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湘教考苑《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ppt》由用户(仙人指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七之破解诗歌的“读懂”关 湘教考苑 专题 破解 诗歌 读懂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2014年湖南考试说明对本考点要求为:“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湖南卷诗歌鉴赏所选文本从体裁上看,诗歌以绝句为主,如2012年度破讷沙(其二)、2011年春暮西园;词以小令为主,如2013年钓船归、2010年好事近。从题材内容看,都是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从考点设置来看,思想情感与表达技巧是考查的热点,对情景关系的考查方式很灵活,重视个性化鉴赏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分值从2012年增加到8分,都为主观题,2012年出现了一道诗歌题材知识填空题,2013年出现了一道与诗句相关的名
2、句默写题。1.(2013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钓船归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句。桃花流水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解析:这是一道以炼字题形式出现的语言赏析题,主要抓住“净”字在词句中的含义,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作者的内心世界。首句为写景句,“净”字表现为芳菲凋尽的状况;而景语即情语,联系“绿”字以及“好染衣”可揭示出作
3、者内心世界的纯净。(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表现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解析:分析诗歌情感一般都要联系诗中的意象,分析表现手法,以揭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实际上,第(1)题与张志和诗句的联系已经暗示了本词的思想情感的方向,即对隐居生活的喜好,而第(2)题又引导考生去分析词人纯净的内心世界,第(3)题的理解分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文中还用到了“忘机”的典故,见于列子黄帝,说海上有一个人喜欢鸥鸟,每天坐船到海上,鸥鸟下来跟他一起游玩,在他手中吃食。一天他父亲对他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
4、吾玩之。”他就存了捉鸟的心,这鸥鸟就飞而不下。而“忘机”,则是说把得失荣辱的机智巧诈之心都忘记了。道家常用它来指甘于淡泊、忘掉世俗、与世无争的思想。如能明白这一典故,就更容易了。2(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边塞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
5、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角度”“全诗”。就给定角度,对全诗赏析。所谓“意境”,即景与情融合的境界,故先要找出诗中意象,然后分析意象所指向的情感;所谓“营造”,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构造,也就是说“景”与“情”融合的方法手段,分析时应指向诗的构思及表现手法;所谓“赏析”,即欣赏并分析,应对意境有一定的描绘后再进行分析。答案应该包括以下要点:意境的描绘、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情感的揭示。3(2011湖南)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6、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解析:试题要求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开放性比较强,而准确理解诗意是赏析的前提。诗句描写池塘里满漾着粼粼春波,池面倒映着晴朗天空,池周围环绕着嫩绿芳草,然而你不必为晴空
7、的一碧如洗而欢欣,那是潇潇春雨过后的景象,这雨洗净了天空,可也带走了春色,提醒你已是暮春时节。虽是春花凋谢,但作者的目光却投向毫不足珍的菜畦,你没见那菜畦上纷纷扰扰的粉蝶吗?就是因邻家的花朵给春雨摧折得零落满地,才使这儿的菜畦大增了招蜂引蝶的魅力。在这暮春时节,这不也是一种情趣供你赏玩,令你欣悦?本诗立意角度新颖,令人叹服,可以从语言、形象、内容、技巧、态度等各个角度展开赏析。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点,虽然我们高度重视,在这一考点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每年的高考情况来看,这一直是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我们往往在诗歌鉴赏的各类题型和答题模式上下工夫,却忽视了它最基本的前提是读懂诗歌。如果没有
8、真正读懂诗歌,即使我们注意了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也往往是胡乱贴标签或者答非所问。因此,对于诗歌鉴赏,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读懂的问题。特别是在考场上,时间紧迫,没有任何资料可帮助的情况下,快速读懂诗歌显得尤为重要。在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呢?第一节破解第一节破解“读懂读懂”关关 古代诗歌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可分为绝句、律诗、词、曲。1古体诗古体诗 包括古诗(主要是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9、明明“诗体诗体”2近体诗近体诗(1)绝句绝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截取律诗的后半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它要求第一联对仗。截取律诗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截取律诗前半两联,即首联和颔联,则要求后一联对仗。(2)律诗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10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
10、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3)词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11、4)曲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高考所选的诗体主要是近体诗和词,偶尔涉及古体诗和散曲。近体诗和词在体式结构章法方面既同又异。抓住这“同”和“异”,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诗歌,甚至可以解答结构思路方面的题目。1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
12、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悉悉“体式体式”试以2011年高考江苏卷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颈联为“转”,开始由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是“合”,是怎样收束全诗的?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又是一层。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
13、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题目了。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3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
14、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如高适燕歌行中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杜甫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分清对仗种类,可以理解诗的内容。另
15、外,根据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懂懂
16、“诗家语诗家语”此外,由于诗歌不仅讲究凝练,还要讲究韵律,因此,诗的语言往往会打破语法规则,出现倒装。1出现倒装的主要原因(1)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有些变通。如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