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 纷争 变法 运动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变法运动)百家争鸣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变法运动必然性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24春秋战国之际商业的发展浙江中国古代耕作技术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江苏青铜礼器 海南儒家思想2018【】24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24墨子北京孟子与儒家思想浙江墨子的思想主张2019【】秦国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的制度渊源天津青铜制造业 海南孔子的思想主张北京春秋战国的手工业2020【】24分封制【】24商业的发
2、展(货币)山东百家争鸣 江苏墨子思想浙江孔子与墨子的思想2021【甲】24孔子思想湖南诗经 一、经济之变1.1.传统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广使用。(2)农业技术:战国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已经普遍种植农作物。春秋战国:各国都有专管水利的官员。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3)农业经营: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小农经济:主要指生产组织单位小,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本质属性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经济之变(二)
3、发达的手工业(二)发达的手工业春秋晚期:中国冶炼生铁和块炼铁技术出现。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三)快速发展的商业(三)快速发展的商业(1)货币:出现各式各样的货币,各诸侯国有铸币权。(2)交通:逐渐形成以各国都城为中心的向外辐射交通网路,都城所在地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3)城市:诸侯国的都城 都设有市,有的城市出现了商业区。(4)突破: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者出现。(融合了选必1、2)(2018全国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
4、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现学现做】(2020全国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现学现做】二、政治之变(一)诸侯纷争(一)诸侯纷争(1)背景:东周时期,周王室控制力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诸侯实力强大,独立性增强,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2)表现:“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
5、姜姓国君“战国七雄”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二、政治之变(二)华夏认同(二)华夏认同(1)时间:春秋到战国时期。(2)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3)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探究】从“华夏认同”角度考察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史料一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了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摘编自张纪仲山西历史政区地理史料二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
6、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摘编自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1)(1)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春秋时期争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春秋时期争霸霸战争的影响。战争的影响。(2)(2)根据两则史料,归纳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根据两则史料,归纳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1)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局部统一;各民族互相学习、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2)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史论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1)灾难:争霸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2)进步:推动了各国富国强兵的改革,打击了贵族保守势力,促进了地主阶层
7、的崛起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3)统一:大国兼并小国,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创造了条件。(4)交融:客观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探究】从“华夏认同”角度考察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 二、政治之变(三)变法运动(三)变法运动(融合了选必1)(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4)代表:商鞅变法 二、政治之变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富国强兵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
8、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结果商鞅被杀,但是变法措施深入人心;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二、政治之变(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链接选择性必修1】(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贵族政治:是先秦时期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
9、关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1.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为变法改革提
10、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三、思想之变(一)孔子和老子(一)孔子和老子人物 地位理论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文献整理: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 三、思想之变(一)孔子和老子(一)孔子和老子人物 地位理论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朴素的唯物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追求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
11、刚政治主张: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探究】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史料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傅乐成中国通史史料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4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