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浙江高考《论语》题选.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完整版)2019浙江高考《论语》题选.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完整版 2019 浙江 高考 题选
- 资源描述:
-
1、2013浙江高考复习:论语选读(精选试题)一、(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1)原思之为宰,与之粟九百,辞(原思嫌多咯)。子曰:“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注】原思:孔子的弟子。为宰:在孔子家中任总管,当在孔子为鲁司寇时。为:给。(2)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指赤之母)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赤母)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应该接济困难户而不是让富人更多)”(论语雍也)【注】子华:即公西赤。使:为孔子出使。釜:六斗四升。庾:二斗四升。秉:一百六十斗。1“毋!以为尔邻里乡党乎
2、”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品质?(1分)2结合选文,请简要评析孔子对待财富分配问题的态度。(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儒家主张“仁爱”,孔子反对原思的做法,主张“以为尔邻里乡党”,恰好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第2题考查对儒家思想的分析评价,答题时立足选段内容,还要知人论世,联系孔子的思想。答案:1公正无私、仁爱。2.孔子对财富分配的态度是合情合礼的,合乎他的义利观。孔子认为,公西赤家境富有,不应该多给;而给原思的是他的劳动所得,合乎礼义(是“以其道得之”也)。孔子还认为财富应该“周急不继富”,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可见孔子在财富分配问题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遵守礼义(与孔子提出的“均无贫
3、”之“均”“各得其分”(朱熹释)是一脉相承的,“各得其分”也即是一种符合礼义的财物分配形式),充满辩证。二、(2012金华模拟)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甲: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乙: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1.甲则文字中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哪些基本手段?(2分)2.结合甲、乙两则文字,
4、你觉得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一样吗?(3分)【解析】第1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基础理解层级),需锁定关键词句,由“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富之”“教之”可知。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批判继承,答题时要领会儒家“德治”思想的精髓,并能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分析。答案:1.正己、爱民、富民、教民。2.不一样。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三、(2
5、012杭州仿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5分)(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二)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之)奉宗庙则敬,以(之)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之)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之)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1分)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4分)答案:1.中庸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
6、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5分)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朱熹论语集注)注:胡氏:胡寅,一说指其父胡安国,或其弟胡宏。南宋大儒。靳裁之:胡安国之师,南宋大儒(1)鄙夫“患得患失”的
7、根本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2分)(2)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儒家的价值观并作简要评析。(3)答案:(1)根本原因是志于富贵(“耻恶衣恶食”,以切兼以功利为主);严重后果是“无所不至”,即什么干事都做。(补释:鄙夫的人生不以德为重,而以利益为重。他所患的是得与失。他的全部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私欲,他的目标是名利。因此道德与他无关,如果能守一守道德,也是伪装。在关键之时,他会不加掩饰、不受任何道德制约地攫取私利。得不到时想方设法得到,得到了想方设法来维护,为了维护就会不择手段,这就是孔子所讲的“无所不至矣”。)(2)儒家的价值观是“志于道,而不志于富贵”。A倡导安贫乐道,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促
8、进社会和谐,具有其积极意义。B鄙视“志于富贵”,反对“耻恶衣恶食”,但并不等于简单地鄙视富贵。C孔子强调“安贫乐道”,最终是为了“事君”,这和现实道德要求为人民服务,有本质区别。五、(2012温州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题。(5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韩非子)【注】怀衽:怀抱。泽:恩惠。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2.对这两种
9、“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3分)【解析】这两道题考查对人物观点的概括和评价。答题时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表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孔子只是排斥“不义之利”,而“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则表明韩非子只重利。分析评价时,观点要有针对性,体现思辨色彩。答案:1.孔子:重义并不排斥利。韩非子:只重利完全排斥义。2.孔子注重义,但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主张见利思义(获利应以守义为前提),反对见利忘义。/ 韩非子认为每个人都是为了追逐利,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没有义。/ 理想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孔子的观点应该提倡;韩非子的观点是功利主义的,否定了道德和文化教育,使人们争名夺利,给社
10、会带来危害,不足取。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后问题。(5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1分)(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的评析。(4分)答案:(1)孔子主张通过一个人的行为、经历、习惯、兴趣来察人。孟子主张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或眼神变化来察人。(2)孔子察人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地交往,有一定难度。/ 孟子察人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观人者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
11、于武断。/ 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互相补充。七、(2011台州调研)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目。(5分)甲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译: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贫穷与卑微为可耻;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要以富有与高位为可耻。)”1.(1)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富贵观?(1分)(2)请简要分析孔子的富贵观。(2分)乙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争强好胜,应该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孔子的观点不符合现代社会崇尚竞争的潮流。2.上面这
12、则文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解析】回答第1题第(1)问时容易遗漏前半句“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所以,审清题意再作答,才会使答案全面。第1题的第(2)问及第2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平时重视培养认真研读教材文本的习惯。分条深入作答是得高分的关键。答案:1.(1)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2)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不符合道义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2不正确。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不要竞争,而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要一味追名逐利。这个观
13、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八、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甲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有若认为实践“仁”的根本是什么?(2)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孝”的主张。答案:(1)孝悌。(2)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对长辈的孝应发自内心,表现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态度。九、阅读甲、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14、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1)概括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1分)(2)结合子贡和孔子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2分)乙论语的精髓为后人学习、借鉴,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对于执政者而言,应该对天下人一视同仁,而不应以是非善恶定天下,只要执政者正确地引导,天下人就会去恶向善,所以天下人不必拘泥于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2.上面这
15、段文字对儒家“是非善恶”观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解析】这两道题都是从文化层面进行考查的,第1题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第2题考查对文化经典的解读和批判继承,属于评价层面。第1题的第(1)问难度不大,考生比较容易从甲选段中的“过犹不及”得出结论。第(2)问则需要读懂对话内容并且熟悉孔子中庸思想的内涵才能概括出来。第2题需要结合现实去分析,考生易犯的错误是只联系现实而脱离材料,或者只谈材料而不联系现实,这两者都是丢分的主要根源。答案(示例):1.(1)中庸,就是取用其中的意思,过犹不及,不走极端,和而不同。(2)孔子中庸思想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
16、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孔子的观点体现了“仁”的思想,而又区别于“折中主义”。2.不正确。儒家认为执政者对天下人本来是一视同仁的,但并不等同于没有是非善恶的一律对待。假如让那些没有是非善恶观的人在社会上占据了主流,即便是有执政者的引导,社会风气也是很难保持纯正的,甚至会让小人得志、君子遭殃。因此,社会风气的纯正,既需要执政者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天下人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十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1)(3)题。甲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