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6类题型 材料题 讲义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6类题型 材料题 讲义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6类题型 材料题 讲义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3 高考 统编 历史 二轮 复习 题型 材料 讲义 汇编 练习题 答案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认识、启示类 材料题 讲义题型分析认识、启示型设问,一般提及对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有什么看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等。有的认识、启示型设问,还给出了具体的理论角度要求,有的表述则较为笼统 。 方法点拨要答好此类试题,既要找准理论角度,又要仔细分析材料,从中引出理论观点,并引申出相应的启示。启示往往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提炼启示必须言之有据。要注意运用因果关联、整体与部分、规律的客观性等理论观点,从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认识的深化和推移、意识的能动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揭示。题型示例1.2020全国I卷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
2、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
3、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德两国关系的改善、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说明必须坚持发展经济,
4、增强国家实力;中德两国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坚持外交的独立自主;中德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经贸往来密切,推动两国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中德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因此要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答案】(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2. 2021浙江卷.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5、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1)解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分析归纳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5分)【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研究马克思
6、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得出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据材料一“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得出传播中心活跃;据材料一“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得出舆论界的热情。第二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得出适应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据材料一“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得出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答案】(1)表现: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传播中心活跃;舆论界的热情。认识:适应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 最新模拟1(2023安徽淮北一模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2 中国国
7、家文明起落简示图孙皓晖国家时代: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逻辑与中国文明解析历史学家贝克尔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图2为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12分)示例:我反对作者关于秦朝是中国国家文明巅峰时代的观点。(2分)作者以国家文明发展为线索,将中国文明发展分为11个阶段,如果从王朝史的角度则是分为十个阶段。作者通过比对,认为秦朝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多民族国家,奉行法家治国理念,通过推行郡县制、书同文等措施,建立了所谓的“法治社会”,在民族交融、思想多元方面取得了空前绝后的
8、成就,成为中国国家文明的巅峰时代。这一观点夸大了秦制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对秦朝国家治理的认知也存在明显的错误,更否定了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的丰富性。例如,秦朝的尊法、“焚书坑儒”,是典型的文化专制;其法治社会更是以“法治”为秦始皇专制的工具。(8分)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民族交融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者则强调其是跌落,实则有违历史真实。因此,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也可从隋唐是“人治社会”、宋元明清“理学儒化”等角度,对作者的观点提出判断,其他言之成理都可酌情赋分)【解析】首先,据材料“秦帝国 巅峰时代”结合所学得出我反对作者关于秦朝是中国国家文明
9、巅峰时代的观点。其次,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论述,据材料“中国国家文明起落简示图”结合所学得出作者以国家文明发展为线索,将中国文明发展分为11个阶段,如果从王朝史的角度则是分为十个阶段。据材料“统一文明”“统一疆域”“法治社会”“思想多元”“民族融合”结合所学得出作者通过比对,认为秦朝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多民族国家,奉行法家治国理念,通过推行郡县制、书同文等措施,建立了所谓的“法治社会”,在民族交融、思想多元方面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成为中国国家文明的巅峰时代。结合所学得出这一观点夸大了秦制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对秦朝国家治理的认知也存在明显的错误,更否定了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的丰富性。例如,秦朝
10、的尊法、“焚书坑儒”,是典型的文化专制;其法治社会更是以“法治”为秦始皇专制的工具。最后,总结升华,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在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民族交融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者则强调其是跌落,实则有违历史真实。因此,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2(2023广东广州一模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石年份19371938193819401941194219431944粮食产量11161221175415261456148418121817增长指数1001094157213671305133016241628摘编自黄正林
1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材料二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的现象,这种粮食紧缺的态势一直延续到1953年上半年。同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20世纪50至70年代,农民种粮靠计划、粮源靠统购、消费靠统销、余缺靠调拨、供应凭票证,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摘编自毛佳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安全财政政策的演进及其当代启示等材料三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但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1989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颁布,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到1994年
12、,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32%。目前,相比于国外,我国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仍然不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摘编自徐豪种子安全,才有粮食安全等(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确保粮食安全做法的认识。(4分)【答案】(14分)(3)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坚持自力更生,坚持科技创新的农业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4分)【解析】(3)据材料三“对种子选育和审定、种子生产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及育种水平是当下农业科研最主要的任务”可知在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育种技术的前提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种子的培育生产,
13、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据材料二“国家力争实现粮食供需平衡”可知在粮食供应与经济建设存在冲突的环境下,党坚持自力更生,在确保人民群众粮食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业化建设,体现了党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3(2023河北唐山一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851年,英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在工业发达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远远超过老城镇,但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
14、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伦敦“250万人的肺和25万个火炉集中在三四平方英里的地面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伦敦雾如“豌豆汤”般笼罩在伦敦上空,成为伦敦“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摘编自陆伟芳先行者的探索:英国现代城市化材料二表3 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率(%)194954167576510641960662071307519751963691721164856168419789625917249611792199211717132374352763200012674345906313622201113473569078635127摘编自国家统计局
15、: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城市化道路的认识。(3分)【答案】(16分)(3)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科学规划;科技创新;城市化建设应符合国情;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等。(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共3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3)据材料一“伦敦雾”可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据材料一“但城市街道曲折狭窄,城市建筑混乱无序,城市里普遍缺乏公共设施”可得科学规划;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科技创新;城市化建设应符合国情;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等。4(2023吉林二模25)(25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党多次面临着道路和政策的争论和
16、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四军建军原则和制度的问题。会议发生激烈的分歧“前委”和“军委”之争。(毛泽东主张坚持“前委”的领导地位,实际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中共中央军事部派遣来的刘安恭主张设立“军委”,也就是强调军事领导至上的方针。)针对这种分歧,中共中央于9月28日由周恩来、陈毅签发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对争论问题进行裁决。简而言之,归结为讲两话:一是“前委下不需要成立军委”;二是“毛泽东同志依然为前委书记”。1929年12月,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于2829日召开古田会议。
17、根据余伯流红四军的七大纷争与古田会议整理材料二建国初期,对于如何进行农业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在不断探索中。1951年,一份山西省委向华北局提交的题为把老区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报告说:一些农村互助组织发生了涣散的情形。根本原因是农民的自发力量“不是向着我们所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对此问题党内决策层开展了大讨论,并专门对农村合作化问题召开数次中央工作会议,出现了两种思路。一种观点是按照党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策及共同纲领的精神,先让农村自由经济发展起来,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达到机械化的程度,再用政权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变革。另一种观点是应组织农民,防止农村两极分化,战胜农
18、民向富农发展的自发趋势,动摇、削弱以至否定私有基础。主张在土改的基础上可以马上或者说尽快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根据黄道霞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等文章整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案】(25分)(3)认识: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决策科学化;集中统一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要实事求是,决策符合国情;要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要坚定维护党的领导,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要坚定信念,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要开拓创新,勇于变革。 (每点2分,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3)结合材料一、二可知,我国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
19、党内一直坚持对重要问题采取争论或者讨论的方式,而且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所以应该继续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决策科学化;每一次的争论和讨论都基本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由党中央作出决策,这说明集中统一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保证;无论是争论还是讨论,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使得决策符合国情;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要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要坚定维护党的领导,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在面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中,依然要坚定信念,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也要开拓创新,勇于变革。5(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西周晚期,各诸
20、侯国基本上承袭西周时“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法律传统。平王东迁后,井田制被破坏,礼制衰落,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权下移。各诸侯国统治者为适应新的形势,陆续公布了新的成文法。晋国地处河汾之东,炎帝故里,周边尽是戎狄国家。晋国虽属于以礼乐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宗周文化系统,但晋文化多从实际出发,宗法制文化淡薄,呈现尚实性特征,礼崩乐坏容易发生。自春秋伊始,晋国不断废旧革新,当其他诸侯国处于“尊尊亲亲”方针时,晋国已经开始启用“尚贤尚功”的用人方针,导致大量贤能的贵族登上政治舞台。春秋中后期私学大兴,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加上晋国本来就是夏、商、西周三代文化的沉积带,具有良好的文化传统,因此公
21、布成文法有可能最早在这里出现。晋平公在位时(公元前557前531年),范宣子任晋国执政,制定刑书,并未公布。公元前513年,这部法被赵鞅、自寅铸于铁鼎,公之于众,标志着晋国开始正式公布成文法。据曾宪义中国法制史论晋国的文化精神整理材料二罗马法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直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法律在实质上是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即“为本国公民而颁发的法律”,具有狭隘性。当国家扩展到一定的地步,外来人口增多,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旧有的法律便不再适合管理国家,于是适用于罗马境内各个民族以及外籍人的万民法产生,弥补了公民法的不足。战争、对外扩张为万民法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同样地,万民法也为罗马在军事上不断向
22、外扩张版图而衍生出的扩大的地理空间的统治提供了保障。随着帝国境内各方贸易关系的不断加深,各方开始学习对方的贸易制度和规则,使得罗马法包含的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和理性原则被逐渐推广开来。而这样的转变带来的不只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对于法律体系本身的完善也有着积极作用。单单从法学的角度来说,万民法中所确定的一些概念和术语已经达到了十分严谨的程度,被后世立法所广泛采用。摘编自许小亮“市民法万民法”的演进逻辑(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法律演进的认识。(3分)【答案】(17分)(3)认识:法律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法律发展的基础;法律体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推动了社会进步;法
23、律演进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本国的国情。(3分)【解析】(3)从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推动成文法产生,可得法律的演进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法律发展的基础;从罗马万民法的产生弥补公民法的缺陷,维护了罗马统治,可得法律体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推动了社会进步;综合晋国成文法产生和罗马万民法的产生相关信息,可得法律演进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本国的国情。6(2023浙江浙南名校联考2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明清之际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自然科学是其主要部分。这些西洋学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新鲜的:欧几里得几何及其演绎推论给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