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精讲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精讲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精讲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 纷争 变法 运动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第2 2课课 诸侯纷争诸侯纷争与与变法变法运动运动1.“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战国七雄”(1)背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2)过程: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大夫田氏取代齐国姜姓国君。最终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3)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被秦国吞并。二、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3.民族关系的变化民族关系的变化(1)表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
2、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2)结果: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典型例题典型例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发,强调无为而治,
3、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故B正确。ACD三项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内涵,排除。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有学者指出,春秋各国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进一步强化大小封君对国君的臣属关系和隶属关系,强化国君的专制权力,力图把“王土”和“王臣”乃至全体社会成员都置于君主的直接管理和掌握之下。这些改革()A.意在强化周天子的共主地位B.适应了诸侯争霸斗争的需要C.是法家思想的首次成功实践D.彻底摧毁了分封制和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政治,侧重考查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材料关键语句为“强化国君的专制权力”“置于君
4、主的直接管理和掌握”等,注意周天子、国君以及封君的关系,这些改革发生在诸侯国内,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扩张,诸侯争霸兴起,这些改革的目的就是强化诸侯国君的专制权力,服务于争霸战争,故B项正确;这些改革发生在诸侯国内部,不是强化周天子的权力,故A项错误;法家思想形成于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这些改革是在分封制宗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因此没有达到摧毁分封宗法制的程度,故D项错误。典型例题典型例题3.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5、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本题考查战国后期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A项错误。秦汉时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B项错误。战国时期,各国争战,自有一套交通系统,并不统一,交通运输网络并不畅通,C项排除。典型例题典型例题4.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其中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不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华夏先民()A.鲜明的血缘亲疏色彩B.
6、朴素的宗族宗法观念C.久远的文化生活交流D.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华夏认同。根据题干中“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可以推断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都认为拥有同一祖先,即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体现出华夏先民已经有了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故选D项。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2)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3)工商业繁荣,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城市。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背景:战国时期
7、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目的:富国强兵。(3)结果: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4)代表:商鞅变法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变法运动变法运动(5)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
8、、文化、习俗等方面。彻底性:废除旧制度,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促进社会转型。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9年左右,且改革的主要措施一直被秦国继承和发展。有效性:商鞅变法过程中,严厉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经济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瓦解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瓦解阶级阶级关系关系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级日益
9、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政治政治日益激烈的兼并形势,对各诸侯国生存及国家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各诸侯国必须改革旧的、不适应当时实际情况的制度,进行变法思想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这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诸侯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典型例题典型例题5.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瓦解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3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