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语文备考专题 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31-40(2010—2019)附答案与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539611
  • 上传时间:2020-05-20
  • 格式:DOC
  • 页数:43
  • 大小:24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语文备考专题 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31-40(2010—2019)附答案与解析.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 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31-40(20102019)附答案与解析 高考 语文 备考 专题 十年 分类 汇编 01 论述 阐述 文本 31 40 答案 谜底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专题 01 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31-40) 31.(201531.(2015山东卷山东卷T T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 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 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 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 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 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 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

    2、面的那些人仍然没 有血色,不像真人。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 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 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 言可以概括的。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 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 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 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 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 这种双向性

    3、,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 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 有时又背叛他自己。 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 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 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构成阿 Q 性格整体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 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 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 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 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因此,性格元素自

    4、身的性质 不可能完全确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 变化。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 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 化为否定性质的固执。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 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 李逵的勇猛有时表 现为非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着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 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狄德罗曾 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 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5、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 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学作品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 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 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要刻画鲜明的人物, 离不开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和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的二重性,是构成性 格元素模糊性的两层主要意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谈的是了

    6、解 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写作、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其余三项均是 本文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不能概括全文主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人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但这 样还体现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创作者塑造人物不能从表象入手,以避 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一个人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时的固执,显示了倔强这一性 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现。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不能仅仅看他外在的言谈举止,更要努 力深入他的内心和灵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由第

    7、2 段“人类复杂的内心图 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 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可知,“不能从表象入手”错。实 际上,不是不能从表象入手,而是要注意不能用简单的“优点”“缺点”来 概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 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 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 有某种真挚的情感

    8、,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 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理解和运用的能力。D 项“我自身性 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错,“我”的性格元素也具有模糊性,如“我” 虽然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 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我的扶助、不安、惊惶、自责的心理代表了中国 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这都是性格元素模糊性的体现。 32.32.(20152015广东卷广东卷T T12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小题。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

    9、。社会为什么 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 性。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 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 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 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 别人那里。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 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这种 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 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散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

    10、过来 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同时,由于 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简、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 识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 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还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 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 空间的障碍,进行交 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 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 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 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

    11、因为在中世纪,欧 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 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 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造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 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 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 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 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 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 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

    12、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 体形式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 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 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当一个 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 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 积累的文 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 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 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 进一步说,

    13、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 了社会的传承。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 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 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 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 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 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国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 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 (选自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 ) A

    14、.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 B.在文化传递中,古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和今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是 相同的。 C.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美国社会结构的构建,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 是不同的。 D.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 文化的存在。 E.文化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识财富,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感受 无关。 【答案】BE 【解析】B 项,曲解文意。“信息载体是相同的”错误。第 1 段“由于各 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简、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显然,石刻,竹简 代表古代信息载体,而磁带、光盘则是现代信息载体。E 项,于文无据。文 化“与个体的人

    15、生经验、感受无关”错误。由第 5 段可知:文化是将众多 个人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公共的财富。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现代社会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前人思想的影响。 B.一个国家失传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找到。 C.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既是前人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前人对客 观世界的认知。 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 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答案】D 【解析】第 6 段认为“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 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同 时也认为“学习、继承中不断有

    16、修正和创新”,因此我们今天与唐代仍是 有不同的。 3.文化为什么“具有历史性”?请结合本文回答。(4 分) 答: 【答案】(1)文化的传递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积累而来的。 (2)文化是在“社会”这个群体形式下,把历史众多个人的经验积累起来, 变成共同财富,然后又保存在今天的人身上,成为一个超越历史的东西。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和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根据题目 中的“为什么具有历史性”追溯回原文,在文章第 5 段结尾有“所以 文化具有历史性”的字样,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应该是有具体的答案的。而 在第 3 段结尾处有“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的说法,也就 是说这之前的内容是为此在做

    17、解析的,这样也就把答案区域进一步缩小 到了第 4 和第 5 段。概括段意,便可得出答案。 4.下面这段话说明了文中什么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4 分) 1994年,上海博物馆获得一批战国楚竹简,其内容涉及大量古籍,很多 是以前未曾见过的。比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收录的恒 先 ,是一篇完整的战国道家佚作,它的出现为道家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道家思想。 答 : 【答案】 体现观点: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 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 分享知识和经验。 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识记录下来, 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

    18、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还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 习各种知识。 理解:从战国竹简的发现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文化载体,特别是文字,文字 载体对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考古工作对文化的补写和传承至关重要。 【解析】 根据题目材料,我们得知上海博物馆获得了一批竹简,于是让我们 了解了更多关于道家思想的知识。这点对应的信息点在第 1 段:我们可以 跨越时空障碍进行交流学习,因为有载体的存在。如此结合原材料信息要 点,即可得出本题的答案,理解要谈出信息载体的重要性及传承的重要性。 33.(201533.(2015江苏卷江苏卷T T161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 题。 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

    19、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 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 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 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 体化。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 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 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有时,我们在庙宇装饰、纪念碑 细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写,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带的配曲。 罗丹的出现,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变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约束打 破。他不从传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 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

    20、出发点。 雕刻首先是一座艺术品,有其丰富的内容, 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会意义。所以他的作品呈现的时候,一般 观众,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惊骇,继之以愤怒、嘲讽,而终于接受、 欣赏。他一生的作品,从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铜时代,一直到他 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诺亚第十五都受到这样的遭遇,只不过 引起的波澜大小不同而已。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 从婴孩到青 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 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呼诉都写在肉体上。 他说 忠于自然 ,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破裂;他说 尊 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

    21、功能中游离出来。他所做的不是凯 旋门,而是地狱之门。这是一大转变。凯旋门歌颂历史人物的丰功伟 绩,而地狱之门上没有英雄。地狱之门其实也可以称作人间之 门 ,而罗丹所描述的人间固然有鲜美和酣醉,但也弥漫阴影和苦难,烦忧 和悲痛,奋起和陨落。罗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诸影, 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语言。在罗丹手中,塑泥变成听话的工具,从 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 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现代雕刻从此可能。 说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为雕刻本身取得意义;说他 的雕刻破坏雕刻的定义,已经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为雕刻不仅具有 坚实的

    22、三度实体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诗,侵入哲学。 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 看见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 以的。 因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澜中浮现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壳又一 次诞生。 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 中年人、 老年人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 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 开向生命的窗子。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6 分) 答 : 【答案】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 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

    23、常生活的描写 只是配曲。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述层次的把握。本段的思路很清晰:先介绍雕刻的 来源;而后再从雕刻是社会现象的角度论述;最后指出雕刻是日常生活的 配曲。据此即可归纳整理答案。 2.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答案】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 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 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 诡奇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或文本信息的筛先找出这个短 语的位置,以确定答题区域;再标出相关语句,如“他以

    24、雕刻家个人的认识 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以此类推, 将相关语句标出;然后分门别类,进行概括;最后整合,分条陈述。 3.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6 分) 答 : 【答案】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 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 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句子的内涵,在文中定有踪影,特别 是第三、四两段。在第三段有“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第四段有“人 间之门”等。 34.(201534.(2015安徽卷安徽卷T T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人说

    25、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 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 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 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 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 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 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 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 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 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

    26、视宇宙天地秩序的 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 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 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 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 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 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 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 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 又被反复解释,有的

    27、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 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 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 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 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 照办不走样, 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 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 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 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

    28、其实在社会风俗、 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 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 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 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 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 旧经典 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 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

    29、儒家经 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 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 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 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项,断章取义,其信 息区间在第一自然段,根据文意,“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 同于经典”,作者同样认为是偏狭的,因此不能说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 与“经”是一致的。B 项,曲解

    30、原意,其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可 知,“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中“核心思想”,文本中没有 体现。D 项,以偏概全,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可知,还应关注历 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 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 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

    31、被认为 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 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项,混淆范围,其信息区 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 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可 知,“只关注政治秩序”过于绝对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 的经典化过程,这

    32、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 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 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张冠李戴, 其信息区间在第三自然段,根据原文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 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 样”可知,A

    33、项中“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是把经典放 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的结果。B 项,其信息区间在第四自然段, 根据原文“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 问题”可知,B 项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 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化。D 项,其信息区间在第四自然段,根据原文“只 有才能”可知,选项对其目的的分析绝对化。 35.(201535.(2015福建卷福建卷T T9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 白 龙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 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

    34、世界。这 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 高 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 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 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 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 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是在提醒自己, 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 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 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 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 升华的过程。我们在

    35、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 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 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 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 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 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 活的解救,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 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 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 了更好地拥抱世界。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 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

    36、界不仅包括 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品营造的精神空间。 通过这种思 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 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 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 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 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 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 年 4 月 23 日) 1.下列对文章中“刷新”一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7、要求自我教育、 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 富。 B.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在智识训练中重新发现自己,使精神日益丰富的 过程。 C.是对庸常生活的解救,对永恒之物的凝望和思索,能促进精神人格的 养成。 D.能见识到另一个世界: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和经典所营造的精神 空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看“刷新”一 词出现的位置,本文的题目,“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文章的几个选段都 是围绕“刷新”这个词,从不同方面来说明“刷新”的体现,A 项信息在第 2 段,B、C 项在第 3 段,D 项在第 4 段,通过对比可知 A 项的“要求自我教 育、自我升华,达到内心丰富”属

    38、于对“刷新”的阐释;而“阅读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不是对“刷新”的阐释,于原文无据。 2.文章说:“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每日”强调的是什 么?请谈谈你的理解。(2 分) 答 : 【答案】“每日”强调的是阅读要勤,不要间断,要持之以恒,以达到“日 新”。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每日”是表时 间的词语,因此在语境中强调的是经常性。 3.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4 分) 答 : 【答案】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接着从自己和世界两 个角度,具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良好人格、 完善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最后 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新”,才能成为心灵丰富、

    39、心智成熟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文一共 5 个 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强调阅读对精神刷新的意义;第 2、3 自然段旨在阐述 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第 4 自然段是说阅读可以和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第 5 自然段强调阅读的态度和作用。由此我们便可清晰地把握本文的论述思 路。 36.(201536.(2015浙江卷浙江卷T T8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9 分) 内部言语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它本身是一种功能。它仍然是 一种言语,也就是说,与词语相联结的思维。 但是在外部言语中,思维是由 词来体现的,而在内部言语中,随着词语产生思维,词语就消亡了。 内部

    40、言 语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纯粹的意义来思维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转移的、 不稳定的东西,在词和思维之间波动着,而词和思维或多或少是稳定的, 或多或少描绘了言语思维的组成成分。只有在考察了言语思维的下一个 层面以后(这是一个比内部言语更加内在的层面),才能理解言语思维的 真正性质和位置。 这个层面就是思维本身。 每种思维都创造了一种联结,完成了一种功 能,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流动并不同时伴随着言语的展开。这两个过 程不是同一的,在思维单位和言语单位之间也不存在刻板的一致性。 当一 种思维过程流产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的,当一种思维 不再进入 词语时,这种情况尤其明显。思维有其自己的结构。因此,从思维

    41、向言 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思维和言语不一样,思维并不是由彼此独立的单位所组成。 当我想与 别人交流下面的思想,即今天我见到一名赤足的男孩身穿蓝衬衫沿着街 道奔跑,我并不把其中每个项目(item)分别对待:即男孩、衬衫、衬衫的 蓝颜色、他的奔跑、不穿鞋子等。我把所有这一切在一次思维中构想出 来,但是表述时却用分别开来的词语。 一个讲话者往往要花几分钟时间才 能将一个思想展现出来,在讲话者的心中,整个思维是立刻呈现的,但是 在言语中,它必须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相继展开来,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 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点。由于思维在言语中没有它的自动对应物 (automatic counterpart),

    42、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 在 我们的言语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即潜台词。由于从思维向言语的 直接过渡是不可能的,因此始终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 内心将如何表达它自己? 他人将如何理解?(F.尤契夫) 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是不可能的,不仅在生理上不可能,而且 在心理上也是不可能的。交流只能用迂回的方式才能达到。 (选自诃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内部言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内部言语功能与外部言语相对,是完成言语思维的内在方面。 B.与外部言语一样,内部言语中的思维也与词语有密切的关联。 C.内部言语可以基于纯粹意义来思维,

    43、不需要始终伴随着词语。 D.内部言语作为一种功能,它是在一定的思维过程当中实现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辨明选项信息 所在的段落,确定对应的语句,联系原文细心体会。A 项中“内部言语功能 与外部言语相对”原文中无此信息,是无中生有。原文第一句“内部言语 并不是外部言语的内在方面”,所以“是完成言语思维的内在方面”也不 正确。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作为比内部言语更内在的层面的“思维”,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 思维”。 B.如果把思维比作乌云,那么每朵乌云终究都会变成一阵阵词的雨点 洒下。 C.每种思维都不是彼此独立的单

    44、位,因此它们与言语单位不可能完全 一致。 D.言语表述时需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相继展开,并通过意义和思维联系 起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准各选 项的对应点,认真比较,发现选项和原文的异同。A 项由原文“这个层面就 是思维本身”看出“在文中实际上就是言语思维”错误,应该是“思 维本身”。B 项由原文“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一阵词的雨 点”看出把“思维”比作“乌云”错,应该是“把思维比作一朵乌云洒下 一阵词的雨点”。C 项强加因果,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3.在文章末尾,作者认为“心灵和心灵之间的直接交流”“在心理上也是 不可能的”,为什么?根据

    45、本文内容说明理由。(3 分) 答 : 【答案】心灵(思维)的交流,需要借助言语之类的中介。思维并不总 是表达为言语。言语不能完备地表达思维。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 住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关键的信息,整合作答。回答本题的 关键信息主要有:第二段最后一句“因此,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并非易事” 以及第三段中的“从思维向言语的过渡必须通过意义”“在我们的言语 中,始终存在着隐蔽的思维”“存在思维不可表达性的悲哀”等。抓住这 些关键语句整合即可。 37.(201537.(2015湖南卷湖南卷T T12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生物电池可以

    46、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发电。我们在蜗牛壳上钻孔, 把覆盖着酶的电极植入聚集在蜗牛身体和壳之间的血淋巴,也就是蜗牛 的血液中。 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类似,我们的电池也是基于化学反应来让电 子流动的;一个电极捕获血淋巴中葡萄糖的电子,之后这些电子会通过外 部回路包括我们想要供电的任何设备抵达相对的电极。 在那里, 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 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 收获能量之后,蜗牛通过吃喝会 恢复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就可以再次发电了。 而蜗牛看来并没有受到生物 电池的伤害。 电池的输出功率受两个因素的限制:蜗牛微小身体内的葡萄糖含量, 以及葡萄糖向电极

    47、扩散所用的时间。如果医生把类似的某种装置植入人 体而不是蜗牛体内,我们就能获得更强更持久的电流,因为人类血液中的 葡萄糖含量要比蜗牛的高,而且人类的循环系统会持续把新的葡萄糖补 充给电极(蜗牛没有闭合的循环系统)。一个想法是用我们的生物电池基 于人体的修改版来为植入医疗设备供电,例如起搏器,蜗牛不能为手机充 电,但它能为微型传感器供电,这促成另一个想法让蜗牛、蠕虫和昆 虫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 1.第一段主要介绍生物电池的 :第二段主要介绍生物电池 的 。(4 分) 【答案】原理 前景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一段先总说 “生 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

    48、发电” ,然后分说发电过程:先介绍将电 极植入蜗牛的血液中,然后谈产生的化学反应“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 形成水” ,最后说 “收获能量之后,蜗牛通过吃喝会恢复体内的葡萄糖水平, 就可以再次发电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电池发电原理,所以第一空 应填“原理”。第二段一开始就强调利用蜗牛发电的局限性,而文章真正 要阐释的,是如何通过“利用蜗牛体内的葡萄糖发电”来达到“为环境监 测和国土安全服务”的目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所以第二空应填“前 景”。 2.下列对“生物电池”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生物电池可以利用蜗牛血液中的葡萄糖来发电,这种电池与其他类 型电池类似,也是基于化学反应让电子流动的。 B.生物电池通过植入生物血液中覆盖着酶的电极来捕获葡萄糖中的电 子,这些电子可以通过外部设备到达相对电极。 C.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短短几分钟后便 会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 D.生物电池在利用蜗牛发电时电子与血液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形 成水应该没有对蜗牛造成伤害。 【答案】C 【解析】选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备考专题 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31-40(2010—2019)附答案与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9611.html
    春光无限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