。对于词语的理解,应揣摩、比较、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应关注的句段是:概括性的句子和段落,内涵丰富、语言凝练的句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句段教学的具体方法:一是直接理解,教师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启发学生通过句段的语言形式来理解;二是借分析语段的语法及其修辞手法来理解。(二)略读1.略读训练的内容: A迅速捕捉关键性词语的能力。这是基本要求 B迅速摘出重点句段和句段中心语的能力 C迅速准确概括全文的能力2.略读教学方法 A编写提纲法 B摘画中心句段或者中心语的方法 C运用法 D讨论或竞赛法(三)朗读 1.朗

    20、读教学内容 A重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首先启发学生识别、确定重音;其次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重音。 B停顿和连贯 停顿有四种类型:结构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 C语调 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应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基调,根据课文表达的感情来确定朗读的基本调。 D速度 朗读的速度与课文的体裁有关,同时也受制于课文的基础。2.朗读教学的方法 A示范法 组织学生听教师范读,让学生带着目的和要求听的朗读 B技能训练法 教师采取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朗读技巧。训练内容是朗读表达技巧四要素(重音、停顿和连贯、语调、速度) (四)默读 默读技能的标志:理解、速度、识记、评价 默读教学首先培养学生

    21、不出声、不指读的阅读习惯。其次采取限时限量的方式指导默读,训练学生默读技巧。 (五)背诵 指导背诵注意的问题:背诵内容应精选;背诵方法要科学;背诵时机要合理,背诵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四、常用文体阅读教学(一)记叙性文体教学 1.记叙性文体阅读教学的理念 第一,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意,加强人文因素教育 第二,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第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对话教学 第四,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 第五,重点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2 记叙文体教学的要点第一,正确处理记叙文教学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二,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关

    22、照课文本身的训练和教学任务。 记叙文阅读教学五大任务: A 教给学生记叙文体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B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与学习记叙文的写作。 C训练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D进行语言教学,引导学生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感。 E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二)说明性文体教学 设计要点: 第一,摆正说明文教学目的。 第二,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说明文的科学性表现为一是被说明对象的科学性,二是说明过程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第三,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三)议论性文体教学 设计策略: 1.唤情激趣策略 第一,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23、。 第二,挖掘文章的独特之处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观点和道理的人文、伦理背景 2.情境创设策略 故事导课,创设乐学情境;巧妙质疑,创设阅读情境:适时点拨,创设思考情境;评价鼓励,创设愉悦情境。五. 文学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一)小说教学 1.认识教材中的小说与生活的关系 小说借助故事情节、语言及环境描写,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世间万象。 2.以人物品读为中心展开教学 解读人物的方法: (1)加强诵读,品味人物语言,感悟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揣摩小说细节,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生和人性的多维性。 (3)剖析小说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作者的叙述性语言。 (4)认识小说中的对

    24、比、呼应、悬念、铺垫、穿插等手法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3.在想象和联想中感受小说的艺术美 训练形象性思维的方法: (1)情境再现法:通过对小说情境的渲染和描绘,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勾勒人物形象。 (2)延伸揣摩法:通过合理想象,延伸作品内容,用自己想象参与人物塑造。 (3)情感融汇法:通过启迪和唤情,帮助学生与作品融为一体。 4.关注课外读写为落脚点 常用方法: 评论法:对内容和写法进行评论 人物点评法:点评某个人物 细节点评法:由某个细节发生联想感触 比较法:选择有可比性的人物或作品进行比较 换位表述:以作品中某个人物的口吻重新演绎 情境再现:想象小说中暗线隐藏的情节 细节拓展:扩写情节 梗概法:

    25、缩写情节 延伸续写法:续写故事 模仿法:对小说中的细节仿写 (二)散文教学 1.把握散文艺术特征 (1)主体抒情性 不但要体验散文的情感,还要关注抒情主体的情感个性和人格魅力 (2)自由开放 表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笔法自由,随意赋性;兼容各体,自具特色。 (3)语言凝练 2.明确散文教学目的 (1)了解散文及文本知识 (2)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体验作品的情感美 (4)感悟作品的哲思美 (5)鉴赏作品的形式美 3.散文教学策略 (1)创设文化情境,激活阅读期待 (2)搭建探究平台,解读赏析文本 (3)引导合作体验,达成意会情动 (4)实施多元指导,促进人格融合 (三)诗歌教学 1.把握诗

    26、歌审美本质 (1)真挚的抒情美 (2)语言的精炼美、音乐美 (3)深邃悠远的意境美 2.明确诗歌教学目标 3.了解诗歌教学策略 (1)诵读策略 一是以个别训练为主,鼓励学生单独诵读,教师从旁指导。 二是诵读技术的指导要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原则 (2)入境策略 可借助导语、音乐、图片、相关历史事件创设情境 (3)激情策略 第一,教师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起学生感悟诗歌的兴趣。 第二,教学设计要突出动情环节 第三,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第八章 语文课程的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内容? (一)写作素材积累 1.观察与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

    27、泉 观察就是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进行细节观察或多角度的观察,总体观察或全面观察。 感受是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应训练学生敏锐的感受力,使学生见微知著,通过现象洞察本质。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用日记、随笔、周记的形式记录观察体验。 2.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类读物,坚持收集、摘抄,坚持记读书笔记,养成多读勤记的习惯。 (二)写作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核心,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训练的原则。写作思维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构成,这三种思维方式相互联

    28、系。 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思考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然后思考论证。综合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2.归纳与演绎 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概括出一般原则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演绎就是从一般到个别,从一般原则推论出个别事物的思维方法。 3.求异思维 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寻求变通,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尝言 4.发散思维 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分散组合、类比联想的方法,进行全息思维,找多种思路的思维方式 (三)想象能力培养 训练想象力的方法:1.丰富表象积累 2.指导想象方法: 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 辐射式想象:由一事物作

    29、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进行想象,即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想象 推测式想象:根据已有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做出推测 (四)写作知识教学 1.文体知识教学 (1)记叙文写作教学要点 内容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训练学生用确切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表现内容,用恰当的细节充实内容。 条理要清晰:包括叙事的人称,叙述的顺序,叙述的线索 表达要生动感人 (2)说明文写作教学要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 掌握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 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图表、引用、诠释 (3)议论文写作教学要点 确立论点 选择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运用恰当的论证方

    30、法:摆事实讲道理、归纳法、演绎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4)应用文写作教学要点 提高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应用文的惯用格式训练 训练应用文的语言 2.语言训练 要求:(1)准确 用词恰当,语句通顺,句序连贯合理,表达准确到位。 (2)简明 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不刻意雕琢 (3)得体 遣词造句要适应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 (4)生动 运用词语具体形象有生气二、写作教学程序?(一)命题 1.命题要求? (1)命题要有教育性 (2)命题要有计划性 依据每次的写作训练目的,确定训练重点、文章体裁、命题方式及具体的题目,做全面规划。 (3)命题要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适应学

    31、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4)命题要有迁移性 语文教学要贯彻听说读写密切结合的原则,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的,写作教学必然要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写作命题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是促进读写迁移的关键。 2.命题的方式? (1)直接形式的命题 可分为完全命题和不完全命题。完全命题是题目完整、题意显露、范围明确;不完全命题是教师提供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填补空白。 (2)间接形式的命题 材料作文: 价值是既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多角度的立意,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类:文字材料,教师提供一组文字材料,让学生按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或改写、扩写、缩写、续写,写出一篇新文章。 图画材料,

    32、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画进行观察、思考,写成文章。指导学生认真看图审图,展开想象联想,读出图画的意蕴,确立写作的中心思想。 音像材料,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音响和影像材料,让学生按要求写作。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把握材料的主旨,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构思文章的立意 实物材料,教师提供可观察接触的具体事物,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欣赏,来描写、说明、评论、议论。 话题作文 这种命题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组成。要求是“四自”原则:自选材料、自定题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命题,能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利于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议论说理能力。 情境作文 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某种意境

    33、,让学生设身处地观察、体验和感受并写出来的训练方式。写作情境可分为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 (3)自由拟题写作 可分为课内自由拟题写作和课外自由拟题写作。课内自由拟题写作有半自由拟题形式和完全式自由拟题形式,前者有明确的要求但内容不限,后者内容形式都不限。课外自由拟题写作是课外练笔中的自由拟题写作。(二)指导 1.审题指导 审题的内容:写作目的、选材范围、文体、人称、字数、写法 常用方法:分析审题法 类比审题法 补充审题法 2.立意指导 立意的要求:立意健康正确,立意要集中,立意鲜明,立意深刻、新颖 立意方法:本质挖掘法,以小见大法,多角度立意法 3.选材指导 切合主题,典型,真实,新颖 4.谋篇

    34、布局的指导 层次段落要清晰 剪裁详略要得当 开头结尾要呼应 过渡照应要严密 5.修改指导 内容:一方面改掉文章的毛病,另一方面把文章改的更加美。首先看文章主题挖的是否深入,中心是否突出,观点是否正确。其次,看文章的材料与中心是否统一。再次,看文章结构。最后推敲语言文字。 方法:自读自改法 互动修改法 与同学相互改正 当堂修改与过后修改(三)批改 1.作文批改的原则 全面性 作文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批改时,注意文章的表达形式是否恰当,包括句子段落、层次、结构。还要注意内容,包括文章的观点、道理、情感、价值取向。 针对性 作文批改应以当次的训练要点为批改重点,以点带面,不必有错就改,面面俱到

    35、尊重性 写作是学生自我个性的抒发,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劳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保留原作原意,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肯定和表扬的积极作用。 启发性 作文批改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领会、揣摩写作之道,作文批改应重在启发、引起学生思考、指导学生修改。 2.作文批改的方法 批 有眉批和尾批,眉批是具体的,尾批是综合的、概括的。批语的写作针对性强,抓住作文的进步和问题之处。 改 改正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等问题。改有增、删、换、调四法。 3.作文批改的方式 精细批改和重点批改 精细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细致的批改,不但指出优缺点,还指出不足的原因,提出改正的意见。重点批改是每次围绕一个特定的

    36、目的有侧重的批改。 全面批改和轮流批改 全面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全收交、全批改。优点是可以全面细致的指导学生写作,缺点是教师费时费力,负担太重。轮流批改是每次只重点批阅一部分学生的作文。 书面批改和当面批改 书面批改是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进行批改,便于教师灵活运用自己的时间,随时批改,便于学生反复阅读。当面批改是师生个别面谈或小组面谈的方式进行,师生可以充分交换意见、交流感情。 自我批改和合作批改自我批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言结构进行修改。合作批改是两人对批、小组批改,要求进行全面细致的批改。(四)讲评 讲评的方法: 综合讲评 对全班的作文做全面、概括的评析。特点是全面具体,但费时较多

    37、。 专题讲评 抓住作文中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特点是目标单纯、内容完整、集中深刻 典型讲评 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要深入中肯,以典型指导一般,使学生明辨自己得失,学习借鉴他人 对比评价 对照比较讲评几篇作文。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给学生深刻印象。第九章 语文课程的口语交际教学一、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一)听话能力 听话能力训练的内容: 1.注意能力 培养注意能力的方法:(1)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专注倾听就是一种有意注意。在听话过程中,只有专注倾听才能准确的捕捉语言信息。 (2)分配注意的能力。一个善于分配注意的人能在同一时间

    38、从事较多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较多的知识。 2.辨音能力 辨音能力的内容: (1)辨清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2)辨清每个音节的轻重。 (3)听清每句话的语调 (4)注意停顿的含义 3.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核心因素。 理解能力分表层理解能力和深层理解能力:(1)表层理解能力是对话的字面意思的理解能力。它要求听话者有一定的概念储备和知识修养。(2)深层理解能力,是言外之意的能力,需要听话者透过表层发掘深意,要求听话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4.记忆能力 训练内容:首先应引导学生在听话的过程中养成边听边整理、记录话语内容的良好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在听话过程中努力和说话人产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二)说话能力 1.正确的语音能力 注意以下的方面:(1)吐字清晰,发音准确 (2)掌握普通话标准读音,努力克服方言 (3)运用恰当的语调,自然的表达复杂的情感 (4)注意语速和停顿 2.丰富的语汇能力 训练内容:(1)说话要语意连贯,层层推进 (2)说话要力求简约明晰 (3)说话要少用生僻的书面语,多用群众口语 (4)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8654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