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PPT.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一语文《齐桓晋文之事》课件PPT.ppt》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桓晋文之事 人教版高一 语文 齐桓晋文 课件 PPT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一、常识整合一、常识整合 1.1.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孟子孟子(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372372公元前公元前289),289),名轲名轲, ,字子舆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战国中期邹( (现在山东省邹城东南现在山东省邹城东南) ) 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 (孔子的孙子孔子的孙子) )的门人。的门人。3030岁左右岁左右 收徒讲学。收徒讲学。44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岁时开始周游列国, ,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 ,游说诸侯游说诸侯, ,宣扬“仁宣扬“仁 政”“王道
2、”政”“王道”, ,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 ,讲学著述讲学著述, ,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 黜百家黜百家, ,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孟子和孔子一样孟子和孔子一样, ,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 ;到唐代到唐代, ,已将孟已将孟 子和孔子并称子和孔子并称; ;元、明时称其为“亚圣”。元、明时称其为“亚圣”。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 ,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并有所发展。他主张人性本善; ;他宣传仁政他宣传仁政, ,抨击抨击 暴政暴政, ,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
3、他提出“民为贵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他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社稷次之, ,君为轻”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他反对一切不义战争和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他提出“穷的民本思想。他反对一切不义战争和剥削人民、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与事。他提出“穷 则独善其身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达则兼济天下”, ,这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入世出世的准则。他歌颂“富贵这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入世出世的准则。他歌颂“富贵 不能淫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2.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1)(1)关于“王道”和“霸道”关于“王道”和“霸道”
4、在先秦时代在先秦时代,“,“王道”和“霸道”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王道”和“霸道”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 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 学思想学思想, ,发展为一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但当时的历史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发展为一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但当时的历史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 的。凡是行法家主张的。凡是行法家主张, ,讲求耕战讲求耕战, ,富国强兵富国强兵, ,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学说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学
5、说, ,在当在当 时现实中却行不通。时现实中却行不通。 (2)(2)关于关于孟子孟子 关于关于孟子孟子的作者的作者, ,历来有三种看法。或认为是孟子本人所著历来有三种看法。或认为是孟子本人所著, ,或认为是或认为是 他的门徒所著或认为是他们师徒合著。后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他的门徒所著或认为是他们师徒合著。后一种观点是司马迁在史记史记中中 提出的提出的, ,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孟子孟子是模仿是模仿论语论语的的, ,主要记录孟子的主要记录孟子的 言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言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主张实行“仁政”主张实行“仁政”, ,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反对诸侯间攻城掠地、 残
6、害人民的不义之战。他还呼吁省刑薄赋残害人民的不义之战。他还呼吁省刑薄赋, ,制定民产制定民产, ,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对人民的苦难给予了 极大的同情和关注。极大的同情和关注。 孟子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感情强烈, ,笔带锋芒笔带锋芒, ,富于鼓动性富于鼓动性, ,有纵横有纵横 家、雄辩家的气概家、雄辩家的气概, ,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充分反映了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孟子孟子 散文善于运用比喻。散文善于运用比喻。孟子孟子全书共全书共261261章章, ,其中有其中有9393章共用了章共用了159159个比喻个比喻, , 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
7、的能手。可见孟子是善用比喻的能手。 二、背景解读二、背景解读 从春秋时代开始从春秋时代开始, ,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战国中期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战国中期, ,各国互各国互 相攻伐相攻伐, ,强者称霸强者称霸, ,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 ,巨大的社会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巨大的社会变动激起了新旧势 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是儒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是儒家 学说的继承人和集大成者。他多次游说于齐梁之间。在齐国学说的继承人和集大成者。他多次游说于齐梁之间。在齐国, ,他先后受到他先后受
8、到 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 ,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 ,最终未能采最终未能采 纳孟子的主张。纳孟子的主张。 三、字词疏通三、字词疏通 1.1.通假字通假字 (1)(1)无无以以 , ,则王乎则王乎( ( ) ) (2)(2)王王说说 ( ( ) ) (3)(3)独何独何与与 ( ( ) ) (4)(4)盖盖 亦亦反反 其本矣其本矣( ( ) ) (5)(5)行旅皆欲出于王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 ( ( ) ) (6)(6)赴赴愬愬 于王于王( ( ) ) (7)(7)刑刑 于寡妻于寡妻( ( ) ) 答案答案: :(1)“(1)“
9、以”通“已”以”通“已”, ,止止 (2)“(2)“说”通“悦”说”通“悦”, ,高兴高兴 (3)“(3)“与”通“欤”与”通“欤”, ,语气语气 词词, ,无实义无实义 (4)“(4)“盖”通“盍”盖”通“盍”, ,何不何不;“;“反”通“返”反”通“返”, ,回到回到 (5)“(5)“涂”通“途”涂”通“途”, , 道路道路 (6)“(6)“愬”通“诉”愬”通“诉”, ,申诉申诉 (7)“(7)“刑”通“型”刑”通“型”, ,做榜样做榜样 (8)(8)放辟邪侈放辟邪侈, ,无不为无不为已已 ( ( ) ) (9)(9)是是罔罔 民也民也( ( ) ) (10)(10)颁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10、矣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 (11)(11)为长者折为长者折枝枝 ( ( ) ) 答案答案: :(8)“(8)“已”通“矣”已”通“矣”, ,表示确定语气表示确定语气 (9)“(9)“罔”通“网”罔”通“网”, ,陷害陷害 (10)“(10)“颁”通“斑”颁”通“斑”, ,须发花白须发花白 (11)“(11)“枝”通“肢”枝”通“肢”, ,肢体肢体 2.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1)若若 若无罪而就死地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2)抑抑 抑王兴甲兵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答案答案: :(1)(1)好像好像 如果如果 这样这样 如果如果 (
11、2)(2)难道。副词难道。副词, ,表反诘表反诘 还是。连还是。连 词词, ,表选择表选择 (3)(3)诸诸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不识有诸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4)(4)之之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牛何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答案答案: :(3)(3)各位各位 兼词兼词, ,相当于“之乎”相当于“之乎” 兼词兼词, ,相当于“之于”相当于“之于” (4)(4)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这这 往往 它它 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的 (5)(5)其其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若是其甚与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
12、若是,孰能御之 答案答案: :(5)(5)它它 语气词语气词, ,表推测表推测 其中其中 他们的他们的 如果如果, ,表假设表假设 3.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1)树树 之以桑之以桑( ( ) ) (2)(2)无以无以, ,则则王王 乎乎( ( ) ) (3)(3)欲辟土地欲辟土地, ,朝朝 秦楚秦楚( ( ) ) (4)(4)危危 士臣士臣( ( ) ) (5)(5)然后从而然后从而刑刑 之之( ( ) ) (6)(6)老老 吾吾老老 幼幼 吾吾幼幼 ( ( ) ) (7)(7)五十者可以五十者可以衣衣 帛矣帛矣( ( ) ) 答案答案: :(1)(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种
13、植种植 (2)(2)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行王道行王道 (3)(3)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使使朝朝 见见 (4)(4)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使使受到危害受到危害 (5)(5)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处罚处罚 (6)(6)第一个“老”和第一个“老”和 “幼”“幼”, ,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敬重、爱护敬重、爱护; ;第二个“老”和“幼”第二个“老”和“幼”, ,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老老 人、孩子人、孩子 (7)(7)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穿穿 4.4.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1)百姓皆以王为百姓皆以王为爱爱 也也 古义古义: : 今义今义: :爱
14、护爱护, ,喜爱喜爱 (2)(2)诚诚 有百姓者有百姓者 古义古义: : 今义今义: :诚实诚实, ,诚恳诚恳 (3)(3)王若王若隐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其无罪而就死地 古义古义: : 今义今义: :常用于“隐隐约约”“隐蔽”常用于“隐隐约约”“隐蔽” 答案答案: :(1)(1)吝啬吝啬, ,舍不得舍不得 (2)(2)的确的确 (3)(3)怜悯怜悯, ,痛惜痛惜 (4)(4)莅莅中国中国 而抚四夷也而抚四夷也 古义古义: : 今义今义: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国家 (5)(5)不能进不能进于是于是 矣矣 古义古义: : 今义今义: :表承接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 (6)(6)不
15、推恩无以保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 古义古义: : 今义今义: :妻子妻子 答案答案: :(4)(4)中原地区中原地区 (5)(5)到这一步到这一步, ,到这种程度到这种程度 (6)(6)妻子和儿女妻子和儿女 5.5.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1)(1)故王之不王故王之不王, ,不为也不为也, ,非不能也非不能也( ( ) ) (2)(2)吾何快于是吾何快于是( ( ) ) (3)(3)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 ( ) ) (4)(4)臣未之闻也臣未之闻也( ( ) ) (5)(5)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 ) ) (6)(6)牛何之牛何之( ( ) ) (7)(7)若是其甚与若是其甚与( ( )
16、) 答案答案: :(1)(1)判断句判断句 (2)(2)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3)(3)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4)(4)宾语宾语 前置句前置句 (5)(5)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6)(6)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7)(7)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句 (8)(8)曰曰:“:“有之。”有之。”( ( ) ) (9)(9)吾力足以举百钧吾力足以举百钧( ( ) ) (10)(10)德何如德何如( ( ) ) (11)(11)是以后世无传焉是以后世无传焉( ( ) ) (12)(12)夫子之谓也夫子之谓也( ( ) ) (13)(13)然则废衅钟与然则废衅钟与( ( ) ) (14)(
17、14)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何也何也( ( ) ) 答案答案: :(8)(8)省略句省略句 (9)(9)省略句省略句 (10)(10)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1)(11)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2)(12)固固 定结构定结构 (13)(13)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4)(14)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答案答案: :1.1.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蓄妻子俯足以蓄妻子 乐岁终身饱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凶年免于死 亡亡 2.2.老者衣帛食肉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不饥不寒 3.3.谨庠序之教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 四、名句默写四、名句默写 1.1.齐桓
18、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让百姓向善的前提是“中孟子认为让百姓向善的前提是“ , , ; ; , , ”。”。 2.2.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 , ”。”。 3.3.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中设想的教育的样子是中设想的教育的样子是: : , , 。 齐齐 桓桓 晋晋 文文 之之 事事 牛羊之喻 牛羊之喻 以羊易牛以羊易牛 见牛未见羊见牛未见羊 心怀仁术心怀仁术 折枝之喻折枝之喻 挟太山以超北海挟太山以超北海 不能不能 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折枝 能能 能行王道能行王道 求鱼之喻求鱼之喻 辟辟 朝朝 莅莅 抚抚 以一服八以一服八 后必有灾后必有
19、灾 应行王道应行王道 治治国良策国良策 制民恒产制民恒产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不饥不寒 治以礼义治以礼义 老者衣帛食肉老者衣帛食肉 王道乐图王道乐图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1.1.结构图解结构图解 2.2.整体把握整体把握 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 ,你从本文中窥见了孟子散文的哪些特点你从本文中窥见了孟子散文的哪些特点?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迂回曲折迂回曲折, ,层层深入层层深入, ,跌宕起伏。跌宕起伏。 本文意在宣扬王道本文意在宣扬王道, ,却不直言王道却不直言王道, ,而以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发端。这个开头既避免了平铺而以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发端。这
20、个开头既避免了平铺 直叙直叙, ,使文章产生了顿挫之感使文章产生了顿挫之感, ,又使文章形成驳辩的局面又使文章形成驳辩的局面, ,引出孟子的一段立场鲜明的谈话。引出孟子的一段立场鲜明的谈话。 孟子的答语既表明了对霸道的态度孟子的答语既表明了对霸道的态度, ,又机智委婉地把谈话引向王道。但下文又不正面谈王道又机智委婉地把谈话引向王道。但下文又不正面谈王道, , 而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而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齐宣王有不忍之心, ,具备行王道的基本条具备行王道的基本条 件件, ,借此打开话题借此打开话题, ,激发齐宣王行王道、施仁政的信心和兴趣。接着又宕开一笔激发齐宣王行王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