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课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6课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5、6课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唐 五代 政权 更迭 民族 交融 ppt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华夏大融华夏大融天下盛世天下盛世天下大乱天下大乱南北分立南北分立天下大治天下大治隋隋唐盛世唐盛世天下天下大创大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天下大荣天下大荣文化繁荣文化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归华五胡归华隋唐五代十国隋唐五代十国华夏大盛华夏大盛隋唐两朝隋唐两朝华夏大新华夏大新三国至隋唐三国至隋唐华夏大荣华夏大荣阶段特征阶段特征:1.: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220589589年年)是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1)(1)
2、政治政治:国家分裂国家分裂,政局动荡政局动荡,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交融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三省制雏形出现;推行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士族士族门阀门阀制度制度形成并发展。形成并发展。(2)(2)经济经济: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北民南迁北民南迁,江南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得到开发。(3)(3)科技文化科技文化:佛教、道教兴盛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三教在相互借鉴中并行发展三教在相互借鉴中并行发展;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丰富多彩多彩,带有分裂割据的烙
3、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2.2.隋唐时期隋唐时期(581(581907907年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1)(1)政治政治:政权统一政权统一,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出现盛世局面出现盛世局面;统治者实行开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两税法两税法等制度创新发展等制度创新发展;自唐朝中期起自唐朝中期起,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最终最终演变为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演变为五代十国分裂局面。(2)(2)经济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
4、展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手工业发达,瓷器瓷器出口出口;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3)(3)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思想活跃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呈现多元特征,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复兴儒学复兴;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科技领先世界科技领先世界,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4)(4)对外交往对外交往:开放、活跃。唐代长安是国际都会开放、活跃。唐代长安是国际都会,西域服饰、饮西域服饰、饮食、乐舞等在社会上影响大食
5、、乐舞等在社会上影响大;唐朝的制度、法律等影响日本、朝唐朝的制度、法律等影响日本、朝鲜等国家鲜等国家;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备考方向备考方向通过了解三国两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域开发的新成就。(1)(1)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史实,结合时间线索和地结合时间线索和地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图变化形成正确的时空观。
6、(2)(2)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魏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史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用唯物史观作出全面评价。(3)(3)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结合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融在推认识民族交融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方面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培培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养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4)(4)了解隋唐在政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治理措施了解隋唐在政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治理措施,辩证分析辩证分析唐朝前期鼎
7、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唐朝后期衰落的因唐朝前期鼎盛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唐朝后期衰落的因素和表现素和表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汲取历史智慧。汲取历史智慧。(5)(5)从史料实证角度出发从史料实证角度出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客观评价唐朝客观评价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北方十六国北方十六国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1.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国号国号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魏魏220220年年曹丕曹丕洛阳洛阳蜀蜀221221年年刘备刘备成都成都吴吴229229
8、年年孙权孙权建业建业(江苏南京江苏南京)点拨点拨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军阀割据混战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国家分裂。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2.2.西晋统治西晋统治(1)(1)建立和统一建立和统一:266266年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建立西晋。280280年年,西晋灭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完成统一。(2)(2)灭亡灭亡原因原因:晋武帝死后晋武帝死后
9、,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力,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灭亡灭亡:316316年年,西晋被内迁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匈奴贵族所灭。所灭。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1.1.政权更替政权更替:317317年年,西晋宗室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司马睿在建康建康重建重建晋朝晋朝,史称东史称东晋晋;420420年年,刘裕夺取皇位刘裕夺取皇位,建立宋。建立宋。其后其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梁、陈,合称合称南朝南朝;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中处于劣势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中处于劣势。2
10、.2.士族兴起士族兴起(1)(1)成因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一些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世代把持官位,享受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2)(2)地位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政权的主要支柱。3 3.江南开发江南开发(1)(1)原因原因:北民南迁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充实劳动力资源。(2)(2)表现表现:南方农业、手工业明显进步。南方农业、手工业明显进步。(3)(3)影响
11、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促进民族交融促进民族交融。概念概念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1)(1)含义含义: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特权的集团。它形成于魏晋之际它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逐渐衰落。从东晋末逐渐衰落。(2)(2)兴起原因兴起原因历史根源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政治原因:
12、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3)(3)特点特点政治上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职位。世代担任重要职位。经济上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上:士族不与庶族通婚士族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甚至坐不同席。(4)(4)评价评价: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士族专权降低了统治集团的但士族专权降低了统治集团的整体素质整体素质,不利于长远的
13、统治。不利于长远的统治。(20222022广东省二模广东省二模3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设有 “谱局谱局”“”“谱库谱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族谱的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府备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案,与政府谱局存档簿状对照无误后,才能得到认可。这一做法()这一做法()A A保证血缘正统传承保证血缘正统传承 B B有助于维护士族有助于维护士族特权特权C C限制了人口的流动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 D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解 析】魏晋南北朝
14、时期,是士族制度盛行的时期,统治者都是士族出身,所以政府特别重视家谱和族谱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士族和庶族,以维护士族的特权,故选B项;血缘的正统传承不是只靠家谱和族谱就可以保证的,也没法体现士族与庶族的区别,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不是对人们出生地与居住地的限制,所以重视家谱、族谱与人口流动无关,上述做法没有限制人口流动,排除C项;【答 案】B(2022202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模拟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模拟33)祝总)祝总斌在斌在门阀制度门阀制度中谈到,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中谈到,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最主要
15、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据此可知()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据此可知()A A政治地位决定了士庶的差别政治地位决定了士庶的差别B B士族因免徭役而经济实力强大士族因免徭役而经济实力强大C C婚姻关系固化了当时的阶级婚姻关系固化了当时的阶级D D门阀政治是当时政治的主流门阀政治是当时政治的主流【解 析】题干强调士族的诸多特权源于门第下的政治特权,可知 A 正确。士族本身经济实力就强大,排除 B。C 项,因果倒置,应是“阶层的固化影响了婚姻关系”排除C 【答 案】
16、A(20222022全国卷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全国卷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33)晋元帝司马)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刘隗、刁协,抑制王氏兄弟之举引发了王敦的叛乱,叛睿重用刘隗、刁协,抑制王氏兄弟之举引发了王敦的叛乱,叛乱以乱以“清君侧清君侧”为名得到士族的普遍支持,晋元帝组织军队为名得到士族的普遍支持,晋元帝组织军队平叛大败。但此后王敦再叛,欲取代司马氏而独吞江左,又因平叛大败。但此后王敦再叛,欲取代司马氏而独吞江左,又因士族的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说明()士族的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说明()A A皇权与士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皇权与士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B B门阀士族势力僭越了皇权体制门阀士族势
17、力僭越了皇权体制C C一定条件下皇权政治结构的平衡一定条件下皇权政治结构的平衡D D士族集团内部矛盾的反复激化士族集团内部矛盾的反复激化【解 析】王敦一叛,得到士族的普遍支持,说明士族在东晋的特殊地位和权益,是不容皇权侵犯的;王敦再叛,欲取代司马氏而独吞江左,以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说明司马氏皇权也不容任何一姓士族擅自废弃,即只有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平衡和秩序才得以维持,故选C项;封建社会中央层面的主要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社会层面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排除A项;王敦再叛失败,说明士族势力对皇权的维护,排除B项;王敦一叛,得到士族的普遍支持,不能说明士族集团的矛盾;排除D项
18、。【答 案】C(20222022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33)曹魏)曹魏时期,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但其子嵇绍依然时期,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但其子嵇绍依然为司马氏集团建立的晋朝尽忠而死。有人骂嵇绍为仇为司马氏集团建立的晋朝尽忠而死。有人骂嵇绍为仇人卖命人卖命“不孝之罪通于天不孝之罪通于天”,西晋王朝却一直将他,西晋王朝却一直将他奉为忠义楷模,并再三褒奖。这说明,西晋奉为忠义楷模,并再三褒奖。这说明,西晋时期时期A A正统思想受到玄学冲击正统思想受到玄学冲击B B门阀制度渐趋门阀制度渐趋衰落衰落C C士族与王朝利益的结合士族与王朝利益的结合D D社会处于
19、分裂状态社会处于分裂状态【解 析】由材料“名士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但其子嵇绍依然为司马氏集团建立的晋朝尽忠而死”、“西晋王朝却一直将他奉为忠义楷模”可知嵇康与其子代表的士族的利益与司马氏集团代表的王朝利益相结合,反映出西晋诸王与门阀士族的结合,故选C项;【答 案】C(20222022山西长治高三九月质量监测山西长治高三九月质量监测33)阎步克先生)阎步克先生认为南朝一改东晋政局,出现了像认为南朝一改东晋政局,出现了像“皇子镇要藩,寒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些措施中隐含的等措施,这些措施中隐含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发展趋势是()A A“皇帝垂拱皇帝垂
20、拱”的门阀政治鼎盛的门阀政治鼎盛B B“士族当权士族当权”的寡头政治消失的寡头政治消失C C“诸侯擅政诸侯擅政”的宗主政治复现的宗主政治复现D D“主威独运主威独运”的皇权政治抬头的皇权政治抬头【解 析】据材料“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可知,宋朝刘裕采取措施重振皇权,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皇帝垂拱”的门阀政治主要存在于东晋时期,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南朝时期门阀与皇权共天下的局面结束,但士族仍然是皇权之下最有影响力的势力,排除B项;【答 案】D三、十六国与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1.1.十六国十六国:北方及西南割据政权北方及西南割据政权,合称合称“十六国十六国”。采取。采取汉化
21、政策汉化政策,但民族隔阂依然存在。但民族隔阂依然存在。2.2.淝水之战淝水之战:4 4世纪下半叶世纪下半叶,前秦前秦统一北方统一北方,后进攻东晋失后进攻东晋失败败,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背景背景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民族交融加强民族交融加强内内容容冯冯太后太后 实行实行俸禄制俸禄制,推行推行均田制均田制、三长制三长制等等孝文帝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将都城从平城迁到迁到洛阳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城以汉族汉族服服饰饰取代鲜卑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朝中禁鲜卑语,
22、统一说统一说汉语汉语改改鲜卑姓鲜卑姓为为汉姓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元将新改姓的部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并鼓励他们与与汉族高门汉族高门士士族族通婚通婚。影响影响民族交融民族交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趋势,缓解缓解民族矛盾民族矛盾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了北魏的经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缩小南北缩小南北差距差距统一奠基统一奠基:为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础3.3.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022202
23、2福建省厦门市四模福建省厦门市四模33)孝文帝于)孝文帝于497497年颁布年颁布代人定姓族诏代人定姓族诏,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汉族高门“四姓四姓”同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此举()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此举()A A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B B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C C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D D迟滞了汉化改革的进程迟滞了汉化改革的进程【解 析】据材料“孝文帝将功勋突出、地位显赫的八个鲜卑贵族家族定为一流高门,与
24、汉族高门 四姓 同等对待,并在铨选入仕时优待八姓子弟”可知,孝文帝这个措施既保证了鲜卑贵族的利益和地位,也拉拢了汉族高门望族,肯定了既有的政治秩序,故选C项;材料中是对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的规定,与皇权无关,排除A项;【答 案】C(20222022山西省临汾市二模山西省临汾市二模2626)孝文帝后期,汉人)孝文帝后期,汉人士族担任将相的人数从不到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士族担任将相的人数从不到四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经过宣武、孝明两帝后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这经过宣武、孝明两帝后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这说明北魏()说明北魏()A A汉化程度不断加深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B B政权被世家大族垄断政
25、权被世家大族垄断C C选官用官注重门第选官用官注重门第 D D胡汉有别的观念淡化胡汉有别的观念淡化【解 析】从孝文帝后期到宣武、孝明两帝,北魏政权中汉族担任将相的人数逐渐增加,几乎达到胡汉各半的比例,说明北魏胡汉有别的观念逐渐淡化,故选D项;汉化程度不断加深是指北魏采用汉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统治制度等的程度,而采用汉人士族担任将相,是属于民族观念的变化,而不是汉化现象,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汉人士族的比例最终达到几乎是胡汉各半,也就是最多达到一半,所以不能得出政权被世家大族垄断的结论,且题干中的信息强调的是胡汉比例,而不是世家大族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北魏选官用官制度,排除C项。【答 案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4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