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78525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PPTX
  • 页数:22
  • 大小:1.1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2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法治 教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一轮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导引一大主线:一大主线:法律与教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两大核心概念:两大核心概念:法律;教化法律;教化三个重点内容:三个重点内容:1.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儒家礼教 2.西方法律的发展与宗教伦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轮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德治、法治、礼法并用、唐律疏议、中华法系、吕氏乡约夏夏商商西周西周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德治与法治之争秦朝秦

    2、朝秦律引经决狱汉朝汉朝以经注律魏晋魏晋唐律疏议唐唐约律合流宋宋 元元 明明 清清法律儒家化礼法之争礼法结合时空坐标习惯法 成文法汉:礼法开始结合魏晋:进一步推动法律与教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礼法结合唐:礼法结合的典范律例合编【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人民对罪与非罪的区别只能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甄别。以甄别。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武树臣:中国成文法的起源说明当时只有习惯法

    3、周公曰:周公曰:“君子所(在位),其无逸。君子所(在位),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人(百姓)之依(苦衷)。先知稼穑之艰难,则知小人(百姓)之依(苦衷)。尚书尚书无逸无逸1、夏商西周时期探究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西周为维护等级秩序,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宗族和姻戚的情谊经过了世代愈多,便愈疏淡,君臣上下的名分,最初靠权力造成,名分背后的权力一消失,名分便成了纸老虎,必被戳穿,它的窟窿愈多,则威严愈减。光靠亲族的情谊和君臣的名分去维持的组织必不能长久。何况姬周帝国之外本来就有不受这两种

    4、链索拘束的势力。张荫麟中国史纲 昔先王议事以制(昔先王议事以制(先王衡量先王衡量事情的轻重来断定罪事情的轻重来断定罪行),不为刑辟行),不为刑辟(不公布刑法不公布刑法),惧民之有争心也。,惧民之有争心也。(法律公布后)民知有辟(法律),则不忌于上,并(法律公布后)民知有辟(法律),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有争心。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而畏之

    5、,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故宽难。左传左传昭公二十年昭公二十年晋国大夫晋国大夫叔向叔向郑国卿郑国卿子产子产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习惯法习惯法(秘密法)(秘密法)实质: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的表现;影响:子产“铸刑书”限制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为法家的“以法治国”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成为秦汉以后封建法制的滥觞。对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第二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 学派学派儒家(德治)儒家(德治)法家(法治)法家(法治)理论来源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主要观点商鞅:颁布法令,保护地主

    6、阶级利益韩非:法术势;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守法奉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者无敌。争论实质: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争论实质: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焦点:治国手段,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作用:法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也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探究二:历代礼法并用的统治手段西汉:律令儒家化开始 汉家自有制度,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汉书外儒内法(儒表法里)外儒内法(儒表法里)董仲舒董仲舒决狱决狱曰:甲夫乙将船,会海风盛,船没溺流死亡,不得葬。

    7、曰:甲夫乙将船,会海风盛,船没溺流死亡,不得葬。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论?四月,甲母丙即嫁甲,欲皆何论?或曰:甲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或曰:甲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议曰:议曰:臣愚以主臣愚以主春秋春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之义,言夫人归于齐,言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道也。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听从为顺,嫁之者归也。甲又。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听从为顺,嫁之者归也。甲又尊者所嫁尊者所嫁,无淫行之心,非私为人妻也。无淫行之心,非私为人妻也。明于决事,皆无罪名,不当坐明于决事,皆无罪名,不当坐。基本原则:“原心定罪”,根据案情事实来探究当事人动机,体现经

    8、义对法律的主动渗透,法律与经义的双向融合。探究二:历代礼法并用的统治手段魏晋:律令儒家化强化晋律晋律首先确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五服”制度与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

    9、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曾宪义曾宪义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主要方式:作用:量刑原则:目的:以经注律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推动律令儒家化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探究二:历代礼法并用的统治手段唐代:律令儒家化臻于完善太宗贞观律;高宗永徽律,后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便于官吏使用的唐律疏议。地位:继承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成为历代王朝的立法蓝本。李杰为河南尹,有寡妇告其子不孝。其子不能自理,但云:李杰为河南尹,有寡妇告其子不孝。其子不能自理,但云:“得罪于得罪于母,死所甘分母,死所甘分”。杰察其状,非不孝子,谓寡妇曰:。杰察其

    10、状,非不孝子,谓寡妇曰:“汝寡居,惟有汝寡居,惟有一子,今告之,一子,今告之,罪至死罪至死,得无悔乎?,得无悔乎?”寡妇曰:寡妇曰:“子无赖,不顺母,宁复惜乎!子无赖,不顺母,宁复惜乎!”杰曰:杰曰:“审如此,可买棺木来取儿尸。审如此,可买棺木来取儿尸。”桂万荣、吴讷:桂万荣、吴讷:棠阴比事原编棠阴比事原编因使人觇其后。寡妇既出,谓一道士曰:因使人觇其后。寡妇既出,谓一道士曰:“事了矣。事了矣。”俄而棺至,杰尚冀有悔,再三喻之,寡妇执意如初。道士立于门外,俄而棺至,杰尚冀有悔,再三喻之,寡妇执意如初。道士立于门外,密令擒之,一问承伏:密令擒之,一问承伏:“某与寡妇私,尝苦儿所制,故欲除之。某与

    11、寡妇私,尝苦儿所制,故欲除之。”杰放其子,杖杀道士使同棺盛之。杰放其子,杖杀道士使同棺盛之。讨论:你认为该案要如何审理?这里面隐含了有关唐律怎样的信息?讨论:你认为该案要如何审理?这里面隐含了有关唐律怎样的信息?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重孝)教化 唐代提倡礼治,732年颁行大唐开元礼。在社会层面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特点:体系庞大、体力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评价: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思考:大唐开元礼有何特点和历史地位?思考:大唐开元礼有何特点和历史地位?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作

    12、者书名唐太宗帝范杜正伦百行章李恕戒子拾遗 律令儒家化:汉代以来将儒家的伦理道德注入封建法律,使儒家思想逐汉代以来将儒家的伦理道德注入封建法律,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过程。渐成为中国古代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过程。原因:原因:(1)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2)统治者礼法并用的统治思想,重视礼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方式:方式:(1 1)引经注律,以儒家思想解释法律。)引经注律,以儒家思想解释法律。(2 2)引经决狱,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断案的原则或依据。)引经决狱,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断案的原则或依据。(3 3)纳礼入律,用儒家思想指导立法,并

    13、将儒家思想法律化。)纳礼入律,用儒家思想指导立法,并将儒家思想法律化。探究二:历代礼法并用的统治手段宋元明清宋元明清:理学时代的法律实践理学时代的法律实践礼法之礼法之和和朝代朝代法律实践活动法律实践活动宋朝元朝明朝清朝963年宋刑统;天圣令以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对唐宋法律整体弃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1)法治特点: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新体例。朱熹把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封建国家、法律打扮成朱熹把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封建国家、法律打扮成“天理天理”在人间的体在人间的体现,把违反上

    14、述事物的行为贬为现,把违反上述事物的行为贬为“人欲人欲”的产物,从而扯起的产物,从而扯起“存天理灭存天理灭人欲人欲”的旗帜。的旗帜。武树臣: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朱元璋继承朱元璋继承“礼法结合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德主刑辅”的思想传统,要求的思想传统,要求“明礼以导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定律以绳顽”,就是以封建礼教来束缚人民,用封建刑罚来镇压人民。,就是以封建礼教来束缚人民,用封建刑罚来镇压人民。张晋藩: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中国法制通史思考:宋明两制定法律的共同目的和指导思想?如何具体实践?思考:宋明两制定法律的共同目的和指导思想?如何具体实践?以礼为主要内容的教化之所以能作

    15、为国家法律秩序观念向民间传输的渠道,以礼为主要内容的教化之所以能作为国家法律秩序观念向民间传输的渠道,根本原因在于礼与国家法精神和内容的一致性根本原因在于礼与国家法精神和内容的一致性。通过教化的方式宣扬通过教化的方式宣扬儒家礼义,儒家礼义,乡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礼的要求来行为也就不知不觉地遵行乡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礼的要求来行为也就不知不觉地遵行了法的规范了法的规范。汪雄涛:汪雄涛: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教化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教化大小传统之间的沟通桥梁大小传统之间的沟通桥梁目的:强化封建道德礼教对人民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指导:理学。具体实践: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宋: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16、并发展出理学。宋: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1 1)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开始:北宋周敦颐开始:北宋周敦颐。集大成者:南宋朱熹集大成者:南宋朱熹。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统治地位: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南宋后期逐步确立。2 2)影响)影响A.A.社会层面社会层面:通过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通过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B.B.乡里层面乡里层面:乡约、族规、家训成为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乡约、族规、家训成为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C.C.家庭层面家庭层面: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宋朝乡约宋朝乡约是

    17、是儒学士大夫儒学士大夫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主要是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的,主要是道德教化与规范道德教化与规范行为行为相结合,入约与退约相结合,入约与退约均凭自愿均凭自愿;明清乡约明清乡约转向宣讲最高统治者的转向宣讲最高统治者的“圣谕圣谕”,内容上更多地,内容上更多地强调顺从、安分强调顺从、安分守己守己,乡约逐渐与法律合流,具有,乡约逐渐与法律合流,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强制性和约束力;原因:君主专制强化,皇权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使基层社会日益僵化,缺乏活力。(2022年海南高考5)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

    18、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 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 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时期 法律特点教化特点夏商周 春秋 战国 秦汉 唐宋元 明清总趋势:成文于春秋:子产铸刑书;商鞅变法,改法为律;确立于秦汉:汉承秦律成九章律,引经注律(春秋决狱);完善于唐:唐删繁就简,律令格式,礼法结合;宋沿用唐律;元弃唐宋律,但司法实践上仍引唐律;补例于明清:以唐律为蓝本,创律例合编;不成文,秘而不宣,贵族特权;称刑;敬天保民、礼乐制度;礼崩乐坏;从以法为教到独尊儒术从礼

    19、治到理学(礼教、名教)世俗化;礼法结合;法律教化合流服务于皇权;从礼从礼(教化教化)法分离到礼法分离到礼(教化教化)法结合再到二者合流服务于皇权;法结合再到二者合流服务于皇权;阶段特征归纳: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重点探究:中国古代法律特点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其法制的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

    20、体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的基本框架。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二 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法制虽代有损益,但在历史的推移和王朝的更迭中,法制虽代有损益,但“诸法合体诸法合体”、“政刑不分政刑不分”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到清末却始终未变。自古以来,中国的法的旧法律结构形式到清末却始终未变。自古以来,中国的法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典基本上是刑法典,但又包含有民法、诉讼法及行政法等法律内容,形成了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民商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无别的法律结构。所谓所谓“往昔律

    21、书体裁虽专属刑事,而军事、民事、商事以及诉讼等项错综往昔律书体裁虽专属刑事,而军事、民事、商事以及诉讼等项错综其间其间”,指的就是这种情形。,指的就是这种情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1)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3)礼法结合:中国古代的法律深受宗法观念影响,礼占有重要地位,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4)法定特权:中国古代的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5)诸法合体:中国古代历代的法律都是以刑为主,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混合编撰。由于礼的侵入由于礼的侵入,

    22、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使道德高于一切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道德的标准高于一切切,道德意识较强道德意识较强,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由于德礼为先为先,属主导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上运用和掌握。郑永流郑永流 萧伯符萧伯符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再议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何看待治国过程中如何看待治国过程中“礼法结合礼法结合”这一特点?这一特点?积极: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弘扬了儒家传统道德伦理;以礼入法,以仁为本,慎用刑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消极:礼法结合,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也模糊化,使判案有相当主观性及随意性;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意识淡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ppt课件 (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78525.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课件141张.ppt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课件141张.ppt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6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6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单元期末复习课件.ppt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