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教案 历史 部编版 高中 选择性 必修 2019 新编 20 世纪 以来 人类 经济 生活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九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二、了解国际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分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了解国际金融变化的主要变现,分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教学重难点一、本课重点: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二、本课难点:国际经贸体系与国际金融的具体内容教学过程设计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国家(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发了一战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垄断资本主义(仅作了解)A、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更加集中B、内容(仅作了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工业与金融业高度融合;采取兼并或联合方式C、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但不利于经济长期建康发展,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发了一战(2)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美国柯立芝繁荣仅作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注资
3、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导致产能过剩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则走上法西斯道路,并发动了二战注:罗斯福新政(仅作了解)A、时间:19331939年B、内容整顿金融业(银行暂时休业整顿、美元贬值);改革农业政策(减耕减产、实行补贴)调节工业生产(监督生产、调节劳资关系、蓝鹰运动);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立法与行政)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关注民生,注重社会福利D、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E、影响:缓解了经济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3)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
4、节相结合A、背景/原因1929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的推动战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 主要内容国内:加强国家政府经济干预(适度的通货膨胀增加就业社会福利干预生产)国际:成立国际组织经济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C、历史影响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70、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困境”(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各国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高兴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5、人工智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核工业、生物技术从事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中间阶层/中产阶级人数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福利国家/社会:通过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局限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注战后主要经济危机:1973年石油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 社会主义国家(1) 苏联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8至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卫政权、余粮收集制、单纯行
6、政手段排斥市场调节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列宁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内容:工业上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上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特点:单一公有制,排斥市场调节;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国家指令性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追求高速度影响:使苏联在短时间内从小农国家变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不是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深层次原因战后
7、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扩大企业自主权、打开了苏联改革闸门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军事实力增强、后期改革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成效甚微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注苏联解体原因:斯大林体制弊端、民族矛盾尖锐、西方和平演、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2)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匈、捷、罗、保、东德、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战后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南斯
8、拉夫改革(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民主德国经济居东欧首位)但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1989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内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农业: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工商业:没收官僚资本,确立国营主导;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过渡时期(19531956年)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初步实现工业化);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