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人教版 高中 必修 2019 新编 植被 教学 设计 课时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课标解读1.基本构成解读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条件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行为层次是“识别”、“说明”,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法,此行为层次对应认知领域的“识记”、“理解”层次,对应学业质量水平1中“借助他人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初步观察,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行为结果是学生能够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符号意义解读此课时主要概念是植被:一个地区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如森林、灌丛、草原、
2、荒漠、草甸、沼泽等,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植被这一概念是本课时的主要知识点,植被和环境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3.育人价值解读地理学科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可以让学生对植被产生直观的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植被与环境都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在认识植被与环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培养人地协调观。4.质量水平解读本节课对应学业质量水平1中的第三条,具体描述为:借助他人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初步观察,并设计简单的实验。5.资源开发解读(1
3、)利用好地理教材资源地理教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材料依据,在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时,首先要重视教材这一资源。这一课时的教材内容主要是“第一目植被与环境”,包括节首的情境设计、正文、图像以及一个活动栏目。教材内容较为丰富多样,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其他教学资源的开发必须在地理教材基础上进行。(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资源在内容要求和课标提示中指出,要借助相关的手段和工具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植被。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植被,可以利用遥感、谷歌地球等信息技术软件,帮助学生形成对植被的宏观认知;在学生进行具体的野外考察植被类型时,可以借助百度等手机APP快速识别植被类型。因此,在这一内容的教
4、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3)利用好乡土、社会教学资源植被与环境这一教学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很熟悉,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不同地区的植被存在差异性,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城市、乡村等都具有不同特点的植被景观,这是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公园、植物园等,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乡土和社会资源辅助教学。(4)利用好学生资源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占主体地位。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被,搜集相关资料;课中可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集中观察植被与环境等活动;课堂结束时,可以请
5、学生总结植被相关知识,提出疑惑与建议。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6.教学方法解读教学提示当中指出:以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植被与环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因此在本节课中,可以运用实践探究和案例教学法法。二、教材分析1.知识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植被概念、类型及植被与地理环境的相
6、互作用。2.能力及素养本课时内容要求分析植被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且穿插校园植被调查活动题,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3.图文题结构“植被与环境”这一目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节首的情境设计、正文、图片和一个活动栏目。情境设计选择了智利沙漠中的花海这一材料创设情境,展示了相关图片,并提出两个问题: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这一则材料很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成为很好的导入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文字材料和图片。文字材料主要是关于植被的概念
7、、分类、形成以及植被的垂直结构,并体现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幅图片森林中的成层现象,这一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利用示意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植被的垂直分层现象,更好地理解植被的垂直结构。紧接着有一个活动栏目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活动中,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然后给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和步骤:实地观察并记录、相关研究的课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三、学习需要分析1.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植被与环境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这一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一定的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