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法律与教化单元解读单元解读单元导读单元导读着眼于防范与惩处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具有强制约束力具有强制约束力着眼于着眼于教育与引导教育与引导强调道德感召与自律强调道德感召与自律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是对法治的有效补充硬硬软软两者相辅相成两者相辅相成中国中国西方西方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中华法系特点:礼法结合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罗马法罗马法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七五载:卷七五载:“初初,登州言登州言,妇人阿云有母服嫁民韦阿大妇人阿云有母服嫁民韦阿大,嫌其嫌其陋陋,谋夜
2、以刀杀之谋夜以刀杀之,已伤不死。已伤不死。”按照国家法典宋刑统的规定按照国家法典宋刑统的规定,谋杀亲夫属谋杀亲夫属“恶逆恶逆”,”,是是“十恶不赦十恶不赦”的大罪的大罪,无论无论致死、致防致死、致防,均应处以极刑均应处以极刑斩首。登州知州许遵的判决结果却是将阿云流放,掀起斩首。登州知州许遵的判决结果却是将阿云流放,掀起了轩然大波。按宋制了轩然大波。按宋制,疑案须上报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刑部和审刑院复核。大理寺判疑案须上报中央司法机构大理寺、刑部和审刑院复核。大理寺判定阿云当处绞刑,比斩首略好。神宗决定施展皇帝的仁慈定阿云当处绞刑,比斩首略好。神宗决定施展皇帝的仁慈,对阿云法外开恩对阿云法外开恩
3、,免其死罪免其死罪,判终生编管。可是许遵竟然不服判终生编管。可是许遵竟然不服,第二次上诉中央。刑部审核结果与大理寺相同,许遵第二次上诉中央。刑部审核结果与大理寺相同,许遵不服不服,第三次上诉中央,司马光便和王安石一道第三次上诉中央,司马光便和王安石一道,接手了阿云案的复审工作。接手了阿云案的复审工作。许遵是如何为犯许遵是如何为犯“十恶不赦十恶不赦”罪的阿云辩护呢?许遵发现阿云与阿大成婚的时间正罪的阿云辩护呢?许遵发现阿云与阿大成婚的时间正好在阿云为母服丧期间,按宋刑统好在阿云为母服丧期间,按宋刑统,居丧嫁娶居丧嫁娶,属于非法属于非法,阿云与阿大的婚姻关系无阿云与阿大的婚姻关系无效效,阿云非阿大
4、之妻阿云非阿大之妻,阿云阿云“谋杀亲夫谋杀亲夫”罪名不成立,是罪名不成立,是“谋杀路人谋杀路人”。司马光在审查报。司马光在审查报告里说告里说:“:“阿云嫌弃丈夫丑陋阿云嫌弃丈夫丑陋,亲自手持腰刀亲自手持腰刀,在田野之中在田野之中,趁其熟睡趁其熟睡,砍杀将近十刀砍杀将近十刀,断其断其一指一指,开始并没有自首开始并没有自首,是到了衙门里眼看着要严刑拷打是到了衙门里眼看着要严刑拷打,不招不行了不招不行了,这才招认。犯罪情这才招认。犯罪情节如此节如此,有什么值得同情的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司马光同意大理寺、刑部的判断司马光同意大理寺、刑部的判断,认定阿云难逃一死认定阿云难逃一死,当处当处绞刑。可是王安石支
5、持许遵免除阿云一死。绞刑。可是王安石支持许遵免除阿云一死。许遵认为许遵认为,阿云存在自首情节阿云存在自首情节,因此可以获得因此可以获得减刑。但通常情况下减刑。但通常情况下,谋杀一类以危害人身为目的的恶性犯罪是不适用自首减刑条款的。谋杀一类以危害人身为目的的恶性犯罪是不适用自首减刑条款的。而许遵则把阿云的罪分解成了两个罪名而许遵则把阿云的罪分解成了两个罪名:一个是谋杀罪一个是谋杀罪,“,“阿云谋划杀害阿大阿云谋划杀害阿大”,”,结结果未遂果未遂;还有一个是人身损害罪还有一个是人身损害罪,阿云砍了阿大将近十刀阿云砍了阿大将近十刀,砍断一指。谋杀是起因砍断一指。谋杀是起因,人身损人身损害是结果。事实
6、只有一个害是结果。事实只有一个,变换的只是说法。宋刑统里有一条关于人身损害罪的自变换的只是说法。宋刑统里有一条关于人身损害罪的自首减刑原则首减刑原则:由于其他犯罪导致人身损害的由于其他犯罪导致人身损害的,如果自首如果自首,可以对其他犯罪免于惩罚。许遵可以对其他犯罪免于惩罚。许遵就把这个原则用在了阿云案上就把这个原则用在了阿云案上:因为阿云谋杀阿大因为阿云谋杀阿大,导致了阿大身受重伤导致了阿大身受重伤,“,“谋划杀害阿谋划杀害阿大大”是是“其他犯罪其他犯罪,而而“阿大身受重伤阿大身受重伤”是是“由于其他犯罪导致的人身损害由于其他犯罪导致的人身损害”。现在阿。现在阿云自首了云自首了,根据自首减刑原
7、则根据自首减刑原则,阿云的谋杀罪行可以免于追究阿云的谋杀罪行可以免于追究,只追究致阿大重伤部分只追究致阿大重伤部分,按按照人身损害罪量刑照人身损害罪量刑,所以是流放。所以是流放。王安石说王安石说,允许在阿云案中适用自首减刑原则允许在阿云案中适用自首减刑原则,可以鼓励自首可以鼓励自首,为罪人开自新之路。在为罪人开自新之路。在司马光看来司马光看来,简直是荒唐透顶,是文字游戏,它违背了人之常情简直是荒唐透顶,是文字游戏,它违背了人之常情,不符合社会习俗。这种不符合社会习俗。这种“自首自首”实在是太实在是太“便宜便宜”了:人已经在审讯室里了了:人已经在审讯室里了,眼看着不招是死眼看着不招是死,招就有活
8、路招就有活路,是是个人都会自首个人都会自首;而自首就可以活而自首就可以活这绝不是为罪人开自新之路这绝不是为罪人开自新之路,而是助长杀人者气焰。而是助长杀人者气焰。阿云案已经不是简单的阿云案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个人生死问题生死问题,而是关系到定罪量刑原则的司法大讨论,判决而是关系到定罪量刑原则的司法大讨论,判决结果将影响宋朝法律中有关谋杀罪是否适用自首减刑的原则。神宗下令举行第四次复议结果将影响宋朝法律中有关谋杀罪是否适用自首减刑的原则。神宗下令举行第四次复议,扩大讨论范围。最终决定按照王安石的意见终结阿云一案。熙宁元年扩大讨论范围。最终决定按照王安石的意见终结阿云一案。熙宁元年(1068)(10
9、68)七月三日七月三日,神宗颁布诏书神宗颁布诏书,宣布谋杀已伤犯罪可以适用自首减刑原则。宣布谋杀已伤犯罪可以适用自首减刑原则。从这个故事里,你能总结出中华法系的什么特征?你更认可谁的审判结果,谈谈你的理由?谋杀亲夫十恶不赦、谋杀亲夫十恶不赦、减刑条款减刑条款:律令儒家化,礼法结合,:律令儒家化,礼法结合,强调道德教化强调道德教化疑案三司会审及司法讨论:程序严格,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疑案三司会审及司法讨论:程序严格,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皇帝法外开恩: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皇帝法外开恩: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宋刑统:成文法宋刑统:成文法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法治法治”: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专制王权的
10、统治手段: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 指指儒家儒家所提倡的所提倡的以教导者为核心,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以教导者为核心,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教化的目。教化的目的是形成好的社会民风。的是形成好的社会民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着眼于教育和引导。夏夏商商西周西周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秦朝秦朝秦律引经注律 律令儒家化魏晋魏晋礼法结合唐唐乡律合流宋宋 元元 明明 清清法律儒家化礼法相争礼法结合汉朝汉朝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德治、一时期思想
11、家对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治手段。一、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 1)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夏夏商商西周西周法法律律教教化化左传:左传:夏有乱政,而作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禹刑禹刑汤刑汤刑九刑九刑法治思想的渊源法治思想的渊源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习惯法习惯法 夏商周时期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规定,而无确切夏商周时期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规定,而无确切罪名,人民对罪与非
12、罪区别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区别只能依据传统观念及社会道只能依据传统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为核心的,同时提出,同时提出“敬天保民敬天保民 的思想的思想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 夏夫夏夫礼礼者,所者,所以以定亲疏定亲疏,决嫌疑决嫌疑,别 同 异,明 是 非别 同 异,明 是 非也也行修言道,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之质也。礼记礼记曲礼上曲礼上一、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二)(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 叔向叔
13、向反对刊布法反对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而不顾道德礼义。子产作刑书(1 1)第一次德法之争)第一次德法之争 子产子产“铸刑书铸刑书”背景:背景: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寻求治国新思想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寻求治国新思想法治法治德治德治 春秋时期,郑春秋时期,郑国的国的子产子产“铸刑铸刑书书”,制定了,制定了中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法。VSVS子产子产“铸刑书铸刑书”引发辩论,这是引发辩论,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问题:根
1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子产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子产“铸刑书铸刑书”的影响。的影响。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公元前公元前536536年郑国子产年郑国子产“铸刑书铸刑书”。晋国叔向曾写信反对:。晋国叔向曾写信反对:“昔先王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谓也。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谓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15、其败乎!”子产:子产:“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自损,吾以救世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自损,吾以救世也。也。”徐喜良中国通史徐喜良中国通史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先例限制限制了贵族特权,了贵族特权,反映礼乐制度的崩溃反映礼乐制度的崩溃。为法家提供经验,影响后世。为法家提供经验,影响后世。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形成。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形成。一、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二)(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2 2)第二次德法之争)第二次德法之争 儒家与法家之争VSVS儒家儒家法家法家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孟子孟子人性:人性:人性善
16、人性善治国:治国:为政以德、节用爱人为政以德、节用爱人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商鞅、商鞅、韩非韩非人性:人性:人性恶人性恶治国:治国:实行法治、实行法治、保护地主利益;保护地主利益;施施行仁政、轻行仁政、轻刑刑薄薄税税法术势驭臣、法术势驭臣、赏罚分明赏罚分明、法不、法不阿贵、阿贵、以法为以法为教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以民为本、周礼教化以民为本、周礼教化情境:由你来断案法制观念: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法制观念: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发生冲突时,维护人伦。与人伦发生冲突时,维护人伦。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
17、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设问:根据材料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秦国商於县有个黑林沟村,该村是秦国变法的模范村,村长黑九因为儿子参军训练坠崖死了,无法为家里立功光耀门厅,变得意志消沉,无心耕作,在村里开了个酿酒坊,经常拉着后生饮酒大醉。村里人变得越来越懒惰,荒芜了田庄,村里由此没落。县令是个儒家士子,讲究仁政爱民,不忍看到黑林沟人忍饥挨饿,便救济他们。
18、村民一直吃救济粮,不再耕作。商鞅知道后,依法处死了村长和县令,重申新法主张、明确奖惩,让村民重新自励,恢复了往昔斗志。整理自孙皓晖大秦帝国法家思想强调重刑治理国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政令统一)的愿望。相反,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法家思想既能带来
19、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愿望。法家思想更适合战国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结合所学,思考: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结合所学,思考:谁的主张会被接纳?为什么?有积极意义符合时代需要孟子与梁惠王商鞅与秦孝公一、礼法之争一、礼法之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2 2)第二次德法之争)第二次德法之争(二)(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儒家儒家法家法家VSVS结合所学思考:先秦时期法治结合所学思考:先秦时期法治与与德治之间的关系如何德治之间的关系如何?一、礼法之争一、礼法之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
20、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根据材料思考法治根据材料思考法治与与德治德治是否有相结合的可能性是否有相结合的可能性?法家固然绝对排斥礼治、德治,儒家却不曾绝对排斥法律,法家固然绝对排斥礼治、德治,儒家却不曾绝对排斥法律,只是不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德治而已只是不主张以法治代替礼治、德治而已荀子思想中杂有法荀子思想中杂有法家思想,韩非、李斯俱出其门,绝非偶然家思想,韩非、李斯俱出其门,绝非偶然“以至善者待之以至善者待之以礼,以至不善者待之以刑以礼,以至不善者待之以刑”他的书中常德刑礼法相提并他的书中常德刑礼法相提并论。论。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国法律与
21、中国社会 礼法对立礼法对立儒学的多面性为礼法结合提供可能儒学的多面性为礼法结合提供可能1.1.(20222022全国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公元前高三专题练习)公元前536536年,郑国的子产年,郑国的子产“铸刑铸刑书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此事遭到叔向的不满,并致信子产称,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此事遭到叔向的不满,并致信子产称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反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反映出(映出()A A郑国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郑国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B B德治与法治的争辩德治与法治的争辩C C儒家注重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儒家注重
22、道德礼义教化民众D D儒法已成蔚然大宗儒法已成蔚然大宗【答案】【答案】B B【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铸刑书”的行动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的行动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因为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员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因为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体现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体现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B
23、 B项正确;郑国的子产项正确;郑国的子产“铸刑书铸刑书”,并不意味着郑国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排除并不意味着郑国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排除A A项;叔向并不是儒家学者,他认为公布项;叔向并不是儒家学者,他认为公布刑书会使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与儒家注重以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没有直接刑书会使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与儒家注重以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关系,排除C C项;儒法已成蔚然大宗,与公元前项;儒法已成蔚然大宗,与公元前536536年这一时间不符,排除年这一时间不符,排除D D项。故选项。故选B B项。项。2 2出土文献秦简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
24、有如下法条解释:“(“(父父)擅杀擅杀子,黥为城旦舂。子,黥为城旦舂。”“”“殴大父母殴大父母(祖父母祖父母),黥为城旦舂。,黥为城旦舂。”(”(城城旦舂: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旦舂: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这突出说这突出说明秦律明秦律()A A厉行轻罪重罚厉行轻罪重罚 B B保留原始习俗保留原始习俗C C条文细密完备条文细密完备 D D维护伦理秩序维护伦理秩序材料中材料中“杀子杀子”不能称为轻罪,故不能称为轻罪,故A A项错误;材料中法治体项错误;材料中法治体现明显,故现明显,故B B项错误;两条法律条文体现不了细密完备,故项错误;两条法律条文体现不了细密
25、完备,故C C项错误;父母和祖父母体现家庭伦理,故项错误;父母和祖父母体现家庭伦理,故D D项正确。项正确。【答案答案】D3.3.(20212021天津天津高考真题)孔子认为高考真题)孔子认为“身正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A A推行仁政推行仁政B B以法治国以法治国C C规范行为规范行为D D监督民众监督民众【答案】【答案】C C【详解】根据【详解】根据“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不能正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8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