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6)-(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6)-(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6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复习提问: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导课 明标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防范与惩处防范与惩处着眼于着眼于教育与引导教育与引导硬硬软软中华法系的特点:礼法结合导课 明标 同学们阅读课本P45-P46,重点内容圈划标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表格(4分钟)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背景及导火线?2、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的主张及代表人物和观点及两派较量的结果?自主学习(一)自主 合作展示 质疑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及组内交流成果,进行自学成果展示。我展示!我展示!我补充!我补充!我纠错!我纠错!我质疑!我质疑!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之争的背景及导火线
2、?2、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的主张及代表人物和观点及两派较量的结果?(一)(一)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夏朝夏朝商朝商朝西周西周禹刑禹刑汤刑汤刑九刑九刑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西周统治者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材料2: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材料1: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曲礼上德治思想的渊源:西周法治思想的渊源习惯法习惯法点评 提升(1)礼制
3、的产生:西周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2)新思想产生:东周时期,礼崩乐坏,-以儒家的德治思想和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背景: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也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导火索:【思考】儒家与法家各持何种意见?儒家却认为礼可以治理社会:儒家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与刑来管理国家: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
4、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主张德治,以礼治国主张法治,君主用法和刑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点评 提升 主张代表人物及观点儒家孔子孟子法家商鞅韩非人性善,实行德治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人性恶,实行法治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鼓励农民通过军功上升为中小地
5、主。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点评 提升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 争论实质: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争论实质: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儒家VS法家,仁治VS法治秦国商於县有个黑林沟村,该村是秦国变法的模范村,村长黑九因为儿子参军训练坠崖死了,无法为家里立功光耀门厅,变得意志消沉,无心耕作,在村里开了个酿酒坊,经常拉着后生饮酒大醉。村里人变得越来越懒惰,荒芜了田庄,村里由此没落。县令是个儒家士子,讲究仁政爱民,不忍看到黑林沟人忍饥挨饿,便救济他们。村民一直吃救济粮,不再耕作。商鞅知道后,依法处死了村长
6、和县令,重申新法主张、明确奖惩,让村民重新自励,恢复了往昔斗志。整理自孙皓晖大秦帝国法家思想强调重刑治理国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相反,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结果?)点评 提升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它否定任何特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思想主张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法治”是强化专制王权的一种手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点评 提升1.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刑书,临终前对他的继任者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
7、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子产主张德政,宣扬儒家思想B.子产的治国理念违背时代潮流C.子产主张严刑峻法D.子产最早提出了民本思想解析:子产宣扬的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子产的治国理念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翻译过来是“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方法来使民众服从,次一等的人不如用严厉的方法。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巩固 训练 同学们阅读课本P47P48,重点内容圈划标注,思考回答下列问题,(4分
8、钟)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的变化?自主学习(二)自主 合作展示 质疑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及组内交流成果,进行自学成果展示。我展示!我展示!我补充!我补充!我纠错!我纠错!我质疑!我质疑!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的变化?(一)(一)秦汉时期:(1)秦朝开创:秦以法家思想治国(2)汉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3)秦汉朝廷还会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点评 提升被誉为律令之宗,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百代不易之道”张家山出土汉简二年律令张家山出土汉简二年律令极大地丰富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和人们对秦律和汉律的认识汉律的认识(二)魏晋时期:律令开始儒家化(二)魏晋时期:律令
9、开始儒家化(1)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更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儒法合流,形成“德主刑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董仲舒1.原因:材料1: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晋书春秋决狱:以儒家经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春秋决狱:以儒家经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 材料2:后人生意,各为章句(许多的学者根据儒家经典之中的章句,各自理解法律的意思,并且著书立传)。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晋书以经注律:经学家用儒家经典
10、来解释现法律条文以经注律:经学家用儒家经典来解释现法律条文汉朝的春秋决狱和以经注律点评 提升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二)魏晋时期:律令开始儒家化(二)魏晋时期:律令开始儒家化1.原因: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2.原则:以经注律,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4.目的:材料: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7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