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22《虽有佳肴》复习习题—中考语文系统复习.rar
虽有佳肴专题练习虽有佳肴专题练习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也()(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虽有嘉肴古义:今义:(2)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3)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学:学学半 学学半 (2)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6.请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是 故 学 然 后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故 曰:教 学相 长 也。兑命曰:“学 学 半。”其 此 之 谓 乎?7.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对比阅读二、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建国君民:建立邦国,治理民众。念终始典于学:要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A.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教学相长也/常有高猿长啸 C.学学半/学而时习之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牛困人饥日已高4.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甲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铺排的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 分)6.甲、乙两段文字在论述上的共同点是什么?(2 分)三、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三、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而或)但却。(奚)怎么。(决)判断,解决。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弗食 (2)不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8翻译下列句子。(1)故曰:教学相长也。(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9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10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教”“问”之间的关系。四、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四、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寢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黑而长12.给画线句子划分节奏。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1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本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融入曲子的过程。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14(甲)文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15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哪句话?请结合引用文段具体分析。五、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五、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16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不如丘之好学也17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则是面墙之士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虽有佳肴/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其此之谓乎 (4)今人可不勉乎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曰:教学相长也。(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20(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礼记学记)(注释)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庸:功劳。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说:同“悦”。从容:同“舂容”,即撞钟。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如获至宝 B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C然后尽其声/公然抱茅入竹去/不以为然 D不知其旨也/请循其本/莫名其妙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3)学学半 (4)及其久也23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C渔人甚异之D大道之行也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25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26下面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 故虽有名马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少年志气方强 D故曰:教学相长也相委而去27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28结合(甲)文,联系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教学相长”获得的启示。2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八、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十二章)3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3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曰:教学相长也。(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2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九、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九、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习惯说)(注释)蓉:刘蓉,清代文学家。浸淫:逐渐,渐进。踬(zh):被绊倒。蹶(ju)然:跌倒的样子。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窒:阻碍。33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室 有 洼 经 尺 浸 淫 日 广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反也(_)顾而笑曰 (_)已而复然 (_)35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36甲乙两文有一个怎样的共同话题?作者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十、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选自王阳明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有删减。)(注释)条达:枝条繁茂。发越:发育。微意:深意。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不知其旨也_ (2)学学半_(3)则其进自不能已_ (4)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_38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若 冰 霜 剥 落 则 生 意 萧 索 日 就 枯 槁 矣。3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40 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探讨了教与学的问题。甲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将“_”和“_”进行类比,论述了“_”(前三空用原文内容回答)的中心论点;而乙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将儿童成长类比作草木生长,论述了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教育观点。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兴其外,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选自礼记大学之教也,有删改)(注释)时教:因时施教。正业:大学中规定的课业。居学:在家休息的学习。操缦:学习弹奏乐器。安弦:懂得音乐。博依:各类的比喻。兴:重视。藏:心中。游:闲暇。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不知其旨也(_)(2)教然后知困(_)(3)学学半(_)(4)故安其学而亲其师(_)42选出下列句子中与“不知其善也”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其真无马邪?B其此之谓乎!C乐其友而信其道。D其远而无所致极邪?4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4(甲)文用_和_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列举了学习中具体实例,强调_的重要性。45(甲)文中说“教学相长”,(乙)文中谈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请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法令。具:准备就绪。布:颁布,公布。募:招募。徙:搬走,搬开。予:给与。金:古代货币单位。怪:惊异,觉得奇怪。辄:就。明:阐明,表明。卒下令:终于颁布了法令。卒,终于。4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乃 立 三 丈 之 木 于 国 都 市 南 门4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讲信修睦 不独子其子男有分 令既具4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故外户而不闭 怒而飞(北冥有鱼)C不独子其子 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佳肴)D乃立三丈之木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4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谋闭而不兴。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50乙文中,(颁布法令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十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读书忌“二物”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注释)暗疏:默写。滑稽:巧言善辩。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十天一月之间。曩时:以往,从前。寻绎:思考5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教然后知困_ (2)然后能自反也_(3)一见辄即能诵_ (4)殆不如曩时十每阅一事_52翻译句子。(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53甲文的论点是什么?乙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4读完两文后,请结合实际,就“学习”谈谈你的两点切身感受。三、中考真题一、(2019 福建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 (3)诚能如是 是: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二、(2018 恩施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2)然后能自反也 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4)舍问,其奚决焉 舍: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三、(2018 齐齐哈尔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 旨:(2)负笈不远险阻 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四、(2017 六盘水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中(zh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r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知其旨也()然后能自强也()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翻译下列句子(4 分)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虽有佳肴专题答案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答案】ji yo qing yu xi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也()(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答案】(1)即使 (2)不 (3)甘美 (4)好,妙 (5)自我勉励 (6)达到极点 (7)促进 (8)因此 (9)不通,理解不了 (10)反省自己 (11)勉励 (12)教 (13)大概,表示推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虽有嘉肴古义:今义:(2)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3)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3)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答案】名词作形容词 形容词作名词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学:学学半 学学半 (2)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答案】(1)教 向别人学习 (2)表示推测 它的 6.请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是 故 学 然 后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故 曰:教 学相 长 也。兑命曰:“学 学 半。”其 此 之 谓 乎?【答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7.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答案】(1)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3)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7)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对比阅读1.A 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2.D(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 D。)3.(3 分)C 4.(3 分)所以,(1 分)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1 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1 分)5.(3 分)故曰之前都是对偶句,第 1 组对有据类比论证引出本文的议题,然后知两个对偶句构成对比论述了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 3 组对偶句运用对偶论述了困境之后的情景,(1 分)连用三组对偶造成了铺排的效果,使说理更加的透彻。(2 分)6.(2 分)都先运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进行论述,(1 分)最后引用兑命上的话加以印证。(1 分)7(1)不;(2)味美;(3)困惑;(4)反思;(5)扩充、增长8(1)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2)喜欢学习但不经常问问题,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9.教学相长或教与学 问学相辅或问与学 10教与学互相促进,好学尤当勤问(结合“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可知,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结合“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可知,好学尤当勤问。故“教”“学”“问”之间关系是:教与学互相促进,好学尤当勤问。)【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11B(A.其:表推测语气/其:代词;/B.学:学习/学:学习;/C.反:反省/反:同“返”,返回;D.而:表转折/而:表并列。)12.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13.D(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纵然师襄子说可以了,要进一步教孔子别的,但对孔子而言,还不算真正学会。于是,孔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根据以上内容进行作答。)14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下文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奠定基础。15“学然后知不足。”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乙】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这首曲子确实是文王操 啊。”16.(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不如/丘之好学也17C(A“是”分别解释为:这/判断词;B“反”分别解释为:反省/通“返”,返回;C“虽”都解释为:即使;D“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到。)18(1)好处,优点(2)勉励(3)大概(4)勤勉,努力19(1)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20学习 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 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参考译文】乙: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人们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21.B(A.最好的到达最好的;B.所以所以所以;C.这样样子是,对;D.它的它的其中;)22(1)味美;(2)即使;(3)同“敩”,教导;(4)(等)到。23B(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之:代词,代指钟;B.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渔人甚异之 之:指示代词,此;D.大道之行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4(1)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2)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25.甲文: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阐述了善问和善学都能增进学问的道理。【参考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26A.虽然/虽然;B.完备的地方/值得;C.勉励/强大;D.相互/表示动作偏指一方。27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28学习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懂得努力;教别人才能明白知识上的欠缺。所以我们既要自己努力学习,也要不断尝试把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自己。29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乙】写给外甥奉议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30(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31(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32示例: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示例: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参考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雍也)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33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34 (1)味美 (2)反思 (3)回头看 (4)这样 35(1)尚书兑命 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国家呢?36共同的话题:学习的方法。甲文表达的观点:教学相长(或“教与学相互促进”);乙文表达的观点: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或“学习贵在谨慎认真”)。【参考译文】乙: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一天,刘蓉父亲来到这个房间,看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理好,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后来还是有这样的感觉,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
收藏
- 资源描述:
-
虽有佳肴专题练习虽有佳肴专题练习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也()(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虽有嘉肴古义:今义:(2)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3)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学:学学半 学学半 (2)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6.请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是 故 学 然 后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故 曰:教 学相 长 也。兑命曰:“学 学 半。”其 此 之 谓 乎?7.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对比阅读二、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建国君民:建立邦国,治理民众。念终始典于学:要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A.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教学相长也/常有高猿长啸 C.学学半/学而时习之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牛困人饥日已高4.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甲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铺排的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 分)6.甲、乙两段文字在论述上的共同点是什么?(2 分)三、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三、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而或)但却。(奚)怎么。(决)判断,解决。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弗食 (2)不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 (4)然后能自反也8翻译下列句子。(1)故曰:教学相长也。(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9选文(甲)论述了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 的关系。10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学”“教”“问”之间的关系。四、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四、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黯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寢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黑而长12.给画线句子划分节奏。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1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本文出自礼记,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融入曲子的过程。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容易学的曲子。14(甲)文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15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虽有嘉肴中哪句话?请结合引用文段具体分析。五、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五、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16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不如丘之好学也17以下四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则是面墙之士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虽有佳肴/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D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其此之谓乎 (4)今人可不勉乎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曰:教学相长也。(2)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20(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不同?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选自礼记学记)(注释)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庸:功劳。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说:同“悦”。从容:同“舂容”,即撞钟。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如获至宝 B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C然后尽其声/公然抱茅入竹去/不以为然 D不知其旨也/请循其本/莫名其妙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3)学学半 (4)及其久也23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C渔人甚异之D大道之行也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25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26下面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佳肴 故虽有名马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C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少年志气方强 D故曰:教学相长也相委而去27翻译下面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28结合(甲)文,联系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教学相长”获得的启示。2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八、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十二章)3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3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曰:教学相长也。(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2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九、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九、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习惯说)(注释)蓉:刘蓉,清代文学家。浸淫:逐渐,渐进。踬(zh):被绊倒。蹶(ju)然:跌倒的样子。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窒:阻碍。33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室 有 洼 经 尺 浸 淫 日 广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知其旨也(_)然后能自反也(_)顾而笑曰 (_)已而复然 (_)35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36甲乙两文有一个怎样的共同话题?作者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十、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选自王阳明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有删减。)(注释)条达:枝条繁茂。发越:发育。微意:深意。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不知其旨也_ (2)学学半_(3)则其进自不能已_ (4)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_38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若 冰 霜 剥 落 则 生 意 萧 索 日 就 枯 槁 矣。3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40 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探讨了教与学的问题。甲文从学习者的角度,将“_”和“_”进行类比,论述了“_”(前三空用原文内容回答)的中心论点;而乙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将儿童成长类比作草木生长,论述了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教育观点。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兴其外,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选自礼记大学之教也,有删改)(注释)时教:因时施教。正业:大学中规定的课业。居学:在家休息的学习。操缦:学习弹奏乐器。安弦:懂得音乐。博依:各类的比喻。兴:重视。藏:心中。游:闲暇。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不知其旨也(_)(2)教然后知困(_)(3)学学半(_)(4)故安其学而亲其师(_)42选出下列句子中与“不知其善也”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其真无马邪?B其此之谓乎!C乐其友而信其道。D其远而无所致极邪?4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4(甲)文用_和_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列举了学习中具体实例,强调_的重要性。45(甲)文中说“教学相长”,(乙)文中谈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请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一、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法令。具:准备就绪。布:颁布,公布。募:招募。徙:搬走,搬开。予:给与。金:古代货币单位。怪:惊异,觉得奇怪。辄:就。明:阐明,表明。卒下令:终于颁布了法令。卒,终于。4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一处)乃 立 三 丈 之 木 于 国 都 市 南 门4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讲信修睦 不独子其子男有分 令既具4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故外户而不闭 怒而飞(北冥有鱼)C不独子其子 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佳肴)D乃立三丈之木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4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谋闭而不兴。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50乙文中,(颁布法令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这样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十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十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命曰:“学(xio)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读书忌“二物”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注释)暗疏:默写。滑稽:巧言善辩。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十天一月之间。曩时:以往,从前。寻绎:思考5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教然后知困_ (2)然后能自反也_(3)一见辄即能诵_ (4)殆不如曩时十每阅一事_52翻译句子。(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53甲文的论点是什么?乙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4读完两文后,请结合实际,就“学习”谈谈你的两点切身感受。三、中考真题一、(2019 福建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 (3)诚能如是 是: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二、(2018 恩施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2)然后能自反也 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4)舍问,其奚决焉 舍: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三、(2018 齐齐哈尔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 旨:(2)负笈不远险阻 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3.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4.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5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四、(2017 六盘水卷)【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中(zh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r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知其旨也()然后能自强也()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翻译下列句子(4 分)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虽有佳肴专题答案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答案】ji yo qing yu xi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虽有嘉肴()(2)弗食()(3)不知其旨也()(4)不知其善也()(5)然后能自强也()(6)虽有至道()(7)教学相长()(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教然后知困()(10)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13)其此之谓乎()【答案】(1)即使 (2)不 (3)甘美 (4)好,妙 (5)自我勉励 (6)达到极点 (7)促进 (8)因此 (9)不通,理解不了 (10)反省自己 (11)勉励 (12)教 (13)大概,表示推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虽有嘉肴古义:今义:(2)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3)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3)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别。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答案】名词作形容词 形容词作名词 5.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学:学学半 学学半 (2)其: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答案】(1)教 向别人学习 (2)表示推测 它的 6.请划分文章的朗读节奏。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是 故 学 然 后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故 曰:教 学相 长 也。兑命曰:“学 学 半。”其 此 之 谓 乎?【答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7.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答案】(1)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2)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3)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4)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5)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6)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7)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对比阅读1.A 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2.D(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 D。)3.(3 分)C 4.(3 分)所以,(1 分)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1 分)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1 分)5.(3 分)故曰之前都是对偶句,第 1 组对有据类比论证引出本文的议题,然后知两个对偶句构成对比论述了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 3 组对偶句运用对偶论述了困境之后的情景,(1 分)连用三组对偶造成了铺排的效果,使说理更加的透彻。(2 分)6.(2 分)都先运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进行论述,(1 分)最后引用兑命上的话加以印证。(1 分)7(1)不;(2)味美;(3)困惑;(4)反思;(5)扩充、增长8(1)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2)喜欢学习但不经常问问题,并不是真的喜欢学习的人。9.教学相长或教与学 问学相辅或问与学 10教与学互相促进,好学尤当勤问(结合“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可知,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结合“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可知,好学尤当勤问。故“教”“学”“问”之间关系是:教与学互相促进,好学尤当勤问。)【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11B(A.其:表推测语气/其:代词;/B.学:学习/学:学习;/C.反:反省/反:同“返”,返回;D.而:表转折/而:表并列。)12.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13.D(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纵然师襄子说可以了,要进一步教孔子别的,但对孔子而言,还不算真正学会。于是,孔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根据以上内容进行作答。)14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下文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奠定基础。15“学然后知不足。”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乙】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的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恭敬的说:“这首曲子确实是文王操 啊。”16.(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不如/丘之好学也17C(A“是”分别解释为:这/判断词;B“反”分别解释为:反省/通“返”,返回;C“虽”都解释为:即使;D“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到。)18(1)好处,优点(2)勉励(3)大概(4)勤勉,努力19(1)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2)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20学习 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 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要开阔眼界,出门学习)【参考译文】乙: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出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人们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21.B(A.最好的到达最好的;B.所以所以所以;C.这样样子是,对;D.它的它的其中;)22(1)味美;(2)即使;(3)同“敩”,教导;(4)(等)到。23B(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之:代词,代指钟;B.何陋之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渔人甚异之 之:指示代词,此;D.大道之行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4(1)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2)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25.甲文:阐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阐述了善问和善学都能增进学问的道理。【参考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26A.虽然/虽然;B.完备的地方/值得;C.勉励/强大;D.相互/表示动作偏指一方。27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28学习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省中懂得努力;教别人才能明白知识上的欠缺。所以我们既要自己努力学习,也要不断尝试把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自己。29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乙】写给外甥奉议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30(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31(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32示例: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示例: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参考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雍也)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33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34 (1)味美 (2)反思 (3)回头看 (4)这样 35(1)尚书兑命 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国家呢?36共同的话题:学习的方法。甲文表达的观点:教学相长(或“教与学相互促进”);乙文表达的观点: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或“学习贵在谨慎认真”)。【参考译文】乙: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一天,刘蓉父亲来到这个房间,看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理好,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后来还是有这样的感觉,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