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教师版).doc

  • 上传人(卖家):青草1
  • 文档编号:5453824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6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教师版).doc》由用户(青草1)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模拟 试题 语文 教师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

    2、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浑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

    3、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

    4、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材料二: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

    5、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时间的年轮引起人如何的联想,等等。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

    6、命共同体。就像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幽涧寒松图中的古松是这个空灵悠远世界的活的存在,而不是具有形式美感的审美对象。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种“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里的“态度”,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握有世界意义决定权的方式,没有情感的倾向性,或者说是“不爱不嗔”,爱有差等,嗔有弃取,都没有摆脱控物的方式。第四种态度并不是

    7、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人是世界的一分子,但在知识系统中,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科学的)、消费的客体(功利的),或者是被我欣赏的对象(审美的),人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好像不在这世界中,人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中国美学要建立的“生命的态度”,是要还归于“性”,还归于“天”,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回到共成一“天”的生命天地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人就像庄子所描绘的那条“相忘于江湖”的鱼。不是把握美的知识,而是体验生命的愉悦,这“生命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发展方向,是重体证、重天人相合的中国哲学在审美生活

    8、中的反映。(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善美的价值是建立在人的认知基础上的,脱离人的观点,事物真善美的意义则无从谈起。B.满足精神需求是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在此过程中,人可以成为自己心灵的主宰。C.古松不是意象,而是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这种态度超越了审美态度。D.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其在审美生活中的反映并非把握美的知识,而是体验生命的愉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看到一棵古松,认为它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植物,则证明他的心理活动偏重

    9、意志。B.在陶渊明的辞句“抚孤松而盘桓”中,“孤松”并没有果腹蔽体之用,但作为一个意象,它能够自成其价值。C.材料一提及的“实用的态度”是从“用”字的狭义上阐释的,与材料二所说的“功利的态度”还是有不同之处的。D.如果不把世界作为被我感知的存在物、被我欣赏的对象,那么我不再是世界的决定者,而是我的生命与世界相关。3.下列各项说法中,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五代巨然的雪图,以浑厚的线条画出了远山,雪意茫茫,浑厚华滋,又有古松若干,立于冷逸世界中。B.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气势宏大、构图严谨,充分展现

    10、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D.元代虞堪评倪云林惠麓图:“天末远风生掩冉,涧流石间绝寒清。因君写出三棵树,忽起孤云野鹤情。”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辛弃疾西江月遣兴下阕:“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请结合材料,分别从“审美的态度”和“生命的态度”的角度对词句进行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城(节选) 余 华这场长达十八天的大雪刚刚来到时,溪镇的人们没有感到这是灾难降临,以为只是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雪。尽管鹅毛一样的雪花很快就将屋顶和街道覆盖成了白色,人们仍旧相信大雪在天

    11、亮之前就会停止,日出的光芒会让积雪慢慢融化。然而大雪没有停止,太阳的光芒也没有照耀溪镇,此后的十八天里,雪花不断飘扬,时大时小,虽有暂停的时候,可是天空一刻也没有改变它灰白的颜色,灰白的天空始终笼罩溪镇。林祥福怀抱女儿,在积雪越来越厚的街道上艰难跋涉,为女儿寻找奶水。当时的林祥福将棉袍的下摆卷起后包住胸前棉兜里的女儿,行走时小腿深陷积雪之中,飞扬的雪花染白了他的头发,也染白了他的衣服,使他沉没在白色的静谧之中。林祥福在见不到人影的街上前行,女儿在怀中啼哭,这是饥饿的声音。他一边艰难行走一边仔细聆听两旁房屋里有没有婴儿的哭声,如果他听到这样的哭声,就会去敲开那家的屋门。进屋后他的右手伸过去,手掌

    12、上放着一文铜钱,乞求地看着正在哺乳的女人,她们的男人从他手掌上拿走铜钱,拿走铜钱就是同意他的请求,他的脸上立刻掠过一丝欣慰的神色。他取下胸前的棉兜,将女儿递过去,看到女儿终于到达那些女人温暖的胸怀,他的体内就会出现一股暖流。雪冻的溪镇,每一天的黎明从灰白的天空里展开,每一天的黄昏又在灰白的天空里收缩,来到的黑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溪镇陷入深渊般的漆黑之中。溪镇的人们开始觉得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将会没完没了地持续下去,会像他们的生命一样持续下去,于是悲观的情绪越过腰门穿过屋门袭击他们了,他们时常怀疑地说,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见到阳光。这样的情绪如同瘟疫一样蔓延,林祥福推门而入时,溪镇的男人差不多都会

    13、用可怜的声调问他:“这雪什么时候才会停止?”林祥福摇摇头,他不知道。怀抱女儿的林祥福走遍了溪镇,用手指敲开一扇又一扇屋门。溪镇的女人在面对雪冻时,比男人坚强和平静,尽管她们脸上都挂着麻木的表情,可是她们一如既往操持家务。正是她们在屋内的走动,使林祥福感受到雪冻的溪镇仍然有着人间气息。这一天,林祥福来到了溪镇商会会长顾益民家中。顾益民的买卖多而广,既是本地钱庄的主人,也是西山金矿的主人,还在溪镇、沈店等地开设多家绸缎商号,专与上海、苏州、杭州一带的绸缎掮客来往,与其他商号坐收其利不同,他的伙计时常带着货样走街串巷招揽顾客。林祥福初次见到这位三十来岁的男子时,不知道他在溪镇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仍然是

    14、婴儿的哭声指引他来到这气派的深宅大院,林祥福走过一段又高又长的围墙时,看见里面的大树戴满积雪。朱红大门没有紧闭,留出一条门缝,让他看见里面庭院的积雪已被清扫,婴儿的哭声就是从那里隐约传来,林祥福迟疑之后走了进去。他走到宽敞的大堂,两根粗壮的圆柱支撑着上面的横梁,有十多人分坐在两旁的椅子里,六个炭盆分成两排,供他们烤火取暖,一个清瘦黝黑的男子坐在正面主人的位置上。他们正在议论什么,看见林祥福走进来,停止了说话,诧异地看着这位不速之客。林祥福伸出放有一文铜钱的右手,说出自己的来意后,顾益民,就是那位清瘦的男子扭头对一位仆人说:“叫奶妈过来。”仆人进去后,奶妈出来了,一个体态丰满的女人走到林祥福面前

    15、,她淡漠地看了一眼林祥福手掌里的铜钱,接过他的女儿,转身走回里面的房间,林祥福的手仍然伸在那里,奶妈没有拿走他的铜钱。客厅里的人不再注意他,继续他们刚才的话题。林祥福听着他们飞快的语速,是在议论持续了十五天的雪冻。坐在这个大堂里的都是溪镇有身份的人,他们说应该拿出三牲来祭拜苍天,他们似乎信心十足,认为祭拜苍天之后大雪就会停止。同时他们又在唉声叹气,说牲口都已冻死,不知道谁家还有活的。林祥福看见这些男人说话时都是弯身凑向炭盆,只有这位清瘦的顾益民笔直坐在椅子里,他的双手没有伸向炭盆,而是搁在椅子的扶手上,嘴里哈出的热气在他脸上消散,他一直在凝神静听。这时候奶妈出来了,林祥福从她手中接过吃饱后已经

    16、睡着的女儿。奶妈离去后,那文铜钱仍然在林祥福手掌上,这使他有些苦恼。顾益民注意到了林祥福的处境,向他微微点了点头,林祥福知道应该将这一文铜钱放回口袋了。顾益民说话了,这位神情严肃的男子说话时的语气不容置疑,他说:“祭天的燔柴和三牲我已准备好,城隍阁的道士我也去说过了,明天就可以祭拜,就看能祭拜多久。这一次祭拜不同于平常祭日、祭月、祭祖、祭土地,不是一日的祭拜就可收效的,常言道日久见人心,天也是一样的。”此后的第三天,林祥福怀抱饥饿中的女儿,从只有白雪没有人影的街上走到城隍阁前的空地时,雪停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祥福为女儿乞讨奶水时,

    17、溪镇的男人“差不多都会用可怜的声调”问他,表明了他们对林祥福父女的怜悯。B.小说注重以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如多次写林祥福右手里的“一文铜钱”和突出顾益民“双手没有伸向炭盆”。C.奶妈“淡漠地看了一眼林祥福手掌里的铜钱”,因其在商会会长家做工,自己收入可观,对一文钱是很不屑的。D.小说叙事时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织,既显得客观,又有亲切自然之感,能够把读者快速带入故事的场景中。7.关于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灰白的天空”反复出现,有着特殊的节奏感和语言美。B.“展开”“收缩”“陷入”三个词动感十足,有冲击力。C.“深渊般的漆黑”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新奇的想

    18、象力。D.句式长短交错,语言简洁流畅,读来没有烦冗拖沓之感。8.林祥福在溪镇为女儿乞讨奶水,小说以此为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9.有评论认为,文城写出了动荡时代的传奇性,请分析“传奇性”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宝元元年冬十一月,夏人寇保安军,巡检指挥使狄青击败之。青初以善骑射为骑御散直,从西征,战安远诸寨,皆克敌。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敌人望之如神,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至是,元昊寇保安军,廊延钤辖卢守勤使青击走之,以功加秦州刺史。帝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川,命图形以进,上观其仪表曰:“

    19、朕关、张也。”于是有“敌万人”之称。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初,夏人自承平退,声言将攻延州。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且至,惧甚,请济师,未报。而元昊诈遣其牙校贺真来言,愿改过归命。雍信之,遽闻于朝,厚礼真而遣之,遂不设备。元昊乃盛兵攻保安军,自土门路入,声言取金明寨。都监李士彬严兵待之,夜分不至,士彬解甲而寝。翌日癸酉掩至,士彬父子俱被禽。士彬世守金明,有兵近十万,控扼中路,众号“铁壁相公”。元昊叛,遣使诱士彬,士彬杀之。元昊乃使其民诈降士彬,士彬白范雍,请徙置南方,雍曰:“讨而禽之,孰若招而致之?”乃赏以金帛,使隶士彬。降者日至分隶诸寨甚众元昊使其

    20、将每与士彬遇辄不战而走曰吾士卒闻铁壁相公胆坠于地士彬益骄又以严酷御下多怨愤者元昊阴以金爵诱其所部渠帅,往往受之,而士彬不知也。及贼骑大入,诸降者为内应。士彬时在黄堆寨,闻贼至,索马,左右以弱马进,遂控以诣元昊,与其子怀宝俱陷没。雍初闻贼大举,令士彬分兵守三十六寨,勿令贼得入,怀宝谏曰:“今当聚兵御寇,分则势弱,不能支也。”士彬不从。(节选自西夏纪事本末三州之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降者日至/分隶诸寨甚众/元昊使其将每与士彬遇辄不战/而走/日/吾士卒闻铁壁相公/胆坠于地/士彬益骄/又以严酷御下/多怨愤者/B.降者日至/分隶诸寨甚众/元昊使其将每与士彬遇辄不

    21、战/而走/日/吾士卒闻铁壁相公/胆坠于地/士彬益骄/又以严酷御/下多怨愤者/C.降者日至/分隶诸寨甚众/元昊使其将每与士彬遇/辄不战而走/曰/吾士卒闻铁壁相公/胆坠于地/士彬益骄/又以严酷御下/多怨愤者/D.降者日至/分隶诸寨甚众/元昊使其将每与士彬遇/辄不战而走/日/吾士卒闻铁壁相公/胆坠于地/士彬益骄/又以严酷御/下多怨愤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门路”的“路”为行政区域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路”的“路”含义相同。B.“翌日癸酉掩至”的“掩”是偷袭的意思,不同于促织“掩口胡卢而笑”中的“掩”。C.“使隶士彬”的“隶”指被奴役的人

    22、,即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氓隶之人”。D.“雍初闻贼大举”的“举”有发动、反叛的含义,与阿房宫赋“函谷举”中的“举”有区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青骁勇善战,击退了李元昊对保安军的侵扰,他披头散发、带着铜面具出入敌军作战,西夏军望风披靡,没有人敢阻挡。B.狄青因功被加封为秦州刺史,皇上想召见他询问军事方针策略,但因前方战事吃紧,狄青就绘制了作战形势图给皇上。C.延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北宋在此处的军力有些薄弱,延州知州范雍的胆识和能力也多有不足,最终致使延州失败。D.同是与李元昊作战,狄青获胜,李士彬却战败,与李士彬自大轻敌、不能礼贤下士、固执己见等主观因

    23、素有很大的关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知延州范雍闻元昊且至,惧甚,请济师,未报。(4分)(2)讨而禽之,孰若招而致之?(4分)14.“兵者,诡道也。”请简要分析李元昊在作战时是如何运用这一策略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观八阵图 刘禹锡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波涛无动势,鳞介避余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本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任夔州刺史时

    24、期,其时“藩镇之乱未消,朋党之祸又起”。八阵图:相传为诸葛亮布石而成,遗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西南部。轩皇:黄帝轩辕氏。上略:上等的谋略,这里指八阵图。太白阴经:“黄帝设八阵之形。”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阵图”可以溯源到黄帝“八阵之形”的兵略,诸葛亮运用得可谓出神入化。B.刘禹锡善于运用动词描摹画面,如“龙蛇出”“鹅鹳飞”,让画面富有了动感。C.诗人描写“波涛”“碧草”“黄鹂”等景物,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D.蜀相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足见杜诗技巧之高超。16.对“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两句的理解,有人认为同蜀相一样,都是

    25、以史鉴今,格调深沉;有人认为诗人无愧“诗豪”之称,格调昂扬。你赞同哪一个观点?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 , ”两句写了小人危害国家,而正直的人却难有施展的空间。(2)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出“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愿望,在此之前,“ , ”两句已然传达出他恭敬谦虚的姿态。(3)古人认为循着“路”或“径”即可找到“道”,“道”象征着希望,所以很多文人在诗句中都写到了“路”或“径”,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26、题。植物是造园的重要因素。( ),所以中国园林的花草树木不仅能对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还能表达造园者本身对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追求:如用竹子象征 ,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等。中国传统园林善于用植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造园者内心深处的情感,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理水是造园的另一重要因素。水是生命的源泉,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无水不活。先贤说:“ 。”水滋润世间万物,包容一切却不求回报,它滋养着一座座山川,哺育了一片片土地,却从不挑剔,从不推辞。事实上,人类的善行若能达到最高境界,那便如水的品性一样,细水长流而润物无声,临泽万物而不争夺名利。中国园林是最注重天人合一的,因此,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中国园林,凿池引水

    27、都是 的。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运用“儒家文化”“园林植物”“怡目”“怡情”四个词语写一段话,填入文中的括号内,要求:与上下文衔接恰当,不超过45个字。(4分)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从太空回来的航天员,需要隔离14天。专家表示,隔离航天员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 。太空舱内的空气系统是封闭循环的,这个封闭系统也给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可能。另外,太空辐射也可能引起细菌和病毒的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新细菌或病毒可能突破人体免疫屏障,导致新型传染病的发生。二是

    28、,为航天员自身健康着想。从火箭发射到航天飞船返回,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持续的应激状态。为了挣脱地心引力,火箭需要达到很快的飞行速度。在此过程中,航天员需要承受较大的重力负荷。另外,航天飞船空间的限制对航天员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压迫感, 。而在应激状态下,身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这会提高机体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果。此时体内共生或者潜伏的细菌、病毒有可能兴风作浪,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会提高机体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应。B.这会提高机体应对挑战的能力,但同时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果。

    29、C.这会增加机体应对挑战的能力,同时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果。D.这会提高机体应对挑战的能力,但同时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应。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3A法则”强调如何把对别人的友善通过三种方式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这三种方式分别指接受(accept)对方、重视(attention)对方和赞美(admire)对方。“白金法则”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交往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什么。“刺猬法则”强调的是人际交往

    30、中的“心理距离效应”。人和人的交往“亲密有间”“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方是成功之道。“跷跷板法则”源自心理学家霍曼斯。竞争双方出现“你高我低”或“我高你低”的现象,就是“跷跷板效应”。要让自己高一些,就必须使对方低一些,这是“跷跷板定律”。为“抬高自己而压低对手”的现象,就是“跷跷板原理”。班级计划举行“人际交往我来谈”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这种态度超越了审美态度

    31、”错误,材料并没有将这两种态度进行比较。2.【答案】B。【解析】A项这一看法应为科学的态度,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C项“实用的态度”和“功利的态度”所指相同;D项推论不当,根据材料二的第四段“消费的客体(功利的)”可知,如果仍然以功利的态度把世界当作“消费的客体”,那么人仍然是世界的决定者。3.【答案】D。【解析】材料二主要论证“生命的态度”的问题,D项“因君写出三棵树,忽起孤云野鹤情”意在强调长松等所构成的生命世界,让人有归隐之情,安顿人的灵魂,符合“生命的态度”;而A、B、C三项符合“审美的态度”。4.【答案】首先以朱光潜谈人们对待古松的三种态度引出话题;接着提出中国美学的第四种态度,并

    32、以古松为例进行解释;最后将第四种态度归纳为“生命的态度”,点出其安顿心灵的意义和天人相合的本质。(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5.【答案】从审美的态度看,词人以“只疑松动”的心理直觉,借松这一意象展现出自己喝醉的憨态,蕴含词人的感情,别具审美价值;从生命的态度看,词句中,人与松成为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词人在与松的互动中体验到了生命的愉悦,具有天人相合的思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答案】B。【解析】A项“溪镇的男人差不多都会用可怜的声调问他”,询问的是雪停之事,与“怜悯”无关;C项“对一文钱是很不屑的”理解有误,奶妈在顾益民家工作,她并没有权力去接取铜钱;D项小说只用了第三人称,没有

    33、使用第一人称。7.【答案】C。【解析】“深渊般的漆黑”运用的是比喻手法,不是比拟手法。8.【答案】林祥福带着女儿乞讨奶水,此线索贯串全文,使小说情节紧凑、脉络清晰;表现林祥福在溪镇生活困难的情况;借助林祥福的视角,动态地展现出溪镇的自然和社会风貌。(每点2分)9.【答案】溪镇入冬以后的第一场大雪连下了十八天,渲染出了传奇的环境:林祥福在大雪天里不停地为女儿乞讨奶水,展现出了传奇的人物经历;经过顾益民等人的持久祭拜,三天后雪停了,写出了传奇的故事情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C。【解析】“不战”与“走”是连贯的动作,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御”是“统率”之义,其宾语为“下”,不

    34、可断开,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使隶士彬”中“隶”的意思是隶属。12.【答案】B。【解析】“狄青就绘制了作战形势图给皇上”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命图形以进,上观其仪表”可知,是皇上命人绘制了狄青的画像。13.【答案】(1)主管延州的范雍听说李元昊将要到来,非常恐惧,请求朝廷增援军队,没有得到回复。(“知”“济”“报”各1分,句意1分)(2)讨伐然后擒获他们,怎么比得上招安他们,使他们归附呢?(“禽”“孰若”“致”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李元昊欺骗范雍自己将归附朝廷,范雍信以为真不设防;李元昊让百姓诈降李士彬,李士彬接收了这些百姓;李元昊佯败于李士彬,称其“铁壁相公”来逢迎他

    35、,以骄其志;李元昊暗中收买了李士彬的一些部下。(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宝元元年(1038)冬季十一月,西夏的军队攻击保安军,巡检指挥使狄青击败了他们。狄青最初因为善于骑射被封为了骑御散直,跟从(主帅)西征,攻打安远的各个营寨,都战胜了敌人。(狄青)作战时披头散发,戴着铜面具,敌人看见他就好像看见了神明,狄青出入敌阵之中,敌军都溃散了,没有人敢去阻挡。到这个时候,李元昊进扰保安军,鄜延钤辖卢守勤让狄青击跑了他们,狄青凭借这一功劳加封秦州刺史。宋仁宗想召见狄青问他治国治军的方略,恰逢敌人侵扰渭川,仁宗就命人绘制了狄青的画像进献给他,仁宗看了画像上狄青的容貌说:“狄青就

    36、是我的关羽、张飞啊!”于是,狄青有了“敌万人”的称号。康定元年(1640)春正月,李元昊进扰延州。当初,西夏人从承平撤退,声称将要攻打延州。延州面对着西夏出入的要道,地形开阔,营寨稀疏,地方兵势孤力小,又没有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主管延州的范雍听说李元昊将要到来,非常恐惧,请求朝廷增援军队,没有得到回复。李元昊假意派遣他的牙校贺真来说,愿意改正错误归顺朝廷。范雍相信了他的话,急切地上报朝廷,优厚地礼遇了贺真并将他送回,于是没有设置军备防御。李元昊于是集结重兵来攻打保安军,从土门路进入,声称将要夺取金明寨。都监李士彬部署军队等待李元昊,半夜的时候李元昊的军队还没有到来,李士彬就脱下铠甲睡觉了。第二

    37、天傍晚时分,李元昊的军队趁其不备到来了,李士彬父子都被擒捕了。李士彬世代驻守金明寨,有士兵接近十万人,控制着中路的要道,人们称他为“铁壁相公”。李元昊反叛,派遣使者诱降李士彬,李士彬把使者给杀了。李元昊于是让西夏的百姓假装投降李士彬,李士彬告诉范雍,请求将这些百姓迁徙安置在南方,范雍说:“讨伐然后擒获他们,怎么比得上招安他们,使他们归附呢?”于是向降者赏赐金钱和布匹,使他们隶属于李士彬。投降的百姓连日而至,分属到各个营寨的百姓有很多,李元昊让他的将领每次与李士彬相遇的时候,总是不战即逃走,说:“我的士兵听说“铁壁相公,吓得肝胆都掉到地上了。”李士彬因此更加骄傲,他又用严酷的规章来管理下属,下属

    38、大多心怀怨恨。李元昊暗中用黄金和爵位来利诱李士彬所统辖的将帅,这些人大多接受了,但是李士彬还不知道。等到西夏骑兵大举进攻,那些投降的人作为内应。李士彬当时在黄堆寨,听说西夏军到来,急忙索取自己的战马,身边的人把弱马牵给他,于是胁迫他前往李元昊处,李士彬和他的儿子李怀宝都陷没于敌手。范雍当初听说西夏大规模地反叛,下令让李士彬分兵守卫三十六座营寨,不让贼人进入,李怀宝劝说:“现在应该聚集兵力来抵御贼寇,分兵那我们的势力就衰弱了,不能够支撑。”李士彬没有听从。15.【答案】C。【解析】诗人描写“波涛”是设想八阵图威力施展之下的反映,诗人借八阵图的余威写出了八阵图当年威力之大,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非凡的

    39、谋略和超人的智慧。16.【答案】示例一:赞同格调深沉。诗人借“知兵者”表达了冀盼贤臣之情;中唐社会藩镇叛乱,朋党相争,朝政腐败,诗人希望有像诸葛亮那样智谋卓越的贤臣挽救朝廷颓势,以史鉴今,格调深沉。(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赞同格调昂扬。诗人借“知兵者”自比,希望能够报效国家;诗人观八阵图后自比诸葛亮,临江抒发豪情;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壮心未灭,认为自己能够明断是非,拯救苍生,格调昂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1)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3)示例一: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示例二: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示例三:青松临古路白月满寒山 示例四:青苔生满路人迹

    40、至应稀18.【答案】高风亮节(虚怀若谷、刚直不阿) 上善若水必不可少(不可或缺、无可取代)(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切合语境,即可给分)19.【答案】儒家文化赋予中国园林植物以深厚的象征内涵,使得园林植物在怡目之际更怡情。(连词成句2分,上下衔接2分)20.【答案】运用了比拟(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当作人来描写,赞美了水滋润万物、包容一切却不求回报的大爱品德,给文章增添了浓厚的人情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答案】D。【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前后分句应为转折关系,而非并列关系,应在“同时”之前加上“但”,故排除A、C两项;二是“效果”用词不当,褒词贬用,应改为“效应”

    41、,故排除B项。22.【答案】防止新型传染病的传播 航天员会面临若干挑战 这都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3.【写作指导】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应该终身修行的功课。材料中“3A法则”强调的是接受、重视和赞美交际对象,“白金法则”强调的是充分考虑和满足交际对象的感受和需求。这两种法则充分体现了交际主体善解人意、体贴人微的品德,但若一味只遵循这两种法则,则易导致人格卑微,迷失自我,形成讨好型人格。“刺猬法则”探讨的是交际主体之间的安全社交边际,适当的社交距离既有助于保持人格独立,也能更好地促进交际合作,与前两种法则达成巧妙的平衡。人际交往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竞争中不可避免要面对“跷跷板法则”,人既要追求立足于“跷跷板”的高端,也要注重竞争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不能自私自利,为了抬高自己而不择手段伤害别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为某一端高,另一端低;而是要高低交错,交替互换,这样交际过程才能持久,才会快乐。题目创设了主题班会的情境,要求“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作。立意上,应该选择材料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则进行多维度的思辨联系。内容上,可以回忆畅叙自己人际交往中的多彩经历,也可以反思自己交往中的利害得失,联系现实,据此完成写作任务。参考立意:做一只3A刺猬;白金刺猬,高山流水;身披白金,脚踩翘板。1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三)(教师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53824.html
    青草1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