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ppt课件1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2 辽宋夏 金元 文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1212课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备考分析备考分析 顶层设计看高考顶层设计看高考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备考方向备考方向认识认识两宋时两宋时期在文化方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面的新变化。(1)(1)掌握掌握宋元时期儒学发展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史实。数民族文化等史实。(2)(2)掌握理学及文学艺术发展历程掌握理学及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分析文学艺术分析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理解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理解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济和政治为基础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
2、的能力。(3)(3)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分析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世界领先的原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树立对国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一、儒学的复兴一、儒学的复兴1.1.背景背景:儒家学说僵化儒家学说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2.2.目的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
3、值观方面的方面的作用作用。3.3.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4.4.主要主要思想:程朱理学思想:程朱理学宇宙观宇宙观“理理”即是即是“天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人生观“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达达到到“圣人圣人”的精神境界。的精神境界。方法论方法论“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深刻探究万物,得到其中的得到其中的“理理”。(20212021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高三2 2月四校联月四校联考考44)
4、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只看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等闲识得东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源头活水来。”其所表达的意境是()其所表达的意境是()A A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B B顿悟成圣的喜悦顿悟成圣的喜悦C C张扬自我的态度张扬自我的态度D D格物致知的追求格物致知的追求【解 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表达了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紫总是春”表面上描绘了春天美好
5、景致,实际上表达了诗人追求圣人之道的愿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阐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道理,由此可见,朱熹的这三句诗均表达了探求“理”的意境及追求格物致知,故选D项;【答 案】D(20222022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大教育山东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44)朱熹之学讲朱熹之学讲“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以心物为两事,主以心格,以心物为两事,主以心格外物,致天理存、人欲灭。王守仁则认为人心本与天理外物,致天理存、人欲灭。王守仁则认为人心本与天理相系,不当由外物求天理而当求于本心。由此可知,二相系,不当由外物求天理而当求于本心。由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6、者的分歧在于()A A宇宙万物的本原所在宇宙万物的本原所在B B求理的方式和求理的方式和途径途径C C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D D儒学的地位和作用儒学的地位和作用【解 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从材料信息看,朱熹认为“理”在万物中,主张“格物致知”,从宇宙万物中找寻“理”的存在;王阳明则主张“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两者的分歧在于求理的方式和途径,故选B项。【答 案】B佛教盛行、道教传播,使儒学独尊地位出现危机 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为最高信仰。道教在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为理
7、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神仙方术衍化形成。衍化形成。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出现的道教组出现的道教组织,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织,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张道陵创立教团组织,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距今已有18001800年历史。道教为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尊奉的神仙是对对“道道”之信仰的人格化之信仰的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5002500多年,是多年,是由由古印度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尼泊尔)(尼泊
8、尔)王子王子乔达摩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所所创(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创(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摩尼释迦摩尼)。西方)。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佛佛”的意思是的意思是“觉觉者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悟。信徒修行信徒修行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修炼丹药修炼丹药长生不老长生不老道道教教因果报应因果报应轮回轮回来世来世佛佛教教 材料材料 清清丁云鹏丁云鹏三教图三教图
9、,隋唐时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三期,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弥漫在各个教并行弥漫在各个领域,儒学的正统领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严重挑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战。儒学本身在儒学本身在思辩性思辩性和和理论性理论性方面存在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备”,要么是,要么是“不不明明”。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迭,军阀割据,战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迭,军阀割据,战争颇兴,争颇兴,“君君、
10、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传统儒学充斥着充斥着伦理说伦理说教教,却,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缺乏治心的手段。汉唐儒学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20232023江苏苏州高三上期初考试江苏苏州高三上期初考试33)表)表1 1是现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对儒学的是现代中国的一些学者对儒学的评论,这些评论最适合用于研究()评论,这些评论最适合用于研究()学者
11、学者评论评论刘振东刘振东传统儒学存在固有的缺陷:它主要使用于在封建社会结构基本处于稳定状传统儒学存在固有的缺陷:它主要使用于在封建社会结构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下维护和协调的运转,它倡导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态下维护和协调的运转,它倡导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葛兆光葛兆光儒学传统中有一个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儒学传统中有一个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问题的伦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问题的伦理与政治。理与政治。马克垚马克垚儒学家们摒弃佛道
12、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轮回转世,而力求在现实世儒学家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轮回转世,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A A汉初尊奉黄老思想的依据汉初尊奉黄老思想的依据B B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影响C C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的原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的原因D D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解 析】据材料“传统儒学存在固有的缺陷”“儒学传统中有一个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儒学家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轮回转世,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可知三位学者共同指出传
13、统儒学存在的问题,因此儒学复兴就要改革传统儒学中的弊端,可用于研究程朱理学兴起的背景,故选D项;【答案】D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政治: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学术活跃;经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发展;教育: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儒士有重修养、明气节、参政事的风气;文化: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奠定了基础。赵宋王朝鉴于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断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
14、,其原始于太宗也。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有五代之乱。(宋)程颐(宋)程颐河南程河南程氏遗书氏遗书程朱理学 北宋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儒家学者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儒家学者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
15、关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怀联系起来。最后,逐渐确立了一个以最后,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这就是心的观念系统,这就是“理学理学”。理学的含义:宋代儒士既贯通宇宙自然(道家)和人生命运(佛家),又继承孔孟正宗(以儒家为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称之为“理学”或“道学”。理学的基本特征是重视义理。(20222022广东高考广东高考4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
16、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吾儒”水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 B立足考据以重建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学风C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解解 析析】据据材料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可知宋代李靓认为儒可知宋代李靓认为儒学教化功能下降;据材料学教化功能下降;据材料“与吾儒水火不容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张载认为佛道的追求可知,张载认为佛道的追求与儒学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佛道冲击
17、,宋代儒学家主张通过与儒学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佛道冲击,宋代儒学家主张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复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改造儒学来达到复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 C项正确;宋代儒学并没项正确;宋代儒学并没有吸收法家思想,排除有吸收法家思想,排除A A项项;【答答 案案】C C(20222022八省八校高三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第一次联考(湖北卷)考(湖北卷)44)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统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
18、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理学家以儒家理学家以儒家“圣人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由此可见由此可见A A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地位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地位B B儒家思想僵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儒家思想僵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发展C C儒家思想经历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转变儒家思想经历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转变D D时代的发展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更替时代的发展推动主
19、流意识形态的更替【解 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唐朝时期,统治者用儒家思想来“巩固统治”,宋明理学以“成圣”为终极目标,“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态度,而到明清时期,学术文化“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说明由于该时期统治者所实行的“文化专制”政策,使得儒家渐渐呈现“避世”的态度,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一直占据社会主流地位,与“统治者的好恶”没有多大关系,并且“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学术思想的地位”过度夸大了统治者个人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了儒家思想的“入世”和“出世”的情况,并没有述及其“阻碍社会进
20、步发展”方面的消极作用,排除B项;【答 案】C(20232023安徽安徽“省十金科省十金科”高三联考高三联考44)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为了使儒学在哲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上与佛、道相抗衡,理学家们大量吸取佛、道思想的思辨成分,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构成严密的哲学逻辑结构,同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 “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使哲学的终极从彼岸回到此岸。这说明理学()明理学()A A兼具佛道虚幻出世
21、的神学观念兼具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B B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发展到阐释经书字句为主阶段C C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D D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整合了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解 析】理学家注重将佛、道修行体系引向“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佛、道的修行方式是为了现实的家国需要,这就意味着理学具有了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故选C项;由题干中的“使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重新回到现实的人世”可知,理学并未将佛道虚幻出世的神学观念吸收过来,而是强调要为现实服务,排除A项;儒家学说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理学在宋代形成,排除B项;理学吸取的是“佛、道思
22、想的思辨成分”,而不是整合儒佛道三家的价值取向,排除D项。【答 案】C5.5.影响影响(1)(1)教育教育:注解注解“四书四书”并将其作为儒学基础读物并将其作为儒学基础读物,对以后的文化对以后的文化教育有教育有巨大影响巨大影响。(2)(2)思想思想:从南宋后期起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了深远影响影响。(3)(3)科举科举:元朝以儒家经书作为考试元朝以儒家经书作为考试内容内容。6.6.理学的世俗化理学的世俗化(1)(1)宋朝儒学开始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并发展出理学。程朱理学在程朱理学在南宋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
23、治地位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2)宋朝以后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以乡约教化乡里。思考:宋明理学的特点?(1)(1)吸收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理论化、理论化、思辩化、哲学化思辩化、哲学化,成为完备、精致的思想,成为完备、精致的思想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理:具体事物抽象化)理
24、:具体事物抽象化)(2)(2)以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约束人性,规,约束人性,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使儒家思想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使儒家思想通俗化、通俗化、世俗化世俗化,更适应封建,更适应封建统治统治需要。需要。(三纲五(三纲五常:抽象常:抽象事物具体化)事物具体化)(2021广东广州模拟广东广州模拟)唐代有的学者抛弃了汉儒的注疏之学,由注重章句转向强调经义;有的学者主张“以己意解经”;有的学者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现象()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 B.导致儒佛道三教并行C.表明唯物思想出现 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解析解析“以己意解经以己意解经”以及以及“何为性何
25、为性”和和“如何修性如何修性”的问题,已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带有思辨色的问题,已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带有思辨色彩,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故选彩,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故选D项。项。D重要概念理学的世俗化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4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