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001)-(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001)-(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001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ppt 课件 001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官员考核监察制度君权相权选官制度皇帝的烦恼地方制度选拔做官 考察用人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新课导入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官员秦汉以来
2、,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选拔与管理制度始终围绕始终围绕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的的强化而不强化而不断变化断变化,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是巩固王朝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在国家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卓越智慧。方面的卓越智慧。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01官员选拔制度02 官员考核制度 03 官员监查制度考核: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官吏在一定任期内考核: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官吏在一定任期内施政的效果进行考核。施政的
3、效果进行考核。监察:封建国家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考察和检监察:封建国家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考察和检举。举。刺绣练雀补子刺绣练雀补子 北宋参知政事王安石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 秦国大良造商鞅 北魏中书令李冲这些人是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变法和改革的高官。那这些高官是如何选拔上来的呢?0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 1、西周西周至春秋至春秋:世官制:世官制一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背景:由分封制、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决定背景:由分封制、宗法制的政治基础决定含义:是一种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标准:血缘 特点:官位世袭(贵族政治垄断和特权)影响:
4、贵族世代垄断高官形成贵族政治 “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戒其怠惰。”礼记礼记 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这种制度在春秋战国卿世禄制度,这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坏而遭到破坏。到破坏。重血缘、轻才能2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举荐制、军功爵制举荐制、军功爵制(世官向尚贤的转变)(世官向尚贤的转变)“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当夺淫民
5、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刘向刘向说苑说苑 “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列传 客卿制客卿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荐举(自荐)毛遂自荐荐举(他荐)鲍叔牙举荐管仲军功爵背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各各诸侯为争霸图强,重视人才,养士礼贤诸侯为争霸图强,重视人才,养士礼贤 私学兴盛,官学衰微,士人阶层兴起私学兴盛,官学衰微,士人阶层兴起 尚贤
6、思想的盛行尚贤思想的盛行含义: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举荐制)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举荐制),或依据军功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军功爵制)大小授予官职(军功爵制)。标准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荐举制)或者军功举荐有才能的人(荐举制)或者军功 。影响: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阶层的流动。3 3、秦朝:秦朝:“以法为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吏为师”材料1: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百姓百姓”和和“一般官吏一般官吏”都都向向“法官、法吏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加
7、强普法教育;“法吏法吏”也也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旨意的使命。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断、专制。断、专制。睡虎地秦简语书含义:含义: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的制度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的制度影响:影响: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扼杀了其发展的活力,造成扼杀了其发展的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倒退。了严重的倒退。4 4、汉朝:察举制汉朝:察举制察举常科(岁举)孝廉科茂才科非常科(特举)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科明法科内容:内容:汉武帝时期,由郡、国定期或不定期向中央推举汉武帝时期,由郡、国定
8、期或不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人才为官的制度。推举过程中,推举过程中,先考察后推举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重点考察被推举着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被推举着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等科。材料2: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1: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
9、“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意义: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政权提供了大批人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使儒家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材料一材料一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材料二 邓禹一家,凡公者邓禹一家,凡公者2 2人,侯人,侯2929人,大将军以
10、下人,大将军以下1313人,中二千石人,中二千石1414人,州郡长官人,州郡长官48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局限性:局限性: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重要补充:重要补充:1 1、积功劳为官积功劳为官:累积官衔和爵位2 2、征辟征辟制制: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由皇
11、帝征辟和公府、州郡征辟两种5 5、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背景背景材料一材料一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犹有乡论。晋书晋书卫瓘传卫瓘传材料二材料二 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选官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
12、背井离乡,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1 1)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地方选人权,察举制弊端显露;)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地方选人权,察举制弊端显露;(2 2)战争频繁)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士人流散,察举制度失去社会基础,事实上难以实行。察举制度失去社会基础,事实上难以实行。内容内容:A.A.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在各州、郡设
13、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任高官的人担任。B.B.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状”。获。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创立:创立:220220年,魏王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方式:方式:从从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演变为西晋时期只重家世西晋时期只重家世门第,不看道德才能门第,不看道德才能。(1)积极: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人才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消极:门阀士族势力
14、发展,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材料材料1 1:很明显,由于设置中正统揽士人的品第,就把评品人物之权从名士大族手中夺过来归政很明显,由于设置中正统揽士人的品第,就把评品人物之权从名士大族手中夺过来归政府所有,使政府全面地掌握了选官大权,府所有,使政府全面地掌握了选官大权,中正的设立,标志着地方有了专门负责选举的官中正的设立,标志着地方有了专门负责选举的官员,员,九品中正制是举士举官分途之滥觞。九品中正制是举士举官分途之滥觞。举士举官的分离,则是选官臻于完善的标志。举士举官的分离,则是选官臻于完善的标志。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材料2 2:及法弊
15、也: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南朝至于梁陈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杜佑通典杜佑通典 评价评价:1 1、秦汉秦汉上计制上计制县、侯国郡、国中 央每年岁末,各县、侯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情况汇集到郡国。郡国将各县、侯国郡国将各县、侯国上报来的各项数据汇上报来的各项数据汇总,制成计薄,上报总,制
16、成计薄,上报中央,称为中央,称为“上计上计”。御史参与审核御史参与审核计薄,计薄,防止造假。防止造假。上计考核上计考核的的结果是官员赏罚升降结果是官员赏罚升降的依据的依据。性质:是中央政府用来对地方政府实行财政监督和政绩考课的制度。作用: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也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二二.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 尚书、侍中考课、一曰掌建六材,以考官人;二曰尚书、侍中考课、一曰掌建六材,以考官人;二曰综理万机,以考庶绩;三曰进视唯允;以考谠言;四曰综理万机,以考庶绩;三曰进视唯允;以考谠言;四曰出纳王命,以考赋政;五曰刑法,以考典刑。
17、出纳王命,以考赋政;五曰刑法,以考典刑。王昶考课事王昶考课事2 2、魏晋南北朝对官员的考核、魏晋南北朝对官员的考核概况:概况: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多流于形式。1 1、秦汉时期的监察体系:秦汉时期的监察体系:(1 1)中央中央监察体系监察体系秦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府,设秦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是御史府,设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朝廷百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在中央仍设御史大夫。西汉晚期西汉晚期御御史大夫
18、改为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后大司空后,御史中丞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最高逐渐成为最高监察官。监察官。三三.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监察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监察制度(2 2)地方监察体系地方监察体系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将全国划分为治,将全国划分为1313个州部个州部,每州设,每州设刺史刺史一人。一人。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照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国,依照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守、相的不法行为。此后,巡视监察制度。此后,巡视监察制度一直一直
19、延续下来。延续下来。秦朝在地方郡设秦朝在地方郡设监郡御史监郡御史,监察地方的,监察地方的郡守、县令。郡守、县令。刺史,又名刺使,刺史,又名刺使,“刺刺”是检核是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问事,即监察之职,“史史”为御为御史。史。刺史虽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刺史虽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大(位卑权重)(位卑权重)。02隋唐至两宋时期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殿试图2 2、背景:、背景: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的结果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的结果 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迫切要求新的选官方式。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20、迫切要求新的选官方式。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操纵地方政权,不利于中央九品中正制导致世家大族操纵地方政权,不利于中央集权;集权;为打击门阀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为打击门阀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基础,隋唐统治者隋唐统治者将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将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打破门打破门第取士的标准第取士的标准1 1、含义:、含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宋朝完善、明清衰落。科目;举,
21、是选拔人才。)隋朝创立、唐朝发展、宋朝完善、明清衰落。一一.隋唐至两宋隋唐至两宋官员的选拔制度官员的选拔制度科举制科举制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3 3、科举制创立、发展、完善:、科举制创立、发展、完善:宋代科举考试宋代科举考试“取取士不问家世,科举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径。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4 4、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常常科科秀秀 才才明明 经经进进 士士明明 法法明明 书书明明 算算进士科最初内容包括贴经、诗赋和政进士科最初内容包括贴经、诗赋和政论,考试难度大,但考中进士最为荣论,考试难度大,但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7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