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 诸侯 纷争 变法 运动 ppt 课件 统编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 2、了解、了解老子、孔子老子、孔子的学说。的学说。3 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的局面及其意义义。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
2、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空空间间定定位位壹变革之象春秋五霸1.背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强大。2.概况: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相继)3.性质:奴隶主之间的争霸战争。春秋列国形势图礼乐征伐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出礼乐征伐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出1.背景: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长期兼并战争。2.概况: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并存)3.性质:新兴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4.影响: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有利于封建因素的形成和国家统一。战国形势图三家分晋战国七雄田氏代齐战国
3、七雄礼乐征伐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出礼乐征伐自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卿大夫出东周西周(武王伐纣(武王伐纣-平王东迁)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春秋按图索骥:春秋战国之际天子的权力变化?按图索骥:春秋战国之际天子的权力变化?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战国诸侯纷争,扩张势力,谋求霸主地位疆土缩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材料材料2 2:田氏取齐,六:田氏取齐,六卿卿分晋,道德大废,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遂相吞灭,并大兼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4、力功争强,胜者为右。争强,胜者为右。刘向刘向 书录书录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思考:春秋战国之际权力如何流动?思考:春秋战国之际权力如何流动?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权力大小材料材料1 1: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由方伯。史记史记周本纪周本纪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国七雄权力下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革之象政局之变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诸侯国的数量之诸侯国的数量之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地图中新图例之地图中新图例之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诸侯国数量减
5、少诸侯国数量减少局部统一扩大局部统一扩大变革之象夷夏之变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北部民族数量之北部民族数量之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地图中新图例之地图中新图例之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新图例:长城新图例:长城冲突、冲突、交流交流民族交融民族交融北方部族数量减少北方部族数量减少融入华夏融入华夏(二)民族之变(二)民族之变华夏认同华夏认同华夏华夏北狄西戎东夷南蛮华夏华夏按图索骥:对比地图,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的变化?按图索骥:对比地图,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的变化?中国有中国有礼仪之大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服章之美,谓之华。,谓之华。唐唐 孔颖达孔颖达原
6、因:社会发展先进、文化吸引;战争牛耕得到推广,铁农具开始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材料材料:今以众地者,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公作则迟,有所匿其,有所匿其力也;力也;分地则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思考思考1 1:春秋战国之际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新的变化?:春秋战国之际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新的变化?数据表摘自陈洪:从出土实物看秦国铁农具的生产制造及管理思考思考2 2:这些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这些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出现个体劳动、个体经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1.农业井公公私私私私私私私私促进手工业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变革之象经济之变材料材料2 2:
7、北海北海则有走则有走马吠犬焉马吠犬焉南海南海则有羽翮、齿革、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曾青、丹干焉东海东海则有紫紶、鱼则有紫紶、鱼盐焉盐焉西海西海则有则有皮革、文旄焉,然皮革、文旄焉,然而而中国得而用之中国得而用之。荀子荀子王制王制货币流通广泛,商业贸易发达思考思考:春秋战国之际工商业经济发展有何特点?:春秋战国之际工商业经济发展有何特点?材料材料1 1:诸侯四通诸侯四通,货物货物所所交易交易也。也。战国策战国策造车行业造车行业周礼周礼考工记考工记区域贩运繁荣春秋战国各国货币春秋战国各国货币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2.工商业繁荣变革之象经济之变牛耕得到推广,铁农具开始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出现个体劳动
8、、个体经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形成新兴地主、农民阶级,贵族政治瓦解社会转型(奴隶-封建)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变革变革之象阶级之变井田瓦解井田瓦解私有确立私有确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奴隶和平民垦荒种地,得奴隶和平民垦荒种地,得到土地所有权(自耕农)到土地所有权(自耕农)奴隶主贵族阶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地主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分化、军功地主等大奴隶主贵族分化、军功地主等大片土地所有者(新兴地主阶级)片土地所有者(新兴地主阶级)受租于新兴地主阶级耕种土地的受租于新兴地主阶级耕种土地的逃亡奴隶或破产农民(佃农)逃亡奴隶或
9、破产农民(佃农)变变革之象应对之策政局之变: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经济之变: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贰应变之策变变革之象应对之策政局之变: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政局之变: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经济之变: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经济之变: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变法运动(变革家)重点探讨重点探
10、讨相关史料相关史料(一)变法运动(一)变法运动 春秋以来春秋以来生产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新兴地主阶级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起来,但政权逐渐壮大起来,但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昔日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昔日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兼并战争日益兼并战争日益激烈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提高统治效率。张帆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中国古代简史1 1、变法的背景、变法
11、的背景(1 1)经济)经济(2 2)政治)政治(3 3)军事)军事(4 4)思想)思想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新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争霸兼并战争需要争霸兼并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法家学说成为推行变法的思想武器法家学说成为推行变法的思想武器变法的必然性变法的必然性基础梳理基础梳理相关史料相关史料(一)变法运动(一)变法运动2 2、变法的结果、变法的结果推动了推动了社会转型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诸侯国诸侯国统治者统治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