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ppt课件 (3)-(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39228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格式:PPTX
  • 页数:50
  • 大小:13.2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ppt课件 (3)-(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ppt课件 3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 隋唐 文化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时空观念三国隋唐三国隋唐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体会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了解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时间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 隋朝唐朝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变化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呈繁盛之势东汉末兴起的本土宗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易错提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全面尊儒措施,汉代儒学成为

    2、正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但并未丧失。萧梁时,陶弘景将儒学中“中庸”、“至忠”、“至孝”等观念和佛教中“生死轮回”、“地狱”、“顿悟”等学说,略加变化,充实到道教理论中去,强调遵行礼教为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从而形成了他的“三教并重”、“三教合一”的新道教理论,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朱绍侯 张海鹏中国古代史道教主张道教主张“贵儒贵儒”和和“尊道尊道”魏晋玄学(1)产生原因:魏晋统治集团分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儒家今文经学烦琐空疏,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道教的传播和发展为玄学打下思想基础。士人们对现实失望,产生逃避心理。汉末清议的发展。(2)持续时

    3、间:自魏正始年间兴起至东晋以后与佛学趋于合流。(3)主要内容: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3)影响: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蔑视礼教,不拘法礼的“任诞”(任性、放纵、叛逆)社会风气。(5)代表人物:竹林七贤。魏晋玄学魏晋玄学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时间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 隋朝唐朝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变化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呈繁盛之势东汉末兴起的本土宗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

    4、寺。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范缜反佛;北魏北周统治者几度灭佛;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 十 五 年(491),是现存唯一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鸠摩罗什译仁王经疏儒儒教教佛佛教教时间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 隋朝唐朝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变化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呈繁盛之势东汉末兴起的本土宗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开始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

    5、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范缜反佛;北魏北周统治者几度灭佛;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虎溪三笑图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主要从政治需要出发三教并行三教并行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利用佛教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道教遵奉老子李耳为本教创祖,由于唐朝皇帝乃李姓,唐朝君主遵奉老子为始祖,并且立祠祭祀,对老子追封帝号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

    6、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思考思考为什么佛道盛行、儒学受到挑战?材料:材料: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 据卜宪群总撰稿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整理社会动荡战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要求解决社会问题;寻求精神慰藉。儒学经学化变得迂腐、僵化,不能满足时代需要佛道:关注社会问题,给人民精神寄托受到推崇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认为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宣扬的思想是:今生来到人间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

    7、各种欲望。要消除欲望,就要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才能脱离苦海,达到涅盘(清凉寂静之意,即无有烦恼)。将来死了,灵魂出窍,漂荡到西天佛国,成佛,或者成阿罗汉,享受极乐世界。思考思考为什么佛道盛行、儒学受到挑战?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2儒学危机(1)反佛与灭佛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正光已后,天下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

    8、,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猥滥之极。魏书魏书释老志释老志江南春江南春杜牧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儒学危机(1)反佛与灭佛反佛: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竭财以赴僧,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家家弃其亲爱,人人,人人绝其嗣继。致使。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范缜神灭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神即形也

    9、,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范缜神灭论2儒学危机(1)反佛与灭佛灭佛: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三武一宗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事件的合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唐武宗李炎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2儒学危机(2)复兴儒学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观点: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剃度、出家、离俗、清规戒律身体发肤,受

    10、之父母,不得损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文学艺术1文学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曹操观沧海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赋田园诗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骈文庾信哀江南赋吴均与朱元思书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唐朝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边塞诗高适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水诗孟浩然春晓 王维终南别业“诗仙”李白 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圣”杜甫“三吏”“三别”中唐白居易 琵琶行长恨歌晚唐杜牧江南春 李商隐无题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736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755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11、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晚唐)思考思考1 1社会变迁对唐诗的影响?社会变迁对唐诗的影响?文学艺术1文学盛唐中唐晚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这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这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放的社会背景。诗风平实浅进,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思考思考1 1社会变迁对唐诗的影响?社会变迁对唐诗的影响?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主观认识);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艺术(1)书法时期特点代表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

    12、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世称“书圣”隋唐时期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文学艺术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金刚经碑吴道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云冈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莫高窟胡旋舞胡旋舞文学艺术(1)书法构图解史书体演变及其特点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李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李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曹全碑曹全碑怀素自叙帖怀素自叙帖王羲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小篆隶书草书行书(2)绘画时期特点代表魏晋南北朝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题材广泛

    13、,风格多样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文学艺术顾恺之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箴图顾恺之顾恺之(约(约345409),字长康,东晋时无锡人,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字长康,东晋时无锡人,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的绘画理论是可考的大画家。他的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吴道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局部)(局部)吴道子(约686760),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后人称之为“画圣”,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温馨提示

    14、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强调表现“天人合一”。(3)雕塑: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文学艺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物质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政治: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人才基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群体。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社会

    15、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带来了全国的社会安定。文化: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文化基因。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艺繁荣领先的原因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艺繁荣领先的原因领域领域时期时期人物人物主要成就主要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建筑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唐中期书籍中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僧一行用科学

    16、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医药学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科技归纳升华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重实用,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轻规律探究,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4)在分布领域上,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药学等方面。(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项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传承:前代科技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交流融合:民族融合与外来文化的传播促进技术之间的交流为科技繁荣提供社会基础;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1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2)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3)唐朝: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中外文化交流法显、玄奘至天竺,求得真经万世传识图说史法显游历归国后,将自己的旅行经历编著为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

    18、史料。2中国佛教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1)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2)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3)日本的空海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传佛法求法长安学问僧高僧空海归东瀛 鉴真鉴真(688763(688763年年),俗姓淳于,扬,俗姓淳于,扬州人,州人,1414岁出家为僧,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

    19、的历史功绩。很大的历史功绩。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是鉴真和他的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弟子在日本奈良仿唐制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建造的寺院,至今被日本至今被日本视为视为国宝国宝。鉴真鉴真东渡东渡日本日本传佛传佛法法3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中外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

    20、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以到达波斯湾。知识拓展中华文化圈在唐代,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区,构成一个完整、独立、自律的“东亚世界”。在“东亚世界”中,各国的历史是在同中国的紧密联系中展开的,此文化圈内的各种文化皆源于中国,或者受中国的影响而成长。历史解释1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1)魏晋时期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们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统治者的提倡支持。他们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2)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交流频繁。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均得到大发展。佛教的世俗化进

    21、程加快。印刷术、造纸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佛、道的传播。学科素养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及体现(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北方出现描绘战乱的木兰辞,反映了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分立。(2)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如北方民歌敕勒歌对塞外风光的写照。由于北方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出现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体现了佛教盛行的特点。宗教画的流行、云冈和龙门等石窟艺术的出现,反映了佛教的盛行;范缜反佛教的灭神论,反映了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后的反击。(4)思想领域较为活跃。玄学兴起,对道教进行了改造与开发,佛教盛行,佛教与反佛斗争激烈,儒、释、道三教并存并出

    22、现合流迹象。(5)体现了江南的经济进步。科技方面,生活在南朝的祖冲之研究圆周率,文艺方面,乐府诗、王羲之的书法和顾恺之的绘画,都通过南方文化上的进步侧面反映经济的发展。学科素养3隋唐文化的特点和繁荣的原因(1)特点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繁荣。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术和火药;僧一行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23、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2)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中外交往频繁,文化上吸取了外来优秀成分。继承发扬了历代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4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1)政治上:佛教受到统治者的礼遇扶持,成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

    24、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2)经济上: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同时,僧尼众多,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成为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使国家税收减少,国库虚空,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思想文化方面: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自魏晋以来,儒学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像也大都集中于此时开凿。家国情怀1.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及启示(1)特点交往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25、、西亚,与欧洲、非洲也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科素养家国情怀1.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及启示(2)启示: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学科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ppt课件 (3)-(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39228.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