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易混易错知识汇总.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5398170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1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易混易错知识汇总.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逻辑与思维 高中政治 选修 逻辑 思维 思惟 易混易错 知识 汇总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易混易错知识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1.思维因能够揭示本质与规律而具有正确性。( )【解析】正确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是正确思维。2.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 )【解析】正确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3.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解析】思维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4.“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广义角度讲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解析】“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5.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

    2、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解析】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6.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解析】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7.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解析】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8.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辩

    3、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解析】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9.形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解析】抽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10.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化、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解析】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11.狭义的思维与认识同义。 ( )【解析】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1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 )【解析】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13.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

    4、性、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 )【解析】思维本身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此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4.形象思维是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 ( )【解析】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15.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和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 ( )【解析】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16.思维是在头脑中产生的 ( )【解析】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的。思维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1.“逻辑”就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解析】“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

    5、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 )【解析】“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形式逻辑特别关注论据问题。( )【解析】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4.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 )【解析】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 )【解析】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6.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

    6、题”。( )【解析】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7.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解析】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8.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解析】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9.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 )【解析】【解析】狭义的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10.

    7、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 )【解析】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 )【解析】这一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12.有人问:“有没有飞碟?”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 )【解析】这种回答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是在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定一个,并不要求必须马上肯定

    8、一个。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1.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 )【解析】错误;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故原观点错误。2.正确思想来自于科学思维。( )【解析】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3.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 )【解析】错误;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

    9、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4.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 )【解析】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5.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 )【解析】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6.正确的思维就是科学思维。( )【解析】正确的思维只有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

    10、法论为指导,并立足于实践才能达到科学思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7.科学思维是人的思维,因此具有主观性。( )【解析】尽管任何思维都是人的思维,但任何思维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8.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其正确性是无条件的。( )【解析】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9.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因为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

    11、认识对象。( )【解析】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说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10.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解析】学习科学思维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1.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解析】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由语词构成,所

    12、以语词可以表达概念。( )【解析】概念和语词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3.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解析】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4.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解析】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5.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

    13、关系。( )【解析】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6.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解析】不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7.划分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解析】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8.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解析】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9.定义能用否定形式。( )【解析】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10.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14、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解析】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11.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解析】概念的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12.“动物”与“马”存在种属关系。( )【解析】“动物”与“马”存在属种关系,“马”与“动物”存在种属关系。13.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划分的方法。( )【解析】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14.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15、的逻辑错误。( )【解析】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15.“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这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 )【解析】选票还包括弃权票。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1.判断就是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 )【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2.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 )【解析】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3.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解析】符合实际的判断是真判断,判断虽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却不是都符合客观实际。4.依据判断本身是

    16、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解析】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5.全称判断就是单称判断。( )【解析】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而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6.性质判断比关系判断更重要。( )【解析】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进行性质判断,断定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必然与其他事物有各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关系判断,来认识事物间的关系。对认识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对于我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重要意义

    17、。7.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 )【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8.联言判断中多数联言支是真的,联言判断就一定真。( )【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只有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9.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解析】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10.“如果P那么Q”能表达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解析】确定一个判断是什么判断,要看前件和后件客观上是什么关系。看一个判断是什么判断,只能看它的判断结构,或

    18、者说要看它的常项,或者说要看它的联结项。只要是“如果P那么Q”这样的判断,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1.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解析】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2.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解析】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3.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解析】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4.换位

    19、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周延。( )【解析】换位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5.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换位推理。( )【解析】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推理,但并不是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位推理。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是简单换位,全称肯定判断是限量换位即结论中的主项不周延,把全称改为特称。6.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形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 )【解析】相容的选言推理形式只能用否定肯定式,不能用肯定否定式;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形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微信搜索:高中政治资源库7.假言推理是一种假判断、假

    20、推理。( )【解析】假言推理是一种条件推理,推理过程既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推理需要借助概念、判断,但推理本身不是判断过程。8.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解析】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9.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是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 )【解析】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是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10.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两种: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解析】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四种: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1.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21、( )【解析】错误。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解析】错误。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3. 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解析】错误;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4.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解析】错误。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两个事物的属性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事物属性

    22、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5.类比和比较都是一种推理。( )【解析】错误。类比是一种推理;比较不是推理,比较只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6.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解析】错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7.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解析】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个别。8.归纳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解析】演绎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归纳推理则要求前提必须真实。9.归纳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解析】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

    23、围,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10.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 )【解析】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在完全归纳推理中,前提考察了一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无一遗漏,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推出的结论是真实可靠的。11.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解析】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12.类比推理就是比较方法的运用。( )【解析】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

    24、理。13.类比推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14.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可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解析】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1.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解析】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绝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解析】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3.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

    25、由自觉走向自发的过程。【解析】由自发走向自觉4.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反对独立性和静态性。【解析】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相对的静态性;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5.分析方法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具体。【解析】其优点是精确6.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因果分析法的体现。【解析】矛盾分析法7.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方法。【解析】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8.定性分析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解析】矛盾分析法(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

    26、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的性质。)9.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解析】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10.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解析】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11.辩证思维是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解析】辩证思维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思维方式。12.动态思维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动态性、暂时忽略其静态性。( )【解析】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13.整体性思维排斥部分

    27、独立性;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止。( )【解析】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14.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解析】分析法与综合法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认识起点不同,在思维运动的方向上是相反的。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分析基础上的综合。15.综合是对部分的简单相加。( )【解析】辩证的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而是在了解各部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8.认识是综合的结果,而不

    28、是分析的结果。( )【解析】分析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地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二者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过程中的每一步,既是分析的结果,又是综合的结果;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九课 理解质变互变1.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的积累越多越好。( )【解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就不可能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量

    29、的积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变化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即发展;一种是下降的、倒退的变化,这种下降的、倒退的变化积累得越少越好。2.量变是变化,质变是发展。( )【解析】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质变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即发展;一种是退化、下降和倒退。因此只有那种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3.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 )【解析】量变与质变

    30、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4.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解析】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5.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使某物变为某物。( )【解析】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6.关节点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解析】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7.“得中”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

    31、及。( )【解析】“得当”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8.遵循适度原则,就是要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解析】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9.量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解析】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10.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解析】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12.关节点是

    32、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解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13.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解析】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1、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肯定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解析】在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处于优势,事物保持原有性质和自身存在。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改变自己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3、辩证否定中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

    33、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解析】辩证否定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否定;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且不是照搬,而是改造、包含。4、相对于否定阶段,肯定阶段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解析】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包含肯定,否定阶段具有更丰富内容,是较后、较高的环节,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5、分离是将对象分割、抽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解析】分离是起始环节,提纯才是关键环节(排除干扰,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性质和规律)6、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解析】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

    34、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不可能成为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终点。7、概念是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这一思维上升的桥梁( )【解析】概念是思维上升的起点,但并非所有概念都是。只有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才能使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概念中逐一展现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走向具体的桥梁。8、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理性层次上进一步上升的两个独立阶段( )【解析】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35、的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层次上升的阶段。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9.只有彻底的否定才能真正推动事物发展。( )【解析】辩证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但这一否定不是完全、彻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否定与肯定的有机结合。10.否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否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解析】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11.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抛弃。(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12.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现象的认识。

    36、( )【解析】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13.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 )【解析】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维活动。14.感性具体是错误的,思维具体是正确的。( )【解析】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的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确,也可能都错误。15.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解析】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不过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

    37、认识。而思维具体则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16.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解析】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1.创新就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 )【解析】创新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因此,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这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创新的实质是“扬弃”,而否定一切是“

    38、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2.创新思维的目的就是获得新思想和新方法。( )【解析】创新思维的目的是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推动实践和认识的发展。3.创新思维运用的不是常规的思维方法,运用的往往是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 )【解析】创新思维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4.发散思维就是创新思维。( )【解析】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新问题,还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设想。因而,发散思维就是一种创新思维。但创新思维并不等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方式有多种。5.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了创新思维的结

    39、果具有独特性。( )【解析】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了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6.聚合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聚合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 )【解析】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7.想象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解析】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8.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解析】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9.人人都有联想思维,其水平和能力也是相同的。( )【解析】人人都有联想思维

    40、,但其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10.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解析】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1.个人应运用智力激励法进行思维发散。( )【解析】发散思维的方法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2.在解决问题阶段,需要先聚合后发散。( )【解析】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3.聚合思维的功能就在于揭示出已有的东西。( )【解析】聚合思维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从中寻找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

    41、方案。4.只要掌握了发散思维的技法,就能达到思维创新的目的。( )【解析】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如直觉、想象、灵感等)的积极参与。发散思维以某个问题为出发点“发散”出去,发散出去的思维还要再聚合起来,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5.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结论则不需要再论证。( )【解析】思维聚合所形成的设想及方案在逻辑上是否具有可能性,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行性,还需要进行评价、论证。聚合思维所得出的方案,经过逻辑论证后才能成为最优方案,因此,聚合思维的结论是必

    42、须要经过逻辑论证的。6.聚合思维没有发散思维的创新功能强。( )【解析】在思维创新过程中,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同等重要。7.正逆互补,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解析】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等、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8.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 )【解析】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效果更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

    43、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在创新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主要是解决突破传统观念的问题,设想或方案,但光靠它而忽视正向思维的基础性作用,是不能实现创新的。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9.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 )【解析】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10.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 ) 【解析】这是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

    44、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11.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 【解析】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1.思维总是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 )【解析】 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而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先知先觉”。“先知先觉”是超前思

    45、维的表现。2.超前思维的基本品质“先知先觉”。( )【解析】 超前思维的基本品质善于反思、勇于质疑。3.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确定性的特征。( )【解析】 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4.超前思维的方法有矛盾分析方法、联想的方法和坚持辩证否定观。( )【解析】 超前思维的方法有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和注重调查研究。5.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解析】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46、。6.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想象。( )【解析】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7.推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解析】 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8.有了超前意识,提高了超前思维水平,就能够成长成才。( )【解析】 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能否成长成才取决于很多因素。9.超前思维就是一种未卜先知的神秘预测功能。( )【解析】“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但它并不神秘,也不是进行抽象的预测。它离不开矛盾分析法的运用,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要提高超前思维的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10.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解析】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11.思维总是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易混易错知识汇总.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98170.html
    luzy369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