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与文化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温习 统编 必修 哲学 文化 知识点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第一目 哲学的起源1、 含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2、 产生(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 作用: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4、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反映时代的内容和任务,把握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成果和认识成果。第二目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 含义: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哲学与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
2、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不可分离)4、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第三目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和联系)(1) 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 相互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框 哲
3、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目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第二目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 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4、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具体物质形态是世界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注: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5、。3、 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 马哲的产生:(1)马哲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2)马哲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3、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马哲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第二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 实践观点是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2) 马哲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第三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
7、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1、 物质(1)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 劳动的重要性: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3、 人类社会生活的构成要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4、 意识(1)地位: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2)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5、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一起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1、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
9、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方法论: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也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
10、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也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
11、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一目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普
12、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 (1)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包括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1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二目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式)原理:(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
14、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思维的方法认识事物。一方面,要立足整体,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另一方面,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解式)(1) 强调整体时: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 强调部分时: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目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物质世
15、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看问题。2、概念: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3、标志: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第二目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
16、物的发展就是这种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2、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事物发展的途径)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目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1、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
17、映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联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
18、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 对立统一原理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看问题。第二目 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 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方法论: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9、。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 我们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也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们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三目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 主要矛盾和次要
20、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21、转化。(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注意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 坚持两点论,就是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2) 坚持重点论,就是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3)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我们要坚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 概
22、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 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 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一目 认识与实践1、 认识(1) 概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 分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3) 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
23、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2、 实践 (1)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2) 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3) 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二目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