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1 气象灾害 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1 气象灾害 教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6-1 气象灾害 教案 地理 人教版 高中 必修 2019 新编 气象 灾害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自然灾害6.1 气象灾害知能素养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考对标高考对标高考考向洪涝灾害学习理解能力观察和记忆比较和关联概括和归纳应用实践能力解释和实践综合和推论迁移创新能力迁移和探究区域判断与定位评价规划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水平2水平4【考查内容】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考查题型】选择题、综合题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一:洪涝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2.分布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洪涝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3.危害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此外,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核心概念气象灾害:指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异常所产生的灾害现象和过程,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等。洪涝灾害:
3、指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必备知识二:干旱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2.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全国有四个旱灾多发区,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3.危害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干
4、旱也会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核心概念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干旱灾害: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必备知识三:台风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在洋面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热量,又
5、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2.分布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严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3.危害台风能量巨大,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核心概念台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必备知识四:
6、寒潮灾害】地理事实1.形成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2.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在我国,寒潮是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3.危害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核心概念寒潮: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第二部分:本
7、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本节内容分析】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的不可预知性,使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多、分布广,而且发生频率高。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高中地理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自然灾害是其重要的分支。教材内容“宽”而“浅”,合理安排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先后学习“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四部分内容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组成要素发生异变,对人类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如降水异常引发洪涝灾害或干旱灾害,气温异变引发寒潮灾害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最为常见。本节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
8、影响。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几种常见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内容包含的核心知识及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洪涝灾害2.干旱灾害3.台风灾害4.寒潮灾害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学情整体分析】高中生对气象灾害并不陌生,每年都会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的典型案例,比如成都暴雨、南方雪灾等,这对于学习本节内容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学生对于气象灾害的了解一般只限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地理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分析和
9、综合能力,而且此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参与意识强的时期,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气象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高一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仍有欠缺,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大量的现实案例对各类气象灾害进行说明,结合多媒体演示、播放自然灾害纪录片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不同气象灾害类型的认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学活动准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名称:调查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活动目标:查找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不同气象灾害的认识,并对应好防灾减灾措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活动准备:1.小组分工,按照不同类型查找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的相关资料
10、。2.小组合作,展示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分布地域的相关资料。任务专题设计任务一 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活动1: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活动2: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危害活动3: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任务二 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成因及影响活动1:台风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活动2:台风灾害的影响活动3:寒潮灾害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活动4:寒潮灾害的影响教学目标设计1.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增强区域认知能力。2.结合文字资料或区域图示信息,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和危害,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教学策略设计用近期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灾害导入,
11、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探究兴趣;结合导入的四个案例,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气象灾害的思维。通过构建思维框架的方式总结不同灾害的成因,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对不同类型灾害成因的比较,明确人类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从而形成尊重自然、人地和谐发展的地理观念。教学方法建议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点: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的成因和时空分布分析。教学材料准备1.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在我国的分
12、布规律图。2.我国近年典型气象灾害的案例。3.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图片。4.台风、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示意图等。【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近期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灾害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以下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灾害。(设计意图)通过近期我国四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灾害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案例。【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气象灾害案例材料一: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轮强降水导致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材料二:2019年华北地区的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
13、材料三: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材料四:2021年初我国多地迎来大幅度降温的寒潮天气。学生1:材料一反映的是洪涝灾害。学生2:材料二反映的是干旱灾害。学生3:材料三反映的是台风灾害。学生4:材料四反映的是寒潮灾害。教师: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异常所产生的灾害,我们称为气象灾害,包括同学们回答到的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气象灾害。【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气象灾害的概念短暂的大气异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教学精讲 任务一
14、 洪涝灾害、干旱灾害 教师: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洪涝和旱灾这两种气象灾害。活动1: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设活动深探究)以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探究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2020年夏季,我国降水较往年偏多,出现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长江流域也自然成为汛情的重要防御阵地,多条支流及干流出现明显涨水。(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发表各自不同观点,小组组长整合组员观点,组织报告、交流小组探究成果。小组1
15、:长江流域主要为季风气候,而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强弱不稳定,导致我国降水不稳定。小组2:长江流域中下游主要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教师总结:长江流域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多条支流若同时涨水,干流则会出现明显涨水。加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从而导致了洪涝灾害。【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教师: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可以看出洪涝灾害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大且降水集中的区域;从地形因素看
16、,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的低洼地区。除了气候、地形等自然原因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会加剧洪涝灾害?学生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例如在山地丘陵滥伐森林、陡坡开垦等。学生2:植被破坏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产生大量的泥沙堆积在中下游的河流、湖泊、水库中,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加重了洪灾的隐患。(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概括洪涝灾害的成因,引导学生体会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教师总结:洪涝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般我们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着手。【多媒体展示】(难点知识)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河道宽
17、窄、弯曲程度、顶托作用等)、水系(流域面积、泄洪通道等)、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2.人为:破坏植被调蓄进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围湖造田、围垦湿地导致其对进水调蓄能力下降;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洪涝灾害的危害有哪些呢?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会对该地区产生什么影响?学生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学生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学生3:洪涝还会导致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洪水过后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教师:洪涝危害巨大,而长江流域又是我国人口密集
18、、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产业发达,所以洪涝灾害造成长江流域的损失巨大。(设计意图)通过教材内容解读和相关案例资料辅助,引导学生认识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洪涝灾害的危害洪水往往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没、农作物被毁,从而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洪水淹没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交通受阻等。活动2:干旱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教师:降水过多易导致洪涝灾害,而降水过少易导致干旱灾害,旱灾也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当其影响到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时,则为灾害,即干旱灾害,简称旱灾。(以学定教)在学习了
19、洪涝灾害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洪涝灾害的学习方法,自主阅读教材,学习干旱灾害,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展示】(地理概念)干旱和干旱灾害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1-102并结合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问题:为什么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华北地区的旱灾华北地区是我国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的旱灾中心,多年平均旱灾受灾面积可占全国旱灾受灾面积的465%,旱灾成灾面积占全国旱灾成灾面积的50.5%。一些地区“十年
20、就有九旱”,尤其是春旱严重,对农业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华北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发表各自不同观点,小组组长整合组员观点,组织报告、交流小组探究成果。小组1: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但是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小组2:华北地区有超大城市群,也是我国首都所在地,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需求量很大小组3:华北地区是综合性工业基地,耕地面积大,工农业生产的用水量很大。小组4:人们日常生活排放废水,农业上要使用农药、化肥,工业生产也会排放废水,会导致水体的污染,从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干旱加剧。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回答得很正确。从同学们的
21、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旱灾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综合和推论能力)通过对华北地区旱灾成因的分析,明确旱灾成因的分析思路,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旱灾成因分析1.自然因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2.人为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水体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使得干旱加剧。教师:华北地区的旱灾主要发生在春季,这是因为春季降水少,但是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春旱严重。那发生春旱对当地有什么危害呢?学生1: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春季小麦返
22、青时需水量大,如遇旱灾,易造成农作物减产。学生2:华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旱灾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牧草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旱灾对我国影响巨大。而且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会影响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我国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而实施的。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旱灾的危害。(设计意图)此活动以华北地区的旱灾为案例背景,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旱灾的成因和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旱灾的危害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干
23、旱也会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干旱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此外,干旱还容易诱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例如,旱灾经常和蝗灾相伴发生。活动3: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教师: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在我国发生范围都较广、频次较高、造成的损失严重,那么这两种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呢?(深度学重推理)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的分布规律的分析,明确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夏季风的势力不稳定导致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2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表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