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001)-(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78489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PPTX
  • 页数:46
  • 大小:71.1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001)-(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001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ppt 课件 001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官员考核监察制度君权相权选官制度皇帝的烦恼地方制度选拔做官 考察用人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新课导入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官员秦汉以来

    2、,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始终围绕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的强化而不强化而不断变化断变化,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方面的卓越智慧。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01官员选拔制度02 官员考核制度 03 官员监查制度考核: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官吏在一定任期内考核: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官吏在一定任期内施政的效果进行考核。施政的

    3、效果进行考核。监察:封建国家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考察和检监察:封建国家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考察和检举。举。刺绣练雀补子刺绣练雀补子 北宋参知政事王安石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 秦国大良造商鞅 北魏中书令李冲这些人是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变法和改革的高官。那这些高官是如何选拔上来的呢?0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 1、西周西周至春秋至春秋:世官制:世官制一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背景:由分封制、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决定背景:由分封制、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决定含义:是一种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标准:血缘 特点:官位世袭(贵族政治垄断和特权)影响:

    4、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戒其怠惰。”礼记礼记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制度在春秋战国卿世禄制度,这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到破坏。到破坏。重血缘、轻才能2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举荐制、军功爵制举荐制、军功爵制(世官向尚贤的转变)(世官向尚贤的转变)“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当夺淫民

    5、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刘向刘向说苑说苑 “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列传 客卿制客卿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荐举(自荐)毛遂自荐荐举(他荐)鲍叔牙举荐管仲军功爵背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各各诸侯为争霸图强,重视人才,养士礼贤诸侯为争霸图强,重视人才,养士礼贤 私学兴盛,官学衰微,士人阶层兴起私学兴盛,官学衰微,士人阶层兴起 尚贤

    6、思想的盛行尚贤思想的盛行含义: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举荐制)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举荐制),或依据军功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军功爵制)大小授予官职(军功爵制)。标准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荐举制)或者军功举荐有才能的人(荐举制)或者军功 。影响: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阶层的流动。3 3、秦朝:秦朝:“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材料1: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百姓百姓”和和“一般官吏一般官吏”都都向向“法官、法吏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加

    7、强普法教育;“法吏法吏”也也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旨意的使命。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断、专制。断、专制。睡虎地秦简语书含义:含义: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的制度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的制度影响:影响: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扼杀了其发展的活力,造成扼杀了其发展的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倒退。了严重的倒退。4 4、汉朝:察举制汉朝:察举制察举常科(岁举)孝廉科茂才科非常科(特举)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科明法科内容:内容:汉武帝时期,由郡、国定期或不定期向中央推举汉武帝时期,由郡、国定

    8、期或不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人才为官的制度。推举过程中,推举过程中,先考察后推举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重点考察被推举着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被推举着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等科。材料2: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1: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

    9、“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意义: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政权提供了大批人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使儒家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材料一材料一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材料二 邓禹一家,凡公者邓禹一家,凡公者2 2人,侯人,侯2929人,大将军以

    10、下人,大将军以下1313人,中二千石人,中二千石1414人,州郡长官人,州郡长官48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局限性:局限性: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重要补充:重要补充:1 1、积功劳为官积功劳为官:累积官衔和爵位2 2、征辟征辟制制: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由皇

    11、帝征辟和公府、州郡征辟两种5 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背景背景材料一材料一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犹有乡论。晋书晋书卫瓘传卫瓘传材料二材料二 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

    12、背井离乡,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1 1)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地方选人权,察举制弊端显露;)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地方选人权,察举制弊端显露;(2 2)战争频繁)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士人流散,察举制度失去社会基础,事实上难以实行。察举制度失去社会基础,事实上难以实行。内容内容:A.A.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在各州、郡设

    13、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任高官的人担任。B.B.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状”。获。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创立:创立:220220年,魏王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方式:方式:从从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演变为西晋时期只重家世西晋时期只重家世门第,不看道德才能门第,不看道德才能。(1)积极: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人才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消极:门阀士族势力

    14、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材料材料1 1:很明显,由于设置中正统揽士人的品第,就把评品人物之权从名士大族手中夺过来归政很明显,由于设置中正统揽士人的品第,就把评品人物之权从名士大族手中夺过来归政府所有,使政府全面地掌握了选官大权,府所有,使政府全面地掌握了选官大权,中正的设立,标志着地方有了专门负责选举的官中正的设立,标志着地方有了专门负责选举的官员,员,九品中正制是举士举官分途之滥觞。九品中正制是举士举官分途之滥觞。举士举官的分离,则是选官臻于完善的标志。举士举官的分离,则是选官臻于完善的标志。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材料2 2:及法弊

    15、也: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南朝至于梁陈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杜佑通典杜佑通典 评价评价:1 1、秦汉秦汉上计制上计制县、侯国郡、国中 央每年岁末,各县、侯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情况汇集到郡国。郡国将各县、侯国郡国将各县、侯国上报来的各项数据汇上报来的各项数据汇总,制成计薄,上报总,制

    16、成计薄,上报中央,称为中央,称为“上计上计”。御史参与审核御史参与审核计薄,计薄,防止造假。防止造假。上计考核上计考核的的结果是官员赏罚升降结果是官员赏罚升降的依据的依据。性质:是中央政府用来对地方政府实行财政监督和政绩考课的制度。作用: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也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二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 尚书、侍中考课、一曰掌建六材,以考官人;二曰尚书、侍中考课、一曰掌建六材,以考官人;二曰综理万机,以考庶绩;三曰进视唯允;以考谠言;四曰综理万机,以考庶绩;三曰进视唯允;以考谠言;四曰出纳王命,以考赋政;五曰刑法,以考典刑。

    17、出纳王命,以考赋政;五曰刑法,以考典刑。王昶考课事王昶考课事2 2、魏晋南北朝对官员的考核、魏晋南北朝对官员的考核概况:概况: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1 1、秦汉时期的监察体系:秦汉时期的监察体系:(1 1)中央中央监察体系监察体系秦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府,设秦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府,设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朝廷百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御史大夫。西汉晚期西汉晚期御御史大夫

    18、改为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后大司空后,御史中丞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最高逐渐成为最高监察官。监察官。三三.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监察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监察制度(2 2)地方监察体系地方监察体系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将全国划分为治,将全国划分为1313个州部个州部,每州设,每州设刺史刺史一人。一人。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照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国,依照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守、相的不法行为。此后,巡视监察制度。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一直

    19、延续下来。延续下来。秦朝在地方郡设秦朝在地方郡设监郡御史监郡御史,监察地方的,监察地方的郡守、县令。郡守、县令。刺史,又名刺使,刺史,又名刺使,“刺刺”是检核是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问事,即监察之职,“史史”为御为御史。史。刺史虽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刺史虽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大(位卑权重)(位卑权重)。02隋唐至两宋时期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殿试图2 2、背景:、背景: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的结果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的结果 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迫切要求新的选官方式。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20、迫切要求新的选官方式。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操纵地方政权,不利于中央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操纵地方政权,不利于中央集权;集权;为打击门阀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为打击门阀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基础,隋唐统治者隋唐统治者将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将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打破门打破门第取士的标准第取士的标准1 1、含义:、含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宋朝完善、明清衰落。科目;举,

    21、是选拔人才。)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宋朝完善、明清衰落。一一.隋唐至两宋隋唐至两宋官员的选拔制度官员的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制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3 3、科举制创立、发展、完善:、科举制创立、发展、完善:宋代科举考试宋代科举考试“取取士不问家世,科举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径。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4 4、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常常科科秀秀 才才明明 经经进进 士士明明 法法明明 书书明明 算算进士科最初内容包括贴经、诗赋和政进士科最初内容包括贴经、诗赋和政论,考试难度大,但考中进士最为荣论,考试难度大,但考中

    22、进士最为荣耀,有的官至宰相。耀,有的官至宰相。“不为进士出身,不为进士出身,终不为美终不为美”。制举制举皇帝任考官选人才皇帝任考官选人才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务策三道。5 5、两宋对科举制的完善、两宋对科举制的完善宋代对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强化殿试,严格考试,由皇帝亲策,宋代对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强化殿试,严格考试,由皇帝亲策,废除公荐,尤其是锁废除公荐,尤其是锁院、糊名、誊录等制度的实行,使得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的竞争原则。院、糊名、誊录等制度的实行,使得科举考试真正体现了公

    23、开公平的竞争原则。锁院制度锁院制度 宋代科举中糊名与誊录制度宋代科举中糊名与誊录制度(1 1)变化:)变化:隋唐官员考核隋唐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归属尚书省吏部。(2 2)隋朝:)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3 3)唐朝:)唐朝:以以品德和才能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考核部门考核部门尚书省的吏部尚书省的吏部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地方报告中央地方报告中央皇帝巡查州县皇帝巡查州

    24、县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品德才能,四善二十七最品德才能,四善二十七最考核结果考核结果评定分九等,依据结果确定官员升降。评定分九等,依据结果确定官员升降。二、隋唐至两宋时期二、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的考核官员的考核制度制度1 1、隋唐官员的考核制度、隋唐官员的考核制度2 2、宋朝官员的考核:、宋朝官员的考核: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宋代考核称为宋代考核称为“磨勘磨勘”,由,由审官院审官院考核考核京官京官,考课院考课院考核地方官。考核地方官。宋神宗熙宁元年颁行考核州县官员的守令四善四最“四善”沿用唐制,为德义、清谨、公平、勤恪。“四最”是断狱平允、赋人不扰;均役屏盗、劝课农桑;赈恤饥穷、导修水利;户籍增衍

    25、、整治簿书。殿中殿中御史御史御史御史中丞中丞监察监察御史御史御史御史大夫大夫御史台御史台地方:地方:唐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十道监察区,玄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委派委派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定期或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不定期巡回监察。中央:隋唐中央:隋唐御史台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1 1、隋唐官员的监察、隋唐官员的监察特点:特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比较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监察系统。完整的监察系统。三、隋唐至两宋时期三、隋唐至两宋时期官员的监察官员的监察制度制度中央中央监察监察谏院谏院御

    26、史台御史台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就是化就是台谏合一台谏合一,御史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中央:中央:设设御史台御史台,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台谏合一,以往只,以往只负责言谏的课官与御史台官员一样拥有了监察的权力。负责言谏的课官与御史台官员一样拥有了监察的权力。地方:地方:则划分则划分路路作为监察区。作为监察区。并且对地方监察体制自身监察进行并且对地方监察体制自身监察进行了强化。其在路上建立了强化。其在路上建立监司监司,府州一级设置了,府州一级设置了通判通判 ,称为称为 “监监州州

    27、”,与知州同领州事并,与知州同领州事并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 。2 2、宋朝官员的监察、宋朝官员的监察曾任杭州通判的曾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苏东坡北宋划分路为监察区示意图北宋划分路为监察区示意图03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 1)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2 2)1313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科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元朝明清近代元仁宗最大的建树是恢复了科举元仁宗最大的建树是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史称考

    28、试制度,史称“延祐复科延祐复科”。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有着文化、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有着文化、社会、政治的多重意义,促进了社会、政治的多重意义,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承发展。儒家学说的传承发展。一一.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制元朝明清近代(1 1)明清科举考试分为)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乡试、会试与殿试三三级级(2 2)考试从)考试从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中命题中命题(3 3)乡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为“举人举人”;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与乡试次年由礼部主持,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

    29、士贡士”;殿试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过者为“进士进士”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明代成化以后,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的科举考试之法。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从起股到束股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四副对子平仄对仗。八股文格式严格,内容空泛,严重束缚着学子的思想与才华。明朝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卷制度明朝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卷制度明朝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卷制度明朝科举考试中采取南北卷制度材料: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

    30、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思考:你怎样看待材料中的“南北榜争”?“南北榜争”反映了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背景下,科举录取的公平性(科举录取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明朝最终按地域分配进士名额的做法,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巩固明朝统治,为后世借鉴(沿用)。18981898年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年戊戌变法曾改革科举制,废八股,改试策论;19051905年年9 9月月

    31、2 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光绪帝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光绪帝诏准。延续诏准。延续1300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至此正式废除了。多年的科举制废至此正式废除了。元朝明清近代“1905“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合作探究】结合材料,谈谈科举制的影响材料材料1 1: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

    32、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状况。韦庆远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材料2 2: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汪洙宋神童诗汪洙宋神童诗材料材料3 3: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王定保唐摭言唐王定保唐摭言材料材料4 4:“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

    33、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顾炎武材料材料5 5:(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1 1)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2 2)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3 3)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 4)对西方文官制度产

    34、生深远影响。)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1 1)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抑)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抑制了科学的发展。制了科学的发展。积极影响消极影响(2 2)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对)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对品德的考察品德的考察(3 3)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深远的思想影响深远考满:考满:是对官员是对官员任职期满任职期满的考核。有的考核。有初考、再考和通考初考、再考和通考。考核的结果分。考核的结果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考察

    35、:包括对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包括对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京察。重。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主持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主持明朝考核明朝考核考察考察考满考满考察的对象是所有官吏考察的对象是所有官吏外察外察京察京察对京官六年一次的考察对京官六年一次的考察1 1、明朝:、明朝: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察察对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对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2 2、清朝:、清朝: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京察京察和和大计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36、,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二二.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内容全面,既考察经济和社会指标,也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对高级官员和中级官员、京官和外官、文官与武官等考核分层分类。考核机构专业化。如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考核。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考核制度与监察制度相结合,例如宋代磨勘制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中央中央御御 史史 台台地地方方行御史台(江南、陕西行御史台(江南、陕西)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司1 1、元朝官员的监察制度、元朝官员的监察制度元代监察制度以元代监察制度以三台三台为主干,以为主干,以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二十二道肃政廉访

    37、司为网结,颇为严密。独创了行台制为网结,颇为严密。独创了行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三、元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监察制度明清时期的官员监察制度2 2、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有主要有都察院都察院和和六科六科,合称,合称“科道科道”,行使监察权。,行使监察权。都察院监察御史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

    38、封还驳正,兼有稽查六部百司之事。疏的封还驳正,兼有稽查六部百司之事。特点: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特点: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品官员,品官员,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品级虽低,但权力很大。清朝将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耳目风纪之司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1 1)明朝:)明朝:(2 2)清朝:)清朝:科科 道道都察院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分析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分析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材料1:汉武帝派出的刺史

    39、,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材料2: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在选拔监察官时特别重视文化素质,其中绝大部分为进士出身。材料3:“当是时,东厂番役横行,所缉访无论虚实辄糜烂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谬,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明史 魏忠贤传1.1.特点:特点:2.2.作用:作用:(1 1)垂直管理,组织独立)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以

    40、轻制重;(2 2)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选拔严格,文化素养要求高;(3 3)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积极:(积极:(1 1)整顿吏治)整顿吏治 (2 2)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3 3)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局限:(局限:(1 1)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2 2)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

    41、的腐败和低效现象。朝代朝代制度制度标准标准特点特点演变趋势演变趋势先秦先秦世官制世官制血缘血缘与分封制、宗法制相与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结合军功爵制军功爵制 军功军功军功与爵位官制密切军功与爵位官制密切相连相连汉代汉代察举制察举制品行品行 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魏晋南魏晋南北朝北朝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制制门第门第与当时士族制度密切与当时士族制度密切相关相关隋唐隋唐至至明清明清科举制科举制才学才学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途的局面明清明清八股取士八股取士与君主专制强化相关与君主专制强化相关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把官

    42、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选拔标准:选拔标准:由由重家世门第到重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学识才能选拔方式:选拔方式:由由推荐到公开考试推荐到公开考试选拔形式: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公开、客观的原则。则。考核考核监察监察秦秦汉汉上计制上计制秦汉建立以秦汉建立以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汉武帝设刺史刺史监察各州,形成监察各州,形成巡察制度巡察制度。隋隋唐唐

    43、考核部门:考核部门:吏部吏部,以品德才能为标准。以品德才能为标准。御史台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划分十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划分十道道监察区。监察区。宋宋元元“磨勘磨勘”审官院考核京官,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宋地方划宋地方划路路为监察区。重要变化是为监察区。重要变化是台谏合台谏合一。一。元: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元: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政廉访司。明明清清明:明:考满、考察考满、考察清:清:京察、大计京察、大计明设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明设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清设都察院。清设都察院。认识:认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监察制度官员选拔制度官员考核制度官员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秦汉御史大夫宋代台谏合一秦汉上计制魏晋南北朝流于形式隋唐尚书省吏部明考满、考察;清:京察、大计西周至春秋世官制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察举制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宋严格标准明清科道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001)-(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78489.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