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案 历史 部编版 高中 选择性 必修 2019 新编 近代 以来 中国 官员 选拔 管理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课题:近代以来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课标要求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二、教材分析人事管理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了解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不仅可以理清时代之变,而且更好理解现代社会的制度,明白教育的意义,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属于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的三课,也是最后一课,一定程度上是本单元的总结,是在前两课基础之上的升华,需要明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对中国近现代制度的影响。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第二个子目是“民
2、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第三个子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脉络。要理清楚三个时期制度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同时每一个时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顺应时代所需。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和纲要的学习,对晚清和民国的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过程了解较少,对民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变化及其变化原因也没有深入分析,从官吏到公务员制度的变化,尤其对现代公务员制度比较陌生。高二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具有探究精神,在学习完第5课和第6课基础上,对于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有一定好奇心。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通过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图片的观察
3、,教师课堂上的释疑,学生能对这时期变化建立历史解释。教师应结合史料讲解,通过提问以及小组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深层次分析内在原因及其联系,需要注重语言的组织和引导。四、教学目标1.梳理晚清时代变化,置身当时社会背景,知道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了解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生毕业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度的重要变革。通过多重史料分析,理解选官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对清末新政选官制度变革进行合理评价。明白政治制度受社会条件的影响,趋向于适应社会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2.通过梳理民国时期三个政府的选官制度的演变,理解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的创立、形成和发展,能够对不同时期官员选拔的效果与意义,形成
4、自己的见解,感悟“理想与实践”这一时代性话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结合新中国发展历程,能够理解党管干部原则设立的时代背景,知道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应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教学重点及难点(一)教学重点晚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近现代官员选拔的发展历程(二)教学难点科举制与近代文官制度的关系,公务员制度的作用六、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讨论法、课堂讲授与教材、史料阅读相结合为主,采用问题方
5、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分析材料,每个环节问题解决达成对知识的学握。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采用史料教学,对史料进行细致分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史料分析能力。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近年公务员招考情况,用现实问题引入提问:为什么现代很多人争相报考公务员?现代公务员制度与古代哪项制度有关系?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观察表格,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带着疑问进入本课学习。启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现实落脚学习本课,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本课重点问题晚清:破旧与立新的矛盾【为何破】师:在开始今天的课堂之前,大家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结合时间轴(从隋唐到晚
6、清,科举制度的变化),提问:科举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2.回顾历史纲要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怎么样的大危机?【如何破】师:晚清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亡国灭种之危机,分别发动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救亡图存的运动。但是,在运动过程中,遇见了一些问题。材料一:“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典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1898年康有为请奏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师:为此,培养先进的人才是大势所趋接下来,我们结合史料具体理解一下人才选拔的变化。材料二:第一场论题五道,试中国史事,本朝政治。第二场策题五道,凡西学.听考官
7、酌举命题,不必拘定经济科专门之例。第三场四书义题二道.五经义题一道不拘何经,均遵依四子、五经原文命题。1898年礼部颁布遵议乡会试详细章程提问:根据上述史料,大家能看出科举制度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师:同学们说的很不错,此时科举考试虽还有经义等传统内容,但新增时务和西学,增设经济特科,以“策”和“论”命题。“策”的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论”指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在文体方面,废除八股文,提倡朴实的文体。可惜变法失败,八股仍复其旧。师: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上下震动。条约规定“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以此惩办反抗的中国
8、士人,清政府意识到之前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求自强振兴之道,实施“新政”。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等人请求立停科举,被采纳,1906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材料三: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替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提问:“立停科举”的建议为何能迅速被
9、采纳?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结合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让变革出现可能性;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科举夙为外人诟病”;除此之外,19041905年,日俄两大帝国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而开战,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此事给清政府极大的冲击,诸多地方重臣联名上书,废除科举制时机成熟。【破后而立】师:科举被废,朝廷急需新的选官制度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专门人才,挽救统治危机。大家阅读教材,说说清政府采取了什么制度来代替科举制度?师: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4年初,清政府领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
10、制度确立。师:大家阅读下列材料,总结一下学堂选官制度特点。材料四:1903年12月,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把学校教育分成初、中、高三级,最高一级为通儒院。通儒院或大学毕业生被授予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的毕业生则可以取得生员(秀才)的功名。新学制颁布前后,国内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 师:1.系统完善;2.设置制度化;3.重视实业教育;4.指导思想仍是“中体西用”师:1906年,制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依考试结果分配相应官职。材料五: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等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