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39222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格式:PPTX
  • 页数:47
  • 大小:5.4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政权 更迭 民族 交融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专题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时空观念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政局整体上处于南北对峙的状态,战乱频繁,西晋时短暂统一;君主专制体制受到门阀世族的挑战,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逐步形成三省体制的雏形;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十六国中前秦短暂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通过改革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发展,为后世隋朝统一奠定基础。经济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在曹魏、北魏时北方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业上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南

    2、方得到开发。文化出现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儒学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魏晋玄学形成;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方向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强化。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1三国鼎立局面(1)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2)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3)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三国与西晋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262262

    3、年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三国与西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3.西晋灭亡(1)灭亡: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三国与西晋永嘉之乱:西晋后期匈奴军屡次发动战争,攻破晋都洛阳,俘虏晋怀帝。因战争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3年),史称“永嘉之乱

    4、”。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即肉汤)?”晋书.惠帝纪八王之乱八王之乱 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而入。八王之乱形势图八王之乱形势图(1)主要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2)影响: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据晋书记载:后赵皇帝羯人石勒

    5、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石虎更是嗜杀成性,他在城墙上挂满了汉人的人头,将汉人的尸骨做成“尸观”,恐吓路人。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税,服劳役,还掠卖少数民族人为奴婢。因而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五胡内迁五胡内迁3.西晋灭亡(1)灭亡: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2)影响: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三国与西晋知识拓展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东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认同了汉朝统治,汉朝也对少数民族采用开明的民族政策,吸引了他们向汉地迁徙;东汉后,我国气候渐趋寒冷,北方少数民族加速内迁。内迁民

    6、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加深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交往和交融,少数民族带来了先进的畜牧技术,学习了农耕技术,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一定程度的改变了自身的生活习惯。1建立(1)东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东晋与南朝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宋刘裕420年479年齐萧道成479年502年梁萧衍502年557年陈陈霸先557年589年南朝建康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

    7、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建康(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南朝:宋齐梁陈南朝:宋齐梁陈1建立(1)东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2政治特点:自三国、西晋以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族。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东晋与南朝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门阀政治: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

    8、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世族门阀世族门阀政治: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形成原因: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土族制度的政治保障。乌衣巷刘禹锡(唐)朱雀桥边野草

    9、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士族名人代表:王羲之,谢灵运庶族名人代表:陶渊明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门阀政治门阀政治构图解史士族士族又称世族、高门等,指世代把持官位、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士族的特点如下图所示:3经济特点:江南经济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的重视。东晋与南朝3经济特点:江南经济的开发(2)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东晋与南朝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10、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推广和改进犁耕种植双季稻,推广小麦3经济特点:江南经济的开发(2)表现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东晋与南朝灌钢法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3经济特点:江南经济的开发(2)表现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东晋与南朝温馨提示1、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

    11、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2、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交融方式多种多样,对各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十六国(1)建立: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十六国与北朝匈奴前赵、北凉、夏鲜卑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羯后赵氐前秦、后凉羌后秦賨成汉汉前凉、西凉、北燕1十六国(1)建立: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

    12、,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2)政权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3)政权瓦解: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十六国与北朝前秦军队民族成分复杂,部分民族不满前秦统治,希望其战败以摆脱统治。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指挥得当。东晋民族隔阂依然存在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形势图形势图淝水之战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北方,皇帝苻坚急于进攻东晋,与晋军战于淝水,最终东晋以

    13、弱胜强,击败苻坚的军队。淝水之战进一步确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东晋的胜利避免了南方战乱,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前秦政权则迅速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思考】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思考】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80万,而东晋兵力仅万,而东晋兵力仅8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为何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为何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十六国与北朝(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魏书高祖纪下 北魏孝文帝孝文帝自

    14、幼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教养下,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2北魏孝文帝改革(2)主要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十六国与北朝 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 知识延伸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1)政治: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洛阳农业发达,粮食充足。(3)军事:旧都偏居塞上,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洛阳便于南下,统一南北。2北魏孝文帝改革(2)主要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

    15、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服饰与语言: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十六国与北朝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孝文帝出行图孝文帝出行图北魏文官俑北魏文官俑穿汉服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司马光:资治通鉴 说汉语2北魏孝文帝改革(2)主要内容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服饰与语言: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定门第与通婚姻: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

    16、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十六国与北朝原有姓氏原有姓氏现在姓氏现在姓氏拓跋拓跋元元原姓原姓现姓现姓原姓原姓现姓现姓丘穆陵丘穆陵穆穆步六孤步六孤陆陆贺兰贺兰贺贺独孤独孤刘刘贺楼贺楼楼楼勿忸于勿忸于于于尉迟尉迟尉尉纥奚纥奚嵇嵇改汉姓(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2北魏孝文帝改革(3)意义十六国与北朝(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17、,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3)意义意义十六国与北朝北朝的强盛来自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变替的“胡化胡化”和和“汉化汉化”扭转了魏晋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口。摘自吴宗国主编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

    18、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3)意义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十六国与北朝知识延伸1、宗主督护制北魏初期的地方基层组织制度。十六国时期,黄河流域的豪强地主聚族而居,逐渐控制了基层管理,北魏统治者为了联合汉族地主维护统治,任命他们为宗主,管辖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百姓,对国家承担纳税的义务,而宗主控制下的人口则不需向国家承担任何义务。宗主督护制不利于国家征发赋税徭役,壮大了地方豪强,冲击了

    19、中央对地方的统治。2、三长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确立的基层组织制度。三长制规定: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派徭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取代了宗主督护制,完善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组织,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基层的有效控制。知识延伸3、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确立的赋税制度。三长制和均田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人口和土地的掌握,为赋税改革奠定了基础。租调制规定: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征收的粮食称为租,征收的绢帛称为调,男子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租调制的实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朝廷清查出一批被豪强地主隐匿的人口,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4、均

    20、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土地制度。均田制规定:国家按人口授予田地,称露田,露田国有不准买卖;百姓原有土地称桑田,可以买卖,原本无地少地的农民,国家授予一定土地作为其桑田,并允许买卖。均田制使一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一定土地,有利于抑制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和清查被其隐匿的人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没能根本解决土地问题。均田制为隋唐沿袭,唐中叶逐渐废弛。3北朝(1)政权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2)发展趋势: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北魏东魏东魏(5

    21、34534年年550550年)年)西魏西魏(535535年年556556年)年)北齐北齐(550550年年577577年)年)北周北周(557557年年581581年)年)隋隋朝朝n 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灭亡。n 589年,杨广率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北朝演变北朝演变构图解史 北魏的分裂及其演变温馨提示隋朝完成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历史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表现在: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使南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企盼较为安定的社

    22、会环境。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266-316316)灭灭383383年淝水之战年淝水之战阶段特征: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2.经济: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课堂小结历史解释1门阀政治的特征(1)含义:门阀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2)特点政治: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世代担任高等级的官职;

    23、士族甚至侵夺皇帝权力。经济:士族拥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士族不与中小地主出身的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士族多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3)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实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4)消亡:隋唐两代,废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庄园经济受到冲击。学科素养学科素养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1)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持续时间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

    24、严重破坏。南方则相对稳定,吸引北方民众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较好发展。(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士族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膨胀,两者拥有着独立于国家基层管理体系之外的特权,造成国家掌握的土地和劳动力大量流失。(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尚处于初步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地区的交易甚至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交融的加深,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家国情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孕育的统一因

    25、素(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矛盾逐渐减弱。(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局部统一,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4)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学科素养1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反映了()A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B东晋出现了分裂割

    26、据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皇权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东晋时期的政治。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权依靠南迁的世家大族维护统治,这是门阀政治发展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没有体现分裂割据,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世家大族对皇权有一定的冲击,君主专制受到削弱,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东晋门阀政治,而非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D项。模拟考题2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依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了北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7、。材料说的是南北方水利工程数目的变化情况,没有涉及水利技术水平的对比,故A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北方修建的维护农业的水利工程数目减少,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有所增加,不能反映出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C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的情况出现在南宋以后,故D项错误。3下表内容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A.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鲜卑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改鲜卑姓为汉姓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B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39222.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相关资源 更多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