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当堂达标题.docx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5416529
  • 上传时间:2023-04-1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8.1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当堂达标题.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当堂达标题 高中历史 部编版 必修 外史 纲要 2019 16 两次 鸦片战争 当堂 达标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后,当时中国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逆船恃其做火,止利于水,不利于陆”,“英夷所长在海,待诸内河,待诸陆岸,则失其长”,如此“专守内河,守近岸,使夷船夷炮失其所长,已可收安南创敌之功”。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A战争未能引起国人警醒B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C中英两国军力各有优劣D清政府认真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强调“夷夏之辨”。1849年,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介绍西方国家时已不用“夷”称。1861年,冯桂芬在刊刻校邠庐抗议时,将书中的“夷”字全部删除,认为今日洋人与昔日夷人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知识分子A外交理念逐

    2、渐向近代转型B传统价值观念丧失C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抵御侵略意识消退3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内容筹海篇地图各国地志夷情备采西洋器械地球天文国地总论筹海总论增补卷数112514511总卷数2266312534据此可知,魏源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B不断为维新变法呼吁呐喊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D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精神4“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是西方列强与中国建立不平等关系的产物。它不是正常的国际交往制度,用暴力手段强行建立起来的,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夺。”材料中“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始于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5清代赵翼在其檐曝杂记

    3、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据此可知()A作者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B意在强调西方技术的先进C中西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D当时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等列强闻风提出签约要求,清朝君臣认为,“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性命,制驭之术,全在一切持平”,从而签订了更多的对外条约。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突破了传统外交的束缚C对列强采取了分化策略D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理念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下列著者

    4、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A魏源资政新篇B林则徐海国图志C洪仁玕四洲志D徐继畬瀛寰志略8如表为1860年前后中国对外称词衍变表。这一变化缘于()1860年前1860年后红毛,红毛番,西夷,洋夷,西洋夷西洋人,西国人,欧人,西人,洋妇西夷,各夷,诸番,杂番,外夷泰西,西洋,西方,外洋,外国,外域,欧美各国,西洋国,泰西诸邦英夷,法夷,米夷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夷船,夷舶,夷炮洋船,洋舶,洋炮A社会性质的变化B传统夷夏观念的淡化C中西交往的扩大D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9林则徐认为,“准令诸夷互市,原系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而伍廷芳(1842年一1922年)指出:“其

    5、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家间的关系亦是如此,互利就应是它们每一次交往的基调。这反映了A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B近代中国国家主权意识形成C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D传统文化影响近代外交思想10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B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使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D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1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提出该思想主张的是A王夫之B黄宗羲C魏源D倭仁12“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

    6、掌,任便立法治理。”该内容应出自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319世纪40年代,时人记载:“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蓗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一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自然经济开始缓慢瓦解B传统经济失去主导地位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近代民族工业遭遇困境14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费正清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造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材料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肯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未揭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

    7、关系准则15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1856年,美 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约要求。列强积极修约旨在()A打开中国市场大门B寻找发动战争借口C减轻太平天国压力D获取更多侵略权益二、材料分析题16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

    8、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17茶叶贸易见证了早期的经济全球化之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世纪,中英茶叶贸易迅速发展。英式饮茶使千百万穷苦人在工厂工作中能保持较为充沛的精力。到19世纪中后期,茶叶以及面包构成英国劳动者阶层日常饮食的核心部分。英国大量进口茶叶,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商品销

    9、售到中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在印度发展了鸦片生产。摘编自刘章才茶向西方的传播简述材料二年份中国印度锡兰186696%4%0%188657%40%3%190310%60%30%19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变化表为了摆脱片面依赖中国茶的局面,英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印度阿萨姆等地区建起了茶树种植园。自1850年代以后,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且中国政府的茶税率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高达25%。以上材料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1)据材料一并结

    10、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茶叶贸易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这一发展对英国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英茶叶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普遍认为英国侵略者“所长在海”,我们只要“守内河,守近岸,使夷船夷炮失其所长”,这反映了国人认为在陆地上中国是可以打败西方的,并未意识到自身的落后,故选A项;材料并未反映“新思潮”的萌发和中英军力的优劣,故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侵略认识的不足,并不是在认真总结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教训,故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近代知识分子不再称西方国家为“夷”,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称谓的变化,本质上

    11、则是中国人对传统的“华尊夷卑”思想的纠误,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重新定位,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型,A项正确;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一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士大夫外交理念的转型,并不能说明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抵御侵略意识消退,排除BD两项。3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海国图志对世界各国的情况、地理天文及技术发展等均有介绍。说明的是魏源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C正确;魏源并不十分精通世界地理知识,这主要和时代的局限性有关,A排除;B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做法,B排除;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C。4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12、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它是“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的起始,B项正确;尼布楚条约签订于1689年,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材料“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体现的是当时人们对时间观念的重视,说明的是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D项正确;材料与开放的文化观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时间观念的增强,非西方技术的先进,排除B项;受当时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西方贸易往来并不频繁,排除C项。

    13、故选D项。6A【详解】清政府官员并未意识到条约的不平等性以及条约内容对于国家主权的侵害,反而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作为驾驭西方列强的手段,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A项正确;清政府依然是以宗藩观念看待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未突破传统外交的束缚,排除B项;“一切持平”意味着并非分化列强,排除C项;清政府采取的举措不属于近代外交,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在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中,徐继畬写出瀛寰志略一书,主张向西方学习,故答案为D项;魏源写出海国图志,林则徐编成四洲志,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其他三项对应错误,排除A、B、C项。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60年前后,中国对外称

    14、词由称“番”“夷”等到称“西洋”“泰西”“洋”“外国”等,由歧视性、蔑视性称呼转向中性、平等的称呼。这是因为随着列强侵略,“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中西交往逐渐扩大,增进国人对世界了解,C项正确;中国对外称词变化与社会性质变化无关,排除A项;传统夷夏观念的淡化缘于中西交往的扩大,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材料“准令诸夷互市,原系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大意是:中国和外国通商,并不是中国需要洋人的物品,更不是为了获得利益,而是向外国施加恩惠而已,这体现了林则徐天朝上国的思想。材料“其恕乎!己所

    15、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伍廷芳用儒家思想的来理解近代外交,D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是林则徐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化,排除C项;材料林则徐的观点无法体现近代中国国家主权意识形成,排除B项。故选D项。10A【详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主要的影响是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南京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排除。1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12A【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英国”“

    16、香港”等信息可得出,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A项正确;BCD项没有割让香港,排除BCD项。故选A项。13A【详解】依据材料中“吾村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外来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手工业棉纺织业逐渐衰败,自然经济开始缓慢瓦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缓慢瓦解,但尚未失去主导地位;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不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选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4C【详解】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是因为清

    17、政府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观点未揭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不正确的,故C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故A错误;材料未肯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故D错误。15D【详解】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扩大更多的侵略权利,所以提出了修约的要求,D项正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列强当时提出修约要求并不是要借口发动战争,而是要获得更多的侵略权利,排除B项;列强不会为了减轻太平天国的压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排除C项。故选D项。16(1)变化:棉纱和棉布进口增

    18、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原因: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详解】(1)依据材料“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可得出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可得出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有:鸦片战争后列强取得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特权,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19、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等,进一步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17(1)历史背景:中国是茶叶原产地;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影响:促进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丰富了英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英国进行殖民扩张。(2)变化:印度和锡兰茶叶所占份额逐年增多,中国茶叶所占份额逐年减少。原因:英国开拓新的茶叶产地;中国茶叶不具备竞争优势;中国税收政策的影响;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促使世界贸易更加便利。【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18世纪,中英茶叶贸易迅速发展。英式饮茶使千百万穷苦人在工厂工作中能保持较为充沛的精力。到19世纪中后期,茶叶以及面包构成英国劳动者阶层日常饮食的核心部

    20、分。”和所学知识可从中国是茶叶原产地、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影响:根据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茶叶以及面包构成英国劳动者阶层日常饮食的核心部分。”和所学知识得出促进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丰富了英国人的饮食结构;根据材料一“英国大量进口茶叶,但是并没有合适的商品销售到中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在印度发展了鸦片生产。”得出推动英国进行殖民扩张。(2)变化:根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和锡兰茶叶在英国所占份额变化表”可知印度和锡兰茶叶所占份额逐年增多,中国茶叶所占份额逐年减少。原因:根据材料二“英国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印度阿萨姆等地区建起了茶树种植园”得出英国开拓新的茶叶产地;根据材料二“自1850年代以后,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得出中国茶叶不具备竞争优势;根据材料二“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且中国政府的茶税率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高达25%。”和所学知识得出中国税收政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市场形成促使世界贸易更加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当堂达标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16529.html
    教师相关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