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防防范范与与惩惩处处教教育育与与引引导导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法律法律与与教化教化中国中国西方西方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中华法系的特点:礼法结合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罗马法罗马法单元解读概念梳理【法律】【法律】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着眼于防范和惩处处。【教化】【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儒家所提倡的所提倡的以教导者为核心,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以教导者为核心,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教化的目的是形成好的社会民
2、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着眼于教育和引导。【法治】【法治】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至君权至上上”“国权至上国权至上”的法治。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和“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不同时期的法治,内涵有所不同)【德治】【德治】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德治要求统治以身作则,注意修
3、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不同时期的德治,内涵有所不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一.夏夏商商西周西周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君王及奴隶主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残害奴隶以宗法为核心的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礼制,提出“敬敬天保民天保
4、民”的思想的思想儒家的德治思想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礼治思与法家的礼治思想影响最大想影响最大禹刑禹刑汤刑汤刑九刑九刑习惯法习惯法郑国的子产郑国的子产“铸刑铸刑书书”制定了中国历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成文法1 1、先秦时期的法律发展脉络、先秦时期的法律发展脉络叔向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叔向写信给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2 2、春秋战国:德法之争、春秋战国:德法之争
5、一.材料材料1 1:明主使其群明主使其群臣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以以法治国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贵,绳不绳不挠曲。挠曲。法之所加,智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者弗能辞辞,勇者弗,勇者弗敢争。敢争。刑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匹夫夫,故矫上之,故矫上之失失,诘诘下之下之邪邪,治乱决,治乱决谬谬,细羡细羡齐非,一齐非,一民之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淫殆,止诈诈伪伪,莫如刑莫如刑。韩非子韩非子 有度有度材料材料2 2:道德仁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非礼不成。救训正俗,。救
6、训正俗,非礼不备非礼不备。分争辨讼。分争辨讼,非礼不非礼不决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非礼不定。宦宦学事师,学事师,非礼不来非礼不来。班朝治。班朝治军,军,莅莅官行法,官行法,非礼非礼威严威严不行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是以君子恭敬撙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节退让以明礼。礼记礼记 曲礼曲礼【P46P46史料阅读史料阅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2 2、春秋战国:德法之争、春秋战国:德法之争儒家儒家德治德治法家法家法治法治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代表人物:商鞅、韩非代表人物:商鞅、韩非
7、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为轻”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争论实质: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争论实质: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一.以法治国,法术势驭下以法治国,法术势驭下赏罚分明,法不阿贵赏罚分明,法不阿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 1、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秦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以法家思想治国
8、,推动了律律的编纂的编纂汉汉沿袭秦律,制成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九章律被誉为律令之宗,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百代不易之道”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张家山出土汉简二年律令张家山出土汉简二年律令极大地丰富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秦律和人们对秦律和汉律的认识汉律的认识二 秦朝的刑罚种类大致有8大类30余种。包括死刑、肉刑、流放刑、徒刑、笞刑、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细密严苛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朝的死刑主要有(1)绞刑。(2)枭首。(3)腰斩。是将犯罪人拦腰斩断的酷刑。(4)磔。是将犯
9、罪人支解分尸的酷刑。(5)车裂。就是用马车拉扯,将犯罪人身体扯裂而处死的残酷处刑方式。(6)戮。陈尸示众。戮刑是既剥夺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罚。秦朝的戮刑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戮后杀,二是先杀后戮,即戮尸。(7)弃市。是在闹市之中将犯罪人当众处死的刑罚。(8)族刑。族刑也称夷三族,即将犯罪人三族以内的亲属全部一同处死的酷刑。(9)具五刑。是对应处族刑的主犯同时施以黥刑、劓刑、斩趾等肉刑后再处死的酷刑。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人,以状语甲,甲
10、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春秋之之义,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徐世虹徐世虹 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春秋决狱春秋决狱法律儒家化的开端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 1、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原则:原则:“原心定罪原心定罪”(犯罪者的犯罪者的“心心”:主观动机:主观动机;法官的法官的“心心”: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实质是强调根据犯罪动机、目的、心态等主观因素来定罪实质是强调根据犯罪动机、目的、心态等主观因素来定罪量刑
11、。量刑。特色:特色:伦理道德高于法律伦理道德高于法律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二.2 2、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设魏明帝设律博士律博士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培养专门负责教授法律知识;培养司法人才,成为我国最早设置司法人才,成为我国最早设置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的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进一步推动了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律令的儒家化儒法合流,形成儒法合流,形成“德主刑辅德主刑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特点:特点:律令儒家化律令儒家化,以经注律,以经注
12、律,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原因:原因:材料:晋律首先确立材料: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
13、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罚越轻。曾宪义中国法制史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二.2 2、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八议”是封建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享有减免刑罚处分的特权制度。具体包括:一、议亲,指皇亲国戚;二、议故,指皇帝的亲密故旧;三、议贤,指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人;四、议能,指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的人;五、议功,指为王朝建立过卓著功勋的人;六、议贵,指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以及有一定等级爵位的人;七、议勤,指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八、议宾
14、,指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上述八种特殊人物犯罪,司法官员不能直接定罪判刑,而要将他的犯罪情况和特殊身份报到朝廷,由负责的官员集体审议,提出意见,报请皇帝裁决,给予宽宥处理。一般情况下死刑均能免除,其他的刑罚则可以降等处理。维护皇亲国戚官僚贵族等级特权的维护皇亲国戚官僚贵族等级特权的“八议八议”制度,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将周制度,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将周礼中的礼中的“八辟八辟”制度正式规定到法典之中,这是礼法结合的突出表现,也是法律儒制度正式规定到法典之中,这是礼法结合的突出表现,也是法律儒家化的突出表现。家化的突出表现。“八议”、“以服制论罪”、“子孙违犯教令”、“同姓不婚”、“义绝”(强制
15、离婚)、“七出”(休妻)、“三不去”(不可休妻)、“十恶”等纳入法律条文或制度。纳礼入律纳礼入律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二.2 2、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儒学大族创制晋室,统制中古代礼律关系密切,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儒学大族创制晋室,统制中国,其所指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国,其所指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北魏改律,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齐隋,以至于唐。复采用之。辗转嬗蜕,经由齐隋,以至于唐。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实为华夏刑律不祧之正统。正统。陈寅恪: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论稿隋唐制度渊源论稿思考:
16、魏晋南北朝的律令儒家化对后世的法制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思考:魏晋南北朝的律令儒家化对后世的法制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儒家、法家的法律思想逐渐融合,最终产生了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儒家、法家的法律思想逐渐融合,最终产生了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二.3 3、唐朝、唐朝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永徽律后又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既后又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既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立的标
17、志;唐律是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礼法结合的典范。礼治:礼治:732732年,年,大唐开元礼大唐开元礼是一部是一部体系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教化:教化:在社会层面,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在社会层面,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朝以来重视家训重视家训的经验,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强化基层教化。l 南北朝南北朝 颜之推颜之推 颜氏家训颜氏家训l 直接开后世直接开后世“家训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律令儒家化的完
18、成材料1:在唐律律文及疏议中涉及的与不孝相关的条款有107条,占全部条款的21%左右。卢楠:之“不孝”一准乎礼材料2:唐律号称“一准乎礼”,明确宣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作为德礼的孝道成为立法和司法必须尊奉之圭臬,在法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龙大轩孝道: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核心材料3:唐律中“十恶”制度规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侵犯皇权与特权的犯罪;一为违反伦理纲常的犯罪。唐律规定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这些特别规定充分体现了唐朝的本质和重点在于维护皇权、特权、传统了伦理纲常及伦理关系。那些本来在民间流传既久的,曾经被儒家经典记载或讨论过的,靠着道德自律和乡里组织调解的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7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