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doc》由用户(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 幼儿园 课程 实施 研究 方案
- 资源描述:
-
1、幼儿园课程实施班本化研究方案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及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相继发表了“教师应该参与课程开发;学校应诠释课程,发展课程方案;政府应在课程框架中提供学校、教师发展学校课程方案的机会,使其拥有课程的自主权”等声明。我国从80年代开始,教师也尝试了参与课程发展,1999年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方面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更是引发了大家对课程的思考。许多幼儿园都致力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各种各样的课程应运而生。但是,研究表明,大多数课程变革方案付诸实施后并不象方
2、案设计者所预想的那样乐观。究其原因,新课程秉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编写时注意到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为师生留有再开发与创新的空白,具有一定弹性。但是,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地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教师来说,课程再开发与创造性实施课程的能力比较欠缺。尤其是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来说,课程的理念更新了,但理念外显到教育行为,还有很大的差距。课程设计得再完美,若忽视了课程实施过程的研究,忽视了对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人、事、物的研究。课程最终将无法避免泡沫化的倾向。由于教师整体队伍素质的限制,在没有专家引领的情况下,独立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似乎更不可能。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以科学的创造性的思路与策略去保
3、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保证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地进行,从而提高地方课程的适应性呢?我们进行了理性的思考,确立了“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对课程实施的研究,帮助教师共同理解、领悟、体验新课程、新教材的精神,探索有针对性及实效性的具体的课程实施措施,并尽量总结一些具有本土化的课程理论。同时进行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建设研究的有理性、有利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论证和探索,也为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开发权的下放,为教师专业发展,为学校特色建设开拓一条可行性道路,为大量具有相似背景的幼儿园在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程实施班本化是指以班级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实施和开发,课程实施
4、班本化的研究是指在以班级为基点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从各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动态,通过对园本课程的再设计等操作策略,由本班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创新的教育经验从而使园本课程更适合班级的特点,实现课程班本化的研究。它包括对课程实施班本化操作流程的研究、班本化实施课程策略的研究以及课程实施班本化管理策略的研究。三、理论依据1、课程创新取向理论美国课程学者德尔.彼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
5、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2、生态学课程理论。生态学课程理论认为课程问题应置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的生态环境来考察,对课程的考察应持整体的观点而非分析的观点,应承认主观经验的价值而不能仅仅运用技术化的“客观方法”,它所体现的是整体化的,注重个体经验的生态世界观。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主动积极地获得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6、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相关研究的现状:国外对课程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对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很少,几乎没有直接的现成的理论与经验可以照搬。但是有一些课程思想和本课题的研究有共通之处。如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教师在实施方案教学时强调以符合人性的方式鼓励儿童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有意义的交互作用,强调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顾及儿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主张让儿童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得建构知识,在实施方案教学的过程中,从主题网络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整个过程不是墨守成规,而
7、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予儿童充分自由探索,尽兴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而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致力在园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对于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不多。在理论层面,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了“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他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不是脱离实践之外的一种“书写”活动,幼儿园课程的每一个进展都是教师在具体班级的实践中,在来自不同班级的教师的讨论中实现的,他提出建设以班级为基点的课程,应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教师的素养,关注社区、幼儿园、班级的课程资源,关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关注特定的活动情境和适宜的策略,关注各方的合作和配合。这些观点与本课题的研究比较类似,因而对我们的课题具有
8、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但其如何落实到操作层面,所涉及的内容很少,这正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实践层面,南京第二实幼的三位老师开展了“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的研究,他们提出,班级是一个生态系统,班本课程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班本课程的建构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进行的,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不断递进的情境脉络组成的,但是,他们的研究也只是在探索阶段,因此,对这一个课题研究开发的潜在前景十分远大。2、研究的价值(1)、课程实施从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到组织实施与评价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基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课程实施班本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索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
9、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动态地把握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2)、通过课程审议,初步构建园本课程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各班教师根据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进行班级相关因素的分析,从而动态地建构班本化的课程内容,选择班本化的课程实施策略,研究班本化的课程评价方法,建构班本化的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本课题的实质是关于地方课程在具体的班级生态环境中实施的思路与策略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课程内容、课程的组织方式、环境功能和互动形态的研究,力求将目光聚焦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孩子的情感、生活和建构的需要,努力和积极
10、地建构适应不同班级幼儿甚至每个幼儿发展的课程。(一)具体目标:学识性目标:形成班本化实施课程的操作流程:1、每个主题开展前,先进行主题的预知分析,说明主题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个主题中融入了教师和幼儿的哪些期待;2、行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等相关因素的分析,包括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说明幼儿对主题中核心经验的兴趣和把握程度)、对教师特长、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分析,由此预设主题的内容;3、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用崭新的视角去解读孩子,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把握主题实施过程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地归纳提升经验,引发幼儿的思考,生成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4、根据孩子的特点、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