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439219
  • 上传时间:2023-04-14
  • 格式:PPTX
  • 页数:44
  • 大小:9.6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政权 更迭 民族 交融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25唐代史实分析【】26唐代南方经济北魏孝文帝改革 上海民族融合2018【】25安史之乱2019北京北魏孝文帝改革 20202021【甲】45孝文帝改革山东经济重心 广东安史之乱 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考了什么?)考了什么?)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重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难点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与割裂的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治政局整体上处于南北对峙的状态,战乱频繁,西晋时短暂统一;君主专制体制受到门阀世族的挑战,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逐步形成

    2、三省体制的雏形;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十六国中前秦短暂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通过改革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发展,为后世隋朝统一奠定基础。经济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在曹魏、北魏时北方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农业上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南方得到开发。文化出现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儒学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魏晋玄学形成;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方向民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强化。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东晋(3

    3、17-420)十六国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灭383年淝水之战从南北朝到隋朝的嬗变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政权更迭、江南开发、民族交融(交流)220221222公元376年前秦统一北方西晋266-316263魏灭蜀266晋代魏280晋灭吴公元581年公元589年南下灭陈4204795025775345355575505771三国鼎立局面(1)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2)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3)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一、三国与西晋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26226

    4、2年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21福建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022河南洛阳三模)屯田制是一种由政府提供土地,组织农民或土兵耕种,以解决军队给养或收

    5、取税粮的制度。三国时期的东吴推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将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屯田制度与东吴政权相始终。东吴的屯田()A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三国与西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版图(266年316年)西晋短暂统一(1)、背景: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气候变冷,少数民族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2)主要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ji)、氐(d)、羌(qing)五胡内迁五胡

    6、内迁(3)影响: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纳租税,服劳役,还掠卖少数民族人为奴婢。因而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八王之乱八王之乱 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时16年之久。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而入。八王之乱形势图八王之乱形势图西晋的灭亡1 1、时间:、时间:316年,西晋被匈奴贵族刘渊所灭,中国

    7、再次进入分裂阶段。2 2、原因:、原因:宗室诸王争权夺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根本原因)统治阶级奢侈腐化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夺权(直接原因)永嘉之乱:西晋后期匈奴军屡次发动战争,攻破晋都洛阳,俘虏晋怀帝。因战争发生于晋怀帝永嘉年间(公元307-313年),史称“永嘉之乱”。3 3、影响:、影响: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魏晋世家大族分布图西晋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1 1.从东晋到南朝从东晋到南朝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

    8、称东晋。420年,出身低级世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建立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六朝古都:南京)2 2.士族的兴起士族的兴起(1)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2)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二二、东晋与南朝东晋与南朝 1、原因:(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2)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3)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族依赖于士族的支持;(4)政治保障:

    9、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2、特点:政治上: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上:文化上:崇尚清谈崇尚清谈(玄学),占据高级文官职位。,占据高级文官职位。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魏晋魏晋士族士族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

    10、态。的变态。代表:代表:琅琊王氏琅琊王氏 颍川庾氏颍川庾氏 谯国桓氏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陈郡谢氏3、影响: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削弱了皇权和中央集权,造成这一时期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4、衰落原因(1)世袭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日益腐朽(2)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3)战争频繁,庶族地主以军功崛起(4)科举制、均田制的推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经济基础)5、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影响。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

    11、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2022河北模拟预测)太兴四年(321年),晋元帝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祖逖认为自己辛苦收复河南率,却仍不得朝廷信任,心中不快。祖逖又听闻王敦跋扈,担心内乱爆发,北伐难成,以致忧愤成疾。祖逖死后,王敦大喜过望,认为再无人可以在军事上威胁自己,最终决意举兵叛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映A北方政权威胁过大B东晋内部矛盾尖锐C门阀士族垄断官场D上层统治者无意北伐(2022广东汕头三模)西汉以来州举秀才、郡察孝廉,照例为本州郡人,无须标明其地。这种情况在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例外,而且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地(户籍不在本州郡)察举、异地求举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门阀士

    12、族垄断政治权力B监察体制强化回避本籍C人口出现大规模的流动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弱化(2022河北模拟预测)东晋时期,各门阀士族分据三省,权臣掌握中书省,就是控制诏命之所由出,避免大权旁落;门下审核职权有重大突破,不仅可驳回尚书奏事,而且拥有审核中书诏书和驳诏的权力。这反映当时A三省六部制已经逐渐走向成熟B皇权至上的局面已被完全打破C选官以门第出身作为主要标准D中枢机构呈现出相互牵制趋势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带来了先先进的生产工具进的生产工具和和技术;技术;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南方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1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南方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1)劳动力和技术:)劳动力和技术:(2)社会稳定:)社会稳定:(3)自然条件:)自然条件:(4)政府政策:)政府政策:2.开发的表现:农业: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明显进步。商业: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进步,南方城市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进步,南方城市繁荣 江南开发的原因、江南开发的原因、表现表现、影响、

    14、影响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灌钢法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3.开发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融(民族关系),为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开发,使我国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大大影响了南方政治,促成了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特别注意: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朝代朝代特征特征规律规律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永嘉南渡)(永嘉南渡)江南得到初江南得到初步开发步开发古代中国经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济重心南移,一是由北向

    15、一是由北向南从南从黄河流黄河流域转移到长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江流域和江南一带南一带,二,二是由是由内地向内地向沿海沿海逐渐转逐渐转移移中唐以后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南方经济总南方经济总量基本持平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南宋时期(靖康之变)(靖康之变)经济重心南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移完成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1、建立:与东晋同期的北方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合称“十六国”。2、特征:大部分由少数民族建立;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3、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矛盾激化、政权并立。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 在长期混战中,原

    16、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202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4)西晋十六国时期内迁的各民族中,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对此评析正确的是()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的完成 少数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榷场贸易加强了边境商贸往来A B C D前秦军队民族成分复杂,部分民族不满前秦统治,希望其战败以摆脱统治。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指挥得当。东晋民族隔阂依然存在淝水之战形势图淝水之战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前秦统一北方,皇帝

    17、苻坚急于进攻东晋,与晋军战于淝水,最终东晋以弱胜强,击败苻坚的军队。淝水之战进一步确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东晋的胜利避免了南方战乱,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前秦政权则迅速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思考】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80万,而东晋兵力仅8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为何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北魏: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一系列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在冯太后主持,重点在于制度创新。原因原因措施措施内容内容吏治吏治腐败腐败社会社会矛盾矛盾尖锐尖锐均田制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

    18、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三长制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理户口、田亩和征役。整整 顿顿吏吏 治治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严惩贪污租调制租调制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称为租),帛或布一匹(称为调)。缴纳粟二石(称为租),帛或布一匹(称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内容影响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

    19、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定的徭役和兵役。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一定土地,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征发。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征役。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整 顿吏 治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推

    20、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严惩贪污惩贪污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均田制始于北魏,流行于隋唐,止于唐朝中期。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国有制(2022山东淄博二模)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后期孝文帝主持改革,推进汉化,民族融合(1)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

    21、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2)影响: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 3)评价进步性:进步性:顺应了北方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为以后北方以后北方统一统一南方以及南方以及隋唐盛世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局限性:局限性: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

    22、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独立性、主体性;鲜卑族鲜卑族失去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削弱了军事力量。弱了军事力量。平城(山西大同)洛阳经济军事文化政治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措施的推行于改革措施的推行气候恶劣,生产条件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差,不能满足需要不能满足需要易受强敌易受强敌“柔然柔然”威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胁,不利于控制中原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东周、东汉、曹魏、西晋之东周、东汉、曹魏、西晋之都,利于争取汉族地主都,利于争取汉族地主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

    23、征服下征服“南齐南齐”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1)政治: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洛阳农业发达,粮食充足。(3)军事:旧都偏居塞上,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洛阳便于南下,统一南北。改革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2)符合民族交融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4)孝文帝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决心,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孝文帝改革的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4)民族交

    24、融与孝文帝改革是互为因果的关系(2022上海高考真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2022上海静安二模)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番话表明孝文帝意欲A表明拓跋氏的宗教信仰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强化汉文化的根基作用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北朝与隋朝的统一北朝与隋朝的统一(1)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裂为东魏(534)和西魏(535),稍后又分别被北齐(550)、北周(557)取代

    25、。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2)隋朝的统一: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全国统一,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含义:含义: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化的吸收。这是中国

    26、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总览本课,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总览本课,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体现魏晋时期民族融合的体现(1)民族迁徙: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2)联合斗争:统治者的剥削和连年战乱,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3)友好往来: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4)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的方式或途径有哪些?知识链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知识链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P42-44P42-441思想上 佛道兴盛,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三教开始交融佛道兴盛,儒学正统地位受冲

    27、击,三教开始交融 魏晋玄学魏晋玄学2文学艺术文学文学:建安文学建安文学 田园诗田园诗 南朝骈文南朝骈文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书法书法:王羲之王羲之 “书圣书圣”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绘画绘画:顾恺之顾恺之 绘画理论:绘画理论:“以形写神以形写神”石窟艺术石窟艺术:云冈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魏晋南北朝开凿于魏晋南北朝)3科技南朝南朝 祖冲之祖冲之 圆周率圆周率北朝北朝 贾思勰齐民要术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时空观念梳理(2022上海嘉定一模)对下列中国古代史上的各个“魏”政权,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BC D(2021北京

    28、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4)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A社会高度繁荣 B民族交融加深 C江南经济开发 D政权更迭频繁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东晋(317-420)十六国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灭383年淝水之战从南北朝到隋朝的嬗变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政权更迭、江南开发、民族交融(交流)220221222公元376年前秦统一北方西晋266-316263魏灭蜀266晋代魏280晋灭吴公元581年公元589年南下灭陈420479502577534535557550577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39219.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