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ppt课件2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ppt 课件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治国之本在治国之本在治吏治吏”,吏治则国治。吏治则国治。唐唐 张九龄张九龄“救其疾苦,救其疾苦,择吏择吏为先。为先。”宋宋 欧阳修欧阳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核和监察制度。壹官员选拔西周积极:稳定统治,在当时有进步 意义。消极:但重血缘、轻才能,形成贵族政治,不利于长远发展。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标准:血缘特点:官位世袭、贵族垄断世 官 制官员选拔西周春秋战国荐举(自荐)荐举(自荐)毛遂自荐毛遂自荐荐
2、举(他荐)荐举(他荐)鲍叔牙举荐管仲鲍叔牙举荐管仲军功爵军功爵商君为发于秦,斩商君为发于秦,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与斩首之功相称也。汉书汉书标准:才能、军功荐举功劳制春秋战国时期(1 1)背景:背景: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2 2)标准:标准:才能或军功才能或军功(3 3)方式:)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
3、爵秩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列传荐 举 制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刘向说苑刘向说苑功 劳 制客卿制客卿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影响: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缺乏缺乏制度化制度化的选官途的选官途径,是一种适合战时径,是一种适合战时(
4、临时)状态下的选(临时)状态下的选官方式。官方式。官员选拔西周春秋战国秦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商君书商君书定分定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标准:法实质是摒弃诸子学说,专任实质是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途径: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2)影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5、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然而造成文化专制然而造成文化专制,造成了严重的倒退。造成了严重的倒退。官员选拔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两汉标准:孝廉、茂才察举制产生背景:产生背景:汉初社会凋敝,百废待兴,鉴于秦亡之教训,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汉高祖曾下诏求贤,要求“其有称明德者,御史、中执法、郡守必身劝勉,遣诣丞相府,署其行、义及年。有其人而不言者,免官。”杜佑通典汉文帝十五年令“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并由文帝亲自考核。班固汉书“元光元年(前134)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人。”汉书武帝纪 开察举制度先河察举制度初创察举制确立汉朝(1 1)标准:)标准:
6、常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孝廉、茂才茂才等。等。特科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2 2)方式:)方式: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3 3)评价:)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察 举 制皇帝下诏公开征求人才,由中央和皇帝下诏公开征求人才,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主要官员将本人考察或民地方各级主要官员将本人考察
7、或民间公认的出众人才,向各级政府推间公认的出众人才,向各级政府推荐,经过一定的形式的考察后择优荐,经过一定的形式的考察后择优录用,授予官职。录用,授予官职。由地方官推荐取士;形式多样化由地方官推荐取士;形式多样化 常科常科科目特科特科察孝廉察孝廉 举茂才举茂才贤良方正贤良方正贤良文学贤良文学明 经明 经“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茂才在开始只是特科,汉光武帝时设为常科,往往与孝廉并称,表明其重要性。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是最主要的特科,德才兼备,正直不阿,能直言极谏。品德与文才兼备,又有良好的经学底蕴。明于儒学的经典,通晓儒术中
8、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系统完整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的察举制度开始的。察举人才的标准有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察举人才的标准有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以儒术取士术取士的标准。的标准。取士包括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四个方面的内容汉朝察 举 制察举制相对扩大了下品、寒门晋升的可能,带有一些平民色彩,这对于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秩序十分有利。察举对象察举注重德行在相当时期内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重品行气节、讲仁义道德的社会风尚。察举制度在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奠定了以后历代平民参政的基础
9、,它还是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的发端。察举内容后世影响汉朝察 举 制积极: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举秀才,不知书。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晋书段灼传段灼传消极:容易任人唯亲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察举不实的现象的现象渐趋严重。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的利益,“朋党结私,背实趋华朋党结私,
10、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也投靠依托权门。白寿彝中国通史白寿彝中国通史被推荐之人多非有用之才,大多沽名钓誉,品德败坏被推荐之人多非有用之才,大多沽名钓誉,品德败坏两汉豪强宗族把持孝廉,绝大多数名额被官贵子弟所垄断两汉豪强宗族把持孝廉,绝大多数名额被官贵子弟所垄断 材料: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材料: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推荐权被官僚阶层掌控,贪污贿赂成风,
11、吏治腐败推荐权被官僚阶层掌控,贪污贿赂成风,吏治腐败察 举 制汉朝官员选拔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魏晋标准:家世、道德、才能九品中正制(1 1)背景:)背景: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口流失;豪强大族控制选官权;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 2)推行:)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正式推行。(3 3)内容:)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的人担任。中正根据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家世、道德和才能平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平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获得资品的
12、士人,由吏部授官。材料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左思【魏晋】咏史材料三:至南北朝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阎步克自选集材料一:宋书记录了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这种最初目的“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3.影响了以后科举制的产生2.仅按门第高低选官,成为门阀士族把持仕途的工具,激起社会矛盾,也不利于中央集权阅读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影响?1.在开始的一段时间,起到了选贤举能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
13、荐举的局面。魏晋时期(4 4)评价:)评价: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形成道德才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晋书段灼传段灼传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
14、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行也行。”喻大华帝制往事喻大华帝制往事下下 九品下中 八品下上 七品中下 六品中中 五品中上 四品上下 三品上中 二品上上 一品九 品八 品七 品六 品五 品四 品三 品二 品一 品中正九品官品九品逐渐成为维护士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族特权的工具官员选拔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隋唐隋唐科 举 制含义:科举制是我国古代
15、通过分科取士,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1)背景: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隋唐统治者需打破为此隋唐统治者需打破门第取士的标准,打击门第取士的标准,打击门阀世族势力,创立新门阀世族势力,创立新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的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治的阶级基础。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的封建经济发展,庶族地主的势力加强。庶族地主尤其是势力加强。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为了维护和扩大其中小地主为了维护和扩大
16、其经济利益,迫切需要打破门经济利益,迫切需要打破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积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积极要求参政。极要求参政。官员选拔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隋唐隋唐隋文帝隋文帝开始采用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分科考试的方式选的方式选拔官员拔官员隋炀帝隋炀帝始建进士始建进士科,科举科,科举制度形成制度形成唐太宗唐太宗增加了考增加了考试科目,试科目,以进士和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明经两科为主为主武则天武则天扩大科举扩大科举取士的人取士的人数,首创数,首创了武举和了武举和殿试殿试唐玄宗唐玄宗任用高官任用高官主持考试,主持考试,提高了科提高了科举考试的举考试的地位地位科 举 制(2)过程:隋唐时期(3 3)内容:)内容
17、:常科: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明经和和进士进士两科最受社会两科最受社会重视。重视。制举: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铨选:铨选:考试合格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还需只是取得为官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后方可正式任官。身身(体貌体貌)、言(言辞)、书(书法)、言(言辞)、书(书法)、判判(文理,具体问题的处理文理,具体问题的处理)秀才秀才等级最高,及第极等级最高,及第极难,高宗时废止难,高宗时废止进士进士 考士人诗赋文才考士人诗赋文才明经明经考士人对儒家经典考士人对儒家经典及
18、其注疏的理解及其注疏的理解明法明法选拔明习法令、文选拔明习法令、文字书法、数学计算字书法、数学计算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社会影响不大社会影响不大明书明书明算明算制举制举皇帝亲任考官,选皇帝亲任考官,选拔具有专才之人拔具有专才之人科 举 制材料: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礼部侍郎裴坦主考,进士科考生一千余人,有三十人及第,其中皆衣冠士子,是岁:郑义则,故户部尚书瀚之孙;裴弘,故相休之子;魏当,故相魏扶之子;令狐湻,故相令狐綯之子。余不能遍举,皆以门阀取之。惟陈河一人孤平,负艺第于榜末。册府元龟贡举部谬滥唐朝科举的试卷没有糊名制度(考试机制不完善)阅读材料分析唐朝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19、阅读材料分析唐朝科举存在什么问题?科举考试中存在门第取士的情况,进士科基本都被高门大族所垄断。宋代,进行全方位改革,真正做到了不论出身。考生与考官并不回避,士子往往事先向考官呈送诗文,趋附巴结,考生与考官并不回避,士子往往事先向考官呈送诗文,趋附巴结,求取赏识,甚至出现泄漏试题、冒名顶替等科场舞弊现象。求取赏识,甚至出现泄漏试题、冒名顶替等科场舞弊现象。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王家范王家范大学中国史大学中国史
20、隋唐时期科 举 制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两宋官员选拔科 举 制(4 4)发展:)发展: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锁院制度锁院制度锁院制度锁院制度誊录制度誊录制度誊录制度誊录制度已糊名弥封已糊名弥封弥封制度弥封制度拆去糊名弥封拆去糊名弥封籍贯信息籍贯信息三代脚色三代脚色所习经典所习经典北宋北宋“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原则的确立,堪称我国封建选士制度史上的原则的确立,堪称我国封建选士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至此,魏晋隋唐一大变革。至此,魏晋隋唐“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的时代始告终结。的时代始告终结。张邦炜
21、张邦炜论北宋论北宋“取士不问家世取士不问家世”与隋唐时期相比,两宋时期科举制有哪些变化?科 举 制两宋时期 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糊名、誊录而考之而考之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制也!欧阳修欧阳修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取士不问家世”,严查荐
22、举,严管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试。严格考试制度,“锁院”“糊名”“誊录”等,保障考试的公平性。考试程序和内容有了明显的变革。南北分卷制度、殿试制度、以经义取代诗赋,注重真才实学。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隋唐两宋元元元对汉族制度的模仿是不彻底的,比如说开科举,元对汉族制度的模仿是不彻底的,比如说开科举,元朝一元朝一直不断拖延,议而不行。直不断拖延,议而不行。(忽必烈)觉得儒生没什么太大用处,(忽必烈)觉得儒生没什么太大用处,所以一直没有搞科举。所以一直没有搞科举。党宝海征服与磨合:元党宝海征服与磨合:元四书试人;时断时续;等级色彩四书试人;时断时续;等级色彩 拓展:从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
23、入中落时期,从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创新先例。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创新先例。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取进士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取进士139139人,国子学录取人,国子学录取284284人,人,总计总计1,4231,423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政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政府中影响也不大。府中影响也不大。科 举 制官员选拔(1 1)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2 2)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
24、化素养的提高,)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的提高,13131313年宣布次年年宣布次年开考,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开考,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3 3)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也不高。)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也不高。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明清八股文八股文八股文,也称制艺、八股文,也称制艺、“时文时文”。文体。文体有固定格式由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分组成”。内容空洞,形式死板。内容空洞,形式死板。官员选拔科 举 制1.1.与学校制度相结合,学习内容与
25、科目对应。与学校制度相结合,学习内容与科目对应。2.2.形成三级考试制,乡试、会试、殿试。形成三级考试制,乡试、会试、殿试。3.3.考试采用八股文,内容和形式僵化。考试采用八股文,内容和形式僵化。即殿试第一等的称为即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一甲”,赐,赐“进士进士及第及第”;第二等的称为;第二等的称为“二甲二甲”,赐,赐“进士出进士出身身”;第三等的称为;第三等的称为“三甲三甲”,赐,赐“同进士出同进士出身身”。统称进士。一甲、二甲、三甲各取若干。统称进士。一甲、二甲、三甲各取若干名。名。认识宋、明南北分卷制度材料:材料:1397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52人,全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7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