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材料: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点,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新编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史 试填空完成演进图注:南方六朝定都皆为南京,合称“六朝”试举例?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孝文帝改革十六国汉化五胡内迁关键词:民族大融合关键词:江南开发
2、,南方经济显著发展关键词:制度创新(出现三省制、九品中正制和租调制)关键词:思想文化繁盛(儒佛道三教并存并融合;玄学产生等)材料: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或因被征服,或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向中原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羯、乌丸、氐、羌和鲜卑等。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匈奴、羯、氐、羌、鲜卑内迁北方流民南迁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而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右图为出土于甘
3、肃省西和县的“晋归义羌侯”印章,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它可以用来印证()A.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B.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C.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D.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BC成就: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手工业明显进步,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加。材料: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摘编自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和平环境;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
4、动力资源;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影响:江南经济的逐渐开发,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注:淝水之战前,前秦(氐族)短暂统一北方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如前赵的刘渊(匈奴)“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前燕的慕容皝(鲜卑)“尚经学,善天文”,前秦的苻坚(氐)“博学多才艺”等。这一现象的出现()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B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C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加速了少数
5、民族的文化走向衰落B4.有人这样总结孝文帝改革:“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在社会习俗方面采取的措施有()改革官制礼仪(典章制度)改革服饰、语言均田制改姓氏、通婚姻A B C DC改革时期主要领域具体政策影响改革前期(冯太后摄政)改革后期(孝文帝亲政)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汉化”政策俸禄制制度创设为主均田制三长制促进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缩小南北差距使北方社会经济恢复繁荣,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隋唐盛世打下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5.下列四张中国古代历史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6、是()ABCDB6.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7.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谱系备受重视,从发掘的贵族墓葬墓志看,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的贵族认同炎黄为先祖的远多于汉族。这反映出()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B各民族渴望国家统一愿望强烈C民族政权宣扬政治合法性D传统宗法门第观念被普遍接受A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
7、代十国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唐朝由盛而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周世宗改革贞观遗风1.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B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体现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局面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BP33历史纵横: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隋文帝隋文帝唐太宗唐太宗唐玄宗唐玄
8、宗武则天武则天开皇之治广设仓库,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遣子杨广灭陈,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贞观之治吸收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出现少有开明政治局面。贞观遗风高宗在位时皇后即参与政治,废唐建周,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玄宗晚年,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期间与以后边疆内陆皆增设藩镇,独立性强隋隋大运河大运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邗沟海河海河黄河黄河淮河淮河长江长江钱塘江钱塘江纲要上P32学思之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9、,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特点:工程浩大;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意义: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隋炀帝之功主要有二:一是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二是开凿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他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极限,引发了大规模起义,因此,隋炀帝也是个暴君。概括隋炀帝时期的施政?1-始设科举制 2-建洛阳城 3-修大运河 4-三次远征高丽问题探究 教材第3637页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
10、,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609至610年,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资治通鉴卷181记载: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di)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zng)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
11、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参考答案:一般朝代多是亡于王朝末期资源调配能力(财政能力)的枯竭,隋朝国库充盈,但是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穷兵黩武超过了社会承受力上限,引发大起义,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天下第一仓“含嘉仓”选必二P14教材: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不断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安南都护府加封南诏诸王,加封南诏诸王,遣子弟入唐学习遣子弟入唐学习安北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和亲联姻、册封首领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 3.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
12、下表可知唐朝()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C曲辕犁:农业上耕具的改进,至此耕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唐三彩盆(陕西乾县)注:唐三彩是陶器唐穆宗时长庆会盟图示“盛世大唐”唐阎立本职贡图,反映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来唐进贡的情景。负责机构:礼部和鸿胪寺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粱-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唐定都洛阳,余皆定都开封)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外加山西建立的北汉五代十国增置军镇外重内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朱温代唐4.下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13、五代时期北方政权并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决定王朝兴衰C注: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虽然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虽然严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但藩镇割据也但藩镇割据也维系了唐朝百余维系了唐朝百余年相对稳定的统治年相对稳定的统治(双重作用)(双重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1.选官制度2.三省六部制3.赋税制度统治的政治基础统治的权力构建统治的财政来源九品中正制(曹魏)三省制(魏晋南北朝)租调制(魏晋时期)先秦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曹魏九
14、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血缘军功孝廉才能家世考试成绩选官制度选拔标准演变的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标准:由血统、家世门第、财产等:由血统、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学识、才能。选拔原则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的公平、公开。选拔方式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品评演变为考试。选官影响选官影响: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P38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
15、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1.察举制以官举士,随着吏治腐败,已被豪强大族控制,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2.战乱环境使得乡里清议无法如常进行,察举制失去实施的基础3.曹魏统治需要大量人才,“唯才是举”特点: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中央中正官评“状”,吏部授官)以官取士的局限;以官取士的
16、局限;豪强氏族的发展。豪强氏族的发展。时期科举制发展概括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考试由高官主持,提高科举考试地位两宋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元朝延佑复科(1314),但比例不高明清乡会殿三级考试隋唐时期科举分制举和常举,考试合格吏部任官1.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用权。中正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这表明魏晋时期()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九品中正制被废除C.士族势力逐渐衰退 D.选官权向中央集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3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