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45725
  • 上传时间:2023-04-15
  • 格式:PPTX
  • 页数:30
  • 大小:3.8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 纷争 变法 运动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变法运动)百家争鸣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变法运动必然性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24春秋战国之际商业的发展浙江中国古代耕作技术 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江苏青铜礼器 海南儒家思想2018【】24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24墨子北京孟子与儒家思想浙江墨子的思想主张2019【】秦国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的制度渊源天津青铜制造业 海南孔子的思想主张北京春秋战国的手工业2020【】24分封制【】24商业的发

    2、展(货币)山东百家争鸣 江苏墨子思想浙江孔子与墨子的思想2021【甲】24孔子思想湖南诗经 一、经济之变1.1.传统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广使用。(2)农业技术:战国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已经普遍种植农作物。春秋战国:各国都有专管水利的官员。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3)农业经营:由集体耕作向小农经济转变。小农经济:主要指生产组织单位小,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本质属性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经济之变(二)

    3、发达的手工业(二)发达的手工业春秋晚期:中国冶炼生铁和块炼铁技术出现。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三)快速发展的商业(三)快速发展的商业(1)货币:出现各式各样的货币,各诸侯国有铸币权。(2)交通:逐渐形成以各国都城为中心的向外辐射交通网路,都城所在地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3)城市:诸侯国的都城 都设有市,有的城市出现了商业区。(4)突破: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者出现。(融合了选必1、2)(2018全国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

    4、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现学现做】(2020全国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现学现做】二、政治之变(一)诸侯纷争(一)诸侯纷争(1)背景:东周时期,周王室控制力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诸侯实力强大,独立性增强,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2)表现:“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

    5、姜姓国君“战国七雄”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 二、政治之变(二)华夏认同(二)华夏认同(1)时间:春秋到战国时期。(2)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3)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探究】从“华夏认同”角度考察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史料一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了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 摘编自张纪仲山西历史政区地理史料二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

    6、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摘编自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1)(1)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春秋时期争根据史料一、二,分析春秋时期争霸霸战争的影响。战争的影响。(2)(2)根据两则史料,归纳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根据两则史料,归纳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1)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局部统一;各民族互相学习、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2)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史论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1)灾难:争霸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2)进步:推动了各国富国强兵的改革,打击了贵族保守势力,促进了地主阶层

    7、的崛起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3)统一:大国兼并小国,为国家的最终统一创造了条件。(4)交融:客观上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探究】从“华夏认同”角度考察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 二、政治之变(三)变法运动(三)变法运动(融合了选必1)(1)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4)代表:商鞅变法 二、政治之变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富国强兵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

    8、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结果商鞅被杀,但是变法措施深入人心;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二、政治之变(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链接选择性必修1】(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贵族政治:是先秦时期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

    9、关系的淡化及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1.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为变法改革提

    10、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三、思想之变(一)孔子和老子(一)孔子和老子人物 地位理论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文献整理: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论语当中 三、思想之变(一)孔子和老子(一)孔子和老子人物 地位理论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朴素的唯物论: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追求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

    11、刚政治主张: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探究】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史料一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傅乐成中国通史史料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12、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探究】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1)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在争霸战争中,华夏文化不断交融和吸收其他文化。(2)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1)(1)根据史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根据史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2)(2)根据史料二,指出根据史料二,指出“百家争百家争鸣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史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1)政

    13、治因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兼并战争不断。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3)文化因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致使“私学勃兴”。【探究】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史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意义(1)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繁荣,为当时中国社会变革、转型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2)奠定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精神文明的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彰显了古

    14、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探究】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 三、思想之变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二)百家争鸣的典型代表(二)百家争鸣的典型代表 三、思想之变

    15、【选必选必3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敬天保民。孔子:仁者爱人。管子:顺应民意,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西周:明德、敬德。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尊贤使能。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西周太史伯:“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和为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拓展深化】春秋战国时期所孕育的统一因素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民族关系(1)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

    16、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2)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旧制度的瓦解崩溃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商鞅变法中秦国势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以来社会生产力提高,各地社会经济联系加强,各诸侯国经济交往频繁,这就为统一创造了经济基础。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民族凝聚力增强,“华夷之辨”观念相对淡薄,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

    17、工具【现学现做】(2019上海高考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骗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侧隐之心”,这句话出自()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2018.4浙江高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2018全国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8、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现学现做】(2020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0前221年)大变革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趋于瓦解;通过变法运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渐出现。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逐渐形成小农经济,并成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手工业由单一的官营手工业形态(

    19、如工商食官制度)逐渐发展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型态,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建立在礼乐制度基础上的西周贵族文化逐渐崩溃瓦解,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2020.7浙江高考28)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引自墨子“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

    20、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1)立足点:人民立场(或“小生产者”或“百姓”)。主张与思考:仁学德治思想;关心爱护百姓;美政。(2019天津高考12)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21、。”韩非子(1)相同: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不同: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2)特点: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成败: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

    22、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2018海南高考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思想活跃(2分)。(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礼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3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45725.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