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ppt课件(16)-(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9课 辛亥革命 ppt课件(16)-(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19课 辛亥革命 ppt课件16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9 ppt 课件 16 统编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19课 辛亥革命-走向共和的斗争时空观念 概念感知1911年10月10日1900年1912年1月1日u狭义:19111911年(辛亥年)年(辛亥年)武昌起义u广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1.1.清末新政清末新政一剂回光返照的强心针一剂回光返照的强心针(1)(1)背景: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实行“新政”进行“自救”。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政府的自救清政府的自救“新政新政”和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新政新政”(1901190519011905)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
2、:政治上:政治上:改革官制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军事上:军事上:编练新军编练新军。经济上:倡导创办工商业企业,奖励实业。经济上:倡导创办工商业企业,奖励实业。教育上:推行教育改革,教育上: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兴办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派留学生出国;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促使新军力量壮大,最终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促使新军力量壮大,最终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留学生推动了西方思想的传播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
3、子,留学生推动了西方思想的传播19111911年年清政府第一届内阁清政府第一届内阁(共(共1313人)人)满族满族9人,其中人,其中皇族皇族7人人汉族官僚仅汉族官僚仅4人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立宪派转向支立宪派转向支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推动了反满运动,推动了反满运动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
4、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观点观点】历史学家陈旭麓说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新政新政”和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时期的清政府是时期的清政府是“革命的制造厂革命的制造厂”。如何理解?请具体说一说。如何理解?请具体说一说。清政府的自救行为客观上为革命准备条件清政府的自救行为客观上为革命准备条件社会基础: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救亡之路在哪里?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5、兴起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思考:孙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张中的核心是什么?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核心:进行政治革命。(推翻专制,建立民国)准备:成立组织、政党(如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制定纲领(提出三民主义)3.3.革命派的行动:革命派的行动:成立时间名称领导人成立地点1904年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长沙1904年光复会蔡元培上海1906年日知会刘静庵武昌时间:时间:1894年地点:地点:美国檀香山性质: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6、(1 1)创立兴中会)创立兴中会组织基础: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等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立革命组织成立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分析三民主义的含义与革命目标。驱除鞑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发展地价的增价归国家所有,以此防范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没有明确反对帝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的权利,仅限于资产阶级仅限于资产阶级的民主的民主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没有废除封建土地
7、制度,且难以实现且难以实现前提核心保障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8、”“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我们推倒满洲政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1906年
9、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导思想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分析三民主义的含义与革命目标。驱除鞑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没有明确反对帝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的权利,仅限于资产阶级仅限于资产阶级的民主的民主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且难以实现且难以实现前提核心保障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民族压迫(民族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核定
10、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4 4)革命实践: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广州黄花岗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七十二烈士”墓墓革命实践: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的背景
11、(必然性、偶然性)辛亥革命的背景(必然性、偶然性)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偶然与必然促成的辛亥革命的爆发偶然与必然促成的辛亥革命的爆发1.1.武昌起义武昌起义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要求收回清政府出卖的铁路主权。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导火索:保路运动导火索:保路运动影响: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影响: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武昌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