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现代统计学》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

  • 上传人(卖家):林田
  • 文档编号:5402965
  • 上传时间:2023-04-08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71.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统计学》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现代统计学 现代 统计学 大纲 参考 模板 范本
    资源描述:

    1、现代统计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统计学是为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硕士研究生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状况,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正确的认识。它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等硕士学科专业的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2、。通过学习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硕士研究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思想理论和具体方法,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的涵义与意义等。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学习,提升自身实际工作中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2、通过学习统计指标,掌握经济、社会、管理中的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分辨这些指标可能掩盖的一些真相。3、 掌握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失业率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际收支。5、通过一定的实例分析和统计学应用

    3、研讨,使学生的统计方法和分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和生动的案例为主,同时采取课下阅读、课堂讨论、课下练习或课程实例分析等方式,使学员能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四、课程参考资料1、现代统计学陈晓坤 魏长升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统计学原理吴可杰、邢西治,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祁新娥, (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4、统计学徐国祥、刘汉良、孙允午、朱建中,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商务与经济统计(第6版) David R. Anderson、Dennis J. Sweeney、Thomas

    4、 A. Williams,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年。五、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 导论一、统计的含义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所谓“数理

    5、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属于数学的范畴。 三、统计的概念与基本范畴(一)统计学的概念统计,英文为statistics,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活动(或称统计工作)是指各国政府或其他机构为满足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要以及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编制有关数据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程序一般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描述、统计分析和统计显示等。统计资料是指统计活动产生的原始的或加工、编制过的统计数据

    6、材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指研究大量现象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方法论科学,是一门关于统计资料收集、显示、描述和分析方法的学科。统计学来源于统计活动,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活动。以上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习惯上把这三者统称为统计。(二)统计的范畴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又可以简称为总体和个体,是反映统计认识对象的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2、统计总体的特点和分类: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3、标志的分类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

    7、和数量标志 4、标志表现的分类: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 5、变异与变量: 6、统计指标含义: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的构成: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 。7、统计指标的特点。 第二章 统计设计【学习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设计的含义,懂得为什么在统计工作开始时就进行工作设计,统计设计在整个统计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的统计工作采用不同的设计种类。一、统计设计的概念、内容及种类(一)概念: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其结果表现为各种设

    8、计方案,如统计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案等等。(二)作用:是统计工作实施的基本依据,是使统计工作协调地、有秩序地、顺利地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以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诸阶段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统计设计对整个统计工作起两方面的作用:从认识上讲,是对统计总体的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连接点。它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反映和研究,避免统计标准的不统一。从工作上讲,它起通盘安排的作用,分清主次先后,按需要和可能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避免重复和遗漏,使统计工作有秩序地顺利地进行。(三)种类:按设计所包括对象的范围,统计设计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前者如对一个企业、一个地区

    9、或一个国家统计工作整体的设计,后者如设计全省统计工作时,对其中农业、工业等统计的设计。按设计所包括的工作阶段,统计设计又可分为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都可以进行全阶段设计,但整体设计侧重于统计工作各个方面的通盘安排,对各工作阶段只能概略地提出基本要求和统计方法;专项设计则要作出比较细致的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四)内容:统计整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2、与统计指标体系相联系的统计分类和分组;3、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4、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阶段的协调与关联;5、统计力量的组织和安排。统计全阶段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明确规定统计工作的目的;确定统计对象的范围

    10、;规定统计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制订出调查登记的项目,分类和分组的方法以及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制定保证统计资料准确性的方法;规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各个工作阶段的联系和各阶段的基本方法;安排好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工作。二、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对统计工作全过程的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这就是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开始,也是统计工作基础,它对整个统计工作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一)先应确定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核心指标即是统计指标体系中以它为主的指标。以哪一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统计对象的性质、统计总

    11、体的范围、统计研究的目的等。核心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应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核心指标;反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好坏的指标体系应以利润作为核心指标。(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核心指标确定以后,应当围绕它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各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所谓不同的角度,包括:1、根据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情况进行设计。例如以国民收入指标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考虑到国民收入总量的形成,取决于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社会现象总量之间的主要比例关系,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农轻重的比例、财政收支的比例等等。这样,使可设计各种统计指标对各种比例的数量进行

    12、观察,形成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标体系。2、根据影响活动成果的因素进行设计。例如,以利润指标作为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而利润的形成依赖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各种因素所处的情况,如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供应和消耗状况、设备的利用和运转情况、劳动生产率高低、工艺技术水平等等。这样便可设计各种设计指标对各种因素的数量进行观察,从而形成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3、根据活动成果的构成进行设计。例如以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支出作为财政部门统计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考虑到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各项税收、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它收入等。财政支出有: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用、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用、其它支出

    13、等,这样可设计各种指标分别对财政收支的各组成部分的数量进行观察,从而形成财政部门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内各个指标,应该在总体范围上一致,在指标口径上互相联系。统计指标体系的口径范围应以核心指标的口径范围来确定。(三)确定统计指标的涵义和范围统计指标涵义应该具有以精确的统计数字来测度现象总体的功能。确定统计指标涵义时,先应当考虑对其进行科学定性。在所研究现象中,有些定性概念是具有明显的测度功能的,如价格、成本、工资、利润等。这些现象的名称一般直接体现了测度的特征,在设计统计指标时,往往可以直接用作指标名称。这一类现象指标名称往往和现象的定性概念一致。统计设计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将现象的定性概念表

    14、述为统计指标的测度涵义。例如,成本现象的定性概念为:消耗在产品中的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从测度的要求出发,便可按照劳动的消耗必然转化为费用的支出,将它改为作为测度手段的成本指标,也就是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支付。有些定性概念是不具备测度功能的。例如,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人的智力、产品质量等。对这一类现象,必须另行寻找既能体现现象的本质,又具有测度功能的特征来作为统计指标。这类现象统计指标名称不可能与现象的定性概念相一致,需要寻找替代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在与现象性质相近的其它具有测度功能特征中,选择最合适来作为观察这一现象总体量的统计指标。例如,“农场规模”这一现象是不可度

    15、量的,便可以与其性质近似的,如耕地面积、职工人数、资金额、产值等许多具有测度功能的特征中挑选最能体现“规模”的特征来作为统计指标。(2)从现象变动的原因,或现象形成的结果等具有测度功能的特征中,选择最能体现其本质的特征来作为测度这一现象总体量的统计指标。例如,工人生产技术水平取决于工人接受文化教育专业训练的年限,以及工龄等。这样,就可以从中选择最能体现其本质的特征作为统计指标。(3)根据现象的性质和运动规律,设计专门的测量手段来作为统计指标。例如,根据儿童智力现象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可设计具有测度功能的“智商”儿童达到的智力年龄(儿童答对年龄的全部智力测验题即为达到某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商,作

    16、为观察儿童智力现象的统计指标。(4)按现象的品质差异编为顺序递增或递减的等级,使原来只能计质而不具备测度功能的特征转变为可以测度的特征。例如,按照一定标准来判别产品外观形态和内在性能的优劣,将产品质量划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从而使质量这一不可测度的特征变为可以测度并引用为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应该有个具体的内容和界限,什么内容应该计算在内,什么内容不应该计算在内,都应有明确的规定。统计指标的范围也称统计指标的口径。为了统一口径,保证测度结果的准确,统计设计需要将抽象、定性概念的外延具体化,明确无误地为某种特定性质现象界定统一的计量标准,列举出这一现象的统计范围。(四)规定统计指标的计算单位统

    17、计指标的涵义一经确定,就明确了如何对现象进行测度的问题。现象的大多数计算单位是自然形成的,完全可以依据现象的计量标准来确定。如钢材产量以“吨”计量、汽车产量以“辆”计量、利润额以“元”计量等等。但有的统计指标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通过一定计算形式结合而成的。这时它的计量单位应是结合在一起的那些特征的计量单位,因而多数使用复合单位计量,也有使用单一单位计量或无名数计量的。(五)确定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有的是比较简单,在确定了总体范围和指标口径之后,并不需要再规定具体的计算方法。因为统计指标的计算表现为点数、测量、登记和汇总等。如产品产量、职工人数等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就是如此。有

    18、的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则比较复杂,它必须以现象性质的理论剖析作为依据。当一个指标有几种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应比较哪种方法更符合这些理论剖析而决定取舍。当需考虑采取简便变通的计算方法时,应以不违背这个基本原理为前提。有些分析指标的计算还要选定恰当的数学模型,运用高等数学方法来解决。(六)确定统计指标的空间范围和计算时间空间范围主要指地区范围,也包括组织系统的范围,这些都应在设计统计指标时预选规定好。计算时间有两种:以一般时期(日、月、季、年)为界限;另以某一标准时刻为界限,如以某年初、年末、月初、月末等为时间标准。但是,计算时间是由统计指标性质、特点、需要和可能来决定的。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

    19、设计的原则(一)目的性原则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是为了满足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需要。不同的统计工作工作要求和研究目的的决定着统计对象的不同,这就必然要求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用不同的尺度来进行不同的测度。例如,为了反映企业利用工作劳动时间状况生产效率时,应设计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度量,为了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生产效率,应设计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度量。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即便是性质相同的现象,当目的不同时,尚且需要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就更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统计指标了。(二)科学性原则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以与现象有关的各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数学

    20、的理论阐述为依据,使指标的涵义、计算单位、计算方法的确定符合科学的要求。(三)适应性原则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适应现象所处的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现象的性质往往可以由不同的测度特征来体现,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标准和不同的计算方法。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某些原有的统计指标也将因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需要增删修订,重新设计。设计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考虑与党的政策、国家的体制相适应,与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相适应,与计划指标、会计指标以及各种业务指标相一致,使统计指标对现象总体数量的测度切实可行。(四)可比性原则统计指标所测度的现象的性质具有可比。当需要

    21、认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差异时,要求对比的两个统计指标所测度的现象在性质上完全一致;当需要认识两种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联系时,要求对比的两个统计指标所度量的现象在性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设计新的统计指标时,要求两个对比的统计指标范围一致,使统计指标的度量范围具有可比。当两个指标的度量性质相同时,要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具有可比。(五)全局性原则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还必须从定量分析的全局出发,根据现象在特定活动中的作用来进行设计,使所设计的各种统计指标在定量分析时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形成有机的体系。首先,应考虑怎样从各个不同侧面来设计统计指标,配

    22、合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来全面地测度活动的成果。例如,仅仅依赖对利润总量的测度,而不能全面的认识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还必须设计产量、质量、品种等各种统计指标,从不同侧面来度量企业的生产成果,才能满足对这一活动的定量分析的需要。其次,应考虑在对某一活动进行分析时,一个统计指标与其它统计指标在测定上的相互联系。例如,产量指标是测度企业生产成果的尺度,又是测度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依据。因而,当设计产量指标时,除了应从产量本身的涵义考虑外,还应考虑产量指标与劳动消耗量、生产费用、资金占用等指标在分析经济效益时的联系。最后,应从各种指标的纵向、横向、上层、下层等交织的关系中对于统计指标相互衔接的要求来进

    23、行设计。例如,产品价值量指标,就必须既考虑基层、地区、部门、全国等各种统计指标体系测度产品总量现象的不同要求,又考虑不同统计指标体系中的这一指标必须相互衔接这样一个原则来进行设计。第三章 统计调查【学习目的】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统计调查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统计活动的起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懂得统计调查的意义和作用,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以及了解如何从事统计调查工作。 一、统计调查方法与调查方法体系 (一)普查 1、普查的功能、特点和组织方式2、普查指标和普查表的设计原则,普查周期、普查时期和普查时点。(二)抽样调查 1、总体

    24、和样本、抽样框与抽样单位,总体分布、样本分布与抽样分布,调查误差与抽样误差,精确性和可靠性,抽样效率与设计效果。2、几种常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特点和适用范围3、其他非全面调查。3、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方法和功能,主要环节和主要特点。4、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总体目标,各种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和相对局限性,以及相互联系和结合运用。 5、现场调查 掌握现场调查的几种主要方法:访问调查、座谈调查、记账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信函调查等;熟悉有关现场调查的主要技巧;掌握判断原始数据真伪的分析方法;掌握现场调查中出现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明确调

    25、查目的和调查条件;设置调查指标;确定调查总体和总体单位;设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和调查问卷;选择先查调查方法;起草调查方案和相关说明。三、统计调查制度1、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主要类别、制定机关、主要内容、统计方位、统计对象、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统计表式和组织方式等。2、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及其与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之间的关系。 3、地方统计调查制度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及其与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之间的关系。 四、统计调查管理 1、政府统计调查的管理规章,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法律规定。2、政府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管理机构 3、新建统计调查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4、统计调查

    26、表的法定标识 五、问卷设计(一)前言部分1、题目设计2、说明书的设计(二)问卷的主体部分 1、问题种类设计 2、问答种类设计 3、回答方式设计第四章 统计整理【学习目的】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工作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通过本章的学习,懂得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必要环节,没有统计整理,所调查得到的资料就是杂乱无章的,而统计整理使得资料条理化、科学化,才便于进行统计分析。重点与难点:一、统计整理的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称统计整理。统计整理包括对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整理。 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

    27、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统计整理的方法 统计整理的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表。 三、统计分组的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现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但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统计分组。 四、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抓住反映现象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五、统计分组的方法 1、品质标志分组方法 品质标志分组一般较简单,分组标志一旦确定,组数、组名、组与组之间的界限也就确定。有些复杂的品质标志分组可根据统一规定的划分标准和分类目录进行。 2、数量标质分组方法 按数量标志

    28、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离散变量如果变量值的变动幅度小,就可以一个变量值对应一组,称单项式分组。 离散变量如果变量值的变动幅度很大,变量值的个数很多,则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则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区间的距离称为组距,这样的分组称为组距式分组。 连续变量由于不能一一列举其变量值,只能采用组距式的分组方式,且相邻的组限必须重叠。 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 等距分组是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也就是说各组标志值的变动都限于相同的范围。不等距分组即各组组距不相等的分组。 统计分组时采用等距分

    29、组还是不等距分组,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在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宜采用等距分组。等距分组便于各组单位数和标志值直接比较,也便于计算各项综合指标。在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的情况下宜采用不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有时更能说明现象的本质特征。 六、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要素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列出各组对应的单位数,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个组的分布,称统计分布,又称分配数列或次数分布。 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对应的单位数(频数)七、 分配数列的种类: 1、钟型分布 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分布次数少,形若古钟。 2、型分布 其特征与

    30、钟型分布正相反,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次数多,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字型分布。 3、J型分布 在社会经济现象中,一些统计总体分布曲线呈J型。 4、洛伦兹分布 洛伦兹曲线专门用以检定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八、统计表 统计表是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表格形式。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统计表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情况分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统计表按作用不同分为调查表、汇总表和分析表。 8、统计图 直条图、圆形图、线形图、频数分布图等。第五章 统计分析

    31、【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用什么指标分析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统计分析。一、 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是对大量个体指标及其数值进行分组、对比和加权等变换后得到的指数。是某些个体指标的概括反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其中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又可分为许多种类型和计算方法,如平均指标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综合指标在环境统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较大的使用价值。在我国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大部分指标(如废水排放总量、等效声级、废水处理率和万元产值耗水系数等)都是综合指标。(一) 总量指标1、涵义: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

    32、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2、种类: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二)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2、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又称结构相对数。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 (2)比较相对指标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 (3)比例相对指标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

    33、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4)强度相对指标又称强度相对数。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5)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相对指标。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之比。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数。以计划为比较标准,将实际完成数与计划规定数相比较,用以表明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第六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学习目的】掌握主要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以及与其它经济指标的区别,达到通过国民经济

    34、主要指标了解社会经济变化的目的。我国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故而国民经济指标可以按此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衡量经济增长常用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一) 国民生产总值的定义及四层涵义(二) 国民生产总值(GDP)与国内生产总值(GNP)的区别(三) 国名经济生产总值反映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GDP是考察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但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它并不能反应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长,因为高增长的身后很有可能是高浪费和高污染。我们国家近年一直倡导要摒弃黑色GDP争取绿色GDP就是这个意思。二、衡量就业的常用

    35、指标:失业率(我国主要采用城镇失业率来反映)(一)解读失业率指标(二)造成失业率的原因(三)失业率的影响(四)中国的失业率(五)菲利普斯曲线(六)中国控制失业率的目标三、衡量物价的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等。 (一)CPI反映了什么(二)解读CPI(三) CPI是怎么来的(四)其他反应价格的指数四、国际收支:我国一般采用测度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国家外汇储备等情况来反映。(一)国际收支的涵义是什么(二)如何解读国际收支平衡表(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调节23 / 23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现代统计学》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4029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