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2)-(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ppt课件2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西汉 东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巩固 ppt 课件 统编 2019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素养考向素养考向概念聚焦概念聚焦1.1.概括秦汉采用的不同治国理念,运用概括秦汉采用的不同治国理念,运用“唯物唯物史观史观”分析其演变的分析其演变的原因原因。2 2从从“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角度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角度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采取的措施,从济、思想领域采取的措施,从“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角度认识其对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历史意义,培养民族认同感认同感。3 3理解理解“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党锢之祸党锢之祸”“”“黄巾黄巾起起义义”等基本历史概念,体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等基本历史概念,体会其
2、蕴含的社会矛盾,从盾,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角度概括两角度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训教训。“黄老无为黄老无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汉承秦制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推恩令推恩令”;中外朝制、察举制、刺史;中外朝制、察举制、刺史;“盐铁官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均输平准”;“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丝绸之丝绸之路路”;“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外戚、;外戚、宦官专权;宦官专权;“党锢之祸党锢之祸”;纪;纪传体;汉赋、乐府传体;汉赋、乐府一、西汉的建立与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1.1.西汉的建立西
3、汉的建立:公元前公元前202202年年,刘邦建立汉朝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定都长安。2.2.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政策(1)(1)原因原因:西汉初立西汉初立,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经济凋敝;吸取秦朝速亡的教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训;尊奉尊奉黄老无为黄老无为思想思想。(2)(2)措施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减少财政支出。支出。(3)(3)影响影响:经济恢复经济恢复,社会社会稳定。稳定。概念阐释概念阐释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黄”:黄帝的学
4、说,: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修身,养生。“老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家思想为主,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黄老黄老思想是汉初的统治思想,突出表现为思想是汉初的统治思想,突出表现为“休养生息休养生息”。(20202020山西太原三模山西太原三模2525)汉武帝时期任太史令)汉武帝时期任太史令的司马谈,在的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论六家之要旨中指出,道家黄老
5、中指出,道家黄老 “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这说明当时()这说明当时()A A黄老之学符合统治需要黄老之学符合统治需要B B道家学说集百家之大成道家学说集百家之大成C C社会思想领域复杂社会思想领域复杂多元多元D D不同学派开始相互借鉴不同学派开始相互借鉴【解 析】“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客观上看出汉初思想界复杂多元,故选C项;“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没有体现黄老的思想,排除A项;“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这里无法体现首家的重要性,也无法判断道家的内容,排除B项;【答 案】C(20202020山东
6、济南一模山东济南一模1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C C皇帝背离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初衷的初衷D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解 析】根据材料“汉家自有
7、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可知当时统治者反对单纯用儒教治理国家,主张儒法并用,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故选A项;汉初黄老之学占据统治地位,与材料所述时间“汉宣帝”不符,排除B项;“独尊儒术”的初衷为巩固统治,汉宣帝主张“儒法并用”并未背离其初衷,排除C项。【答 案】A(20222022天津河东区二模天津河东区二模22)湖北江陵张家山)湖北江陵张家山247247号汉墓号汉墓出土的汉简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金布律载:载:“诸诸私为私为 蓾(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
8、蓾(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官取一,主取五。”据此可知,据此可知,当时当时A A采取采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B 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C 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破坏D 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解 析】据题干“吕后二年”“诸私为蓾(卤)盐”“县官取一,主取五”等信息,结合纲要上册第20页所学: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允许民间煮盐,故选A项;“已有所松动”不合史实,盐铁专卖政策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答 案】A汉初黄老之学的作用:汉初黄老之学的作用:
9、(1)(1)积极:积极: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实施,使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实施,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黄老思想作,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为统治思想,完成了其历史使命。(2)2)消极:消极:依据黄老之学,汉初统治者实行依据黄老之学,汉初统治者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策,使君主与臣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威胁中央的政策,使君主与臣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威胁中央集权。具体表现有:集权。具体表现有:汉初丞相权重,有独立的办事机构,使汉初丞相权重,有独立
10、的办事机构,使皇权与相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的矛盾日益激化。地方郡县上,中央对郡守的控制较松,郡守日益激化。地方郡县上,中央对郡守的控制较松,郡守的权力很大,的权力很大,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加深日益加深“七国之乱七国之乱”从某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实行黄老之学的消极后果。意义上说是实行黄老之学的消极后果。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剧烈,阶级矛盾尖锐盾尖锐匈奴为患匈奴为患,威胁西汉政权,威胁西汉政权。3.“3.“汉承秦制汉承秦制”(1)(1)继承继承:沿袭秦制。沿袭秦制。(2)(2)变化变化:地方体制地方体制郡国并行郡国并行制。制。影响影响:诸侯王国势力日益强大诸侯王国势力日益强大,对
11、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给汉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也埋下了隐患。王朝的统治和稳定也埋下了隐患。应对应对:汉景帝削藩汉景帝削藩,引发吴、楚等七国叛乱引发吴、楚等七国叛乱;平定叛乱。平定叛乱。(20212021新疆慕华新疆慕华优策高三第一次联考优策高三第一次联考22)秦汉之际的历史)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经历了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
12、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A A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B B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C C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D D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解 析】从材料“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可知材料中体现的是单一的郡县
13、制实行时存在问题,汉初实行的兼有郡县封国特征的郡国并行制,更符合时代需要,故选A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从材料“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可知材料不仅表明秦汉由“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还强调了“国家结构形式”,故C答案不完整,也不是材料主旨。【答 案】A(20212021河南郑州一模河南郑州一模33)陈苏镇指出)陈苏镇指出“在统一战争刚刚结束的西汉初期,在统一战争刚刚结束的西汉初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东方各地特别是
14、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有很大势力。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奉汉法以治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两汉能避开亡秦覆辙,与此不无关系。冲突的作用。两汉能避开亡秦覆辙,与此不无关系。”这说明()这说明()A A汉初郡国并行实施的合理性汉初郡国并行实施的合理性B 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C C汉高祖错误吸收秦亡的教训汉高祖错误吸收秦亡的教训D D秦朝灭亡原因是未实行封国制秦朝灭亡原因是未实行
15、封国制【解 析】根据材料大意可知,汉初由于地方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汉朝统治者采取郡县制同时允许封国存在,并且默许封国不用汉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汉朝的统治,避免了亡秦覆辙,说明实施郡国并行制有一定的合理性,故选A 项;材料中强调文化差异是汉初设置王国的一个重要因素,B项表述绝对化、片面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郡县制同时,允许封国不用汉法,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C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答 案】A二、西汉的强盛二、西汉的强盛1.1.政治(主要是汉武帝时期)政治(主要是汉武帝时期)(1)(1)中央集权中央集权:颁行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
16、力。(2)(2)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削弱外朝丞相权力削弱外朝丞相权力,设立直接掌控于皇帝的设立直接掌控于皇帝的中朝中朝。(3)(3)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察举制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积功劳为官和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积功劳为官和征辟征辟等是重要补充。等是重要补充。(4)(4)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将全国划分为1313个州部个州部,分设分设刺史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刺史品级不高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刺史品级不高,权力权力很大很大,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代表皇帝巡行郡
17、国。(5)5)地方治理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力的不法行为的不法行为。概念概念 “推恩令推恩令”:汉武帝汉武帝时颁布的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法令。汉武帝采纳主时颁布的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法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父偃的建议,颁布颁布“推恩令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作为侯国。这一法令的实这一法令的实施使得封国越分越小施使得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势力大为削弱,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得到进一步加强。(
18、20222022广东高考广东高考22)“奉朝请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 “奉朝请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上A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 D有利
19、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解 析】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一方面王、侯多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另一方面,封国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由中央任命的封国国相手中,这“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答 案】D(2017全国卷,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C解析解析题干表格说明汉景帝时期政府已经直接管辖了题干表格说明汉景帝时期政府已经直接管辖了68个郡、国。到汉武帝时个郡、国。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期,通过推恩令(前前127年年)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等措施
20、,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匈奴威胁奴威胁),故,故C正确。正确。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0211月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月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2)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
21、祭祀隆重的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A.儒家独尊地位确立 B.加强中央集权的历程C.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汉元帝主张废除郡国宗庙制,是沿袭加强中央集非礼的主张,汉元帝主张废除郡国宗庙制,是沿袭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故权的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儒家独尊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已完项正确;儒家独尊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已完成,故成,故A项错误;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项错误
22、;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C项项错误;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只是西汉初期的作用,不是材料主错误;神化刘氏家族的统治只是西汉初期的作用,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内容,故要反映的内容,故D项错误。项错误。B(20192019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卷高考2525)汉武帝时,朝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皮币”,定,定价为价为40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入约为20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万
23、钱。朝廷这种做法()A A加强了货币管理加强了货币管理B B确立了思想上的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统一C C削弱了诸侯实力削弱了诸侯实力D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解 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 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答 案】C 概念概念 中外朝制度中外朝制度:“中朝中朝”亦称亦称“内朝内朝”,汉武帝为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加强皇权,限制相权限制相权,对一批对一批近臣近臣,冠冠以以侍中、给事中、中常侍
24、侍中、给事中、中常侍等头衔等头衔,使其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使其成为皇帝的御用工具,出入内廷出入内廷,与与尚书尚书令令共议军国大事。由尚书、侍中等组成的共议军国大事。由尚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而以丞相为首的丞相为首的“外朝外朝”官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中、外朝的形成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显示了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20212021四川德阳一模四川德阳一模33)东汉时期,尚书令的秩禄)东汉时期,尚书令的秩禄是一千石,尚书仆射六百石,只相当于中级官员。但是一千石,尚书仆射六百石,只相当于中级官员。但是外戚
25、却非常看重这些职位,与其他官员展开激烈争是外戚却非常看重这些职位,与其他官员展开激烈争夺。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是()夺。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是()A A皇权对相权的打压皇权对相权的打压 B B三公九卿制的强化三公九卿制的强化C C外戚把持中枢机构外戚把持中枢机构 D D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宗法观念深入人心【解 析】由材料“尚书令的秩禄是一千石,尚书仆射六百石,只相当于中级官员。但是外戚却非常看重这些职位,与其他官员展开激烈争夺”可知东汉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设尚书台等机构以削弱相权,三公是没有实权的名义上的最高官职,外戚等对尚书等职位的争夺体现出皇权对相权的打压,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汉代的中外朝制而非三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4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