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全国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学习委员
  • 文档编号:5395278
  • 上传时间:2023-04-06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doc》由用户(学习委员)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全国 2016 10 自考 12350 儿童 发展 理论 试题 答案
    资源描述:

    1、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儿童发展理论课程代码:123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机械发展论强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B)A、内部变化B、外部环境C、内在机制D、遗传基因2、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每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都具有(B)A、模糊性B、不确定性C、真实性D、可逆性3、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左利手”或“右利手”现象,体现了儿童行为发展的(A)A、机能不对称原则B、发展方向原则C、相互交织原则D、个体成熟原则4、以下不属于格塞尔提出的儿

    2、童成长类型是(D)A、成长慢的B、成长快的C、成长不规则的D、成长均匀的5、格塞尔认为,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C)A、学习B、环境C、成熟D、实践6、以下不属于华生提出的思维类型的是(B)A、习惯的思维B、反思性思维C、无声的思维D、计划性思维7、班杜拉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最主要来源是(C)A、社区文化B、信息传播工具C、家庭成员攻击性D、学校教育8、人格结构中表现出非理性的是(D)A、超我与自我B、自我与本我C、本能与超我D、超我与本我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包括精神分析暗示、移情和(A)A、自由联想法B、反向作用C、投射D、退化10、儿童应对焦虑的主要机制是(B)A、趋众B、压抑C、

    3、逆众D、盲点作用11、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C)A、获得主动感B、获得信任感C、获得自主感D、获得勤奋感12、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较为完善的意识是(A)A、同一性B、自我防御C、昼梦D、良心13、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是(B)A、运算B、自我中心C、动作逻辑D、对应逻辑14、将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称为(C)A、建构B、内化C、适应D、平衡化15、以下不属于高级心理机能的是(C)A、抽象思维B、高级情感C、情绪D、随意注意16、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B)A、目的性增强B、抽象概括机能增强C、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增强D、经验性增强17、维

    4、果茨基认为,教学的可能性决定于儿童的(A)A、最近发展区B、发展的可能性C、现实发展水平D、智力发展水平18、爱因斯沃斯认为,回避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具有的特点是(A)A、拒绝B、敏感C、干涉D、合作19、根据鲍尔毕的研究,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B)A、3个阶段B、4个阶段C、5个阶段D、8个阶段20、根据依恋理论,儿童在新异的、不确定的情境中对新异对象的探究行为发生与否,取决于(C)A、照看环境B、婴儿的气质特点C、依恋对象的情绪的性质D、婴儿的智力水平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评分参考】(1)考生作答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应给分。(2)

    5、考生要点回答不完整,也应酌情给分。21、发展答: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转化组成的过程。(3分)22、成熟答:格赛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3分)23、最近发展区答:儿童的发展具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叫做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第二种叫做最近发展区,即发展的可能水平与现实水平之间的距离。(3分)24、依恋答:依恋是亲子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3分)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评分参考】(1)考生作答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答案不同

    6、,只要意思正确,就应给分。(2)考生要点回答不完整,也应酌情给分。25、根据格塞尔的观点,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答:(1分)格赛尔认为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行为模式不断演变的过程。(2分)26、自居的作用在于获得替代性满足。答:(1分)自居又称认同作用,年幼儿童在产生爱恋自己的异性父母的冲动时,将自己置身于同性父母的地位,以他们自居,获得替代性满足。(2分)27、一切心理机能都是将符号使用作为导向和掌握心理过程的主要手段。答:(1分)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符号使用作为导向和掌握心理过程的主要手段而包括在自己的结构里,而且是作为全过程里的中心和主要的部分。(2分)28、儿童在关键期

    7、内可以学习,超过关键期则不能学习。答:(1分)人类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儿童在关键期内可以学习,而超过关键期,经过足时足量的刺激也能达到或接近这一学习水平。(2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评分参考】(1)考生作答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应给分。(2)考生要点回答不完整,也应酌情给分。29、简述格塞尔诊断范围确定的四个领域。答:(1)动作能;(1分)(2)应物能;(1分)(3)语言能;(1分)(4)应人能。(1分)30、简述霍妮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影响方式。答:霍妮认为早期经验的影响方式有两种。(1)早期经验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迹。早期

    8、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经历与后期感到受虐待的倾向有某种直接联系。(2分)(2)童年的整个经历带来的某种性格结构,或更确切地说是开始了某种性格结构的发展。一个人的性格结构越不稳定,就呈现出焦虑、消沉或其他病症。(2分)31、简述弗洛伊德对儿童焦虑来源的基本看法。答:(1)儿童焦虑倾向来自遗传。(2分)(2)儿童焦虑的根源是由于力比多得不到发泄。(2分)32、简述高级心理机能的特性。答:(1)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就它们的反映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在所有这些高级心理机能中,都有思维的参与。(3)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间接的,必须经由符号或词作为中介的工

    9、具。(4)就其起源而言,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5)从个体发展来看,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赋分说明】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答对4个要点即可。33、简述知觉发展过程中儿童的注意与知觉的变化特点。答:(1)儿童注意的信息与他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一致性越来越高,儿童学会更准确地确定信息与任务之间的关系。(1分)(2)儿童的注意变得越来越灵活。儿童学会在两种不同的知觉方式中确定一个更有效的方式。(1分)(3)儿童的知觉准备状态越来越明显。随着儿童经验的增加,他们对事件发生具有初步的预期准备。(1分)(4)儿童的注意变得更加经济、有效。(1分)五、论述题(本

    10、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评分参考】(1)考生作答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应给分。(2)考生要点回答不完整,但所回答要点论述较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分。但每小题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满分。(3)考生作答与答案要点意思不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每小题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满分。34、运用观察学习理论,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答:(1)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理论对攻击性的形成具有良好的解释性。班杜拉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是一种操作性反应。如果攻击性是采用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达,如打球、射击等运

    11、动,就会得到成年人的鼓励。如果攻击性是采用社会不允许的方式来表达,如打人、骂人、破坏财产等,就会受到制止、批评,甚至惩罚。所以儿童在观察攻击的模式时,会注意什么样的攻击行为会被强化。凡是得到强化的模式便会增强模仿。(3分)(2)对于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班杜拉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当个体有攻击倾向时,任何一种情绪状态的唤醒都可能触发攻击性行为。第二,情绪状态的唤醒具有诱发攻击性行为的可能,但情绪唤醒状态的减弱也有助于降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可能。第三,接触或观察到的攻击性行为能增加观察者的攻击倾向。另外,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学习还受家庭、社区文化氛围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影响。(3分)(3)教育建议(2分)35

    12、、结合实际阐释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儿童的主动活动。/135答:(1)皮亚杰十分重视早期教育,认为早期教育的任务是促进认知的发展。而促进认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让儿童主动活动。(2分)(2)皮亚杰指出教育包含着两个因素,一是成长中的个人,二是传递社会的、理智的和道德的价值。(2分)(3)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现代教育要求教育者不要脱离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为儿童提供实物和环境,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帮助儿童提高提问的技能和了解儿童认知发展中的困难。(2分)(4)童年期的创造力集中地反映在儿童的游戏之中。儿童一方面在游戏中把现实同化到活动本身之中,另一方面努力在游戏与实际工作中自发

    13、地交换,以达到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2分)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评分参考】(1)考生作答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应给分。(2)考生要点回答不完整,但所回答要点论述较好,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分,但每小题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满分。(3)考生作答与答案要点意思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每小题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满分。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一位上夜班的工人,他所居住的小区有许多顽皮的小孩,整天相互追逐、嬉戏、打闹,使得这位工人白天没法睡觉和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一位心理学家给这位工人出了个主意。第二天,这位工人把

    14、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天在他住所外大喊大叫,谁的声音越大,谁就会得到奖励。果然,一连几天,他每次都给那位声音最大的孩子以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到奖励,一天比一天叫得更起劲。就这样,当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吵吵闹闹也能获得奖励的时候,这位工人表示没钱买奖品了,但希望孩子们还继续喊叫,并比赛谁的声音最大。结果,当孩子们一听说没有奖品了,心理就非常不舒服,他们想“没有奖品谁还给你叫啊”,所以就不再到这位工人的住所外打声吵闹了,工人也终于可以在白天清静地休息了。结合行为消退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工人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74答:(1)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行

    15、为发展理论除了塑造某种行为之外,还可运用于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也就是某种行为的消退。(2分)(2)所谓消退,与强化的作用正好相反,指的是撤销促使某行为发生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概率。(2分)(3)应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时,大多数人会采取批评、教育、甚至是惩罚的方式,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取得暂时的效果从而制止不良行为,但很难真正减少儿童的不良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而消退方法对于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则是非常有效的。(4)上述案例中,这位工人综合运用了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强化和消退的原理,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首先运用了强化原理,通过给孩子以奖品报酬的方法,提高了孩子吵闹出现的概率。慢慢地,孩子们

    16、将吵闹与获得报酬结合起来。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工人逐渐减少了强化物,并最终完全不给予奖品,这使得孩子们吵闹的行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3分)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美术活动结束后,当我在众多“杂乱无章”的作品中看到洋洋整洁、有序的画时,我为洋洋流畅的笔触而感动,他画每一步都是那么认真。但与此同时,我也为洋洋规矩的构图而担心,他的作业中透露出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有的拘谨。此外,我还发现在洋洋会画的那几样东西都画过之后,每次画新东西时他便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是为什么?我和洋洋妈妈进行了交流。原来洋洋小时候,妈妈就教他画人物、太阳等。“今天我们来画小宝宝,先画圆圆的脑袋,再

    17、画他的头发、眼睛、鼻子”“看妈妈怎么画的,先画一个圈,旁边再画短线条做光芒。”“洋洋,你怎么将太阳涂成蓝色了,太阳应该是红色或黄色的。来,妈妈教你涂。”洋洋在妈妈的指导下果然越画越像,可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被扼杀了。他已经习惯于成人教他怎么画,他就怎么画,一旦让他画以前没有画过的东西,他就不知道如何下笔。请运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分析案例中幼儿的绘画特点和家长的教育方式。答:(1)幼儿绘画过程是幼儿用视觉符号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反映了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是儿童的一种自然发现。该案例中的妈妈对洋洋绘画的不当指导,通过语言传递着成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限制了洋洋的思维,扼杀了他的想象力

    18、和创造力,最终造成了洋洋“不会画”。这暴露出成人对儿童语言与思维发展等关系的错误认识。(2分)(2)皮亚杰认为思维源于动作,语言源于社会学习,思维是从个体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中抽绎出来的,而语言产生于经验,两者是异源的。(2分)(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为思维服务的。个体的思维水平决定着语言的发展水平。该案例中的妈妈过分重视语言的作用,而忽视了幼儿的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使洋洋的绘画过程变成了执行妈妈语言指令的过程,约束了孩子对美的感受以及表现美的意识与能力。(2分)(4)幼儿的思维是在各种探索行为中得到发展,成人过度使用语言去引导孩子的表达方式,以致孩子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从而限制了儿童的内部智慧发展。(2分)(5)因此,成人应更多地鼓励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世界,寻求答案。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和眼中的客观世界,才能使思维得到良好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2016年10月自考12350儿童发展理论试题及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395278.html
    学习委员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