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方方老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方方老师.ppt》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心理健康 专题讲座 老师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概述教师心理健康概述一、何谓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
2、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其中1、2、3、4、5项都是对心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二、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
3、理健康标准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马绍斌提出的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1、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 2、胸怀宽
4、阔,不为小事烦恼3、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 4、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5、情绪波幅不大,心境良好 6、善与人处7、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在进行心理健康判断时,要注意四点:1、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3、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动态
5、性使得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得心理处于不健康、亚健康状态的人健康起来,使得相当健康、非常健康的人保持健康并且追求更加健康。4、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心智劳动,要使自己既走向成功又走向快乐,就应当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使自己的达到理想的心理状态,从而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促进自己全面和谐发展。2、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在心理健康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基本健康、相当健康、非常健康三个等级。心理健康教育据此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初
6、等目标:使已经处于心理病态的人得以解脱;中等目标:使尚属于心理健康的人免于陷入心理病态,保持心理健康状态;高等目标:使已属于心理健康范围的人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主要实现后两个目标,即预防性和发展性目标,而非治疗性目标。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三、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临床医学实践发现:近50年来的人类十大死因的前三位都是心因性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过去:肺炎、结核、大脑炎;现在: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主要原因: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功能而产生障碍。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纳诊所曾做过统计,发现5
7、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部统计,求诊病人中因情绪紧张而致病的占76%;(癌症的自愈现象说明了什么?劳动模范,山西小院,刘素云老师)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用了40年时间,对204位成年人作了跟踪调查,发现在21岁至46岁之间过着舒畅精神生活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得了重病,其中1人死亡,在同一时期内,得不到舒畅精神生活的48人,都在55岁以前死去。美国生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证明,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映十分强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什么职业的人
8、生气最多?)俄罗斯的兹马诺夫斯基经长期研究列出一个健康公式: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因此,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最重要的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理健康。四、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怪戾的性格,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三毛自杀,强迫症患者)(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是与的关系。”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感受是消极的:猫与老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警察与小偷、老虎与兔子、法官与罪犯、暴君与复仇者、监狱长与囚犯、留作业的工具与
9、做作业的工具、棍子与懒驴(近半数学生对部分老师感到害怕,并非都是差生。)(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成绩不良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逃课事件)美国全国联合会在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他自己及其家人,而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
10、许多批学生。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引起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病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这个“本”就是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心理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孩子的成长。它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也是学校领导的事,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也是家长乃至全社会的事,其重要性决不亚于市政建设,不亚于造政府大楼,不亚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不亚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亚于提高升学率及其他种种。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赞美教师的蜡烛精神,强调教师的奉献与责任的同时,给教师以更多的关爱,形成一个全社会善待教师,教师善待学生的良性循环,使教
11、师有健全的身心,健康的体魄来支撑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事业。与此同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也是教师自己的事情。“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我们压垮,只有自己才能把自己压垮!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1、佛学:“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从心想生”2、“以心控物”!近现代尖端科学家百年研究的成果,已接近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学说。在目前的压力状态下,我们要学会自我缓释,自我排解,自我放松,自我调节,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生活,悦纳社会,微笑着面对一切
12、,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我们没办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有办法改造主观世界。第二节第二节 教师的压力和挫折与心理健康教师的压力和挫折与心理健康苦难:天才的垫脚石,弱者的万丈深渊。苦难:天才的垫脚石,弱者的万丈深渊。一、压力与应激一、压力与应激1、何谓压力?这是一种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指心理压力。2、何谓应激?人们在感到有心理压力时而产生的一些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等不同寻常的心身反应。应激的产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生理反应。3、压力与应激对健康的影响积极:压力引起应激,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
13、现。(“李广射虎”、“急中生智”、“狗急跳墙”、土耳其地震、煤气灶失火)消极:这些超常表现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且对身体有害。应激状态下的超常表现是动用人体大量储备能量的结果,而这种储备能量一经消耗掉短时间内很难补充。经常动用潜在能量,会降低对应激源的抵抗力,加速人的衰老过程。如果在应激过程中出现整体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就可能出现心理崩溃。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地震、猛虎、火灾等强烈的应激情境不多,但面临过大的工作压力、日益加剧的职业竞争、人际关系冲突、调皮学生的捣乱等一般的应激情境却是经常的。这种应激虽然强度较小,但由此引起的小烦恼会像“肉中刺”一样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
14、综合症。其主要症状: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等。即所谓的“心理感冒”,进入亚健康状态。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易患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居第二!南方日报5月23日报道:知识越多越短寿:广东省教育工会对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的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上海一家医疗保健中心对985名中小学和
15、大专院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的健康体检显示:教师群体罹患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将近一半,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四成人有睡眠障碍、咽炎和鼻部过敏,有颈椎病的人数更高达三分之二。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显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报公布了跟踪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结果,北京知识分子的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的53至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而在上海地区,1994年调查的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逝年龄段。
16、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今年春节前短短4天,清华大学相继有两位年龄不到45岁的教师溘然辞世,接着就是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猝死时年仅32岁。重要原因:工作负担重,竞争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应激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一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很难保持身心健康。他们可能进入以下不良循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身反应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强的应激状态所以最好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反应。4、应激是怎样产生的?应激源(负性事件)中介机制应激反应面临同样一件外部事件(应激源),有些人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有些人小应激而已,片刻之间烟消云散,还有些人则安然无恙,波澜不惊。
17、四个中介机制:认知评价:主体对外部事件(应激源)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价。个性特征:同一事件在内向或外向的人心中引起的感受截然不同。社会支持:来自亲友、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物质、精神上)应对方式:应激产生以后根据自己的应对风格采取适当的应付方式 以减轻痛苦。四个因素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认知评价。所以说,只有解决认知问题,才能根本解决心理问题。正因为如此,在两年多的教师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合理情绪疗法作为理论支柱。(见ABC理论)二、挫折与适应二、挫折与适应1、人真能万事如意吗?2、什么是挫折?从个体成长的外部环境看,理想的条件是相对的,不理想是绝对的;从内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来看,和
18、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从个体发展的内部规律来看,心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从导致不平衡的原因来看,需要的满足是相对的,不满足是绝对的。这种因为各种干扰和影响使得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境叫做挫折情境;人们遭受挫折后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叫做挫折感,即心理挫折。3、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主观上看是坏事,客观上看既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好事。积极作用: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拜伦: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别林斯基:不幸是一个最好的大学。培根: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布朗: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障碍,则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既愚蠢又糊
19、涂,像母牛一样怡然自得。三、怎样增强抗挫折能力 挫折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面对压力与挫折作出怎么样的挫折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面对压力与挫折作出怎么样的反应,是区分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和心理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应,是区分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和心理素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生活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看到的是自己心态的写照。假如你的心态生活是一面镜子,人们从中看到的是自己心态的写照。假如你的心态是黯淡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黯然无光的;假如你的心态是晴朗的,是黯淡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黯然无光的;假如你的心态是晴朗的,那么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充满阳光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无
20、奈、怀疑、那么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充满阳光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无奈、怀疑、恐惧、忧虑去生活,那无疑是在煎熬生命。反之,一个人倘若能生活在生恐惧、忧虑去生活,那无疑是在煎熬生命。反之,一个人倘若能生活在生之喜悦的安详之中,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美好,他的心情就会一片之喜悦的安详之中,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美好,他的心情就会一片宁静。宁静。面对挫折,如何使自己坚强起来,快乐起来?不妨试试以下方法:1、百折不挠,坚持不懈面对挫折与失败有两种选择:浅尝辄止,见硬就回;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前者懦弱,后者坚强,各有利弊。不过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选择坚强。获得成功需要三个条件(三大法宝):一是要有远大的
21、志向;(精神力量)二是要有宽阔的胸怀;(雨果名言)三是要有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乘胜追击,乘败休息”2、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两者并不矛盾,既要有远大目标,坚持不懈,又要审时度势,清醒认识自己,学会放弃,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执着追求,但决非认死理,钻牛角尖。从成功学的角度,为了开发人的潜能,增加成功机会,主张期望水平高一点;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为了避免遭受挫折失败后陷于心理障碍中,建议他们适当降低期望值,重新调整目标,学会放弃。处理和平衡两者关系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对教师来说,目标很重要心理平衡也很重要;成功很重要幸福快乐也很重要。方法:同时确立两个层次的人生目标:最高目标:在条件许可范围
22、内,追求卓越,追求自我实现,追求事业成功。对 教师来说,争取出类拔萃,做一个学者型教师。基本目标:追求平平安安,平平常常,平平凡凡。对教师来说,完成教育教学 任务,保证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家和睦、幸福、安康。基本目标是最高目标的基础和条件,最高目标是基本目标的延伸和发展。没有最高目标,会影响潜能的发挥;没有基本目标,万一最高目标达不到,可能产生心理问题。以基本目标作为人生目标的底线,有利于身心健康。3、灵活应变,另辟蹊径人生需有目标,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具体目标。长期目标是指与人的生存与发展有关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本目标;具体目标是通向长远目标一个个台阶。并非所有的既定目标都能达成,这是不
23、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严酷事实。但是一两个既定目标不能完成,并不意味着最终目标不能完成。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妨变换努力方向,寻找有希望取得更大成功的新目标。(浦师班学生例子)4、发愤图强,不断升华 在遭受重大挫折后,人们可能产生很强烈的消极体验,如愤怒、悲痛、失望、委屈、无助等。往往用两种方式来宣泄:一是攻击(消极的行为反应)。一定程度上可以释放消极情绪,但可能面临新的矛盾,付出更大代价,由此产生新的更大的心理压力,遭遇更大的挫折。二是升华(积极的行为反应)。经过痛苦的斗争,把消极的体验转化为奋发图强的动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去满足未能满足的需要。即所谓的“化悲痛为力量”。如:歌德失恋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24、奥斯特洛夫斯基伤残失明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自己与托起明天。四、压力状态下如何使自己轻松起来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人们的积极反应,压力过度则可能导致身心失调,这些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最终可能形成心理危机。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一半以上教师因压力过大而影响了工作心情,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要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民教师,就必须想办法减轻压力。有人认为,要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除非能给教育增加投入,给学校增加人员编制,给教师缩短工作时间,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地位,否则一切免谈!问题是,这些问题我们一个也解决
25、不了,我们既不是制订政策的人,也不是掌握经济大权的人,但是我们是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我们是为祖花朵塑造灵魂的人,我们至少可以统帅自己的灵魂。既然我们无法改造客观世界,我们就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既然压力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来想办法排遣和减轻它。1、接受现实,随遇而安;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界又总是多变的。如果你不想把自己弄得太痛苦,就要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如果你有能力或条件,可以尝试改变一下现实;如果你办不到,则想办法改造认知,从心理上接受现实,随遇而安。(如进不了城,职评失败,经济拮据怨天尤人毫无用处)做到这一点,就能从许多无谓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了。给一位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