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2).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2).docx》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2 幼儿 记忆 发展 特点
- 资源描述:
-
1、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一、记忆的发生与发展(一)记忆的发生(指标、时间)婴儿的许多所作所为,在逻辑上均隐含着记忆系统的存在。将一张新的图片与一张已经重复看过几遍的图片放在4个月的婴儿面前时,婴儿看后者的时间明显更长一些。一个3岁幼儿能够详细地叙述他们班到一个面包厂的交游经历。在这些活动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记忆。幼儿的多数认知活动都涉及记忆。注意的习惯化是以某种再认为前提的。如果婴儿不能以某种方式保持关于重复呈现刺激的经历,他们就不可能对它习惯化;模仿和搜寻被藏客体(客体永久性)也一样要求对以往事件的记忆;很早便出现在婴儿身上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也一样离不开记忆前提。婴儿不仅很早就存在记忆
2、,而且他们具有相当好的信息保持能力。例如,5个月婴儿接触一张面部照片仅仅两分钟,在长达两个星期后仍有可能再认照片的迹象。在一项研究中,让婴儿对看到小汽车时做出踢脚反应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结果3个月婴儿能够将这种习得的联系保持长达两个星期的时间。如果在最初的学习与记忆测验期间,为婴儿呈现关于这一联系的提示物,如实验者以婴儿所熟悉的方式轻轻摇晃小汽车,则婴儿的记忆更加持久。婴儿对诸如母亲的面孔这种经常出现的重要刺激的记忆,延续时间更长。(二)幼儿记忆的发展及其特点尽管记忆可能很早就存在,但并非一开始就很完善。贯穿整个婴儿期,记忆会发生各种发展变化。年长婴儿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于年幼婴儿,他们只需要较少的
3、接触时间或“学习时间”,就可以把一些刺激或事件纳入记忆。随着发展,婴儿能对特定经验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加以编码,他们对周围环境中越来越精细和复杂的特征变得敏感,从而也更可能记住它们。而且,年长婴儿的再认行为更为复杂,对于熟悉的或以前经历过的客体与事件,他们很可能表现出更明显的“似曾相识”的再认特征,而且可能促发进一步的提取活动,例如,可能仔细而努力地回忆更多有关该再认刺激的信息。相反,新生儿和年幼婴儿的再认是粗糙的,更类似于较低级的有机体所具有的那种再认过程。皮亚杰认为,婴儿能再认而不能回忆,因为回忆需要婴儿所缺乏的符号表征能力。但他认为的早于18个月不可能有回忆的主张,近年来也受到了抨击。研究发
4、现,9个月的婴儿已能够模仿24个小时之前看到的某个行为榜样,这种行为似乎需要对以往经验的回忆,而不仅仅是对当前某物的再认。婴儿具有回忆能力的另一个证据来自前面所述的关于客体永久性的研究,一些研究者认为,婴儿9个月甚至更早时,便已表现出对某种见不到的客体仍继续存在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观察到,婴儿往往在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仍记得熟悉物体通常所处的位置。到第一年末,多数婴儿表现出这种对熟悉位置的长时记忆。大约一岁半以后,言语的发展使儿童的记忆具备了新的特点:第一,儿童再现的能力开始发展起来。约在两岁的时候,儿童能回忆自己去过哪里,自己的小玩具丢在哪儿,等等。但这时再现的事物只是几天内感知过的
5、事物。三岁的时候,则可以保持到几个星期以后还能回忆。所有这些,儿童是凭借词、言语来恢复过去的印象的。第二,出生后的三年,儿童的记忆基本上是无意记忆,即事先没有目的的记忆。但由于词、言语的发展,成人就向孩子提出“要记住”的任务,于是有意记忆,即事先有目的的记忆开始萌芽。三岁以后,即幼儿期儿童,由于活动的丰富化、复杂化,以及言语的进一步发展,记忆的范围更加扩大。这个时期儿童记忆的特点如下。第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所获得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无意记忆得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也就是说,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能激起
6、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和鲜明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要记的东西能成为儿童有目的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即让儿童摸摸、动动等,记忆效果较好;与儿童活动的动机、任务相联系的对象,记忆效果较好。当然,即使如此,幼儿的无意记忆的效果,也是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步提高的。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晚期,约五岁以后,儿童的有意记忆和追忆能力能逐步地发展起来。这主要是由于言语发展的结果,同时,幼儿期的教育任务,如有意识去复述故事、回想问题等,也促进了儿童有意记忆能力的发展。有意记忆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幼儿是否意识到要记住的任务,取决于幼儿活动的动机及积极性。但幼儿期的有意记忆只是初步的,远
7、远未占优势地位。父母与幼教工作者要积极发展幼儿期的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记忆,一方面要按照影响无意记忆效果的特点,采取适当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幼儿言语系统的调节机能,经常提出明确的有意记忆的要求,并且注意发展幼儿积极的活动动机,促进他们有意记忆能力的提高。第二,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逐渐发展。在早期教育中,常见父母与幼教工作者让孩子们死记硬背,这样做未必见好。从记忆方法上,记忆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前者是机械重复,硬背死记;后者是理解意义,记住内容。由于幼儿经验少,缺乏记忆的方法,所以只能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方法。但幼儿期也是有理解记忆的,例如,儿童复述故
8、事时,他绝不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经过了组织加工。在一定意义上说,幼儿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也就是说,幼儿对可理解的材料要比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记忆效果好得多。例如,幼儿对词的记忆要比无意义音节的记忆效果好。记忆熟悉的词要比生疏的词的效果好。因此,父母与幼教工作者从儿童的幼儿期起,就要引导他们理解要记忆材料的意义,要掌握一定的力所能及的记忆方法。然而,幼儿的机械记忆是主要的,机械记忆仍然占着优势。等到他们入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机械记忆才逐步减弱,理解记忆逐步占优势。正因为幼儿期机械记忆发达,因而从幼儿期,甚至更早一点儿就应该让孩子背点儿东西,例如诗词、汉语拼音
9、、外语单词等;利用机械记忆,从小就让儿童打下知识的基础,这是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条心理学依据。第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或表象记忆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或表象来记忆某种材料的,例如到过颐和园公园之后,儿童能回忆万寿山的形象。语词记忆是利用词的标志来记忆材料的,它在儿童言语系统出现之后才产生。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幼儿阶段,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所致。随着幼儿抽象逻辑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可以看到,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能力也都随之提高,而且语词记忆的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语词记忆的效果逐渐接近形象记忆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