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45806
  • 上传时间:2023-04-15
  • 格式:PPTX
  • 页数:53
  • 大小:9.1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五代十国 政权 更迭 民族 交融 ppt 课件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华夏大融华夏大融天下盛世天下盛世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南北分立南北分立天下大治天下大治隋隋唐盛世唐盛世天下天下大创大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天下大荣天下大荣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归华五胡归华隋唐五代十国隋唐五代十国华夏大盛华夏大盛隋唐两朝隋唐两朝华夏大新华夏大新三国至隋唐三国至隋唐华夏大荣华夏大荣220年魏国建立280年西晋统一317年东晋建立420年东晋灭亡589年隋朝统一618年唐朝建立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制制 科举制科举制江南开发江南开发大运河大运河江南

    2、经济发展江南经济发展907年唐朝灭亡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开明民族政策开明民族政策三省体制、三省体制、租调制租调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佛、道流行佛、道流行三教合流、并行三教合流、并行三国时期三国时期 两晋时期两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田园诗、书法书法 民歌、齐民要术民歌、齐民要术唐诗、吴道子、千金方、雕版印刷唐诗、吴道子、千金方、雕版印刷专题二 魏晋至隋唐: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特征阶段特征:1.: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220589589年年)是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

    3、(1)(1)政治政治:国家分裂国家分裂,政局动荡政局动荡,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交融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三省制雏形出现;推行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士族士族门阀门阀制度制度形成并发展。形成并发展。(2)(2)经济经济: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北民南迁北民南迁,江南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得到开发。(3)(3)科技文化科技文化:佛教、道教兴盛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三教在相互借鉴中并行发展三教在相互借鉴中并行发展;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多彩,带有

    4、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2.2.隋唐时期隋唐时期(581(581907907年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1)(1)政治政治:政权统一政权统一,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出现盛世局面出现盛世局面;统治者实行开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两税法等制度创新发展等制度创新发展;自唐朝中期起自唐朝中期起,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最终最终演变为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演变为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2)经济经济:江南

    5、经济进一步发展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手工业发达,瓷器瓷器出口出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3)(3)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思想活跃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呈现多元特征,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复兴儒学复兴;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科技领先世界科技领先世界,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4)(4)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开放、活跃。唐代长安是国际都会开放、活跃。唐代长安是国际都会,西域服饰、饮西域服饰、饮食、乐舞等在社

    6、会上影响大食、乐舞等在社会上影响大;唐朝的制度、法律等影响日本、朝唐朝的制度、法律等影响日本、朝鲜等国家鲜等国家;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备考方向备考方向通过了解三国两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域开发的新成就。(1)(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图变化形成正

    7、确的时空观。(2)(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4)(4)了解隋唐在政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治理措施了解隋唐在政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治理措施,辩证分析辩证分

    8、析唐朝前期鼎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唐朝后期衰落的因唐朝前期鼎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唐朝后期衰落的因素和表现素和表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汲取历史智慧。(5)(5)从史料实证角度出发从史料实证角度出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客观评价唐朝客观评价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晋隋1、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220年年汉代覆亡至汉代覆亡至58158

    9、1年隋朝兴起,当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中是一段长期混乱长期混乱和和令人失望令人失望的的时代。时代。黄仁宇: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国大历史乱象?乱象?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规模,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规模,为后来隋唐所取法,将来中为后来隋唐所取法,将来中国国全盛时期之再临全盛时期之再临,即奠基,即奠基于此。于此。钱穆国史大纲钱穆国史大纲全盛前奏?全盛前奏?国家分裂 民族交融 社会发展北方十六国北方十六国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1.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国号国号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魏魏220220年年曹丕曹丕洛阳洛阳蜀蜀221221年年刘备刘备成都成都吴吴229229年年孙

    10、权孙权建业建业(江苏南京江苏南京)点拨点拨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战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2.2.西晋统治西晋统治(1)(1)建立和统一建立和统一:266266年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建立西晋。280280年年,西晋灭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完成统一。(2)(2)灭亡灭亡原因原因:晋武帝死后晋武帝死后,宗室

    11、诸王争夺中央权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力,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灭亡灭亡:316316年年,西晋被内迁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匈奴贵族所灭。所灭。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1.1.政权更替政权更替:317317年年,西晋宗室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司马睿在建康建康重建重建晋朝晋朝,史称东史称东晋晋;420420年年,刘裕夺取皇位刘裕夺取皇位,建立宋。建立宋。其后其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梁、陈,合称合称南朝南朝;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中处于劣势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中处于劣势。2.2.

    12、士族兴起士族兴起(1)(1)成因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一些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世代把持官位,享受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2)(2)地位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政权的主要支柱。3 3.江南开发江南开发(1)(1)原因原因:北民南迁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充实劳动力资源。(2)(2)表现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明显进步。南方农业、手工业明显进步。(3)(3)影响影响:

    13、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民族交融。探究点一:东晋政治的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1 1、概念解读:、概念解读:士族: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是以家族为基础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级中的特权阶层。的地主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门阀在中国历史中士族门阀在中国历史中有独特的地位,又可以有独特的地位,又可以称为门第、门阀、世家、称为门第、门阀、世家、氏族等;氏族等;庶族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门。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概念概念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1)(1)含义含义: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指中国

    14、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特权的集团。它形成于魏晋之际它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逐渐衰落。从东晋末逐渐衰落。(2)(2)兴起原因兴起原因历史根源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

    15、族培植私家势力,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3)(3)特点特点政治上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职位。世代担任重要职位。经济上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上:士族不与庶族通婚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甚至坐不同席。九品中正制阶层固化儒学僵化评价:积极:门阀政治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造成大量的冗员魏晋期间,门阀政治形成以后,士

    16、族地主内部的高下序列,由于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的政治争斗不断,仍有升降,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据此可知,门阀政治()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 C.加剧了士庶之间的对立 D.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B材料:继琅琊王氏之后,其他几个士族如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相继把持东晋朝政。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士族把持大权,却不愿涉身实务,在优容奢侈中腐朽衰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族制度衰落的原因?衰落的原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

    17、力;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东汉 豪强地主源头三国 九品中正制形成东晋鼎盛南朝 刘裕衰落隋唐科举制均田制消失“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20222022广东省二模广东省二模3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 “谱局谱局”“”“谱库谱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

    18、能得到认可。这一做法()这一做法()A A保证血缘正统传承保证血缘正统传承 B B有助于维护士族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特权C 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 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解 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制度盛行的时期,统治者都是士族出身,所以政府特别重视家谱和族谱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士族和庶族,以维护士族的特权,故选B项;血缘的正统传承不是只靠家谱和族谱就可以保证的,也没法体现士族与庶族的区别,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不是对人们出生地与居住地的限制,所以重视家谱、族谱与人口流动无关,上述做法没有限制人口流动,排除C项;【答 案】B探究点二:江南

    19、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原因原因影响影响北方战乱,南方稳定 先进技术、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重视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一、江南经济发展的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二、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影响1.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政治中心向南方移动。3.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4.吸引了北方人口的进一步南迁。(2019(2019河南洛阳二模河南洛阳

    20、二模)东晋、南朝设置专门的侨州、侨县来安置各地的南迁移民。据东晋、南朝设置专门的侨州、侨县来安置各地的南迁移民。据宋书宋书州郡志记载州郡志记载,南徐州、南兖州、南豫州等南徐州、南兖州、南豫州等,侨州内总人口为侨州内总人口为9696万万,从北方南迁从北方南迁的侨民的侨民,约占了人口的约占了人口的1/61/6。由此可知。由此可知,北民南迁北民南迁()A.A.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促进了边疆的开发B.B.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C.C.使全国人口分布均匀使全国人口分布均匀D.D.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三、十六国与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1.1.十六国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

    21、后出现了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1515个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割据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十六国”。采取汉采取汉化政策化政策,但民族隔阂依然存在。但民族隔阂依然存在。2.2.淝水之战淝水之战:4 4世纪下半叶世纪下半叶,前秦前秦统一北方统一北方,后进攻东晋失后进攻东晋失败败,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反映了胡汉对立,民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薄弱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背景内容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社会生活评价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有利条件: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较

    22、安定,民族融合加强。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推行均田制,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民族交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民族矛盾经济发展: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缩小南北差距统一奠基: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发徭役和兵役。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吏治有所好转经济制度的调整:均田制(1)含义: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农民承担一定

    23、的租税、徭役和兵役。(2)原因:北方战乱,土地荒芜,影响财政收入(3)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4)经营方式:个体经营的小农经济。(5)意义: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了统治;推动了内迁各族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6)瓦解:至唐朝中叶,土地兼并空前盛行,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减少;实行租庸调,农民负担加重,纷纷逃亡,或出卖土地投靠地主成为佃客。含义某史书记载:“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为世业,余以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每丁岁入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输绫绢施者,兼调绵三两;输布

    24、者,麻三角。若不役,则收其偏,每日三尺。”材料涉及的制度有()两税法 租调制 均田制 井田制A.B.C.D.D途径实质民族内迁民族内迁(五胡内迁和北民南迁)(五胡内迁和北民南迁);频繁战争(频繁战争(淝水之战););改革(改革(孝文帝改革););友好交往友好交往(联姻、通婚、贸易、杂居)(联姻、通婚、贸易、杂居)边疆的开发边疆的开发(诸葛亮注(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从社会发展角度从社会发展角度封建化封建化从社会生产角度从社会生产角度农业化农业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20222022山西省临汾市二模山西省临汾市二模2626)孝文帝后期,汉人)孝

    25、文帝后期,汉人士族担任将相的人数从不到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士族担任将相的人数从不到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经过宣武、孝明两帝后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这经过宣武、孝明两帝后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这说明北魏()说明北魏()A A汉化程度不断加深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B B政权被世家大族垄断政权被世家大族垄断C C选官用官注重门第选官用官注重门第 D D胡汉有别的观念淡化胡汉有别的观念淡化【解 析】从孝文帝后期到宣武、孝明两帝,北魏政权中汉族担任将相的人数逐渐增加,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说明北魏胡汉有别的观念逐渐淡化,故选D项;汉化程度不断加深是指北魏采用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统治制度等的程度,

    26、而采用汉人士族担任将相,是属于民族观念的变化,而不是汉化现象,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汉人士族的比例最终达到几乎是胡汉各半,也就是最多达到一半,所以不能得出政权被世家大族垄断的结论,且题干中的信息强调的是胡汉比例,而不是世家大族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北魏选官用官制度,排除C项。【答 案】D(2022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模拟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三模拟2525)太和九年)太和九年(485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

    27、,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此后,隋唐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此后,隋唐皆沿此制。均田制持续沿用,主要得益于该制度()皆沿此制。均田制持续沿用,主要得益于该制度()A A保障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保障了地主阶级的利益B B满足了社会主要阶层的满足了社会主要阶层的需求需求C C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D D解决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解 析】据材料“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此后,隋唐皆

    28、沿此制”,可知均田制满足了无主土地和地主、官吏等社会主要阶层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故选B项;保障地主阶级利益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包括对农民的利益,排除A项;【答 案】B(20222022四川省宜宾市二模文综四川省宜宾市二模文综2626)北魏孝文帝迁)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建都洛阳,建“四夷馆四夷馆”接待各国归附之人;西魏宇接待各国归附之人;西魏宇文泰定都长安,建文泰定都长安,建“六官六官”,仿儒家经籍书写公牍;,仿儒家经籍书写公牍;北齐官修前朝历史北齐官修前朝历史魏书魏书。这反映了北朝()。这反映了北朝()A A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增强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增强B B充分利用中原古都的地理优势充分利

    29、用中原古都的地理优势C C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D D少数民族政权完成封建化进程少数民族政权完成封建化进程【解 析】由材料“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仿儒家经籍书写公牍”、“北齐官修前朝历史魏书”可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迁都中原,积极学习汉文化,增强了对华夏民族的认同,故选A项;北齐的都城在邺城,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B项;【答 案】A 点拨点拨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1)(1)民族交融不断加强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强大的民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2)局部统

    30、一多次出现局部统一多次出现,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南朝各政权。(3)(3)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济基础。(4)(4)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人民渴望统一。4.4.北朝与隋朝的统一北朝与隋朝的统一:6 6世纪前期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北魏分裂为东魏和东魏和西西魏魏,稍后又分别被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北齐、北周取代。取代。北周北周内政修明内政修明,逐逐渐占据优势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不久灭掉北齐。不久,隋朝隋朝取代北周取代

    31、北周,统一全国。统一全国。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1 1(1)(1)地方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2)(2)官员选拔与管理官员选拔与管理选官选官: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后随着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后随着门阀势力发展发展,选官只看家世选官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不看道德才能,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管理管理: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官员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官员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3)(3)律令儒家化律令儒家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

    32、成为主流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魏明帝命令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明帝命令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推动律令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推动律令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4)(4)户籍制度户籍制度:西晋短暂统一中国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重建户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白籍”进行进行登记登记

    33、,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称作“土断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承担赋役。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22(1)(1)灌溉工具灌溉工具:东汉末期已出现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2)(2)冶炼技术冶炼技术:南北朝时出现了以南北朝时出现了以灌钢法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制作的农具。(3)(3)陶瓷业陶瓷业:中国南朝时中国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

    34、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北朝烧出成熟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北朝烧出成熟白瓷白瓷(4)(4)庄园经济庄园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也带有庄园经济色彩。色彩。(5)(5)中医药成就中医药成就:东晋葛洪所著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记载了青蒿素青蒿素对疟疾对疟疾的治疗作用。的治疗作用。(6)(6)信贷信贷:当铺兴起于南北朝当铺兴起于南北朝。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3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

    35、和教育行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政机构。土地制度:屯田制曹魏屯田图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 屯田制指的是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国家强制农民或士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庄园经济(田庄经济)庄园主占据许多山、庄园主占据许多山、田,河流等,雇佣大量农民田,河流等,雇佣大量农民从事生产,农民需交地租等从事生产,农民需交地租等沉重的赋税负担。该经济是沉重的赋税负担。该经济是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经济形式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经济形式之一之一。西晋的瓷坞堡坞堡

    36、特殊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寺院经济寺院僧人开垦国家赐予社会捐赠僧尼依附人口土地来源土地来源人口来源人口来源佛教兴盛特殊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田庄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大量的国家劳动力,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役征收。全面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双向性表现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脱离游牧生活。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等。政治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

    37、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总体上趋于缓和。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时空坐标:四、隋朝兴亡四、隋朝兴亡1.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1)建立建立:581581年年,杨坚代周称帝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改国号隋,定都长安。定都长安。(2)(2)

    38、统一统一:589589年年,隋灭陈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结束南北分裂局面局面。2.2.隋朝的建设隋朝的建设:兴建仓库兴建仓库;兴建洛阳兴建洛阳;开通大运河开通大运河(巩固统一、促进巩固统一、促进南北南北经济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3.3.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大兴土木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奢极欲;征伐高丽征伐高丽,生产遭到破生产遭到破坏坏,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引发起义。引发起义。618618年年,隋朝灭亡隋朝灭亡。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1 1 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机构是礼部及鸿胪寺)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机构是礼部及鸿胪寺)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

    39、归附隋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各族的治理;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守、县令;加强与流求的接触。加强与流求的接触。点拨点拨 隋朝盛极一时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但影响深远史实支撑史实支撑:(1)(1)统一全国统一全国:顺应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潮流顺应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潮流,重重新实现国家统一新实现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境。(2)(2)首创制度首创制度:创三省六部制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中枢机构完善中枢机构;

    40、创创立科举制度立科举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3)(3)开凿大运河开凿大运河:便利南北交通便利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化交流,利于巩固统一。利于巩固统一。五、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五、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1.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与统一:618618年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建立唐朝朝。后统一全国。后统一全国。2.2.唐朝前期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统治(1)(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经济上经济上,轻徭薄赋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劝课农桑;政治上政治上,戒戒奢从简奢从简,知人善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虚怀纳谏。(2)(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的统治:废

    41、唐称帝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改国号为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续发展。(3)(3)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政治上政治上,选贤任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改革吏治;经济上经济上,发发展生产展生产;文化上文化上,大兴文治大兴文治;军事上军事上,改革兵制改革兵制。(2021202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1 1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测试2525)公元)公元659659年,武则天下诏修改年,武则天下诏修改氏族志氏族志为为姓氏录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升谱限皆升谱限”,进入士族之列,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这一进入士族之列,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这一举

    42、措举措A A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B B选拔了高素质人才选拔了高素质人才C C铲除了世家大族特权铲除了世家大族特权D D体现了权力再分配体现了权力再分配【解 析】据材料“武则天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 皆升谱限,进入士族之列,皇后之武姓被定为第一等”,可知唐朝武则天通过修改“氏族制,平民出身的官员势力上升,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地位,故选D项;【答 案】D(20222022辽宁省大连市一模辽宁省大连市一模33)唐玄宗时,安禄山、)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

    43、、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决政务。这表明,唐朝()A A儒家思想被动摇儒家思想被动摇B B社会阶层流动性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较强C C政权具有包容性政权具有包容性D 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解 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唐代官员任用不拘民族、国别、性别,政策开明开放,故选C项;“被动摇”不合史实,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且题干未提及儒学相关信息,排除A项;【答 案】C(20

    44、212021福建三明三模福建三明三模44)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A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B科举制度完善并科举制度完善并成熟成熟C C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D D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解 析】据材料“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

    45、,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可知,明经、进士出身的宰相越来越多,说明科举制逐渐得到认可,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这就进一步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垄断,导致了世家大族的进一步衰落,故选D项;郡县制的设立已经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项;科举出身的宰相数目增多不代表科举制完善并成熟,排除B项。【答 案】D(20222022江苏南通四模江苏南通四模33)唐会要唐会要记载,记载,开元三年六月,玄宗下诏,县令、州刺史有业开元三年六月,玄宗下诏,县令、州刺史有业绩者可调任京官,绩者可调任京官,“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能够担任中央三省的负责官员。唐玄宗的做不能够担任中央三省的负责官

    46、员。唐玄宗的做法旨在()法旨在()A A提高地方官员提高地方官员地位地位B B增强官员执政能力增强官员执政能力C C实现地方吏治实现地方吏治清明清明D D促进官僚队伍流动促进官僚队伍流动【解 析】根据“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 不能够担任中央三省的负责官员”可知强调京官要有地方州官的执政经历,旨在增强官员执政能力,故选B项;材料表述的是京官需要具备的条件,并不是强调要提高地方官员地位,排除A项;地方吏治清明与地方官员的作风和政绩有关,而材料强调的是要增强官员执政能力,排除C项;【答 案】B3.3.唐朝盛世的民族关系唐朝盛世的民族关系(1)(1)概况概况方方位位少数少数民族民族概况概况西西北北突厥突厥

    47、(1 1)建立建立与分裂与分裂:6 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后分裂为东、西突厥突厥。(2 2)灭亡灭亡:贞观初年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突厥。(3 3)管理管理:先后设置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和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北北方方回纥回纥(回鹘回鹘)(1 1)归附归附:东突厥灭亡后东突厥灭亡后,回纥南移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归附唐朝(2 2)册封册封:唐玄宗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骨力裴罗为为怀仁可汗怀仁可汗(3 3)

    48、瓦解瓦解:9 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是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世纪回鹘政权瓦解。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是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西西南南吐蕃吐蕃(1 1)统一统一:7 7世纪前期世纪前期,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统一青藏高原(2 2)和亲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3 3)会盟会盟:9 9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唐蕃会盟唐蕃会盟南诏南诏(1 1)南南诏王多经唐朝加封诏王多经唐朝加封;(2 2)遣遣子弟入唐学习子弟入唐学习东东北北靺鞨靺鞨册封册封: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大祚荣为为渤海郡王渤海郡王(2)(2)方式方式:武力反击武力反击;行政管辖行政管辖;册封册封;和亲和亲;会盟会盟;

    49、等等。等等。(3)(3)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府、都督府、羁縻州等;任用各民族首领担任用各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任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大都护府直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上统于中央政府。(4)(4)作用作用: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特点特点: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加强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政策开明;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加强民族间的联系与交流(20222022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二模陕西省西安市

    50、临潼区二模2626)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入中央户部,但要执行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入中央户部,但要执行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公务公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据统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据统计,全国共有全国共有800800多个羁縻州、府。唐代这些举措()多个羁縻州、府。唐代这些举措()A 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45806.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