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3 防灾减灾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3 防灾减灾教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3 防灾减灾教案 地理 人教版 高中 必修 2019 新编 防灾 减灾 教案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六章 自然灾害6.3 防灾减灾知能素养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考对标高考对标高考考向防灾减灾手段学习理解能力观察和记忆比较和关联概括和归纳应用实践能力解释和实践综合和推论迁移创新能力迁移和探究区域判断与定位评价规划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水平2水平4【考查内容】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考查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自救与互救水平1水平3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一:防灾减灾手段】地理事实我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2、的影响。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1.灾害监测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3、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核心概念防灾:预防或防御灾害。减灾:减少灾害和减轻灾害破坏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由国家、区域及地方各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必备知识二:自救与互救】地理事实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1.灾前准备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地震多发地区,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2.灾中救助一旦发生自然
4、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若洪涝来袭,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当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如对别人进行救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3.灾后自我保护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地震发生后往往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核心概念自救:遭遇自然灾害,没有
5、他人的帮助扶持下,靠自己的力量脱离险境。互救:遭遇自然灾害,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妥善地救助他人。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本节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整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前两节介绍了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致灾过程和灾情。在学习了自然灾害的成因之后,本节内容介绍了防灾减灾的措施,为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内容。本章最后一节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是本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也体现了科技因素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图片、活动与案例形式阐述
6、防灾减灾手段;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活动形式阐述自救与互救。本节内容分为“防灾减灾手段”和“自救与互救”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灾害确实可怕,但是只要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提高逃生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完全可以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视频、案例等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搜集、遴选有价值的资料作为补充,例如通过查阅文献、查找新闻报道、参观科技馆的调查等方式。本节内容包含的核心知识及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防灾减灾手段;2.自救与互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学情整体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对不同区域的地理
7、环境特征有了一定基础的认知。通过对本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大概能够明白自然灾害形成的相关自然过程机制。高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纪录片、影视作品、新闻报道等多种途径,对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有了比较直观生动的认识,渴望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每年的“防灾减灾日”都设定一个主题,学生们可以通过媒体报道、社区活动、学校活动以及一些公益性的讲座等途径了解一些防灾减灾知识。【教学活动准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活动目标:掌握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树立防震意识。活动准备:1.查阅书籍、视频、新
8、闻报道等相关资料,收集地震中自救与互救的方法。2.提前确定所在班级疏散通道,牢记地震撤离路线,查找到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任务专题设计任务一 防灾减灾手段活动1:灾害监测 活动2:灾害防御 活动3: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任务二 自救互救措施活动1:灾前准备 活动2: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教学目标设计1.通过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防灾减灾及自救互救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2.运用图表、示意图、视频等资料,归纳防灾减灾手段及自救互救措施,培养读图、阅读、运用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了解当地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
9、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具备一定的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策略设计以一所中学的抗震奇迹作为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补充的教学资料,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手段和家庭及个人的自救互救措施。教学方法建议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防灾减灾的措施。难点:1.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内容;2.掌握不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教学材料准备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实景图片、防灾减灾宣传画等2.某地近年来关于某次自然灾害的相关新闻报道等。【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2008年5月12日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则新闻报道,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一所中学的抗震奇迹2008年5月12日下午,一场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川蜀大地。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在这场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中,有一所中学创造了灾难之中的奇迹:两千两百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用时1分36秒,逃出教学楼,无一伤亡。这所中学就是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距离震中只有几十千米。教师:看了这则新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学生1:这所学校太厉害了。学生2:他们的防灾减灾教育做得很好。教师:首先政府出资加固了教学大楼,不过仅仅教学楼
11、修建得结实还不够,紧急情况下有序地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从2005年开始,他们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教师:面对自然灾害,无论是国家和政府,还是家庭和个人,我们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防灾减灾,避免受到伤害。本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所中学在大地震中创造了灾难之中的奇迹,更加引起学生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渴望。教学精讲 任务 防灾减灾手段 教师: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对我们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总结长期以来的经验,国家制定了“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
12、,建立了严谨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依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实施了灾前-加强“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中-做好“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全面进行“灾后恢复”等多种防灾减灾手段。虽然天灾无情,我们不可能杜绝灾害,但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首先,我们来学习灾害监测。(整体设计分步落实)先明白依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灾前、灾中、灾后分别对应的多种防灾减灾手段。再通过学习任务一的三个活动真正了解这些防灾减灾手段的内容。【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防灾减灾手段活动1:灾害监测教师:我们以洪涝灾害为例,来探究一下自然灾害的监测。教师展示河流水文监测的方法-吊箱测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
13、110,思考回答问题:适合吊箱测流监测的河流具备怎样的突出特征,吊箱测流可以监测此类河流的哪些指标?(自主学习)阅读地理资料,并结合本章前面学习过的洪涝灾害相关内容,初步了解洪涝灾害的监测手段,教师完善补充,增强学生通过阅读对该内容的理解。【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洪涝灾害的监测学生1:吊箱测流法适合测量一些含沙量高、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学生2:可以监测河流流速、含沙量、水质等指标。教师总结:水文站在洪涝灾害的监测中的作用明显,图中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采用吊箱测流法可以灵活监测河流水情。针对其他自然灾害的监测台站和设备还有很多,比如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台风等各种气象灾害监测中发挥了巨
14、大的作用,实时更新的卫星影像可以帮助记录和预测台风的移动路径。再比如全国各地地震台中安装的现代地震仪,可以以较高精确度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震动记录下来,从而测量出地震的强度和方向。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为监测自然灾害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教师提供的PPT图片,明确自然灾害的监测手段。【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自然灾害的灾前监测教师总结:我国建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设计意图)通过补充针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手段,帮助学生综合全面地了解我国灾害监测的内容。【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灾害监测活动2:灾害防御教师:除了建成灾害监测
15、系统,我国还采取相应措施来防御灾害、减少损失。我们以地震灾害为例,来探究一下灾害防御的措施。下面我们来观察同一栋楼房加固前后在模拟强度相同的地震实验中的破坏程度有何差异。(教学预设效果生成)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结合区域地理相关知识与本章前面所学内容,归纳不同防灾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抗震加固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左右两张图片,左边是加固前,可以看到在地震实验中,建筑物的立柱出现了明显的损伤。而右边是经历过抗震加固的楼体,经过强度相同的地震实验后可以看到,楼体的损坏程度大大减轻了。教师:除了针对地震的防御之外,我国还实施了很多灾害的相关防御措施,请说出三峡大坝和三北防
16、护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概括和归纳能力)结合具体案例,概括三峡大坝与三北防护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三峡大坝与三北防护林学生1:三峡大坝水利工程可以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学生2:三北防护林工程可以一定程度上防御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师总结: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比较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三峡大坝处于长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由于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的作用,长期肆虐北方的沙尘暴近些年明显减少,更重要的是有效减缓了北方沙漠化的危机。国家还施行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如2008
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就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开展减灾教育,如教材一开始提到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学校、社区中开展的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等等。(设计意图)通过列举防灾减灾相关法律与防灾减灾日以及相关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灾害防御工作。【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灾害防御活动3: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教师:在做了尽可能充分的灾害防御准备后,仍然会有一些自然灾害突然发生。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PPT,思考问题: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应该依据什么来决定所要调配的救援人员和物资的数量呢?(深度学重推理)
18、提供相关地理资料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教材中“灾害救援与救助”这部分内容,推导出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调配救援人员与物资数量的依据。深度挖掘教材,开阔学生眼界与思维。【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救灾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级别级-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死亡人数20人以上50人以下50人以上100人以下100人以上200人以下20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或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10万人以上50万人以下50万人以上100万人以下100万人以上200万人以下200万人以上学生1:灾害的严重程度。学生2: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情况。教师总结:也就是说当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
19、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确定应急响应等级,据此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教师:不同的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方案有所不同。以地震为例,因为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救援的主要力量。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地震专业救援队。教师组织学生根据Pl12活动中的文字和表格,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自主学习)分成3个小组分别对应完成3个问题,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共同完成任务,完善答案。【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20、2.计算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重。3.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小组1:需要的人员包括负责协调技术和保障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从事搜索、营救和保障工作的部队官兵,进行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等。小组2:经过简单计算后,可以得出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约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56%。小组3:国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相关救援经验丰富,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国际救援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人力、物资和先进救援设备展开救援。(综合和推论能力)通过探究地震专业救援队应该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与强震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教师
21、总结:对我国来说,参与国际救援不仅是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认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教师:艰难紧迫的救援工作结束后,更长远的工作是要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恢复。我们以地震灾害为例,来探究一下灾后恢复。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当地原本以旅游为支柱产业,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在九寨沟的地震灾后重建中重要的重建工作有哪些呢?(设计意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训练学生对文字、图表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灾后恢复学生:修复旅游景区和旅游配套设施。教师:四川九寨沟
22、旅游业发达,地震会破坏当地自然景观和旅游配套设施,因此重建应以恢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发展为重点。 任务二 自救互救措施 教师: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救援与救助;同学们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措施,在灾害发生时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拯救他人生命,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我们将从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学习面对不同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以学定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以及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联系实际生活,了解震前准备的内容,强化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活动1:灾前准备教师:对于可预报的洪涝和台风等气象灾害而言,灾前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