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早教幼儿动作训练.doc

  •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 文档编号:5465310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早教幼儿动作训练.doc》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幼儿 动作 训练
    资源描述:

    1、幼儿动作训练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个体动作的发展是从无条件反射动作、无意识动作发展到形成复杂、精确、有意识动作技能的,其主要发展原则有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动作的发展有一定顺序,上 部动作先于下部动作,大肌肉动作先于小肌肉动作;第二,动作的发展具有系统性,它不是肌肉、骨骼、关节的孤立发展,而是在与知觉、动机、情绪等系统相互作 用中发展的,并与知觉形成不可分离的连环;第三,动作的发展过程是“分化-整合”不断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第四,动作发展的历程与时间在不同个体身上可能有 不同的具体表现。影响个体动作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理成熟与环境两大类。一方面,人类个体动作的发展是以其大脑、神经系统与肌肉、

    2、骨骼、关节组 织在结构上的完善为自然前提的,生理成熟主要为动作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生物可能性。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格赛尔等研究者所进行的着名的“爬梯训练实 验”揭示了成熟的作用。在实验中,他们提前训练10个月大的同卵双生子中的一个(T)的爬梯动作,而对另一个(C)则不给予训练。在她们满1岁时,T的爬 梯动作水平显着高于C;然而,自此在对C进行两周的训练后,T与C的攀爬速度、敏捷性不再存在差异。C之所以能在短时间、较少训练的情况下赶上T,其中原 因被认为与其生理成熟水平所提供的可能性密切相关。然而,习得动作的潜在可能性要变为现实又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刺激与经验。个体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特定的 养

    3、育观念与方式等会直接影响儿童练习动作、获得动作反馈的机会,因而不仅会影响动作发展的速度,而且会影响特定动作的发展水平,以及动作发展的顺序和倾 向。这一点已经得到许多研究不同方面的证实。例如,齐勒佐等人从婴儿出生第二周开始,对其先天无条件行走反射进行6周的训练。他们发现,这些婴儿的行走反 射通过训练已变成随意地练习性反应,而且独立行走的年龄比常模年龄提早了24个月,这表明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动作的发展。与此相关,德尼斯通 过调查孤儿院里儿童的动作发展,发现缺少练习机会、动作刺激贫乏的环境会妨碍动作的发展。近些年来,跨文化研究发现,不同的日常照料方式会导致儿童动作发 展的差异,为环境的影响

    4、作用提供了更为重要的证据。例如,新几内亚阿拉佩西人常竖着抱婴儿,使婴儿在独坐之前就能扶物站立,表现出特殊的动作发展顺序。非 洲婴儿头部直立远远比其他地区的婴儿早,研究者认为这与其在出生后就被放在母亲背上的襁褓中有关。我国上海与美国丹佛的比较发现,上海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 略早于丹佛儿童,而丹佛儿童粗大动作的发展早于上海儿童,研究者认为两国养育儿童的方式可以说明这种差别。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尽管从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来看,在独立行走之前婴儿会经历爬行的动作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婴儿中有一部分没有经过明显的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会了行走,这与我国家庭的居住条件、养育方式 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生理成熟与环境两

    5、大类因素在个体动作发展中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看,认识并不源于个体与生俱来的简单感知觉,而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只能是动作。主体要认识 客观外界就必须对客体施加动作,在实施动作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改变。通过与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主体可以获取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通过 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主体可以获得社会经验,认识人的主观世界。个体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乃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从个体智力的最初表 现形式感知运动智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动作

    6、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前面已指出,个体与环境最早实现的平衡是以最初的 动作先天性无条件反射为中介的。为了适应外在环境,先天性无条件反射不断重复出现,经过“再认同化”、“认识同化”、“泛化同化”三个层次的发展,最 后根据反射练习的结果而形成新的动作习惯。在动作习惯和知觉的形成阶段(14或4.5个月),婴儿开始形成某些经典性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出现由不同动作 联结而成的新的动作方式,但此时尚缺乏目的性。在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59或10个月),婴儿开始对自己动作所导致的结感兴趣,并会为自己感兴趣 的结果重现而重复相应动作,表明个体行为的“手段”与“的”开始分化,智力的最初形式感知运动

    7、智力始见端倪。在范型之间、手段与目的之的协调阶段 (9、1011、12个月),动作作为个体实现目的之手段的功用性进一步明确,作目的与方法之间开始协调,已有动作范型开始可以组合起来以达到新的目 的。随后,婴能够通过偶然的尝试发现新的动作方式(11、1218个月),在实施动作的过程中获得对客外界的最初认识。由此可见,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发 生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从个体心理的发展历程上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外逐步内化的,而动作在心理的内化过程中则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在心理发展初期,外显动作是婴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工具;向客体施加动作,并根据动作的结果进一步调整动作方式是婴儿认识客体的基本途

    8、径。随着婴儿与 客观外界进行有效交往的动作不断丰富、复杂、熟练化,到1824个月,婴儿开始形成心理表征能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动作及客观事物进行内部表征,开始了 心理的内化过程。此时,婴儿可以通过在头脑中组合动作范型来构成达到目的的新动作,而不需要外显的试误动作。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此时婴儿在解决问题时 无需完全依赖外显的试误动作,但是动作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婴儿内部心理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是动作性再现表象,也就是说,婴儿是通过 动作组织、再现外界事物的特征和过去经验的;另一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面临新问题时,婴儿仍然需要求助于外显动作,通过与客体直接的相互作用解决问 题

    9、、扩展认识。据此,我们认为,动作是个体心理不断内化的基础,并为个体内化的心理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使个体心理的内化过程得以持续进行。再次,从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以及心理各个具体方面的早期发展来看,动作作为主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它使 个体能够积极地构建和参与自身的发展。具体而论,我们认为,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动作对于大脑 的发育具有反向促进作用。过去人们在对大脑与动作关系的认识上,主要强调大脑的结构发展对于动作这一机能的决定作用,认为动作的发展变化是大脑结构变化的 结果。但是,脑科学与动作的神经心理研究的最新

    10、成果告诉我们,大脑(结构)与动作(功能)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B.伯恩斯坦、G.艾德尔曼等人的有关研究 表明,婴儿早期动作活动的结果必然导致大脑感知运动控制系统的重组,通过感知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共同作用产生范畴化、记忆和总体适应功能。从当前脑与神经科 学的新成果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虽然结构变化可以带来机能的改变,但是机能的发展也同样可以引发、转换、建构出新的结构。动作不断练习、丰富、提高,可 以促进大脑在结构上的完善,从而为个体早期心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 化。I.考夫曼、J.吉布森、艾德尔曼等人的研究表明,是婴儿自发的动作活动

    11、,才使其有可能形成精确的大小、形状、深度、方位等空间知觉,通过以动作为中 介的大量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个体才能从充斥环境的无限量信息中自动抽取有用的确切信息,从而准确地进行感知。我们认为,个体的动作虽然直接表现为肌肉、骨 骼、关节的有规律、有顺序的屈伸,但其同时也涉及到视、听、触等感知觉。动作越高级、复杂、完善,则越需要感知觉与动作器官的协调、配合, 因此动作的练习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着感知觉;此外,动作的实施往往会引起主体与客体相对关系与各自状态的不断变动,这在客观上可以促使婴儿对外界信息保持 敏感,并使得婴儿从动作结果的反馈中不断充实、修正、扩展对外界的感知。其三,动作使得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

    12、组和重建。动作是婴儿认知结构的 奠基石。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的心理起源于动作,而且表明个体早期心理要不断向前发展还需要动作不断复杂化、高级化。J.皮亚杰、J.布鲁纳等指出,主体对客 体的动作是婴儿心理的丰富来源和必备工具。我们认为,动作首先可以为个体提供认识经验,扩大其认识范围,使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从事物不断变化的外在表现中鉴 别出不变的特性,进而获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仅如此,动作还可以不断为个体创造经历新问题、新挑战的情境,并使个体在协调、组合原有动作、形成新的更复 杂、更灵活、更有效动作的基础上实现心理结构的突破与重建。可见,动作既可以促使个体认知结构的内涵不断充实,还可以通过提供新经验来引起

    13、个体原有认知结 构与新的环境刺激间的冲突、不协调,为打破原有认知结构并促其向新结构转换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其四,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 互动模式,使个体从被动接受环境信息变为主动获取各种经验,这既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进而对个体的情 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影响。玛勒等人认为,动作可使婴儿对自我效能产生新的认识,促进自我的分化与发展,促进家庭内情感交流方式与系统的重组。我 们在研究中注意到,婴儿在会爬后,自我独立探索的范围扩大,开始改变原有的那种以与母亲等成人为依恋对象、以身体接触为主要方式的近侧安全感,此时,婴儿 必须发展与母

    14、亲交往的新形式,从而形成新的安全感。这就导致了会爬行的婴儿在依恋、社会性参照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与同年龄不会爬行婴儿的不同特点。在上述分析中,我们讨论了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动作本身是最重要的。相反,我们认为,动作的重要作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 它扩大了个体与周围环境交往的范围,使个体能够多角度、深入地探索其周围的物质世界与社会环境,从而给个体带来大量新的经验,即,经验的丰富与扩展才是真 正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具有某种动作技能的个体与不具有某种动作技能的个体,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不是来源于特定的动作技能,而在于这些动作技能所带 来的不同活动经验及与环境的互动方式。由于

    15、经验获取的途径是相当广泛的,而且在逻辑上动作也并非心理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于没有某种动作 技能的个体,如果他们能通过其它方式获取类似于该动作技能所能带来的那些经验,那么,他们心理的有关方面同样可以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动作发展本身并不必 然与心理发展的速率、水平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缺乏适宜环境的情况下,虽然动作本身可能正常发展,但由于某些限制,它难以为个体带来新的经验,此时它是 不能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显着影响的。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为科学地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机制、动作 对个体早期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们采用相关研究

    16、、实验研究、跨文化研究三种研究思路,从多个角度考察动作在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 用,探讨了动作发展如何通过使主体获取不同经验而使其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差异性,分析了特定动作产生特定影响的内在过程。在研究中,我们首先选取不会爬与 爬行经验不同的婴儿,将其按照爬行时间的长短分组,在控制年龄(生理成熟水平的常用指标)的情况下,通过考察其在多种心理能力发展上有无差异,对爬行与婴 儿心理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其次,通过控制婴儿的运动经验类型,我们对爬行对于婴儿心理能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中美比较 研究,以揭示爬行动作得以促进婴儿心理发展的条件。下面,我们将介绍与分析我们在婴儿爬行与

    17、其深度知觉、客体永久性、亲子社会性互动等重要发展的关系等方 面所获得的一些研究发现。1.爬行与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神经系统的成熟所决定 的。尽管我们并不否认神经系统成熟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我们认为深度知觉的发展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可能是以成熟与爬行经验的共同作用为发展前提 的。我们利用吉布森设计的“视觉悬崖”装置,采用两种研究程序,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我们把具有不同爬行经验的婴儿逐个放在 中央板上,鼓励他们爬过“深滩”,结果发现爬行时间在6周以内的婴儿并未表现出人们预期的回避反应,而婴儿对“深滩”的回避常常在其会爬68

    18、周后出现。 随后,我们选取不会爬和会爬行的相同月龄婴儿(7.3个月),将其面朝下,平举到一定高度后分别在“深滩”、“浅滩”上方缓慢下降,并比较其心率变化。不 会爬行的婴儿在其下放到视崖两侧过程中的心率变化均不明显,而会爬的婴儿在下放到“深滩”的过程中心率加快,在下放到“浅滩”的过程中心率没有显着变化。 为进一步证实爬行经验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又选取6、7、8个月会爬的婴儿,分别鼓励他们爬过“深滩”和“浅滩”,结果表明,婴儿爬过“深滩”的可 能性与开始爬过“深滩”前的犹豫时间都与爬行经验显着相关,而与婴儿开始爬行的年龄无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不完全决定于其生理成熟, 而与

    19、其爬行存在相关。会爬、而且有较丰富爬行经验的婴儿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尽管上述结果表明爬行经验的多寡与婴儿的深度知觉发展水平高低存在 相关,但未能排除二者以生理成熟为中介的共变关系,因此我们通过操纵婴儿的运动经验,对爬行经验与婴儿深度知觉的关系进行准实验研究。在选取会爬和不会爬 两组婴儿外,我们还选取了一组不会爬的婴儿,由其父母让其在家中使用40小时的学步车。研究表明,爬行组和使用学步车组的婴儿深度知觉发展水平显着高于不 会爬且未使用学步车的婴儿。这进一步证明运动经验对婴儿深度知觉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提示我们,影响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运动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 带来相似的经验,不同的运动方式就

    20、具有相似的作用。2.爬行与客体永久性发展的关系客体永久性指主体对客体存在与否的认识不依赖于直接感知,而形成了有关客体存在的稳定内部认识。作为婴儿认知与情绪发展的基础,客体永久性是婴儿期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成就之一。我们在爬行与客体永久性的关系上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一项研究中,我们对比了不会爬、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手膝爬行三组8.5个月的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水平,发现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婴儿和手膝爬行婴儿的 发展水平高于不会爬的婴儿,其中尤以爬行经验在9周以上的婴儿表现最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爬行等运动经验与客体永久性水平的关系并不仅仅来自成熟对二者 的制约,爬行等运动经验对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明

    21、显促进作用。进一步比较不会爬、腹部贴地爬行、手膝爬行的同龄婴儿表现,结果显示,腹部贴地爬行的婴 儿不论其爬行经验的多少,他们的表现和不会爬的婴儿相似,但显着低于手膝爬行的婴儿。其原因可能在于腹部贴地爬行的方式迫使婴儿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爬行动 作本身上,婴儿难以借此运动方式自如探索以及感知、观察环境,因此腹部贴地爬的方式给婴儿带来的经验是极有限的,其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也就较微弱。可 见,运动方式的有效性影响婴儿获取相关经验,运动方式越有效,婴儿从运动带来经验中受益的程度越高。我们以发展落后的特殊婴儿为对象的研究发 现,爬行与其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因果关系。我们对患有脊柱裂的运动残障婴儿客体永久

    22、性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会爬行之前(约12个月),其客体永久性的水平 很低;然而,在学会爬行的6周以内,他们的客体永久性达到比以前高得多的水平。对爬行动作滞后到13个月才出现的婴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定运动经 验,则1岁内婴儿的表现并不一定随其年龄增长而提高。为进一步验证爬行经验与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的关系,我们开展了中美对比的跨文化研究。在 研究工具、程序等保证一致的情况下,我们得出了如下重要发现:(1)中国婴儿爬行出现时间及其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水平均落后于美国婴儿近两个月:(2)在控 制婴儿年龄的情况下,中国婴儿的爬行经验与其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水平无显着关系;(3)尽管爬行经验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3、,812个月中国婴儿的客体永久性水 平还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表明中国婴儿可能通过其它途径获得了必要的经验。调查两国婴儿的爬行经验,我们发现,美国婴儿家庭的居住面积一般较大,父母 对婴儿爬行持鼓励态度,婴儿爬行的范围大、场所多、频率高,其爬行经验和借助爬行进行的自主活动相对丰富得多;而中国家庭的住房面积一般较狭窄,多数父母 出于安全、卫生等原因,只让婴儿在床上爬,婴儿爬行经验就比较缺乏。既然两国婴儿的爬行经验在量与质上均不相同,爬行经验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不同也就不难 理解了。由此可见,爬行的作用并不一定具有文化与家庭生态的普适性,爬行动作进行的文化与生态条件不同,则爬行经验的内涵不同。爬行作

    24、用的环境特异性从另 一角度证明了我们认为与爬行有关的经验是更重要影响因素的观点。3.爬行与婴儿的亲子社会性情绪互动模式的关系婴儿会爬后,他接触父母禁止 触动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亲子情绪互动的机会;同时,婴儿会爬行又使得父母意识到婴儿本身的主动性,并 使父母开始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孩子,开始对婴儿不合规范的行为表示不快。这些变化又进一步促使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发展。由此可以推测,爬行的出现会引起婴儿的 亲子社会性情绪互动模式的改变。综合采用访谈、实验室观察等方法,我们比较了不会爬行的婴儿与手膝爬行婴儿、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在亲子社会性情绪互 动上的表现

    25、,基本证实了我们的假设。研究表明,具有手膝爬行经验的婴儿在情绪表露、对父母情绪信号的敏感性、与父母共同游戏的参与程度、在曾被父母禁止情 境中参照父母表情等方面均比不会爬的婴儿水平更高,而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在曾被父母禁止情境中参照父母表情方面表现出比不会爬婴儿更高的水平。爬行作为出生第一年内最重要的动作之一,对婴儿的感知觉、认识经验、情绪发展诸方面均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除了上面介绍的之外,我们还对爬行在婴儿空间定向 能力、社会参照能力、迂回行为、学习能力、概念形成等方面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我们对于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观点和看法。1-2岁宝宝手和手指的技能如果孩子周岁

    26、时掌握了大部分运动技能,就很容易对他手部技能的细微变化视而不见,这些技能可能是单纯的运动,也可能是手眼协调运动。获得这些技能可使他更加随意和精确地检查物体,同时也大大加强了他探索周围世界并从中获得知识的能力。周岁时用拇指和食指捡起很小的物体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但是到了一岁半时做这种动作就轻而易举了。你可以看到他随心所欲地拣起很小的物体,探索他能够想到或变换到的所有方面。他最喜欢的一些游戏包括:将4块积木叠成木塔,然后推倒;打开和关闭盒子或者其他容器;拣起球或者其他运动的物体;扭动门的把手和翻书;将圆钉插入小孔中;涂鸦。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手的灵活性,而且对空间概念也有个认识,像“里”“上”

    27、“下”“圆”。当接近2岁时,他的身体协调能力也有所改善,能够做比较复杂的游戏,例如:折叠纸张(如果你教给他怎样做);把大的方钉子放进与其相匹配的孔中(这种动作比圆钉放进孔中困难,因为他需要找相匹配的角);堆集5-6个积木;拆装玩具;捏泥巴。2周岁时,已经可以明确孩子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可是,许多儿童好几年内也不表现出这种偏好。有部分儿童两手俱会,可很好使用左右手。他们对左右手从来没有明确的喜好。强迫你的孩子使用一只手而不使用另一只手,或者催促导致他这种喜好的形成过程都没有道理。本阶段末期手和手指功能的发育里程碑本能地乱写;翻倒容器并倒出其中的东西;将4块或更多的积木叠起成塔;使用一只手的机会可

    28、能比另一只手多。小儿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育小儿粗动作与精细动作方面的发育,父母千万别小看,它们所指代的动作以及发育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明确如何发育后,父母应该多粗、细动作有个比较深的了解。小儿粗大动作的发育包括:(一)抬头与翻身1个月时的小儿,在俯卧位时,略微能抬一下头,时间非常短暂。到了2个月时,已能抬头与床面成45度角,到了3个月时可呈90度角,在坐位时能竖头。与此同时,小儿能在俯卧位与侧卧位之间转换,并迅速发展到能自由地翻身。(二)坐在5个月左右,小儿在扶坐下能挺直躯干,但独时小儿身体前倾,能上身挺直稳定地独坐要在6-7个月之间。(三)爬于新生儿期在俯卧位时,小儿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

    29、到了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交替踢腿动作,在3-4个月时即能用双上臂支撑起上身,于7-8个月之间能使上身离开地面,8个月时能用两上肢向前爬,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爬,而是在地上滑行。到了1周岁前后才能熟练地手膝并用作四肢爬行。(四)站、走与跳在5-6个月时扶着小儿的两腋下,小儿的下肢已可负重,在兴奋时可出现上下跳跃动作。在8个月左右可以做到扶站。到10个月时能在搀扶下走几步。约在11个月许,已基本能独站。大多数小儿在15-18个月时能够独自行走。于2岁左右掌握双足双跳及独足立的技能。3岁时能自由地两脚交替上下楼梯。精细动作的发育(主要涉及手指功能的成熟)手指功能的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首先是尺侧的动

    30、作发育,然后是桡侧,最后是手指功能的发育。取物时,先是四指与掌心的对捏,然后再发育到用拇指与食指拈物。先以抓取为主,随后才有有意识的松手。一般而言,小儿从3个月起开始出现一种手的不随意的抚摸动作,5个月以后才出现带有一定随意性的动作。5个月手指的分工要到半年以后才出现。按年龄手功能的发育进程简述如下:1个月:两手捏拳,刺激后握得更紧。2个月:两手依然呈握拳状态,但紧张度逐渐降低。3-4个月:能将双手放到面前观看并玩弄自己的双手,出现企图抓握东西的动作。4个月:能在拇指的参与下抓住物体。5个月:能抓到一手距离之内的物体。6-7个月:能在双手间有意识地准确地传递物体。8个月:能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抓取

    31、物体。9-10个月:能用拇指与食指拈取物体。10个月:能主动松手放弃手中的物体。10-12个月:能握笔涂鸦,会几页几页地翻书。2岁:能叠6-7块方木,逐页翻书。2-3岁:能叠8块方木,临摹画直线。3岁:能叠9-10块方木,临摹画O和+。4岁:能自己穿衣,画正方形及简单的人。5岁:能写简单的字,画人的部位增多。6岁:能画三角形以及房屋、汽车、花草等。 你的孩子发育是否正常可以用上述标准测一下。Romp n Roll沿袭了正统的美式教育理念 - 在全面开发宝宝潜能的同时注重创造力和个性的培养。总共800多套创新式课程领先于任何其他早教中心。丰富的课程为每周设置了多彩的主题,为3个月到8岁的宝宝提供一个快乐的成长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早教幼儿动作训练.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6531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