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480975
  • 上传时间:2023-04-2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71.8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政治与法治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政治 法治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必修3 政治与法治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新中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一、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一) 内容1、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二) 基本国情重要性1、 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 决定了近代中国许多矛盾。(三)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1、 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2、 内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四) 三种建国方案1、第一种建国方案代表:北

    2、洋军阀和国民党内容: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结果:被中国人民抛弃,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2、第二种建国方案代表:中间派和中间人士内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没有得到人民认可,代表者也承认无法实现。3、 第三种建国方案代表:中国共产党为代表内容: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结果: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拥护。(五)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2、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

    3、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1.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一、 民主革命1、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分标志以“五四运动”为标志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政治目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创立人民民主共和国评价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2、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新民主主义是

    4、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二、 社会主义(一) 社会主义革命1、 1949-1952年任务(1)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2) 恢复国民经济2、 过渡时期(1) 时间:1949-1956(2) 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3)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4)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根本变化,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二) 社会主义建设1、 成就(1) 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

    5、) 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3)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2、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 改革开放(一) 概述1、 时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2、 地位: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 目的:(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

    6、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4、贡献(1)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2)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得到改善。(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四、新时代、新征程(一)新时代1、时间:十八大以来2、内涵:五个“是”3、意义:三个“意味着”4、成就: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统揽.创造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二)新征程1、过去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程,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牺牲和创造的历程,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2、新的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7、,党领导人民取得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胜利,并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3、结论实践充分证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 中国共产党(一)概述1、 形成: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 根本立场:人民立场4、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中国共产党的利益1、 是什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2、 决定因

    8、素:党的性质和宗旨3、 重要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4、 实现: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而血肉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务必.,务必.务必.,坚定.增强.谱写.。(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1、 是什么(1) 立党为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2) 执政为民。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 原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力

    9、量。3、 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4、 要求:(1)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全国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2)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

    10、 时间表和路线图时间路线1978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90解决人民温饱问题2000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 全面现代化建设目标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精神.、社会.、生态.将全面提升,实现.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领先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更加.,更加.。2.2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一)马克思主义1、地位: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2、特点:博大精深;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

    11、论体系。3、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二)毛泽东思想1、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第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提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3、 科学发展观,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12、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四) 结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具体内涵:(1)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

    13、义指导下打破旧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用以作为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3) 与时俱进。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4) 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即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行事。三、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 含义:共产党员坚定.信仰,践行.宗旨,通过.作用,影响和带动.的基本理

    14、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2、 决定因素: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3、 作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保证。4、 表现:(1)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斗争、英勇牺牲。(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广大党员不图名利、辛勤劳动、开拓进取。(3) 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珍惜.称号,承担.使命,做.模范,做.模范,做.模范,做.模范,做.模范,做.模范,做.模范,做.模范5、 知识补充(1)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

    15、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3.1坚持党的领导一、 坚持党的领导(一) 原因1、 必要性(1) 党的角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最大复兴,关键在党。(2) 党的领导角度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

    16、优势。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 重要性:(1)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2) 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研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二) 特点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整体、系统加以落实。(三) 要求1、 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

    17、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两个确立、四个意识、两个维护)2、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3、 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4、 要始终赢得人民的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5、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正风肃纪等等。3.2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 原因1、 必要性(1)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3)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

    18、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 重要性(1) 有利于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2) 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党的执政方式(一)具体内涵1、科学执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探索和遵循.规律、规律、规律,.执好政、掌好权。2、民主执政: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3、依法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二)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二) 执政的目的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领导人民

    19、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4.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一、 国体(一)概述1、含义:国家性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二)我国国体:1、含义(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2、意义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3、 特点

    20、(1) 我国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2) 我国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三) 全过程人民民主1、 原因:(1)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2)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 特点:(1) 最广泛的民主。权力的广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管理的广泛: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主体的广泛:14亿多人、56个民族全面覆盖。(2) 最真实的民主。(理解:保障人民权利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有法律、制度、物质保障

    2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3) 最管用的民主。(理解:能够解决人民的问题)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团结、高效;一整套制度体系。4.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一) 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1、 原因: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2、 意义:只有保证.才能.,使.的生机。(二) 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1、原因:由于国内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2、要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一) 国家职

    22、能1、 表现: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2、 对内职能(1) 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2) 促进社会发展:制定和执行.,组织开展.,把我国建成.,实现.。3、 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坚定维护.,坚定维护.坚定维护.,构建和维护.。4、 作用: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1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权力机关一、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

    23、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二、 人民代表大会(一)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二) 产生: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三) 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 特点:1、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 拥有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3、 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二) 国家机关组织形式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

    24、它负责,受它监督。(三) 主要职权1、 最高立法权。(1)形式:法律的立改废。(2)内容:修改宪法、基本法。2、 最高决定权。(1)审查和批准报告。(2)批准省级建置。(3)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制度。(4)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3、 最高任免权。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选举和罢免。4、 最高监督权。(1)监督宪法的实施。(2)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运行。(四) 组织机构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 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2) 产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3) 职权:行使宪法规定的

    25、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4) 委员长会议: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重要日常工作。2、 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设立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四、 人大代表(一) 概述1、 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1)直接选举: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2)间接选举: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二) 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1、行使人大代表的职权(1)审议权:审议各项议案 (2)表决权:表决各项决定(3)提案权:向人民代表

    26、大会提出议案。(4)质询权: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2、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1)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2)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3)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3、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1)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2)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3)努力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 概述1、 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定期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历史

    27、任务的政权组织形式。2、 基本功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3、 地位及表现(1) 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 表现: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突出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国家的其他制度,包括行政制度、监察制度、司法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的,都要受其统领和制约。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

    2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我们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二、 民主集中制(一) 重要性: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在内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二) 表现形式:1、 在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 在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国家行政机

    29、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他监督。3、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6.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 基本政治制度(一) 认识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与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一)概述1、 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 民

    30、主党派性质: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注意不能说是政治同盟);参政党。3、 基本内容:(1) 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誉与共。(2) 党派关系: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3)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不包括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4) 民主党派参政权: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5) 根本活动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31、(6) 新型的政党关系与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由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7) 优越性: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一) 概述1、 性质:是.统一战线组织;是.重要机构;是.重要形式;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度安排。2、 组成: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

    32、代表。3、 主题:团结和民主4、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5、 完善政协工作:(1) 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2) 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 民族格局(一) 概述1、 特点:多元一体2、 表现:(1)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2)各民族又都能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二)民族自治地方1、行政区域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2、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

    33、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3、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二、民族区域自治(一)民族政策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处理民族关系而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4、前提基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5、重要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

    34、重要制度保障。(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6、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1) 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2) 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外敌对势

    35、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3) 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一)概述1、原因: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内容:(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与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4)有过去不信仰宗教而

    36、现在信仰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2)原则: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低端、低于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3)坚持独立自治自办的原则1)任何境外组织的的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2)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

    37、教极端行为的发生。(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要求,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人物,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2)内涵阐释:不是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

    38、祖国统一多做贡献。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 基层群众自治(一) 概述1、 含义: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2、 基层民主的特点: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3、 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4、 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指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二、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一) 发展基层民主1、 基层民主实践活动(1) 民主选举。村委会和居委会均有村民和居民选举产生;村委会采取直接选举;居委会从居民代表选举向居民直接选举发展。

    39、(2) 民主协商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居民和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3) 民主决策凡关系村民或居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集体做出决定。(4) 民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属于本地区的全体村民或居民,授权自治组织来进行。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自己或村干部的行为。社区居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进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5) 民主监督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主要由村民会议承担;村务公开栏。在城市,通过民主评议和监督,对居委会实行监督,主要有民主评议小组;社区

    40、公开栏。(二)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3、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4、 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容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

    41、所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是我国现当代的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法的特征A.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

    42、成就(1)影响因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表现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1)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依法

    43、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实施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3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

    44、产党的领导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

    45、的基本属性。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障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8.1 法治国家 (法治建设的目标)1法治国家的内涵(1)含义: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80975.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