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历史 部编版 高中 选择性 必修 2019 新编 中国近代 至当 政治制度 演变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单元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政治制度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只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是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和西方政治演变
2、的不同。2. 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对先秦的政治制度与秦汉到明清的中央、地方制度以及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并不陌生,但学生的历史知识仍相对零散,未建起完全的系统的抽象思维体系。(2)学生对秦前后政治制度的异同、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等抽象性知识仍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按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相关的文本、图片和音像资源,力求攻破本课重难点。3. 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秦以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演变线索。能通过展示图片、文字、影像等史料,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
3、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探讨先秦与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异同点;阐释秦汉到明清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与分析其特点;阐述秦汉到明清地方政治制度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发展特点同时学会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性。重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及演变难点:分析政治制度形成与演变4.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要通过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规律。第1课内容在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中,该单元囊括了中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制度,并通过不同制度的共性与特性,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而深化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本课作为单元中的第一课
4、,主要讲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为后启中国近现代制度打下基础,并与第二课的西方政治制度形成对比。本单元政治体制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第2课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和演变主要介绍了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演变过程。作为选择性必修的重点内容,回扣中外历史纲要(下)西方政治体制部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点内容。第2课在第一课介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之后,学生了解西方政体,可以横向对比,更好的理解古代东西方文明。同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对中国近现代政体有深刻影响,对学生学习第三课中国近现代政体有很大帮助。从本课内容的编排上看,教材主要分为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和两汉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
5、的演变三大子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我将子目重新打散,分为先秦政治制度、秦汉到明清的中央政治制度和秦汉到明清的地方制度三大板块,并准备用2个课时进行授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缕清先秦到明清的政治制度线索,并正确区分秦前后政治制度的异同,与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间的关系。进而教授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引导其深化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第三课主要讲述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来导向历代变法和改革。本单元4课间是相互独立又是彼此引导,为后一节课的内容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能通过展现图片及相关文字材料,教师带领学生
6、一同感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并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后期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本单元有较多的抽象的政治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将主要从各个政治体制的特点方面加以区分,带领学生攻破这一难点。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授课时间: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纲要所学内容,梳理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概述民国时期的政治特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制度探索,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综合近代以来
7、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感受中国共和制建立道路的艰难性、曲折性,进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家国情怀)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梳理共和制在中国建立脉络、了解民国到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变化难点:在具体的历史时空背景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3.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教学资源: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同时出示2020年国庆节庆典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树立的巨幅孙中山像,以及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两大伟人像相距460米,浓缩着37年的探索,70年的建设。
8、一条中轴,两大伟人,见证一段曲折的共和之路。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活动意图:从国庆庆典的两大巨幅画像导课,以两大伟人画像的空间距离拟作中国曲折共和发展的时间道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共和。环节二: 讲授新课教师向学生传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活动: 一、共和理想名存实亡1.从武昌首义到南北议和:教师讲解武昌起义后的全国形势:一场低烈度的革命引发了高烈度的变革。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有限,而辛亥革命后的袁世凯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列强的支持、革命党人的依靠、旧官僚立宪派的拥护。武昌起义后举行的南北议和,尽显革命派的软弱妥协性,为“共和名存实亡”埋下隐患。 2.南京临时政府时
9、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教师出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大总统誓词内容:“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大总统誓词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和大总统誓词,感受理想中的“共和”初步显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从临时约法的两大基本内涵“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感知孙中山维护共和的行动,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进一步出示材料: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