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考点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39295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格式:PPTX
  • 页数:29
  • 大小:3.1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考点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考点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ppt课件1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考点 政治 军事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专题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壹考考点点贰叁肆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偏安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即宋太祖)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2)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3)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2措施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演变为虚衔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

    2、缴朝廷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措施(2)分散机构权力内容内容具体措施具体措施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2措施(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具体措施具体措施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3影响(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

    3、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辽的兴起: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宋辽战争: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辽和议A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B通过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战争:北宋在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2财

    4、政危机(1)原因北宋采取募兵政策,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后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三冗两积”1一职多官、恩荫、大兴科举等导致“冗官”。2扩编军队导致“冗兵”。3“冗官”“冗兵”,加之战争赔款、边疆危机、大兴土木等,导致“冗费”。4“冗官”“冗兵”“冗费”致使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的现象。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军队作战能力低,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等问题突出。(2)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3)宋仁宗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

    5、史称“庆历新政”,但改革失败。(4)宋神宗锐意改革,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2变法(1)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富国强兵。(2)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3)影响: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强兵方面收效甚微;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四、南宋

    6、的偏安1南宋建立(1)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2)北宋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2宋金关系关系内容战争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和议 (1)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2)1141年,订立绍兴和议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并立议和以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宋初的

    7、统治背景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特点1统治背景统治背景(1)社会经济方面:唐末,长安、洛阳屡遭战争破坏,关中经济凋敝不堪,但汴州城由于交通、漕运的发达,经济得到了发展,各地商人来汴交易者也日益增多。(2)交通和漕运方面:唐、五代以来,汴州形成水陆交通枢纽,汴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州城的地位上升。(3)政治方面:开封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建都之后,初步形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藩镇势力,将重兵驻于京师,东京城从地理上利于出战,便于宋初为统一全国进行四方征讨。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宋初的统治背景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特点2

    8、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特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特点(1)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有利于巩固统一,但文官不熟悉军务,易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方面,主行政的中书门下、主军政的枢密院、主财政的三司,形成事任分立、相互维系的态势,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事权的明确与集中。利于控制地方,防止内部纷乱,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和国家安定;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容易导致地方行政机构效率低下,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出现,北宋边防空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开封:仅据天下之冲,

    9、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晋王亦曰:“迁都未便。”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黄泛区示意图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

    10、都城的利弊。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12分分)山东202116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考查点 北宋都城的选择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从分析开封的历史可知,历史上五代等政权曾以开封作为都城,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开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11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南侵,对北宋政权造成威胁,开封地形平坦,无山川之胜,不利于防守;开封位于黄河泛滥区,易造成周边水患泛滥,不利于农业生产。答案 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利:一是从当时的现实角度分析,第一,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利:一是从当时

    11、的现实角度分析,第一,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航运发达;距江南相对较近,有利于南粮北运。第二,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长安及洛阳等交通便利,航运发达;距江南相对较近,有利于南粮北运。第二,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长安及洛阳等地区相对衰落;相比之下,开封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如农业、工商业发达等。二是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第一,地区相对衰落;相比之下,开封经济发展状况较好,如农业、工商业发达等。二是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第一,北宋定都开封已达十余年,迁都一事关系甚大;第二,开封有定都之悠久历史,如五代时期的政权大都定都于此;北宋定都开封已达十余年,迁都一事关系甚大;第二,开封有

    12、定都之悠久历史,如五代时期的政权大都定都于此;第三,隋唐以来,政治中心东移趋势不断加强。弊:一是从地形角度进行分析,开封位于平原地区,作为都城几第三,隋唐以来,政治中心东移趋势不断加强。弊:一是从地形角度进行分析,开封位于平原地区,作为都城几乎无险可守,因此需重兵精兵防守,从而为冗兵冗费及强干弱枝局面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二是从气候角度进行分乎无险可守,因此需重兵精兵防守,从而为冗兵冗费及强干弱枝局面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二是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北宋时期,中国处于第三个小冰河期,北方气候更加寒冷,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不断南下,这给开封带来析,北宋时期,中国处于第三个小冰河期,北方气候更加寒冷,北方游牧

    13、民族为了生存不断南下,这给开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三是从黄河对开封的影响分析,开封地处黄泛区,黄河决堤会对开封及开封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了严重的威胁;三是从黄河对开封的影响分析,开封地处黄泛区,黄河决堤会对开封及开封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破坏;四是从当时的社会舆论进行分析,定都开封安逸之地,易形成保守之思想,缺少开拓之精民生活带来严重破坏;四是从当时的社会舆论进行分析,定都开封安逸之地,易形成保守之思想,缺少开拓之精神等。神等。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1 1目的目的(1)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积弱局面。(2)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

    14、 2性质: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3 3评价评价(1)进步性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4 4失败原因失败原因(1)王安石变法没有触及

    15、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财政危机、阶级矛盾等),无法真正给予农民利益,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2)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改革过程充满了阻力。(3)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4)变法后期,宋神宗动摇及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5 5启示启示(1)改革必然会损害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改革会充满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改革者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2)改革既需要主持者察纳雅言,兼听则明,也需要改革者有远见卓识,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3)改革要把握好改革力度与社会承受力之间的关系,不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可强制推行。(4)改革要做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

    16、,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鼓励借鉴、消化、吸收、再创新。(5)改革要营造舆论监督的环境,建立健全下情上达、政策调整的体制机制。【山东2020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考查点 王安石变法中赈济灾民的措施各项分析 选择C:“募饥民修水利”一方面为饥民提供了薪酬,有利于饥民应对灾荒;另一方面,修建的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排除A:招募饥民修建水利工程也要耗费

    17、大量金钱,因此王安石此举不是为了减轻政府救灾负担。排除B:“煮粥赈灾”“开仓放粮”“募饥民修水利”均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排除D:题干只涉及了王安石的一个赈灾措施,D项的“体系”无法体现。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属于文字史料,从王安石的赈灾政策着手,论证了王安石变法中的措施及其特点。历史解释:王安石变法中采用农田水利法,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这一举措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整个社会福利更大化。答案 C【2022年全国乙】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

    18、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通判是宋代在地方设置的负有监察地方事务的官员,主要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因此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地方行政,防止地方官员专权,从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为了防止武人干政,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而不是设置通判,故B项错误;通判主要职能是监察,不能直接提升军事能力,故C项错误;设置通判主要目的是监督地方州府,而不是削弱其权力,故D项错误。【2021江苏高考】材料:明治以前,受朱

    19、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 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过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位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已,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1)据材料概括说

    20、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1)明治维新之前,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变法。明治维新后,王安石及其变法在日本思想界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肯定和认可王安石变法;甚至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对王安石的政策主张进行了新的诠释,以王安石的主张和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来凸显王安石思想和新法的先进性。(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民族思潮急剧膨胀;日本先进分子希望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西学思想传统,主张学习西方;借助王安石及其变法为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找到依据,减少顽固势力的阻碍;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点9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39295.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