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常见地貌类型 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5444812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4.2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常见地貌类型 教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常见地貌类型 教案 地理 人教版 高中 必修 2019 新编 常见 地貌 类型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必修第一册 教案第四章 地貌4.1 常见地貌类型知能素养对标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考对标高考对标高考考向喀斯特地貌学习理解能力观察和记忆比较和关联概括和归纳应用实践能力解释和实践计算和技能综合和推论迁移创新能力迁移和探究区域判断和定位评价规划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水平1水平3【考查内容】各类地貌特征的分析、综合比较;各类地貌的成因、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等动态过程的观察与趋势预测。【考查题型)选择题、综合题河流地貌水平2水平4风沙地貌水平1水平3海岸地貌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走近学科素养【必备知识一:喀斯特地貌】地理事实1.形成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物质溶于水并被

    2、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3.地表喀斯特地貌(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2)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3)峰丛、峰林、孤峰和残丘。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4.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核心概念溶蚀:碳酸钙溶于水形成碳酸氢钙后随水流走,这个过程叫溶蚀,溶沟、洼地、峰林和

    3、地下溶洞等都是溶蚀作用的产物。溶洞: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景观,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必备知识二:河流地貌】地理事实1.形成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2.分类(1)河流上游“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2)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形状:鸟嘴状(如长江三角洲)、扇形(如黄河三角洲)、鸟趾状

    4、(如密西西比河等)。核心概念牛轭湖:平原地区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河水的冲刷作用增强,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酷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发育形成的地貌景观。【必备知识三:风沙地貌】地理事实1.形成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3.风沙地貌类型(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2)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等。核心概念风蚀: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指风力

    5、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的过程)和风沙的磨蚀作用(指由于风沙流贴近地面运动,运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进行的冲击、摩擦作用的过程),统称风蚀。风蚀地貌:由风和风沙流对地表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形态。风蚀柱:长期受风沙的吹蚀作用,岩石崩解破碎形成一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风蚀柱。多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经长期侵蚀后,可形成风蚀蘑菇等地貌。风蚀蘑菇: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称为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新月形沙丘:因沙丘状

    6、如新月而得名。它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很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大致垂直。流动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埋没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必备知识四:海岸地貌】1.形成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2.分类(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核心概念海蚀崖: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下,岩石海岸崩塌,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穴:海蚀岩岸与海面接触处受海蚀作用形成的断续凹槽,又称海蚀槽。海蚀平

    7、台:海蚀崖逐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滩:指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落实学科素养【本节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落实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者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会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分为四部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第一部分,从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及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入手,揭示喀斯特地貌实质上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

    8、下形成的;从地表和地下两方面识别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理清各种喀斯特地貌在时空演化上的关系,指出溶蚀洼地是该类型区域主要的农业耕作区;结合活动分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澜沧江上游河谷示意图,说明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河谷,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槽形;通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示意图说明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沉积规律,指出牛轭湖和河曲是在平原地区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洪积一冲积扇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平原多为农业生产基地。第三部分,结合图片,分类说明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成因,风力侵蚀地

    9、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等,风力堆积地貌最典型的是沙丘,新月形沙丘是所有类型沙丘的基础;通过雅鲁藏布江河谷附近的风沙活动,揭示风沙活动并非只分布于干旱地区,其真正内在机理是有物质基础和动力来源。第四部分,通过图片识别海岸侵蚀地貌,简要说明各种海岸侵蚀地貌间的联系;指出常见海岸堆积地貌的类型为海滩和沙坝,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又可以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本节包含的核心知识和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喀斯特地貌2.河流地貌3.风沙地貌4.海岸地貌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学情整体分析】本节内容着眼于常见的地貌类型。应注意:高一学生知识储备有限,观察能力不足,常识

    10、有所欠缺;新情境下提取有效信息、调用知识以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学生对地貌的认识多为静态的感性认识,但地貌形态的演变在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均按照一定规律发展变化,从静态的感性认识到动态的理性认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教学活动准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探究本地地貌类型及特征。活动目标:调查本地地貌,绘制地貌形态示意图,并描述其特征。活动准备:1.在互联网上搜集本区域地貌图片及资料介绍2.实地观察本地地貌形态。3.绘制当地地貌形态示意图并总结其特征。任务专题设计任务一 喀斯特地貌活动1::识别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特征 活动2:探究喀斯特地貌的时空演化规律活

    11、动3:案例探究FAST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任务二 河流地貌活动1:识别常见河流侵蚀地貌,探究其特点及成因 活动2:识别常见河流堆积地貌,描述其特征任务三 风沙地貌活动1::识别风沙地貌景观,探究风沙地貌成因 活动2:案例探究风沙地貌形成的真正机制任务四 海岸地貌活动1:识别海岸侵蚀地貌,探究其演变关系 活动2:识别海岸堆积地貌,描述其景观特征教学目标设计1.野外观察或结合视频、图片等学会识别常见地貌景观。2.通过分组探讨,会综合分析四种常见地貌类型的成因、分类、特征、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对特定区域的地貌景观会运用综合和推论、概括和归纳等方法进行认知。3.通过了解地貌形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

    12、人地协调观。教学策略设计以徐霞客游记导人,激发学生了解地貌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地貌景观;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各类地貌的成因、分类及特征;少教精教,结合学生探讨情况引导学生对地貌的时空演变规律予以归纳总结;结合所学内容,布置课下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地貌。教学方法建议问题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2.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3.风沙地貌的类型、特征;4.海岸地貌的类型、特征。难点: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2.河曲、牛轭湖的成因。教学材料准备挂图、PPT

    13、等。【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导入教师: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6并思考,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呢?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设计意图)借徐霞客游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阅读教材情况,教师分步提问,使学生逐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成因,形成综合思维;用问题引出喀斯特地貌景观类型及特征应该如何识别,从而导入下文学习。学生1:描述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的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喀斯

    14、特地貌最为典型。学生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因为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教师:喀斯特地貌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最为典型,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石灰岩广布,且降水比较丰富。那么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哪些?其特征分别是什么?这类地貌对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通过本节学习,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任务一:喀斯特地貌 活动1:识别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特征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67-68,多媒体展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判断识别景观图中的喀斯特地貌类型。(设情境巧激趣)教师借助常见喀斯特

    15、地貌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喀斯特地貌的兴趣。【多媒体展示】(地理景观)喀斯特地貌学生1:图1为溶沟,图2为洼地,图3为峰林。学生2:图4为峰丛,图5为孤峰,图6为残丘。学生3:图7为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情境学习)引导学生将溶沟、洼地、峰林、峰丛、孤峰、残丘、溶洞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与文一一对应,使学生能够准确识别这些常见喀斯特地貌景观。教师总结: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和地下两类。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内有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概括和归纳能力)结合教

    16、材内容,归纳溶沟、洼地、峰丛、峰林等地表喀斯特地貌和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特征。【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地表水溶蚀岩石形成的沟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洼地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底部宽阔而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峰丛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峰林峰丛被溶蚀形成的浑圆状成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孤峰孤立存在的石灰岩山峰残丘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残留的孤立石峰,比孤峰规模更小、更平缓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

    17、分布石钟乳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笋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的形似竹笋的堆积体石柱石钟乳和石笋相对生长连接在一起形成石柱石幔石帘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设计意图)通过景观图使学生学会识别喀斯特地貌景观经教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分类及特征最终使学生形成对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区域认知。活动2:探究喀斯特地貌的时空演变规律教师:刚才我们识别了喀斯特地貌景观,总结了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请同学们思考,各种喀斯特地貌景观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各种景观的演化是否有规律可循?阅读教材P67图4.2地表喀斯特地貌景

    18、观演变示意图,总结归纳喀斯特地貌的时空演变规律。【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化示意图学生: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顺序为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整体设计分步落实)1.在前面所学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推论各种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之间的演化关系2.从教材图4.2结论出发,对知识进行升华,组织学生探究在理想状况下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规律。教师:上图为静态的地表喀斯特景观演化示意图,接着让我们一起寻找隐藏在喀斯特地貌景观背后的动态规律。(深度学习)从教材内容出发,经过深度挖掘,把喀斯特地貌演变的普遍性规律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图解(综合

    19、和推论能力)从现有图文材料出发,把溶沟、洼地、峰丛、峰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用演变顺序联系在一起,推论地貌景观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假定有一个宽平高地,长期稳定,由厚厚的石灰岩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便会如上图所示。请问A、B、C三张图中所演示的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变化的?(设计意图)规律从静态到动态使学生对喀斯特地貌景观的认识动态化,形成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各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的观念。学生1:在图A中,地面从平坦开阔到被流水溶蚀、侵蚀,形成溶沟,此时溶沟规模不大。学生2:在图B中,地表继续被溶蚀、侵蚀,变得更加崎岖不平,地表溶沟演变成溶蚀洼地,地下形成喀斯特溶洞。学生3:在图C中,地表进一步变得高低不平,

    20、形成峰林、峰丛,部分峰林、峰丛变成了孤峰、残丘;在淀积作用下,在溶洞内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教师总结: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先形成地表喀斯特地貌,接着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光有侵蚀、溶蚀作用,还有淀积作用。活动3:案例探究FAST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教师:虽然喀斯特地貌凹凸不平,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凡事有利也有弊。正是因为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才使得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综合考量后最终选址于贵州平塘。(设活动深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大窝凼的气候、地貌特点以及在基建工程和排水方面的优势,让

    21、学生理解FAST选址在贵州平塘的原因。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教材P68-69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中的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选址贵州平塘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22、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活动学习)学生就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等内容展开讨论,推论出选址在贵州平塘的基建和排水方面优势。小组1:云贵高原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小组2: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坑。小组3: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小组4: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评价规划能力)通过学习FAST选址初步学会用工期、工程造价安全性等评价选址活动。教师点拨:FAST选址贵州平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形、气候优势,既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同时也解决了排水问题。【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案例探究FAST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1.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

    23、,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坑。2.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3.在喀斯特地质条件下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地貌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有弊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树立人地协调观。任务二 河流地貌活动1:识别常见河流侵蚀地貌,描述其特征教师:上面我们学习了喀斯特地貌,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种常见地貌河流地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69-70,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判断识别景观图中的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先学后教)通过所展示的河流

    24、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河谷、河曲等侵蚀地貌景观的特点,结合教师精讲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多媒体展示】(地理景观)河流上游和下游景观图学生1:在河流上游河谷大多呈“V”形,河谷深度大,崖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学生2:河谷流出山地,进入平原地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学生3: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见“S”形弯曲的河道,即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教师总结:在不同河段形成的地貌形态不同,特征也各异。(概括和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归纳“V”形河谷、槽形河谷、河曲等侵蚀地貌特征,使学生形成对河流侵蚀地貌的区域认知。【多

    25、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河流侵蚀地貌特征河段流经地区特征上游山区呈“V”形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中游平原地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呈“S”形,多牛轭湖(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景观,并会描述其特征。活动2:识别常见河流堆积地貌,描述其特征教师:除了侵蚀,在河流的沉积作用下,还会形成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分为洪积-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三部分。(以学定教)河流地貌与选择性必修1关联,在高一教学中侧重地貌景观的识别及特征的描述。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0-71,多媒体展示

    26、河流堆积地貌景观图,判断识别景观图中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河流冲积平原景观学生1:洪积-冲积扇(图1)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学生2:河漫滩(冲积平原主体)(图2)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学生3:三角洲(图3),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学生4:三角洲沉积物从河口沿河水流动方向其粒度由粗变细。(区域判断和定位能力)在学习不同堆积地貌形态和特征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景观图或文字判断堆积地貌类型,同时定位其所处的河流位置。教师总结:三种沉积地貌都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沉积物颗粒随着水流方向由粗变细。(重点知识)冲积平原类型及特征类型地貌特征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

    27、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宽,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越往河流下游沉积颗粒越细三角洲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识别河流堆积地貌景观并描述其特征。任务三 风沙地貌活动1:识别风沙地貌景观,探究风沙地貌成因教师:学习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之后,接下来学习一下风沙地貌。风沙地貌分为风沙侵蚀形成的风蚀地貌和风沙堆积形成的风积地貌。(以学定教)实物景观图片导入使学生产生代入感,激发学生了解神奇自然景观的兴趣,简单问答使学生学会识别这些地貌景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幅风沙

    28、地貌景观图,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2-73,判断识别四种风沙地貌类型。【多媒体展示】(地理景观)风蚀地貌景观学生1:图1是风蚀柱。学生2:图2是风蚀蘑菇。学生3:图3是雅丹地貌。学生4:图4是新月形沙丘。(深度学习)在学会识别风沙地貌景观基础上,深度学习风沙地貌形成过程。教师总结: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地区,常见的风沙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新月形沙丘等。(概括和归纳能力)概括风沙地貌类型、特点和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描述风沙地貌特征。【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风沙地貌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形成过程形成作用风蚀柱柱状岩石地表多戈壁荒漠,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而形成风力侵蚀风蚀蘑

    29、菇岩石突起孤立,呈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分布,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沙丘形态各异,多呈新月形,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风力减小或受外力阻挡,风沙堆积而成风力堆积(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会识别风沙地貌景观并学会描述风沙地貌景观特征。活动2:案例探究风沙地貌形成的真正机制教师: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才有风沙地貌,其实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的活动,分小组讨论活动所提问题,组内整理后回答。(设活动深探究)结合案例展开教学使学生认

    30、识到并非只有干旱地区才有沙丘。【多媒体展示】(地理资料)丹娘沙丘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1.描述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2.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深度学习)分组探讨河谷特征及沙丘沙源地,推测沙丘主导风向。小组1:河谷落差比较大。小组2: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附近沉积。小组3:是在不同风向的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教师点拨:要形成沙丘,必须有沙源有风。(综合和推论能力)结合案例中的图文材料,推论该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推测该沙丘的沙源地及

    31、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案例探究丹娘沙丘1.两侧高山耸立,河谷宽广,弯曲;谷底平坦;分布有河漫滩和沙洲。2.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3.东南风。(设计意图)以丹娘沙丘为例说明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有助于学生认清沙丘形成的本质。任务四 海岸地貌活动1:识别海岸侵蚀地貌,探究其演变规律教师:看过了溶洞石笋,探过了河谷平原,瞧过了雅丹沙丘,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海岸地貌,海岸地貌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海岸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

    32、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观察图片,说明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都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景观之间有没有联系?(以学论教)把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拱桥等海岸侵蚀地貌景观放在同一幅图中,有利于学生对比记忆不同的侵蚀地貌形态。【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常见海岸侵蚀地貌景观(自主学习)结合图片,自主学会识别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平台、海蚀柱等常见海岸侵蚀地貌景观。学生1:海蚀崖是海岸受海浪冲蚀及伴随产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种向海的悬崖陡壁,主要见于基岩海滩。海岸在波浪的长期冲击、掏蚀下,悬空岩石崩坠,形成近乎直立的岩壁。学生2:海蚀崖

    33、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结果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形,称之为海蚀平台,它的特点是微微向海洋倾斜。学生3: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观察和记忆能力)通过观察,能使学生区分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景观。教师总结: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都是在海水的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这些海蚀地貌景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学会识别各种海蚀地貌景观,并简单描述其特征,分析各种海蚀景观间的联系。【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海蚀地貌景观间的联系活动2:观察图片识别海岸堆积地貌,描述其景观特征教师:海岸带的沉积物运动

    34、受阻时,就会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岸堆积地貌。下图展示的就是典型海岸堆积地貌:沙滩、沙坝。(少教精教)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沙滩、沙坝等常见海岸堆积地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幅海岸地貌景观图,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4,判断识别四种海岸地貌类型。(情境学习)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片,识别沙滩、沙坝等常见海岸堆积地貌类型。【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海岸堆积地貌学生1:图1是砾滩,颗粒比较大。学生2:图2是沙滩,颗粒比较小。学生3:图3是泥滩,由淤泥组成。学生4:图4是沙坝,呈长条形。(比较和关联能力)对比四幅图片,从组成成分及形态角度描述海滩、沙坝的不同特征。教师总结:三种海滩的组成物质颗粒大小不同,砾

    35、滩由颗粒较大的砾石组成,沙滩由颗粒较小的沙粒组成,泥滩由淤泥组成,沙坝呈长条状。(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学会运用图片识别常见海岸堆积地貌并描述其特征。【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海岸堆积地貌类型地貌特点特点海岸类型海滩砾滩由颗粒较大的砾石组成岩石海岸沙滩由颗粒较小的沙粒组成砂质海岸泥滩由淤泥组成淤泥质海岸沙坝呈长条状砂质海岸实践活动(方向与建议)学生可通过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识别身边常见地貌景观,梳理常见地貌景观类型及特征。(解释和实践能力)在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能够识别地貌景观,描述景观特征。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于常见地貌类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常见地貌景观的概念、类型、特征

    36、、成因、演变和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教学评价目标和水平要求做出准确的教学评价。评价目标水平1水平2水平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等资料,识别常见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在简单、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能够辨识地貌景观,简单分析地貌与少数几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互相影响。根据提示,能够辨识日常生活区域的地貌特征。借助他人的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初步观察,并设计简单实验;能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给定的地貌

    37、类型,能够简单分析其与大气、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关系,辨识地貌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能够归纳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自主辨识给定区域的地貌特征。与他人合作,能够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做出简要解释;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独立思考的意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给定的复杂地貌,能够说明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貌影响的强度和方式,具备尊重自然规律、适应和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说明地貌的运动与变化规律。能够从空间格局的角度,解释地貌形态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和实施较

    38、复杂的地理模拟实验和考察方案,并独立、熟练地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相关自然地理事项;能够在地理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保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设计意图)对照课标各水平段要求,在学习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比较和关联能力综合和推论能力、区域判断定位能力,并逐步使学生形成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板书设计(以学定教)学生能够识别部分地貌景观,但比较零乱。按照课标要求,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次级地貌类型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利于学生对常见地貌形成系统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优点:1.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按照识别常见地貌

    39、景观和描述地貌景观特征这两个要求展开。2.结合学生实际,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景观图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4.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5.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借用信息化手段助力课堂教学。6.分组活动,注重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改进建议:应该再进一步挖掘材料,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和迁移。(以学论教)运用图片,使学生学会识别常见地貌类型,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会辨别不同类型地貌,并描述不同地貌景观的特征。第三部分:本节学习评价巩固学科素养【学习目标分析】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1.喀斯特地貌景观识别及特点描述;2.河

    40、流地貌景观识别及特点描述;3.风沙地貌景观识别及特点描述;4.海岸地貌景观识别及特点描述1.能够运用资料,概括不同地貌景观的特征,并会描述不同地貌景观特征;2.能从具体区域出发,探究常见地貌景观的成因及演变规律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深度学习建议】1.认识不同地貌景观类型及特征。2.理解地貌形成的原因。3.理解地貌景观的演变规律。【学习评价任务】任务一 知-能迁移评价:在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常见海岸类型必备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和记忆能力、比较和关联能力、解释和实践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素养。任务二 能-知渗透评价:运用观察和记忆能力、综合和推论能力、比较和

    41、关联能力、迁移和探究能力,分析河道的侵蚀与堆积,巩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任务三 学科素养评价:在具体分析喀斯特地貌类型、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风蚀地貌过程中,运用观察和记忆能力、比较和关联能力、综合和推论能力解决相关问题,巩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素养。【典型评价设计】 任务一:知-能迁移评价 必备知识深度探究(探究点1)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淀积作用。作用化学过程溶蚀CaCO3+CO2+H2O=Ca(HCO3)2淀积Ca(HCO3)2=CaCO3+CO2+H2O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岩石可溶性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

    42、是碳酸钙类岩石,如石灰岩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类型形态作用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蚀落水洞溶蚀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溶蚀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探究点2)风沙地貌1.风沙地貌集中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原因气候温度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降水降水少,变率大且集中,蒸发强风风力大且频繁下垫面土壤土壤干燥,结构松散,易受风蚀植被植被稀少且矮小,利于风沙活动河流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弱2.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类

    43、型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形成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这些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形成固定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具有斜理构造图示3.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发展(1)新月形沙丘平面图形如新月,两侧有两个向前顺风向延伸的翼。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2)在沙源充分的条件下,新月形沙丘的翼角彼此相连而形成与风向垂直分布的新月形沙丘链。高度一般在10-30米,长度可达数百米甚至在1千米以上。(3)在沙源丰富的地区,在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的迎风坡上逐渐发育许多次一级的小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形成复合新月形沙丘链。它们是一种巨型的横向沙丘形态,

    44、丘体十分高大,高度一般在50100米,高的在200米以上。(探究点3)常见海岸类型类型成因特点作用典型基岩海岸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地势险峻、坡陡水深、海岸曲折建港口、旅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砂质海岸由砾石、沙子堆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粗, 海滩宽阔平坦海滨浴场台湾西侧海岸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抵抗风浪,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湿地珊瑚礁海岸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热带基岩海岸边缘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袭,保护生物多样性淤泥质海岸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而成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滩涂养殖珠江三角洲海岸 任务二:能-知渗透评价 学

    45、习能力深度探究(迁移和探究能力)河道的侵蚀与堆积分析1.河道平直时(1)判断左岸、右岸先判断河流的流向,然后顺着河流的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北半球如图所示:(2)判断侵蚀、堆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转,即河流右岸受到侵蚀,可能会发育成凹岸;左岸堆积,可能会发育成凸岸;南半球则相反。北半球如图所示:(3)应用一般北半球河流的右岸是侵蚀岸,为主航道,适宜建设港口;左岸是堆积岸,适宜挖沙、淘金等;南半球相反。2.河道弯曲时(1)判断左岸、右岸河流流向:顺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流向与河岸相交的一侧,即为凹岸,另一侧即为凸岸;河岸形态判断:河岸凸出的即为“凸岸”,凹陷的即为“凹岸”。如图所示:(2)判断侵蚀、堆积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如图所示:(3)应用凹岸受到侵蚀,河水较深,适宜建造港口;凸岸接受沉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建设村庄城镇,种植庄稼。 任务三:学科素养评价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重难点。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都有考查,以前侧重考查地形特征的分析、综合比较,现在侧重考查地貌形态动态演变过程的观察以及演变规律的概括与趋势预测。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的考查,都有较大的难度。【深度学习】易错点梳理(易错点1)喀斯特溶蚀和淀积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 常见地貌类型 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44812.html
    教师相关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