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39274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格式:PPTX
  • 页数:45
  • 大小:11.9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材料:尽管分裂是这个时期的整体特点,但是社会并没有停滞不前,还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新编中国史魏晋南北朝史 试填空完成演进图注:南方六朝定都皆为南京,合称“六朝”试举例?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孝文帝改革十六国汉化五胡内迁关键词:民族大融合关键词:江南开发

    2、,南方经济显著发展关键词:制度创新(出现三省制、九品中正制和租调制)关键词:思想文化繁盛(儒佛道三教并存并融合;玄学产生等)材料: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或因被征服,或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向中原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羯、乌丸、氐、羌和鲜卑等。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匈奴、羯、氐、羌、鲜卑内迁北方流民南迁2.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而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右图为出土于甘

    3、肃省西和县的“晋归义羌侯”印章,是西晋政府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信。它可以用来印证()A.西晋政府完成了国家统一B.西晋民族交融的政治表现C.西晋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善D.西域纳入中央管辖的开始BC成就: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手工业明显进步,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加。材料: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摘编自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原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和平环境;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

    4、动力资源;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政府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影响:江南经济的逐渐开发,使南北方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注:淝水之战前,前秦(氐族)短暂统一北方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君主普遍具有很高的汉文化造诣,如前赵的刘渊(匈奴)“史记、汉书、诸子,无不综览”,前燕的慕容皝(鲜卑)“尚经学,善天文”,前秦的苻坚(氐)“博学多才艺”等。这一现象的出现()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B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C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加速了少数

    5、民族的文化走向衰落B4.有人这样总结孝文帝改革:“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在社会习俗方面采取的措施有()改革官制礼仪(典章制度)改革服饰、语言均田制改姓氏、通婚姻A B C DC改革时期主要领域具体政策影响改革前期(冯太后摄政)改革后期(孝文帝亲政)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语、通婚姻“汉化”政策俸禄制制度创设为主均田制三长制促进民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缩小南北差距使北方社会经济恢复繁荣,促进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隋唐盛世打下基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5.下列四张中国古代历史地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6、是()ABCDB6.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7.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谱系备受重视,从发掘的贵族墓葬墓志看,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的贵族认同炎黄为先祖的远多于汉族。这反映出()A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B各民族渴望国家统一愿望强烈C民族政权宣扬政治合法性D传统宗法门第观念被普遍接受A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

    7、代十国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唐朝由盛而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周世宗改革贞观遗风1.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B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体现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局面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BP33历史纵横: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隋文帝隋文帝唐太宗唐太宗唐玄宗唐玄

    8、宗武则天武则天开皇之治广设仓库,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遣子杨广灭陈,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贞观之治吸收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出现少有开明政治局面。贞观遗风高宗在位时皇后即参与政治,废唐建周,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玄宗晚年,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期间与以后边疆内陆皆增设藩镇,独立性强隋隋大运河大运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邗沟海河海河黄河黄河淮河淮河长江长江钱塘江钱塘江纲要上P32学思之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9、,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特点:工程浩大;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意义: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隋炀帝之功主要有二:一是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二是开凿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他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超过了社会的承受极限,引发了大规模起义,因此,隋炀帝也是个暴君。概括隋炀帝时期的施政?1-始设科举制 2-建洛阳城 3-修大运河 4-三次远征高丽问题探究 教材第3637页隋朝国力雄厚,财政充裕。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说: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

    10、,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609至610年,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资治通鉴卷181记载: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di)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zng)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

    11、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参考答案:一般朝代多是亡于王朝末期资源调配能力(财政能力)的枯竭,隋朝国库充盈,但是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穷兵黩武超过了社会承受力上限,引发大起义,导致了隋王朝的灭亡。天下第一仓“含嘉仓”选必二P14教材: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不断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安南都护府加封南诏诸王,加封南诏诸王,遣子弟入唐学习遣子弟入唐学习安北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和亲联姻、册封首领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 3.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

    12、下表可知唐朝()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C曲辕犁:农业上耕具的改进,至此耕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唐三彩盆(陕西乾县)注:唐三彩是陶器唐穆宗时长庆会盟图示“盛世大唐”唐阎立本职贡图,反映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来唐进贡的情景。负责机构:礼部和鸿胪寺五代(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粱-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除后唐定都洛阳,余皆定都开封)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外加山西建立的北汉五代十国增置军镇外重内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朱温代唐4.下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13、五代时期北方政权并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决定王朝兴衰C注: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虽然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虽然严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但藩镇割据也但藩镇割据也维系了唐朝百余维系了唐朝百余年相对稳定的统治年相对稳定的统治(双重作用)(双重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1.选官制度2.三省六部制3.赋税制度统治的政治基础统治的权力构建统治的财政来源九品中正制(曹魏)三省制(魏晋南北朝)租调制(魏晋时期)先秦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曹魏九

    14、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血缘军功孝廉才能家世考试成绩选官制度选拔标准演变的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标准:由血统、家世门第、财产等:由血统、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学识、才能。选拔原则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的公平、公开。选拔方式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品评演变为考试。选官影响选官影响: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大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P38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

    15、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1.察举制以官举士,随着吏治腐败,已被豪强大族控制,难以选拔真正的人才2.战乱环境使得乡里清议无法如常进行,察举制失去实施的基础3.曹魏统治需要大量人才,“唯才是举”特点: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中央中正官评“状”,吏部授官)以官取士的局限;以官取士的

    16、局限;豪强氏族的发展。豪强氏族的发展。时期科举制发展概括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考试由高官主持,提高科举考试地位两宋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元朝延佑复科(1314),但比例不高明清乡会殿三级考试隋唐时期科举分制举和常举,考试合格吏部任官1.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用权。中正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这表明魏晋时期()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九品中正制被废除C.士族势力逐渐衰退 D.选官权向中央集

    17、中注: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有利于有利于加强中加强中央集权央集权;但但后期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族特权的工具。D学思之窗 教材第39页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参考答案积极影响:科举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以考试的方式选官,在程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

    18、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消极影响: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用儒学作为考试内容,忽视科技;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明清时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605-1905),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2.唐代李郢在进士及第前,曾在杭州与人争聘邻家女子,在门第和财礼都不能定夺的情况下,女方便“请各赋一篇,以定胜负”。结果李郢以诗赋标格胜出,成为邻氏的佳婿。这表明唐代()A社会阶层流动加速B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门第观念已经消除D选官制度产生变动B3.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成语脍炙人口,广为流

    19、传,至今仍激励着人们。下列成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约法三章 饮马黄河 三国鼎立 春风得意A BC DC唐三彩文官佣 科举制影响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重学风气4.如图是唐朝三省位置的示意图,关于三省及其职能判断正确的是()A为中书省,其职能为草拟诏令B为门下省,其职能为审核诏令C为尚书省,其职能为草拟诏令D为尚书省,其职能为执行诏令B汉武帝尚书令(中朝)东汉光武帝尚书台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三省形成)隋文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演变脉络?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负责执行)中书省材料: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

    20、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审议诏令,且门下审查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相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

    21、;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的地位。作用:三省各司其职,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动,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新唐书百官一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可见,唐初()A中书省权力最大 B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C皇帝不参与决策 D三省互相制约机制确立B6.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大致演变历程,其主题是()A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中央官制的完善C选官制度的完善 D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D朝代赋税制度魏晋时期开始实

    22、行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北魏 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 租调 780年 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形成了租庸调制租调制孝文帝改革定额唐初唐德宗注:唐初赋税征收对象:唐初赋税征收对象定为定为21-5921-59岁成年男子岁成年男子7.如图是中国古代唐朝的租庸调制,对该内容赋役制度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以土地财产为征税的主要依据B以庸代役有利农业生产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租庸调征收以货币为主B始于两税法宋代实行P64租庸调制两税法土地产权均田制均田制均田制瓦解均田制瓦解征税前提税额固定税额固定量出制入量出制入征税标准人丁人丁土地、财产土地、财产征税项目田租、户调、田租、户调、力役、杂税

    23、等力役、杂税等户税、田税户税、田税征税对象授田农民授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律纳税征税次数一次一次夏、秋两季夏、秋两季均田制崩溃根据财政所需调整以财产为宗简化征收名目扩大征收对象分两季纳税唐中期赋税制度的变化注:中国古代赋税发:中国古代赋税发展史上,隋唐时期是展史上,隋唐时期是赋税变革的重要时期赋税变革的重要时期人身控制放松8.下图为唐代敦煌户籍残卷,它反映了唐初的籍帐制度。“籍”是户籍,“帐”是壮丁册子。这一制度推行的主要目的是()A掌握国家人口状况B控制人民,巩固统治C保证租庸调制实行D搜刮百姓,掠夺钱财9.下图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

    24、廷。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D白银进入流通领域BB西晋:白籍黄籍东晋:白籍土断隋朝:大索貌阅唐朝:三年一造明一条鞭法材料三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P41问题探究):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材料一 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逐渐无法维持,两种附加税户税、地税所得收入渐增,按户税、地税之制改革租庸调,已是时所必然。另外安史之乱后赋税征收已无常规,杂税林立,各级机构巧立名目向下摊派,税制混乱导致社会骚动,亦亟需改革以

    25、整齐划一,使剥削有则。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新唐书杨炎传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两税法改革的背景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这一改革的积极意义结合材料三,分析两税法的问题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且赋税制度混乱,官吏巧立名目勒索百姓严重的土地兼并战乱致使户籍散乱有助于国家编制财政预算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官吏勒索,减轻民众负担有利于中央集权收税标准变更为以资产为主有利于财政体系优化损害百姓利益,易

    26、激化矛盾,加速李唐王朝覆灭选取了大历年间税收最多的税额从立法之初就不够合理未能给百姓减负,反而有敛财的目的1.选官制度从曹魏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的科举制度,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为历代所沿袭。3.赋税制度从有利于保证农时的租庸调制到“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向财产,反映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小结)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

    27、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魏晋南北朝:儒学 吸收 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提出儒、佛、道“”,主张以 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 政策,奉 为祖先,最受尊崇。时,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影响最大)。4.唐中期: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家的 和 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 的统治地位。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开始佛教和道教儒学家儒学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老子道教武则天禅宗佛教完成本土化韩愈天命论封建纲常主流思想佛教西汉传入道教

    28、东汉诞生思想家:南朝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反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材料1:“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范缜神灭论材料2:儒学一直是敬鬼神而远之,不能成为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唐代统治者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所以佛道依然有广大的活动空间。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佛教盛行

    29、,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是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佛教文化虽遭受损失,但佛教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历史时期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东汉末年曹操父子曹操 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东晋田园诗桃花源记、南北朝徐陵、庾信哀江南赋北方南方南朝西洲曲北朝木兰诗唐朝诗歌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将进酒等望岳登高春望等建安文学观沧海陶渊明归园田居骈文民歌诗仙诗圣艺术形式艺术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书法(在 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王羲之“”隋唐: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姨母帖 多宝塔感应碑 金刚经碑怀素 (草书)绘画(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 唐朝:吴道

    30、子“”送子天王图雕塑(三大石窟)魏晋至隋唐:因 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寺很多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甘肃敦煌:(千佛洞)东汉末年书圣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自叙帖东晋东晋洛神赋图画圣山西大同莫高窟河南洛阳佛教领域成就数学 ,在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地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农学北朝 著述的齐民要术,是 的农书地理学西晋裴秀绘制出 ,提出 的方法建筑 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 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印刷 。金刚经是世界上 的雕版印刷品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 ,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药学唐朝 的医学名著是千金方;唐本草是世界上 的药典南朝祖冲之贾思勰中国现存最早

    31、的一部完整禹贡地域图绘制地图隋朝现存最古老佛经、日历和书籍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唐末僧一行孙思邈最早由国家颁行2.西晋著名地图学家裴秀确定了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制图六体”。但中国古代地图却没有固定方位:若地图中陆地在上,海洋在下,是从船上望向大陆,服务于沿海航行;若海洋在上,陆地在下,则是在陆地上观察大海,以备海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A.缺乏相应制图学理论 B.更注重地图的实用性C.受到小农经济的约束 D.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B1.隋唐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B C DD3.中国古代某一著作详细介绍了古代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的配方与技法;其

    32、中就有9种酒曲的制作方式,并将它们按照制作和应用方式分为神曲、白醪曲、笨曲三大类。由此可知,该著作为()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汜胜之书D齐民要术D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4.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史事不符合该特征的是()A东汉初年汉明帝请来高僧在洛阳传教并修建了白马寺B东晋法显从长安经西域至天竺,并收集大量梵文经典C玄奘在贞观初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

    33、师D鉴真和其弟子在日本修建仿唐制建筑寺院唐招提寺D(1)中印之间的交流东晋的法显: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佛经。唐朝的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2)中日之间的交流日本的空海和唐朝高僧鉴真。问题探究 唐朝受域外文化的影响很大,给唐朝社会打上了深刻烙印。著名史学家向达指出: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思想活跃,多元发展;民族融合,民族特色;南北中外,兼容并包;文学艺术,全面繁荣;科学技术,世界领先从文字、宗教、习俗、建筑、制度、科技、思想等方面思考(参看选必三P10-11)阶段总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上也有重要建树,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本单元小结:时空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39274.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