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5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pt课件-(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15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pt课件_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5 明至清 中叶 经济 文化 ppt 课件 统编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农业的发展(1)表现:新农作物品种输入(玉米、甘薯)多种经营发展: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突破农业单一经突破农业单一经营方式营方式)。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2).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3).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佃农对田主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土地流转频繁,所有权、占有权,经营权分离。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2、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4).农业税收:明朝:一条鞭法。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具体做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增加财政收入。虽然由于大地主的反对,不久就停止实行,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朝;摊丁入亩。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方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收标准,把
3、税收合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简化了国家税收的原则和手续。【知识拓展】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特点或规律)由向国王纳贡到国家征收土地税,以初税亩为标志。收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来少,以两税法为标志。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在征役上,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赋税种类由繁到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赋税形式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2.手工业的进步(1)表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a.产生:明朝后期,在 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b.表现:开设 ,使用
4、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c.本质特征:“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出资,机工出力”以及包买商以及包买商的雇佣关系。的雇佣关系。d.发展状况:缓慢发展,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南方工场(2)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缓慢原因a.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严格限制手工工场规模;设立重重关卡征收重税;重农抑商。b.农民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c.闭关锁国政策主动放弃海外市场。d.资金流向:赚钱后的商人大多把资金用于买田置地,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3)手工业发展成就制瓷业: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5、,明朝粉彩瓷、斗彩瓷,清朝粉彩瓷、珐琅瓷。纺织业:a.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b.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冶铁业:明朝时广为流行焦炭冶铁。3.商品经济繁荣(1)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货币经济发展并占主导地位)自明朝中期起,美洲等地的 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自明朝中期起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白银货币化是商品
6、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白银商帮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 和 。概念:商帮是以概念: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会馆办事机构和和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商的商业集团业集团。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2)(2)经济政策: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徽商晋商(3)明清朝贡贸易概念:朝贡贸易是指海外诸国与明清政府进行的以朝贡为名的有限制的贸易。特点:A、厚往薄来,倍
7、尝其价B、有限制的贸易(官府控制和垄断)C、目的宣扬国威(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影响:A、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B、助长了“天朝上国”的虚骄心态C、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文化交流D、扩大中国的国家影响E、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4.经济局限表现(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3)思想:传统价值观念依然占据主流地位。(4)经济政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1 1、背景、背景:(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2)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3)思想:文化专制加强和西学东渐之
8、风;(4)社会: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化。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 1、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对传统的继承,心学成为正统思想;(1)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加强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恢复,恢复良知本性良知本性)。知行合一(2)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二、思想领域的变化2、明清儒学的新发展批判继承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背景: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思想:文化专制加强和西学东渐
9、之风;社会: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化。(2)李贽的反传统思想李贽的反传统思想(离经叛道、异端离经叛道、异端)代表作:焚书藏书思想主张:a.蔑视 和教条,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否定儒学权威。(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b.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强调个性发展。c.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批判“存天理,灭人欲”。(他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d.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李贽以童心论为基础,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权威e.倡导功利主义:认为人人都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0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