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当堂达标题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 外史 纲要 2019 隋唐 盛世 五代十国 当堂 达标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 选择题1.(2023蚌埠市月考)唐代有16位公主与7个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是罕见的。唐代“和亲”都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一现象( )A. 从根本上改善了唐代的民族关系B.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有效管理C. 避免了唐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战争D. 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2. (2023蚌埠市月考)唐太宗在其所著的帝范崇文中说:“当乎之际,则轻甲胄而重诗书,是知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一武士儒人,焉可废焉。”据此可知,唐太宗( )A. 认识到治国之
2、策重在文治 B. 推崇科举制度C. 认为治国应该因势而异 D. 倡导儒学复兴3. (2023蚌埠市月考)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A. 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B. 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 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 D.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4.(2023阜阳市月考)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 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
3、杭, 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 河的开通( )A.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 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 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 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5. (2023阜阳市月考)唐开元以后,边疆的募兵队伍渐增,但中央的军队却没有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所变通。据统计,当时藩镇驻军再加上其它边地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这一状况( )A. 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B. 表明唐朝军事实力强盛C. 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D.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6. (2023丰台区月考)秦、隋两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
4、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都因实行暴政而迅速灭亡都留下影响深远的工程 都采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A. B. C. D. 7.(2023通州区月考)“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 )A.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C. 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 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8.(2023福州市月考)唐太宗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至中央高层,与关陇集团兼用,又能不问门第,擢用寒人微族。这说明,唐太宗时( )A. 社会安定繁荣 B. 君臣关系和谐C. 皇权
5、日益加强 D. 政治风气开明9.(2023宁德市月考)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 )A.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B. 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C. 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D. 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10. (2023张掖市月考)公元821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如下图。其存在历史价值( )A. 证实了唐朝对西藏有效管辖 B. 见证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友好C. 标志着中外交流的良
6、好开端 D. 证明了天山南北是中国领土11.(2023广东省月考)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出唐太宗( )A. 重视发展生产 B. 注重虚心纳谏 C. 加强边疆管理 D. 强调以民为本12.(2023江门市月考)隋文帝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复原来的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A. 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 B. 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 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 D. 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13.(2023遵义市月考)唐初,魏征曾指
7、出:“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以就灭亡哉!”可见魏征( )A. 倡导实行无为而治 B. 主张行富国强兵之策C. 感叹民心难以揣测 D. 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14.(2023河北省月考)隋朝时地下储粮技术发展到一个高峰。根据史书记载,隋朝官仓储存的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还没吃完,并且依然可以食用。这最能说明隋朝( )A. 社会经济的发展 B. 统治阶级穷奢极欲C. 百姓生活的富足 D. 国家长期统一稳定15.(2023南阳市月考)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
8、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 )A. 受行省制度的影响 B. 意在防范分裂割据C. 遵循山川形便原则 D. 利于市镇经济兴起16.(2023南阳市月考)唐朝后期,各路节度使或新列税捐,或截取户部钱财,然后把所得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三进献给皇帝,称为“羡余”,实际上就是皇帝向节度使的索贿,这成为中央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中央财政的窘境C. 藩镇实力的削弱 D. 赋税制度的变革17. (2023南阳市月考)据史书记载,西域古国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来又设安西
9、都护府进行统辖。自此以后,该地的土地自由买卖现象逐渐消失。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经济区域化分工范围扩大 B. 中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迁移C.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D. 中央集权不利于西域发展18.(2023常州市月考)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急,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A. 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C. 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 D. 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19.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
10、度,意为节制调度,最初为临时委派的行军总管;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行军总管开始演变成地方大军区军事长官。节度使设置的变化( )A. 目的是增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 B. 阻碍了唐王朝的进步与发展C. 促进了唐王朝长治久安 D.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20. 唐太宗声明夷狄与中国人享有共同的天性,统治者的仁慈保护必须包括两者。为此,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项中,能够体现唐太宗这一“理念”的史实是东突厥归附后设羁縻府州 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和亲 特派汉族工匠修建红山宫A. B. C. D. 二、 非
11、选择题21.(2023蚌埠市月考)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统一帝国形成后,民族认同意识进一步增强。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将秦、楚、越,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去,成为古代中国人“同源同祖”的渊源,由此构建了由五帝三王起始的中国五千年的政治与民族、文明的历史。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 孝文帝打破常规,先是不谋而迁,明为南伐,实为南迁,然后再派人营建洛阳。穆泰初有劝立孝文帝之功,及至因不愿意迁都而伙同
12、陆睿等人谋反,事败后全部被诛杀。为避免矛盾激化,孝文帝特准一时不习惯南方生活的旧臣夏天居平城,冬天居洛阳,时谓之“雁臣”。摘编自陈元湘谈孝文帝促成改革成功的手段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在民族认同方面贡献及时代背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融合”的举措并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22.(2023宁德市月考)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3、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
14、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隋代(任取三个时期)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 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15、,唐代的“和亲”是由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向唐王朝提出请求,并为此主动派遣使者甚至由首领亲自到长安求婚或迎接公主。这主要是受唐朝先进文明吸引的影响,反映了周边民族对先进文明的向心力,D项正确;“从根本上改善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而且“有效管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避免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根据“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与时优劣,各有其宜;一武士儒人,焉可废焉”可知,唐太宗主张应该文武并重,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C项正确;唐太宗认为文武之道不应偏废,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科举制以及儒学复兴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3.【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