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78532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PPTX
  • 页数:32
  • 大小:8.8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法律与教化 第第8课课 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 法治与教化法治与教化第第9课课 近代西方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法律与教化第第10课课 当代中国的法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与引导教育与引导。两者。两者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单元学习要求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

    2、的产生过程,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宗教理论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先秦时期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统治手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把握历史时序,把握历史时序,理理解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演变历程,解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演变历程,理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趋势。(素养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德治从相争到融合的发展

    3、趋势。(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理解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手段,知道不同时期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德治与法治起到的不同作用,理解秦朝依法治国的原因。(素养目标:历史解释(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史料实证)。3.了解秦汉到明清家训、家法、族规、乡约的发展及其在了解秦汉到明清家训、家法、族规、乡约的发展及其在国家治理上产生的教化作用,分析乡约变化的原因和内容,国家治理上产生的教化作用,分析乡约变化的原因和内容,体会政府在其中产生的作用。(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体会政府在其中产

    4、生的作用。(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国情怀)。第第8 8课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这幅图腾的名字叫?“廌”zh古代传说中的异兽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一说独角兽角兽),能辨是非曲直。古,能辨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灋相传黄帝相传黄帝曾用这一曾用这一能明辨是能明辨是非曲直的非曲直的神兽来决神兽来决断疑狱。断疑狱。f 许慎说文解字释为许慎说文解字释为灋灋f,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决讼,令触不直者。灋灋f: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一

    5、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代先哲赋予灋灋字的基本涵义字的基本涵义;二是二是灋灋f 代表了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人民心底的向往:灋灋f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禮l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福也。说文说文礼教:即礼仪教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教化指儒家所提倡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正风俗、治国家的重要国策。夏朝商朝西周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宋朝元朝清朝春秋唐朝明朝法治教化禹刑汤刑九刑铸刑书韩非子法治战国秦律九章律尊卑亲疏量刑唐律疏议宋刑统、天圣令援引唐律

    6、大明律大清律令礼乐制度叔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德治焚书坑儒尊崇儒术律令儒家化大唐开元礼、家训吕氏乡约乡约讲六谕乡约六谕乡约“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时空坐标时空坐标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法律与教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法律与教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法礼结合法礼结合”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国权至上”的法治。教化: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有皇帝的宣谕,又有各级官员耳提面命和行为引导,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既

    7、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自古以来凡有见识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把教化当作正风俗、治国家的重要国策。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相辅相成。思考:什么是法治?什么思考: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是教化?二者有什么关系?教化?二者有什么关系?法法律律教教化化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夏商时期,君王和奴隶主可以随意残害奴隶。(1)夏朝有禹刑(2)商朝有汤刑 这些都是习惯法。(3)西周有九刑(等级)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的进步思想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一)夏商西周,礼治时代(二)西周末期,礼崩乐坏-诸侯

    8、国寻找治国新思想儒家的德治思想儒家的德治思想 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有积极意义有积极意义符合时代需要符合时代需要礼乐制度(工具)礼乐制度(工具)一、礼法之争一、礼法之争-春秋战国成文法运动二、引礼入法二、引礼入法-大一统下的法律儒家化三、礼法之和三、礼法之和-理学时代的法律实践本课学习思路本课学习思路一、礼法之争一、礼法之争春秋战国的成文法运动春秋战国的成文法运动(一)铸刑书成,成文法生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见不仁者诛之”)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拉开了中华法系的序幕。中国古代的制与法,相当于西

    9、方的成文法;中国古代的理与礼则相当于西方的习惯法。吴于厪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刑书是的秘密法。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得到贯彻执行,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随后晋国大夫赵鞅“铸刑鼎”,郑国邓析做“竹刑”,成文法纷纷出现。公元前公元前449年罗马公布了成文法。古罗马最年罗马公布了成文法。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早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叔向使诒子产

    10、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左传昭公六年1、最早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晋国大夫叔向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仪。思考:贵族阶级为何反对颁行成文法?其实质是?维护贵族统治的工具,法律不公开,贵族拥有解释法律的特权、免于刑罚的特权这实质是一场新旧势力的权力之争。子产坚定地回答说:“吾以救世也。”(二)德治法治之争,针锋相对2.儒法之争成文法的实践儒家(以德治国)孔子、孟子儒家(以德治国)孔子、孟子法家(以法

    11、治国)商鞅、韩非法家(以法治国)商鞅、韩非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用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赏罚分明)思考:战国时期儒家、法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哪一派更符合时势?焦点:治国手段,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法家更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儒家与法家之争是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在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情况下,诸侯国君们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45【史料阅读】【史料阅读】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2、。秦国商於县有个黑林沟村,该村是秦国变法的模范村,村长黑九因为儿子参军训练坠崖死了,无法为家里立功光耀门厅,变得意志消沉,无心耕作,在村里开了个酿酒坊,经常拉着后生饮酒大醉。村里人变得越来越懒惰,荒芜了田庄,村里由此没落。县令是个儒家士子,讲究仁政爱民,不忍看到黑林沟人忍饥挨饿,便救济他们。村民一直吃救济粮,不再耕作。商鞅知道后,依法处死了村长和县令,重申新法主张、明确奖惩,让村民重新自励,恢复了往昔斗志。整理自孙皓晖大秦帝国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法家思想强调重刑治理国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法家思想强调重刑治理国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

    13、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相反,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主专制的愿望。相反,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儒家VS法家,仁治VS法治代表时代治国思想治国手段理论来源孔子春秋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主张德治,通过道德教化民众“仁者无敌”性本善孟子战国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代表国别治国思想(实践)治国手段理论来源韩非韩国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性本恶商鞅秦国颁行法令,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鼓励农民通过军功上升为中小地主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儒家与法家的治国主张:儒家与法家的治

    14、国主张仁和礼法和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搏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韩非子有度 二、引礼入法二、引礼入法-大一统下的法律儒家化1.秦朝的律、令与焚书坑儒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

    15、律的编篡,称秦律。秦朝还颁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有法律效力。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翻译: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睡虎地秦简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 焚书坑儒又称又称焚诗书,坑术士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一说述士,即儒生)开启了封建时期开启了封建时期愚

    16、民统治愚民统治的先河。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的先河。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钳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汉朝的九章律与以经断狱2.汉承秦制成文法的完善萧何作九章律(汉律九章):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篇思考:汉朝的律令与秦朝相比有什么变化?汉承秦制,沿袭秦律制成了九章律,也颁布法律文告,称“令”。受儒家思想影响,汉朝也重视礼治,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称“以经断狱”。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子首匿父

    17、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孙匿大父母,皆勿坐。罪殊死者,皆上请廷罪殊死者,皆上请廷尉以闻!(汉宣帝)尉以闻!(汉宣帝)父为子隐,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为父隐,直在其中!其中!汉宣帝汉宣帝“亲亲得亲亲得相首匿相首匿”的原则的原则3.纳礼入法律令儒家化的开端和发展朝代法律实践活动汉朝春秋决狱,以经注律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设律博士,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不可不以相顺,故君子重之也。春秋繁露精华 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思考:董仲舒如何看待礼治与

    18、法治(教化与刑罚)的关系?以经断狱,重教化,轻刑罚魏晋以后律令的儒家化(1)律令的儒家化:法律条文在引用时需要解释,解释工作往往由熟读儒家经典的儒生来完成。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儒生们反对“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在释法时注入“父子之情、君臣之义”等儒家的礼的精神,这便是法律的儒家化。(2)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八议”制度,是八类权贵人物犯罪以后,“大罪必议,小罪必赦”,享受特殊优待,司法机关不得擅做处理的制度,一般上呈皇帝来决定。“八议”为:一议亲,二议故,三议贤,四议能,五议功,六议贵

    19、,七议勤,八议宾。“八议入律”制度的直接渊源是周礼中的“以八辟丽邦法”,自曹魏新律始正式载于律文。“八议”制度的出现是礼法结合的产物,是“刑不上大夫”礼制原则的具体体现。晋制晋律时,第一次将礼中的“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五服”,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五服”。“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刑愈重。服制愈远,即血缘 关系疏远者,以尊犯卑,处刑相对加重;以卑犯尊,相对减轻。魏晋以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之罪”)4.一准

    20、乎礼法律儒家化的终点朝代法律实践活动唐朝(1)删繁就简,制定贞观律、永徽律、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典范)(2)提倡礼治,大唐开元礼(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1)唐朝的法律唐律疏议 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来,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它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历代王朝的法律蓝本。它的特点是突出成文法典,强调礼法结合,重视家族伦理,民法与刑法不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唐律疏议名例 闻父母丧,匿

    21、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唐律疏议 思考:根据材料,为什么说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礼法结合重视家族伦理维护孝的伦理 辽太祖时,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太宗时,治渤海人亦依汉法。道宗时,以国法不可异施,将不合于律令者别存之。此所谓律令,还是唐朝之旧。金熙宗时,始合女真旧制及隋、唐、辽、宋之法,定皇统制,金史谓其实就是唐律。元初即用金律,明太祖定大明律,又是一准唐律。清律又以明律为蓝本。吕思勉中国通史刑法成为后世蓝本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

    22、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礼法结合的典范,重视儒家的家族伦理、维护孝道等理念。反映了法典与社会同构的立法原理。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东亚东南亚国家也受此影响立法。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疏议名例篇 材料二:唐律号称“一准乎礼”,明确宣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作为德礼的孝道成为立法和司法必须尊奉之圭臬,在法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十恶”罪中,

    23、关乎孝道的有罪逆、不孝、不睦;在刑罚制度中,大力贯彻矜 恤老幼原则;在民事家庭制度中,极力强化父权,并以无子、不顺公婆作为丈夫休妻的法定理由;在国家政策上,大力褒奖、宣扬孝子贤孙事迹。龙大轩孝道: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核心上述材料体现了唐律的那些特点?上述材料体现了唐律的那些特点?重视孝道,孝道与法律高度结合,孝道精神是唐律的核心价值,法律儒家化之唐代初告完成。问题探究:问题探究:(2)唐朝的礼治大唐开元礼提倡礼治。开元二十年(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完成了礼仪方面正统的构建。在社

    24、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颜氏家训 南北朝:颜之推(531-595年)的颜氏家训为最早的“家族教育著作”。逐渐推广强化基层教化。唐朝:唐太宗帝范、杜正伦百行章、李恕戒子拾遗、柳玭pn柳氏叙训等 家训,是从儒家的伦理出发,教育子孙要谨守儒家的忠孝等伦理,在行为规范上谨守礼法。颜之推记述个人经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共有七卷,二十篇。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简表朝代法律教化成果统治手段礼法关系秦代秦律严刑峻法礼法对立西汉九章律独尊儒术,以经注律德主刑辅,霸王道杂之,礼法融合魏晋南北朝设

    25、律博士,推动律令儒家化律令儒家化唐代唐律疏议 大唐开元礼以礼入律,法律儒家化礼法结合成型二、引礼入法二、引礼入法-大一统下的法律儒家化(小结)三、礼法之和三、礼法之和-理学时代的法律实践1.历代沿用唐以后法律的发展变化朝代法律实践活动宋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宋刑统、天圣令。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弃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新体例思考:宋以后的法律制定的什么特点?2.礼法合流乡约逐步带上强制性朝代朝代法律实践活动法律实践活动宋朝理学兴起,社会广泛传播、深

    26、入族规家训。朱熹家礼小学成为家庭和幼儿行为规范。乡约创立:北宋吕大均吕氏乡约我国最早的成文乡约。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乡约逐步带有强制力:明太祖教民榜文(六谕),包括禁约;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违反要受处罚或治罪。清朝宣讲圣谕十六条(康熙)和圣谕广训(雍正),引用大清律例。凡同约者: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吕氏乡约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明太祖教民榜文也称”六谕“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关中学派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关中学派-张载的弟子)张载的弟子)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

    27、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朱熹家礼l 家礼书影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圣谕十六条”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宋元明清法律以唐律为蓝本的 天圣令援引唐律以唐律为蓝本的 大明律,开创 律例合编体例沿袭大明律,制定 大清律例教化理学建立统

    28、治地 位,授徒、讲学、家训、读物等;开创乡约乡约宣讲六谕,以大明律解释 六谕乡约延续明朝模式,宣讲 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 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关系约律分野约律融合约为律用三、礼法之和三、礼法之和-理学时代的法律实践(小结)重大事件法治禹刑汤刑九刑铸刑书韩非子法治秦律九章律尊卑亲疏量刑唐律疏议宋刑统、天圣令援引唐律大明律大清律例教化礼乐制度叔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德治焚书坑儒尊崇儒术律令儒家化大唐开元礼、家训吕氏乡约乡约六谕乡约“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时期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本课小结:构建知识体系本课小结:构建知识体系u 一、德业相劝;二、过失相规;

    29、三、礼俗相交;四、患难相恤。宋代吕氏乡约u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明太祖“六谕”u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诚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威,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思考: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说明了什么?相约最早是儒家士大夫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后来逐渐为统治者所利用,改相约最早是儒家士大夫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后来逐渐为统治

    30、者所利用,改而宣讲皇帝的而宣讲皇帝的“圣谕圣谕”,其教化内容也更多强调顺从、安分守己。这说明乡约已完,其教化内容也更多强调顺从、安分守己。这说明乡约已完全有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全有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教材教材P47【学思之窗】【学思之窗】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汉书元帝纪元帝纪 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日父子有亲,未之有也。所以五教育民之安,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既兴,无

    31、有不安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教既兴,无有不安者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奸顽敛迹,鳏寡孤独、五刑以加焉。五刑既示,奸顽敛迹,鳏寡孤独、笃废残疾、力弱富豪安其安,有其有,无有敢笃废残疾、力弱富豪安其安,有其有,无有敢犯者。养民之道,斯矣。犯者。养民之道,斯矣。朱元璋大诰朱元璋大诰 民不知报民不知报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拘?颜钧箴言六章颜钧箴言六章学习聚焦,探究与思考(教材P48)材料反映了统治者什么样的治国思想?礼法、礼法、教刑相教刑相结合结合汉宣帝:主张仁义、教化的汉宣帝:主张仁义、教化的“王道王道”与与主张武力、刑罚的主张武力、刑罚的“霸道霸道”结合。结合。朱元璋:治理百姓靠朱元璋:治理百姓靠“教教”和和“刑刑”,分,分别指伦理教化与刑罚。别指伦理教化与刑罚。颜钧认为:大明律是颜钧认为:大明律是“一部礼经一部礼经”,守礼教便不会触犯法律,否则,必守礼教便不会触犯法律,否则,必定受到刑罚(定受到刑罚(“出礼入刑出礼入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78532.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